感事

[明代]:袁宏道

湘山晴色远微微,尽日江头独醉归。

不见两关传露布,尚闻三殿未垂衣。

边筹自古无中下,朝论于今有是非。

日暮平沙秋草乱,一双白鸟避人飞。


“感事”译文及注释

译文

晴光下最美的是远处湘山翠微,我整日江头独赏独醉,直到傍晚才缓步而归。

一直不见居庸关山海关传来战斗捷报,如今还没有天下太平,国家的命运前途使我忧愧。

自古以来边防的政策、谋划没有中下策,如今朝廷内对国家大事仍是意见不统一。

眼看暮色苍茫平沙上秋草衰颓,双白鸟躲避行人向远处飞。

注释

感事:感慨时事,忧虑国家治乱。

湘山:君山,又名洞庭山,在洞庭湖中。微微:幽静的样子。

露布:古代用称檄文、捷报或其他紧急文书。

垂衣:指垂衣而治,天下太平。

边筹:关于边防的政策、谋划。

有是非:对国家大事意见不统一。

“感事”鉴赏

赏析

这首诗首联写湘山景色,颈联和颔联写议论朝政大事传出诗人满腹心事的具体内容。尾联写时事之感,融入景物之中。全诗借景抒情,语言简练,抒发为国家民族的利益与前途而忧虑之情。

首联从写景叙事起,但意不在景;诗人整天徜徉山水,沉溺酒乡,显然有满腹心事。此联起笔即微逗诗题“感事”二字,空灵而不粘滞。既然少年科场得意,选官在即,应该是不会有什么不高兴的事情发生,这里也不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而通过二联即通过议论朝政大事传出诗人满腹心事的具体内容。万历后期,明王朝内外交困,危象毕露。帝王昏庸。阉竖专权,贤良惨遭杀戮,内里已被蛀空,边患四起,倭寇严重骚扰于东南沿海。这一年,日本丰臣秀吉又发动了侵朝战争,游击史儒战死于平壤,副总兵袒承训统兵渡鸭绿江援救失败,仅以身免,中朝震动;宁夏哱承恩等作乱,杀巡抚和兵备副使;朝臣们对一些重大政事议论纷纭,意见尖锐对立,甚至有人因此而获罪。

颔联用了两个典故,边关不见战斗捷报,朝廷未闻无为之治。实情是边关告急文书雪片似飞来。败耗频传,朝廷上君昏臣奸,政治腐败黑暗至极。诗句用“不见”“尚闻”,避免直率浅露,写得颇为深婉曲折。这首诗是袁宏道的早期作品,并不能代表他“独抒性灵”,率意而为,任情挥洒的独特风格。颈联写诗人表示对朝堂政事极为不满。边防政策自古以来就不用消极抵御、被动应战、处处挨打的中下之策,而是采取充实国力、加强战备、积极抵御的上策;朝臣们议论国是,提出不同意见,批评执宰大臣本是忠于职守的表现,可是明神宗却反其道而行之:“谕廷臣,国是纷纭,致大臣争欲乞身,此后有肆行诬蔑者重治!”可是,诗人此时在家乡候选,“居石浦之上,偕外祖父龚容卿及舅惟学,惟长辈,终日以论学为乐”。无权无力来过问政治,所以诗的尾联写他面对着长满秋草的平原,在暮色苍茫中,目送一对白鸟,避人远远飞去。也许“避人飞”是在有意无意之间。从这形象中不仅使人感受到诗人忧心国事的满腔怅恨之情,还使人觉得诗人仿佛又在庆幸自己没有卷入这场政治漩涡,能像这对白鸟一样,自由自在地避人远去。此联以景结情,又与首联取得呼应,使结构更为严密。

这首诗一反向来律诗喜好堆垛典故的习惯,能于平易中见蕴藉,正体现了袁宏道论诗的主张:“性灵窍于心,寓于境。境所偶触,心能摄之心所欲吐,腕能运之。”因此《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他的诗能“变极重为轻巧。”

创作背景

万历二十年壬辰(公元1592年)袁宏道告假回到公安,此诗即作于家居时。万历后期,内忧外患,危机四伏。西北和东北边境处于多事之秋,而朝廷在这一重大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袁宏道深为国家民族的利益与前途而忧虑,《感事》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袁宏道简介

明代·袁宏道的简介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 袁宏道的诗(29篇)

猜你喜欢

浪淘沙·其二

唐代刘禹锡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清浅见琼砂。

无端陌上狂风疾,惊起鸳鸯出浪花。


夜渡江

唐代姚崇

夜渚带浮烟,苍茫晦远天。

舟轻不觉动,缆急始知牵。

听笛遥寻岸,闻香暗识莲。

唯看去帆影,常恐客心悬。


菩萨蛮·湿云不动溪桥冷

宋代苏轼

湿云不动溪桥冷,嫩寒初透东风影。桥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

人怜花似旧,花比人应瘦。莫凭小栏干,夜深花正寒。


夜月渡江

清代沈德潜

万里金波照眼明,布帆十幅破空行。

微茫欲没三山影,浩荡还流六代声。

水底鱼龙惊静夜,天边牛斗转深更。

长风瞬息过京口,楚尾吴头无限情。


浣溪沙·脂粉塘空遍绿苔

清代纳兰性德

脂粉塘空遍绿苔,掠泥营垒燕相催。妒他飞去却飞回。

一骑近从梅里过,片帆遥自藕溪来。博山香烬未全灰。


对酒

清代秋瑾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即事三首

明代夏完淳

复楚情何极,亡秦气未平。

雄风清角劲,落日大旗明。

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

胡笳千古恨,一片月临城。

战苦难酬国,仇深敢忆家?

一身存汉腊,满目渺胡沙。

落月翻旗影,清霜冷剑花。

六军浑散尽,半夜起悲笳。

一旅同仇谊,三秋故主怀。

将星沉左辅,卿月隐中台。

东阁尘宾幕,西征愧赋才。

月明笳鼓切,今夜为谁哀。


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

宋代范仲淹

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浦映芦花花映浦。无尽处。恍然身入桃源路。

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莺解新声蝶解舞。天赋与。争教我辈无欢绪。


舟行

明代吴承恩

白鹭群翻隔浦风,斜阳遥映树重重。

前村一片云将雨,闲倚船窗看挂龙。


满江红·赣州席上呈陈季陵太守

宋代辛弃疾

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倦客不知身近远,佳人已卜归消息。便归来、只是赋行云,襄王客。

些个事,如何得。知有恨,休重忆。但楚天特地,暮云凝碧。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