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颈就戮的成语故事
拼音xǐ jǐng jiù lù
基本解释把脖子洗净,伸到刀下受斩。比喻等待灭亡。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2回:“今且放汝回去,说与孙权:洗颈就戮!”
暂未找到成语洗颈就戮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洗颈就戮)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呵而就 |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十四:“感兴不来,也不能勉强去酝酿。当它来的时候,酝酿成熟,故能提起锐笔,一呵而就。” |
一挥而就 | 宋 朱弁《曲洧旧闻》第七卷:“东坡一挥而就,不日传部下,纸为之贵。” |
一贫如洗 | 元 关汉卿《窦娥冤》楔子:“小生一贫如洗,流落在这楚州居住。” |
一蹴可就 | 茅盾《漫谈文艺创作》:“但是,世界观的改造决非一蹴可就,恐怕还有人体会不深。” |
一蹴而就 | 宋 苏洵《上田枢密书》:“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 |
下笔便就 | 《北史·魏收传》:“诏试收为封禅书,收下笔便就不立稿。” |
不堪造就 | 茅盾《蚀 追求》八:“第三是学生们既然做不出文章,便是不堪造就,应当淘汰出去——这是清校。” |
不知就里 | 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四卷:“你寻思,甚做处,不知就里,直恁冲冲怒?” |
交颈并头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回:“但见:扶肩搭背,交颈并头;纷纷不辨贤愚,扰扰难分贵贱。” |
从俗就简 | 宋 周辉《清波别志》卷下:“今士人有作一二十字简帖,必旋检本,模仿笔画,从俗就简。 |
从容就义 | 宋 朱熹《近思录》:“感慨杀身者易,从容就义者难。” |
以水洗血 | 《旧唐书·源休传》:“吾今以水洗血,不亦善乎!” |
以血洗血 | 《旧唐书·源休传》:“我国人皆欲杀汝,唯我不然。汝国已杀突董等,吾又杀汝,犹以血洗血,污益甚尔。” |
伐毛洗髓 | 清 黄景仁《浴汤泉》诗:“伐毛洗髓欠福命,尘土肠胃聊湔除。” |
伸头缩颈 | 清·翟灏《能人编·身体》:“豪门送物鹅伸颈,好客临门鳖缩头。” |
便还就孤 | |
俛首系颈 | 汉·贾谊《过秦论》:“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 |
俯首就擒 | |
俯首就缚 | |
偎干就湿 | 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二折:“且休说怀耽十月,只从小偎干就湿,几口气抬举他偌大,便恰似燕子衔食。” |
兵在其颈 | 《国语 周语中》:“兵在其颈,不可久矣。” |
兵已在颈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5回:“夷吾曰:‘此辈兵已在颈,尚欲累人耶?’” |
刎颈之交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
刎颈至交 | 清·遯庐《童子军·卖友》:“倘若将他首发,岂不是把那刎颈至交,做成一个负心贼子么?” |
删华就素 | 明·冯梦龙《智囊补·闺智·陈子仲妻》:“孟光桓少君得同心为匹,皆能删华就素,遂夫之高。” |
删繁就简 | 明 王守仁《传习录》上卷:“如孔子退修六籍,删繁就简,开示来学,亦大段不费。” |
删芜就简 | 宋·严羽《历代诗话·诗法家数》:“绝句之法,要婉曲回环,删芜就简,句绝而意不绝,多以第三句为主,而第四句发之。” |
刮肠洗胃 | 《南史·荀伯玉传》:“若许某自新,必吞刀刮肠,饮灰洗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