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远镇迩的成语故事
拼音róu yuǎn zhèn ěr
基本解释安抚远方,安定内地。
出处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移帝伊、洛、定都酆、镐,柔远镇迩,实敬攸考。”
暂未找到成语柔远镇迩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柔远镇迩)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不可乡迩 | 《左传·庄公十四年》:“君子曰:‘《商书》所谓“恶之易也,如火之燎于原,不可乡迩,其犹可扑灭”者,其如蔡哀侯乎。’” |
不可向迩 | 《尚书 盘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 |
不远万里 | 晋 王嘉《拾遗记》第六卷:“门徒来学,不远万里。” |
不远千里 |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
丑声远播 | 《宋书·卢陵孝献王义真传》:“咸阳之酷,丑声远播。” |
为期不远 |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5回:“为期不远,你等着瞧罢。” |
亲贤远佞 | 唐·韩愈《顺宗实录》第三卷:“尔其尊师重傅,亲贤远佞,非礼勿贱,非义勿行。” |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 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
仁柔寡断 |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其孱弱少用如此,是则仁柔寡断之主,汉献、唐昭之俦耳!” |
以柔克刚 | 三国 蜀 诸葛亮《将苑》:“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
以柔制刚 | 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将刚》:“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
任重至远 | 《易·击辞下》:“服牛乘马,引重致远。” |
任重致远 | 《周易 系辞下》:“服牛乘马,引重致远。” |
任重道远 | 先秦 孔子《论语 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
优柔厌饫 | 明·宋濂《故东吴先生吴公墓碣铭》:“遐尔学徒,争奔走其门,先生随其资器,孳孳训迪,必使优柔厌饫而后已。” |
优柔失断 | 《旧唐书·高祖纪论》:“然而优柔失断,浸润得行。” |
优柔寡断 | 先秦 韩非《韩非子 亡征》:“缓心而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 |
优柔无断 |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第十卷:“又云‘杳杳烟波隔千里,白频香散东风起,日落汀洲一望时,愁情不断如春水。’观此语意,疑若优柔无断者。” |
优柔餍饫 | 语出晋·杜预《〈春秋左传集解〉序》:“优而柔之,使自求之;餍而饫之,使自趋之。” |
做刚做柔 | 《醒世姻缘传》第五回:“又叫宅里再暖出一大瓶酒来与脚户吃,做刚做柔的将脚户打发散去。”又第四三回:“那禁子们做刚做柔的的解劝。” |
全身远害 | 《诗经·王风·君子阳阳序》:“君子遭乱,相招为禄仕,全身远害而已。” |
全身远祸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9回:“把你尊翁的骸骨,遣人送到故乡,你母女自去全身远祸。” |
内柔外刚 | 《易经·否卦》:“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 |
刚中柔外 | 《三十六计·笑里藏刀》:“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
刚克柔克 | 《尚书·洪范》:“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 |
刚柔相济 | 汉 王粲《为刘荆州与袁尚书》:“当唯义是务,唯国是康。何者?金木水火以刚柔相济,然后克得其和,能为民用。” |
前程远大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五卷:“先生前程远大,宜择高枝栖止,以图上进。” |
劳师袭远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