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含垢藏疾含垢藏疾的故事

含垢藏疾的成语故事


拼音hán gǒu cáng jí

基本解释本谓应有包容的气量,后转用以指包容坏人坏事。

出处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


暂未找到成语含垢藏疾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含垢藏疾)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山不藏二虎欧阳山《三家巷》:“他跟展公有点一山不藏二虎的味道,这是他太狂妄。”
一手独拍,虽疾无声《韩非子·功名》:“人主之患在莫之应,故曰: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不徐不疾《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
不疾不徐宋 黄庭坚《王纯中墓志铭》:“君调用财力,不疾不徐,劳民劝功,公私以济。”
不藏不掖
东藏西躲明 无名氏《伐晋兴齐》第四折:“杀的他军兵胆碎魂先丧,一个个哭啼啼东躲西藏,枪刀剑戟都潎样。”
东躲西藏明 无名氏《伐晋兴齐》:“杀的他军兵胆碎魂先丧,一个个哭啼啼东躲西藏。”
中心藏之《诗经·小雅·服桑》:“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丹之所藏者赤《孔子家语·六本》:“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与处者焉。”
乱首垢面东汉·班固《汉书·王莽传》:“世文大将军凤病,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
五藏六府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达郁》:“凡人三百六十节,九窃,五藏六府。”
亟疾苛察西汉 司马迁《史记 张释之冯唐列传》:“且秦以任刀笔之吏,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
什袭以藏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九十五回:“人家竞相传钞,什袭以藏。”
什袭珍藏《太平御览》卷五十一引《阚子》:“宋之愚人得燕石于梧台之东,归而藏之,以为大宝。周客闻而观焉。主人冕玄服以发宝。华匮十重,缇巾十袭。”
什袭而藏宋 张守《跋唐千文帖》:“当与夏璜赵璧什袭而藏。”
伤心疾首《‘五四’爱国运动资料·学界风潮记》:“吾民伤心疾首之事,孰有过于是耶!”
偕生之疾《列子·汤问》:“今有偕生之疾,与体偕长,今为汝攻之何如?”
兵藏武库,马入华山北周 庚信《贺平邺都表》:“当今鹿台已散,离宫已遗,兵藏武库,马入华山。”
出丑扬疾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三折:“这一场出丑扬疾,安排下佯小心,妆大胆,丹方一味。”
刮垢磨光唐 韩愈《劝学解》:“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刮垢磨痕唐·孙樵《与高锡望书》:“贵文则丧质,近质则太秃,刮垢磨痕,卒不能到史。”
剖腹藏珠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太宗贞观元年》:“吾闻西域贾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
剽疾轻悍西汉·刘安《淮南子·兵略讯》:“剽疾轻悍,勇敢轻敌。”
加绪含容
包藏奸心三国 魏 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刘表自以为宗室外,包藏奸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
包藏祸心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元年》:“小国无罪,恃实其罪。将恃大国之安靖已,而无乃包藏祸心以图之。”
匿影藏形元 高文秀《黑旋风》:“我只是吞声忍气,匿迹潜形。”
匿瑕含垢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瑾瑜匿瑕,国君含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