狎雉驯童的成语故事
拼音xiá zhì xùn tóng
基本解释汉鲁恭宰中牟,以德化民。时郡国螟蝗伤稼,独不入其境;有母雉将雏过童子旁,童子仁而不捕。事见《后汉书·鲁恭传》。后因以“狎雉驯童”誉人政绩。
出处汉鲁恭宰中牟,以德化民。时郡国螟蝗伤稼,独不入其境;有母雉将雏过童子旁,童子仁而不捕。事见《后汉书·鲁恭传》。
暂未找到成语狎雉驯童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狎雉驯童)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三尺童子 | 《宋史·胡铨传》:“夫三尺童子至无识也,指犬豕而使之拜,则怫然怒。” |
二童一马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殷侯既废,桓公语诸人曰:‘少时与渊源共骑竹马,我弃去,己辄取之,故当出我下。’” |
五尺之童 | 《孟子·滕文公子》:“从许子之道,则市价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
五尺童子 | 《战国策·楚策四》:“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将调饴胶丝,加之乎四仞之上,而下为蝼蚁食也。” |
儿童之见 | 宋 苏轼《答刘沔都曹书》:“而统谓之叙,此与儿童之见何异。” |
儿童走卒 | 宋 苏轼《司马君实独乐园》:“儿童诵君实,走卒知司马。” |
却老还童 | 清·黄钧宰《金壶遁墨·候仙》:“摄神御气,救护命宝,可以却老还童。” |
反老成童 | 《旧唐书·王守澄传》:“服一刀圭,可愈痿弱重膇之疾,复能反老成童。” |
反老还童 | 清 翟灏《通俗编 识馀》:“《急就章》‘长乐无极老复丁’即《参同契》所云老翁复丁壮也,今变之曰反老还童。” |
呼卢喝雉 | 宋·陆游《风顺舟行甚疾戏书》诗:“呼卢喝雉连暮夜,击兔伐狐穷岁年。” |
喝雉呼卢 |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掷骰者,喝雉呼卢;善射者,穿杨贯虱。” |
头童齿豁 | 唐 韩愈《进学解》:“头童齿豁,竟死何裨?” |
家鸡野雉 | 晋·何法盛《晋中兴书》第七卷:“在荆州与都下书云:‘小儿辈贱厌家鸡,爱野雉,皆进逸少书,须吾还,当比之。’” |
山童石烂 | 宋·刘昌诗《芦浦笔记·欢会誓》:“山童石烂,言则可诞;山崇石坚,此言不愆。” |
崇墉百雉 | 清·褚人获《坚瓠广集·芦沟斗城》:“于是当桥之北,规里许为斗城,局制虽小,而崇墉百雉,俨若雄关。” |
桀傲不驯 | 储安平《在塔里木河的下游》:“就在这蜿蜒的沙山脚下,流着来自千里以外,历史上久享盛名的这条旷达、豪壮的、同时也是桀傲不驯的塔里木河。” |
桀敖不驯 | 茅盾《追求》:“学生们侮辱师长,如此桀敖不驯,即使现在不入‘西歪’,将来要做‘西歪’也是难免的。” |
桀骜不驯 | 东汉 班固《汉书 匈奴传》:“其桀骜尚如斯,安肯以爱子而为质乎?” |
桀骜难驯 | 《清史稿·土司传六·甘肃》:“故土官易制,绝不类蜀黔诸土司桀骜难驯也。” |
淫朋狎友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姚公子]自恃富足有余,豪奢成习。好往来这些淫朋狎友,把言语奉承他,哄诱他,说是自古豪杰英雄,必然不事生产,手段慷慨,不以财物为心,居食为志,方是侠烈之士。” |
淫言狎语 | 明·郎瑛《七修类稿·诗文·洪遂初》:“(襄城)一日偶至书院中,见案上一帙,观之,乃春画也。每幅有洪诗,多淫言狎语,遂为逐客。” |
濯濯童山 | 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上》:“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其山之性也。” |
牛童马走 | 唐·元稹《〈白氏长庆集〉序》:“然而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 |
犹有童心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于是昭公十九年矣,犹有童心。” |
玉女金童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回:“左壁厢天丁力士,参随着太乙真君;右势下玉女金童,簇捧定紫微大帝。” |
瘦童羸马 | 《南齐书·伍乔传》:“诗词寒苦,每有瘦童羸马之叹。” |
白叟黄童 | 明 无名氏《衣锦还乡》第四折:“仰赖圣德仁慈,白叟黄童,焚香顶礼,俺永享快乐也。” |
童叟无欺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但不知可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字样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