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据理力争据理力争的故事

据理力争的成语故事


拼音jù lǐ lì zhēng

基本解释据:依据;按照。依据正确的道理;尽力争取。

出处北齐 魏收《魏书 阳固传》:“崇虽贵盛,固据理不挠,谈者欣焉。”


暂未找到成语据理力争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据理力争)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力承当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1回:“在晋侯面前,一力承当。”
一心一力清·魏源《圣武记》卷九:“自阖营将弁,以及士卒,无不一心一力。”
一臂之力元 李寿卿《伍员吹箫》:“若得此人助我一臂之力,愁甚冤仇不报?”
一面儿理
万壑争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吴国贤臣伍子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经武律,以立其身。”
不可理喻明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 褐盖》:“要之,此辈不可理喻,亦不足深诘也。”
不理不睬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7回:“那位金姨太太面罩重霜的不发一言,任凭这边赔尽小心,那边只是不理不睬。”
不自量力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 摩揭陀国上》:“今诸外道不自量力,结党连群,敢声论鼓,惟愿大师摧诸异道。”
不费吹灰之力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17回:“他因听见老残一封书去,抚台便这样的信从,若替他办那事,自不费吹灰之力。”
不足为据鲁迅《且介亭杂文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不近道理《古今小说 史弘肇龙虎君臣会》:“王保正,您好不近道理!偌大一只狗子,怎地只把三百钱出来?须亏我。”
不遗余力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三》:“秦不遗馀力矣,必且破赵军。”
不遗馀力《战国策 赵策三》:“秦不遗馀力矣,必且破赵军。”
与世无争《战国策·楚策四》:“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
与世靡争晋·潘岳《许由颂》:“邈哉许公,执真履贞,辞尧天下,抱朴隐形,川停岳峙,澹泊无营,栖迟高山,与世靡争。”
与日月争光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两虎相争《战国策 秦策二》:“今两虎诤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史记 春申君列传》:“天下莫强于秦楚,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相与斗。”〖示例〗我相公官至下大夫,不知为何,近日只要与上大夫赵正卿争朝,我想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明 徐元《八义记 张维评话》
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明·徐元《八义记·张维评话》:“我相公官至下大夫,不知为何,近日只要与上大夫赵正卿争朝,我想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丧天害理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七回:“急于做官,所以丧天害理,至于如此。”
丰筋多力宋·无名氏《宣和书谱》:“三国之初,字学缺然不讲,繇于是为一家法,而议者谓其丰筋多力,有云游雨骤之势。”
九牛二虎之力元 郑光祖《三战吕布》第三折:“兄弟,你不知他靴尖点地,有九牛二虎之力,休要放他小歇。”
争先士卒战国·楚·屈原《楚辞·九歌·国殇》:“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争先恐后明 屠勋《屠康僖公集 重建陡门桥记》:“匪公帑而乐施者争先恐后。”
争光日月
争分夺秒《晋书 陶侃传》:“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争前恐后蔡东藩《南北史演义》第五十五回:“欢乃麾兵直进,大众争前恐后,一涌而上,无复行列。”
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战国策 秦策一》:“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