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í lǐ
注音ㄘˊ ㄌㄧˇ
繁体辭理
指文章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指文章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引晋•范宁 《<春秋穀梁传>序》:“《穀梁》传者,虽近十家,皆肤浅末学,不经师匠,辞理典据,既无可观。”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体性》:“故辞理庸儁,莫能翻其才。”
唐•吴兢 《贞观政要·纳谏》:“然顷有人上书,辞理不称者,或对面穷詰,无不惭退。恐非奬进言者。”
词语解析
指文章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晋 范宁 《<春秋谷梁传>序》:“《谷梁》传者,虽近十家,皆肤浅末学,不经师匠,辞理典据,既无可观。”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体性》:“故辞理庸儁,莫能翻其才。” 唐 吴兢 《贞观政要·纳谏》:“然顷有人上书,辞理不称者,或对面穷诘,无不惭退。恐非奖进言者。
1.在此基础上,尝试为古代汉语用典修辞理论建立起一个较为体系化的构架。
2.我没见过古人所说的兰,或者见到过但不认得,心目中的兰,自是画中的或是通常盆栽的,也像许多人一样,把古人对兰的颂辞理解为是给它们的。
3.传统的修辞理论把隐喻和换喻作为两个并列的修辞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