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īng

经义


拼音jīng yì
注音ㄐㄧㄥ ㄧˋ

繁体經義

词语解释

经义jīng yì

  1. 经籍的义理。

    明经义谙雅故。——清·袁枚《祭妹文》

    Confucian classics argumentation;

  2. 科举考试的一种科目,以经书文句为题,应试者作文阐明其中义理。

    one imperial examination course;

引证解释

  1. 经书的义理。

    《汉书·张禹传》:“宣 之来也, 禹 见之於便坐,讲论经义。”
    《后汉书·儒林传下·锺兴》:“光武 召见,问以经义,应对甚明。”
    《魏书·世祖太武帝纪下》:“詔诸有疑狱皆付中书,以经义量决。”
    吴晗 《朱元璋传》第八章二:“元璋 不但知道一些儒家的经义,能写通俗的口语文字,并且还能作诗。”

  2. 科举考试科目之一。 宋•代以经书中文句为题,应试者作文阐明其义理,故称。 明•清 沿用而演变成八股文。

    宋•陈亮 《书<欧阳文粹>后》:“学者又习於当时之所谓经义者,剥裂牵缀,气日以卑。”
    《宋史·选举志一》:“神宗 始罢诸科,而分经义、诗赋以取士。”
    严复 《原强》:“记诵词章既已误,训詁注疏又甚拘,江河日下,以至於今日之经义八股,则适足以破坏人才,復何民智之开之与有耶?”
    叶圣陶 《倪焕之》二:“不上两年,作经义、作策论居然能到三百字以上。”

国语辞典

经义jīng yì

  1. 经书的意旨。

    《汉书·卷八一·张禹传》:「禹见之于便坐,讲论经义。」
    《三国志·卷五三·吴书·薛综传》:「建立学校,导之经义。」

  2. 以经文为题所作的文章。唐宋用以取士,明清变为八股,称为「制义」。

    《宋史·卷一 五五·选举志一》:「神宗始罢诸科,而分经义、诗赋以取士。」

网络解释

经义

经义”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一种重要文体

分字解释


※ "经义"的意思解释、经义是什么意思由资料库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经义造句


  • 1.既然我们现在已经义结金兰,那总归是要分个长次的,我看你比我小,就干脆我吃亏点做你兄长吧。

    2.想不到他视为危言,弃如敝屣的经义,竟是萧十一郎奉如圭臬,厉行不悖的至道,而且萧十一郎竟真的藉此变成了不可战胜的大高手。

    3.1935年7月完成《纳西象形文字谱》书稿,内容有东巴经义的解释,为中外学术界所推崇,国外学者称方国瑜为纳西学之父。

    4.甚至是波斯袄教(拜火教,即波斯明教)的《阿维斯托经》也从其中剽窃了大量的经义和故事。

    5.沿波讨源,中国历史上儒家思想法典化的倾向彰彰甚明,所谓“经义折狱”的法律实践亦司空见惯。

    6.又著有《观音义疏》、《观音玄义》、《观经疏》、《金光明经义疏》、《金光明经文句》等,称为天台五小部。

    7.熙宁四年(1071)二月,王安石罢诗赋及明经诸科,以经义论策试士。

    8.“汉家地广二帝三王,凡十三州,州名及界多不应经,……谨以经义正十二州名分界。

    9.透过半开的窗户,一道略微有些单薄的身影正襟坐与木桌之前,神色郑重,手不释卷,一副钻研经义的摸样。

    10.现如今道教是国教,佛教也是大兴,这些也是必考科目,想考中必须放下成见,熟读经义,好在县试并不会考太偏太难的,博闻强记足以。

    11.诏诸有疑狱皆付中书,以经义量决。

    12.经义就是取五经中的一句话为题作经义文章,结构为破题,承题,小讲,收尾四大部分。

    13.(谭嗣同《南学会答问》)“王船山氏平生所著书,自经义、史论以至稗官小说,于种族之戚、家国之痛,呻吟呜咽,举笔不忘……”(杨毓麟《新湖南》)。

    14.经义先教《论语》、《孝经》,后教《尚书》、《左传》、《公羊》等课目。

    15.难道就这样毫不经意的,兰姐儿便能把经义整本整本的背下来?如果真是如此,那天下九成九的学生都要羞愧的一头撞死。

    16.其诠释经义,以示进退得失之机,故简切详明,与他家迥异。

    17.此外,孔颖达主张教与学都要在钻研和精通“经义”上下功夫,反对死记硬背的教学。

    18.心存邪念的人,遵从隐微的节文,企图淆惑人心,探求经义的究竟。

    19.当时间过去,我们忘记了我们曾经义无反顾地爱过一个人,忘记了他的温柔,忘记了他为我做的一切。我们忘不了的是什么?仅仅是他笑起来的样子。人生就是这么残忍,也是这么简单。连城雪 

    20.下面再来看君主援经义附会缘饰政事的行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