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计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计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xīn jì shǒu shòu心计手授计:计算,筹划;授:传授。精心筹划,亲手传授。金·元好问《邓州新仓记》:“度材于山,赋庸于兵,心计手授,百堵皆作。”
yán tīng jì yòng言听计用同“言听计从”。《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
jì qióng shì cù计穷势蹙无计可施,情势紧迫。《元史·陈天祥传》:“深既不能制乱,反为乱众所制,军中乏粮,人自相食,计穷势蹙,仓黄退走,土兵随击,以致大败。”
jì bù fǎn gù计不返顾见“计无返顾”。明·范景文《<鹿奉常集>叙》:“愤柄人之嫉,最后慷慨殉城,计不返顾。”
shī móu yòng jì施谋用计施:施行;计:计谋。运用策略计谋。明·黄元吉《流星马》第一折:“凭着您孩儿舌剑唇枪,施谋用计,我稳情取进贡到来。”
jì gōng xíng shǎng计功行赏按功劳的大小给于奖赏。韩非《韩非子 八说》:“计功而行赏,程能而授事。”
xiáng jì shěn chǔ详计审处审:审慎。详细考虑,审慎选择。西汉·司马迁《史记·鲁仲连列传》:“此两计者,显名厚实也,愿公详计而审处一焉。”
jì gōng shòu jué计功受爵衡量功绩而授予爵禄。受,授。三国·魏·曹操《让九锡表》:“量能处位,计功受爵,苟所不堪,有殒无从。”
jì shàng xīn tóu计上心头见“计上心来”。元·张氏《青衲袄·偷期》:“计上心头,暗令家童私问候。”
jiǎn zào zhī jì减灶之计在战争中隐瞒自己军队的实力来麻痹敌人。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
dāng jiā lì jì当家立计主持家政,筹划生计。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零七回:“贾政本是不知当家立计的人, 一听贾母的话,一一领命。”又第一一七回:“那些少年托着老子娘的福吃喝惯了的,那知当家立计的道理。”
jì wú yóu chū计无由出同“计无所出”。《异苑》:“苻坚为慕容冲所袭,坚驰騧马,堕而落涧,追兵几及,计无由出。”
jì chū wàn quán计出万全万全:非常安全周到。形容计划非常稳当周密,决不会发生意外。元 戴良《论长孙无忌》:“无忌于此,亦可谓计出万全矣。”
zhú zhào shù jì烛照数计用烛照着,按数计算。比喻料事准确。唐 韩愈《送石处士序》:“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
shēn yóu yuǎn jì深猷远计见“深谋远虑”。明·李东阳《<桃溪杂稿>序》:“先生好古力践,深猷远计,发而为言者,固其所自立也。”
jì rì ér sì计日而俟见“计日而待”。晋·常璩《华阳国志·大同志》:“事终无成,败亡可计日而俟。”
jì qióng shì pò计穷势迫见“计穷势蹙”。明·蹇义《上言十事疏》:“计穷势迫,愿投充军,原其本情,岂所得已。”
jì wú fù zhī计无复之指再无别的办法可想,不得不这样。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季布栾布列传论》:“夫婢妾贱人感慨而自杀者,非能勇也,其计画无复之耳。”
yīn móu guǐ jì阴谋诡计暗地里策划做坏事的计谋。清 曾朴《孽海花》:“大家如能个个像我,坦白地公开了自己的坏处,政治上用不着阴谋诡计。”
jì rì yǐ qī计日以期见“计日以俟”。明·徐祯稷《耻言》:“望焉而羡,至焉则厌,计日以期,涉艰不倦,嗜荣者之情与!”
zhāo sī xī jì朝思夕计朝:早晨。早晚都在思考。形容集中精力思考问题。南朝·陈·徐陵《答诸求官人书》:“仆七十三岁,朝思夕计,并愿与诸贤为真善知识。”
jì xíng lǜ yì计行虑义计:计策。行:实施。虑:考虑。义:道义。实施计策前要考虑到是否合乎道义。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慎行论》:“君子计行虑义,小人计行其利。”
dà jì xiǎo yòng大计小用用于大事的计策,结果只用在小事情上。表示计策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孔明连夜驱兵,真出祁山前下寨,收住军兵,重赏姜维。维曰:‘某恨不得杀曹真也!’孔明亦曰:‘可惜大计小用矣。’”
dōng chuāng jì东窗计指谋害忠良的阴谋诡计。《剪灯新话 天台访隐录》:“建炎南渡多翻覆,泥马逃来御黄屋……东窗计就通和好,鄂王赐死蕲王老。”
lín wēi zì jì临危自计计:计算。指临到危险时刻只为自己着想。后晋·刘昫《旧唐书·吴溆传》:“人臣食君之禄,死君之难,临危自计,非忠也。”
bù kě shèng jì不可胜计胜:尽;计:计算。不能全部计算完。形容数量很多。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
yī jiā zhī jì一家之计指一夫一妻的家庭。
lüè shī xiǎo jì略施小计略:稍微,粗略。稍微运用小小计谋。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4回:“略施小计鬼神惊,字称吴学究,人号智多星。”
chí jiǔ zhī jì持久之计持久:持之以久,即长久。长久的打算或谋略。《三国志·蜀志·法正传》:“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
rén jí jì shēng人极计生谓人到绝境就会产生计谋。《醒世恒言·十五贯戏言成巧祸》:“那人急了,正好没出豁,却见明晃晃一把劈柴斧头,正在手边,也是人极计生,被他绰起,一斧正中刘官人面门。”
yī jiā yī jì一家一计指一夫一妻的家庭生活或财产,引申为一家人。元 关汉卿《望江亭》第二折:“把似你守着一家一计,谁着你收拾下两妇三妻。”
shēn jì yuǎn lǜ深计远虑犹深思远虑。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田畴传》:“窃恐未得其志,而轻薄之徒自相侵侮,偷快一时,无深计远虑。”
jì láo nà fēng计劳纳封计:计算;劳:功劳;纳:接受;封:封赏。指按功劳大小接受封赏。《晋书·庾亮传》:“此之厚幸,可谓弘矣,岂复得计劳纳封,受赏司勋哉!”
yán cóng jì nà言从计纳讲的话、出的主意,都听从采纳。汉·蔡邕《司空临晋侯杨公碑》:“及其所以匡辅本朝,忠言嘉谋,造膝危辞,当事而行,言从计纳。”
jì xūn xíng shǎng计勋行赏同“计功行赏”。《旧唐书·房玄龄传》:“今计勋行赏,玄龄等有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所以汉之萧何,虽无汗马,指踪推毂,故得功居第一。”
jì rì ér dài计日而待计算着日子来等待,意即无须很久。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jì wú suǒ chū计无所出计:计策,办法。想不出什么办法。《晋书 顾荣传》:“兄弟姻娅盘固州郡,威逼士庶以为臣仆,于时贤愚计无所出。”
bù kě yǐ dào lǐ jì不可以道里计计:计算。不能用里程来计算。形容程度相差很大。章炳麟《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最有学问的人,就是周秦诸子,比那日本的物茂卿、太宰纯辈,就相去不可以道里计了。”
cháng jiǔ zhī jì长久之计计:计划,策略。长远的打算。《战国策 赵策》:“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汉书 元帝纪》:“东垂被虐耗之害,关中有无聊之民,非长久之计。
móu tīng jì xíng谋听计行犹言言听计从。宋·王令《读<孟子>》:“然后天下之君,下堂去席,引手倒耳,以倾就其说而谋听计行。”
yùn jì pù móu运计铺谋运用计谋。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二折:“哥也,你可怜见同衙共府,你休要运计铺谋。”元·无名氏《博望烧屯》第二折:“则要你鱼鳞般排军阵,雁行般列队伍,依着我运计铺谋。”
bù jì qí shù不计其数计:计算。没法子计算数目。形容极多。宋 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下 襄阳始末》:“火炮、药箭射死北兵及坠水者,不计其数。”
měi rén jì美人计三十六计之一,用美人引诱人上当。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6回:“这些美人计,如何有用!”
guó jì mín shēng国计民生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续黄梁》:“国计民生,罔存念虑。”
jì qióng lì jìn计穷力尽计:计策;穷、屈:尽,竭。计策、力量都用完了。南朝 梁 萧绎《驰檄告四方》:“郭默清夷、晋熙附义,计穷力屈,反杀后主。”
kǔ ròu jì苦肉计故意伤害自己的肉体以骗取敌方信任的计策。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6卷:“我原不欲如此,但出于无奈,方走这条苦肉计。”
yǐ jì dài zhàn以计代战用计谋来代替阵前的交战。
jì wú suǒ zhī计无所之犹言计无所出。《梁书·王僧辩传》:“子仙等困蹙,计无所之,乞输郢城,身还就景。”
jì yán xīn suàn计研心算谓精心研究计算。宋·范浚《张府君墓志铭》:“继丁大故,生产益落,府君得计研心算以治产,累岁遂致饶衍。”
huǎn bīng zhī jì缓兵之计缓:延缓。指作战时延缓对方进兵的计策。借指使事态暂时缓和同时积极设法应付的策略。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9回:“孔明用缓兵之计,渐退汉中,都督何故怀疑,不早追之?”
jīn jīn jì jiào斤斤计较斤斤:明察细微;引申为琐细。计较细小的事物。现比喻过分计较无关紧要的或琐细的小事。《诗经 周颂 执竞》:“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
kōng chéng jì空城计指在危急处境下,掩饰空虚,骗过对方的策略。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中故事:蜀将马谡失守街心亭,魏将司马懿率兵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大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
wú jì kě shī无计可施施:施展。没有什么计谋可以施展。指一点办法也没有。元 无名氏《施仁义刘弘嫁婢》第三折:“使小圣展转彷徨,无计可施。”
jì jìn lì qióng计尽力穷穷:尽。计谋、力量都用尽了。《周书 韦孝宽传》:“齐人历年赴救,丧败而反,内离外叛,计尽力穷。”
yī bù yī jì一步一计指人善于使用计谋,诡计多端。
guǐ jì duō duān鬼计多端谓狡诈的计策很多,坏主意多。《三侠五义》第四十回:“暗含着恶态,叠暴着环睛,明露着鬼计多端。”鬼,一本作“诡”。
yán tīng jì cóng言听计从听:听从;从:依从。说的话都相信;出的主意、计谋都采纳。形容对某个人十分信任。也作“言听计用”。《魏书 崔浩传》:“属太宗为政之秋,值世祖经营之日,言听计从,宁廓区夏。”
yán xíng jì cóng言行计从同“言听计从”。《宋史·司马光传》:“光自见言行计从,欲以身徇社稷。”
jì bù xuán zhǒng计不旋踵计:计议,打算;旋踵:旋转脚跟。脚跟还未转过来,计议就定了下来。形容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拿定主意。也比喻行动迅速,毫不犹豫。汉 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夫边郡之士……触白刃,早流矢,议不反顾,计不旋踵,人怀怒心,如报私仇。”
jì chū wú liáo计出无聊主意出于无可奈何。西汉 司马迁《史记 吴王濞列传》:“上复责问吴使者,使者对曰:‘……今王始诈病,及觉,见责急,愈益闭,恐上诛之,计乃无聊。唯上弃之,而与更始。’”
méi tóu yī cù,jì shàng xīn lái眉头一蹙,计上心来形容一下子想出了一个计策。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四卷:“那尼姑眉头一蹙,计上心来道:‘前日坏腹,至今未好,借解一解。’”
jì qióng lǜ jí计穷虑极谓计虑穷尽。《三国志·吴志·鲁肃传》:“备遂割湘水为界,于是罢军”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吴书》:“始与豫州观于长阪,豫州之众不当一校,计穷虑极,志势摧弱,图欲远窜,望不及此。”
sān shí liù cè,zǒu shì shàng j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了事。《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jì wú fǎn gù计无返顾谓不作回头、后退的打算。明·赵南星《答蔡闻吾书》:“乃门下遂跃马东归,计无返顾。”
jì shēng lǜ yuǎn计深虑远计:计谋。虑:考虑。计谋想得很深远。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计深虑远,急国家之难,而乐尽人臣之首也。”
cóng cháng jì yì从长计议长:放长时间;计议:商议需要较长的时间;仔细地考虑;商量。指对事情处理时的慎重认真态度。元 李行道《灰阑记》楔子:“且待女孩儿到来,慢慢的与他从长计议,有何不可?”
lì qū jì qióng力屈计穷屈:穷尽。力量智谋都已用完。《纪闻·吴保安》:“吾今在厄,力屈计穷。”
jì rì kě dài计日可待指为期不远。明 海瑞《治黎策》:“夫以万全之力,视此直狐兔耳。其束身系颈,计日可待也。”
cāo qí jì yíng操奇计赢奇:奇货;赢:赢利。形容商人囤积居奇,谋取厚利。清 章炳麟《读<管子>书后》:“虽闭关绝市,裹商人之足焉可也,又安得夫操奇计嬴,以成轻重之势者哉!”
jì fá chēng xūn计伐称勋谓计算、称扬自己的功勋。伐,功勋。宋·叶适《故朝散大夫周先生墓志铭》:“不以为高,所求者仁;异彼区区,计伐称勋。”
jiāng jì jiù jì将计就计利用对方的计策反过来向对方施计。元 李文蔚《张子房圯桥进履》:“将计就计,不好则说是好。”
wàn quán zhī jì万全之计极其周到的计谋、办法。同“万全之策”。《三国志 蜀志 庞统传》“亲待亚于诸葛亮”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此诚出于险涂,非万全之计也。”
shù yǐ wàn jì数以万计数:数目。以万来计算。形容极多。《明史·彭韶传》:“监局内臣数以万计,利源兵柄尽以付之,犯法纵奸,一切容贷,此防微之道未终也。”
jì dòu fù cái计斗负才喻才高。相传南朝宋谢灵运曾称:“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见宋无名氏《释常谈·八斗之才》。相传南朝宋谢灵运曾称:“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见宋·无名氏《释常谈·八斗之才》。
jīn shí zhī jì金石之计比喻最安全的计策。汉·陆贾《新语·资执》:“欲辞晋献公譬马之赂,而不假之夏阳之道,岂非金石之计哉?”
shén shù miào jì神术妙计神妙莫测的计谋。明·无名氏《阴山破虏》第一折:“今索请李靖军师,至边关用神术妙计可除番虏也。”
yī nián zhī jì zài yú chūn一年之计在于春要在一年(或一天)开始时多做并做好工作,为全年(或全天)的工作打好基础。南朝梁 萧统《纂要》:“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sān shí liù jì,zǒu wéi shàng jì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原本指无力与敌人对抗;最好是避开。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南齐书 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qiān fāng bǎi jì千方百计方:方法;计:计谋。想尽种种办法;用出种种计谋。宋 朱熹《朱子类语 卷三十五 论语》:“譬如捉贼相似,须是著起气力精神,千方百计去赶捉他。”
jì wú suǒ shī计无所施计:计策;施:施展。再也没有可施展的计谋了。宋·李昉《太平广记》:“因为田承嗣所縻,曾因讨叛,飞矢中肩。左右与之拔箭,而镞留于骨……曹进痛楚,计无所施。”
yuǎn lǜ shēn jì远虑深计深远的思虑。《晋书·文六王传》:“宜远虑深计,不可专守一志。”
chǔ gē zhī jì楚歌之计《汉书·高帝纪下》:“扞刘邦呴围羽垓下。羽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知尽得楚地,羽与数百骑走,是以兵大败。”后因用“楚歌之计”谓攻心之术。《汉书·高帝纪下》:“扞刘邦呴围羽垓下。羽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知尽得楚地,羽与数百骑走,是以兵大败。”
jiān quán shàng jì兼权尚计指全面衡量,深思熟虑。荀况《荀子 不苟》:“兼权之,孰计之,然后定其欲恶取舍。”
guǐ jì duō duān诡计多端诡计:欺诈的计谋;端:事物的另一头;一方面。狡诈的计谋是多方面的。形容坏主意很多。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7回:“绪曰:‘维诡计多端,诈取雍州。’”
yán sāng xīn jì研桑心计研:计研,一名计然,春秋时越国范蠡的老师,善经商;桑:桑弘羊,汉武帝时的御史大夫,长于理财。形容善于经商致富。汉·班固《答宾戏》:“研桑心计于无垠。”
jì rì yǐ dài计日以待见“计日而待”。明·赵元星《贺贾元礼食廪序》:“待御为两京学使者,即不复外补,坐致九列,惟计日以待耳。”
chéng jiā lì jì成家立计犹言成家立业。元·刘致《红绣鞋·劝收心》套曲:“不指望成家立计,则寻思卖笑求食。”
xīn láo jì chù心劳计绌绞尽脑汁,都想不出好的办法。
jì qióng tú zhuō计穷途拙谓无计可施,无路可走。明·孙梅锡《琴心记·相如倦游》:“相公,休怯。你病人凋梧,贪依衰草,一时计穷途拙,且自藏珍。”
jì jiào zī zhū计较锱铢谓为争取财利而斤斤较量,连极微小的数量也不放过。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近世嫁娶,遂有卖女纳财,买妇输绢,比量父祖,计较锱铢,责多还少,市井无异。”
kuò kāi dà jì廓开大计廓开:阐述,发挥。阐发远大的谋略。晋·陈寿《三国志·吴志·鲁肃传》:“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
yán tīng jì xíng言听计行同“言听计从”。《新唐书·魏知古卢怀慎传赞》:“观玄宗开元时,厉精求治,元老魁旧,动所尊惮,故姚元崇、宋璟言听计行,力不难而功已成。”
yòng jì pū móu用计铺谋铺:展开,安排。运用计策,安排谋略。明·黄元吉《流星马》第二折:“俺行兵处尽按管乐用计铺谋,相持时尽按孙吴安营下寨。”
wǎng fèi xīn jì枉费心计同“枉费心机”。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6回:“如今枉费心计,挣了一辈子的强,偏偏儿的落在人后头了。”
shè jì pū móu设计铺谋铺:铺设。设下计谋。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2回:“哄骗愚民,勾引兴讼,捕风捉影,设计铺谋。”
yán cóng jì tīng言从计听见“言听计从”。清·洪昇《长生殿·贿权》:“便道我言从计听微有权,这就里机关不易言。”
jì rì zòu gōng计日奏功可以数日子看到功效。谓成功极快。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89回:“此乃陛下洪福齐天,得此大帅,可计日奏功,以安社稷者也。”
jì rì chéng gōng计日程功计:计算;程:衡量;功:成效。工作进度或成效可以按日计算。形容进展快;有把握如期完成。梁启超《中国理法学发达史论》:“法治国虽进不必骤,而得过进尺,计日程功。”
cháng jì yuǎn lǜ长计远虑指长远打算。宋 苏轼《司马温公神道碑》:“然古之人君,所以为子孙长计远虑者,类皆如此。”
xiè jiā huó jì谢家活计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与从弟谢惠连俱以诗文着称,见《宋书·谢惠连传》。后遂以“谢家活计”喻指赋诗。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与从弟谢惠连俱以诗文着称,见《宋书·谢惠连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