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而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chuán xí ér dìng传檄而定 | 檄:讨敌文书;定:平定。比喻不待出兵,只要用一纸文书,就可以降服敌方,安定局势。 | 《史记·淮阴侯列传》:“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
pín ér wú chǎn贫而无谄 | 谓虽然贫穷却不巴结奉承。 | 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
dài shí ér dòng待时而动 | 等待时机然后行动。 | 《周易 系辞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 |
fú xiù ér guī拂袖而归 | 拂袖:甩袖子,表示意志已决。指毫无留恋,回到家乡归隐。 | 元·周文质《斗鹌鹑·自悟》套曲:“您都待重裀而卧,列鼎而食,不如我拂袖而归。” |
fèi shū ér tàn废书而叹 | 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 |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 |
huā ér shī shí华而失实 | 华:通“花”,开花;实:果实,结果。花开得好看,但不结果实。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 | 唐·刘知畿《史通·言语》:“华而失实,过莫大焉。” |
bù yào ér yù不药而愈 | 愈:病好了。生病不用吃药而自行痊愈。 |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37回:“老伯不必多虑,世妹之病,大约可以不药而愈。” |
hán bǔ ér xī,gǔ fù ér yóu含哺而熙,鼓腹而游 | 含哺:口含食物;鼓腹:手拍肚皮。口含食物,饱食挺腹。形容人过着安乐的生活。 | 战国·宋·庄周《庄子·马蹄》:“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 |
yì zǐ ér jiào易子而教 | 易:交换。交换孩子进行教育。 | |
qīng ér yì jǔ轻而易举 | 轻:轻松;举:向上托。很轻松很容易地举起来。形容做事情毫不费力。 | 《诗经 大雅 烝民》:“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宋 朱熹注:“言人皆言德甚轻而易举,然人莫能举也。” |
sān shí ér lì三十而立 | 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
qǔ ér dài zhī取而代之 | 夺取别人的地位、权利而代替他。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
cuì ér bù jiān脆而不坚 | 脆弱而不坚实。形容虚有其表。 |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华而不实,脆而不坚。” |
xī gǔ ér chuī析骨而炊 | 同“析骸以爨”。指被围日久,粮尽柴绝的困境。亦以形容战乱或灾荒时期百姓的悲惨生活。 | 《史记 宋微子世家》:“王问:‘城中何如?’曰:‘析骨而炊,易子而食。’” |
yī hòng ér qǐ一哄而起 | 喧闹;起哄。经过一阵喧闹便马上行动起来。形容无组织无计划地行动。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地方上百姓动了公愤,一哄而起。” |
mǐn ér hǎo xué敏而好学 | 敏:聪明。天姿聪明而且喜好学习。 | 《论语·公冶长》:“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kě xiǎng ér zhī可想而知 | 想:推想。可以通过推想而了解真相。 | 宋 王楙《野客丛书 汉唐俸禄》:“而郊以吟诗废务,上官差官以摄其职,分其半禄,酸寒之状,可想而知。” |
tóu zhuàn ér qù投传而去 | 传:符信。指弃官而去。 | 《后汉书·陈蕃传》:“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 |
jué ér bù zhèng谲而不正 | 谲:欺诈。诡诈而不正派。 | 《论语·宪问》:“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
kě yī ér bù kě zài可一而不可再 | 再:两次或第二次。指只可以做一次而不可以做第二次。 | 明·归有光《菎山县倭寇始末书》:“劝借可暂而不可常,可一而不可再。” |
fàn fàn ér tán泛泛而谈 | 泛泛:平常,不深入。一般地浮泛地谈谈。 | 茅盾《怎样评价〈青春之歌〉》:“也由于时间关系,不能把《青春之歌》重读一遍然后执笔,故而只能泛泛而谈,不能引证原文作具体的分析。” |
wén fēng ér táo闻风而逃 | 风:风声。听到风声,立即逃跑。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2回:“只要望见土匪的影子,早已闻风而逃。” |
fàn ér bù jiào犯而不校 | 犯:冒犯;校:计较。别人冒犯了;也不计较。 | 先秦 孔子《论语 泰伯》:“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
kùn ér xué zhī困而学之 | 困:困惑。遇到困惑的时候就学习。 | 《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
hào móu ér chéng好谋而成 | 好:喜爱;谋:谋划,思考。指遇事勤于思考,能把事情做好。 | 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
fù ér hào lǐ富而好礼 | 礼: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富有而又彬彬有礼 | 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
huò ér bù shòu货而不售 | 想卖却卖不出去.。 | |
qiè ér bù shě锲而不舍 | 锲:雕刻;舍:停止。不停地雕刻。比喻做事或学习有恒心。 |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jué dì ér qǐ崛地而起 | 崛:高起,突起。从平地上突起。形容某种新兴事物出现极为迅速。 | |
xìn ér hào gǔ信而好古 | 信:相信;好:爱好。相信并爱好古代的东西。 | 《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
mò ér bù xiǔ殁而不朽 | 殁:死。人虽然死了,名声或事业长存。 | 唐·白居易《与刘总诏》:“卿之先父,为朕元臣,大节殊功,殁而不朽。” |
shù ér bù zuò述而不作 | 只是阐明前人的成说;自己并无创新之见。 |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
jìn huān ér sàn尽欢而散 | 尽情欢乐之后,才分别离开。多指聚会、宴饮或游乐。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九回:“命酒更酌,尽欢而散。” |
yìng yùn ér chū应运而出 | 指应天命而产生。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 | 孙中山《建国方略·知行总论》:“由此观之,凡为需要所迫,不独人类能应运而出,创造发明,即物类亦有此良能。” |
lián ér bù guì廉而不刿 | 廉:廉洁;刿:割伤,刺伤。有棱边而不至于割伤别人。比喻为人廉正宽厚。 | 西汉 戴圣《礼记 聘义》:“廉而不刿,义也。” |
yú guàn ér qián鱼贯而前 | 贯:连贯。像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 | 《宋史·折德庡传附继闵》:“贼缘崖腹微径鱼贯而前,城中矢石乱下。” |
zhī ér bù yán知而不言 | 明明知道而不说。 | 战国·宋·庄周《庄子·列御寇》:“知道易,勿言难。知而不言,所以之天也。” |
hé zé ér yú涸泽而渔 | 抽干池水捉鱼。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 | 《文子 七仁》:“先王之法,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
zuò ér dài bì坐而待毙 | 坐着等死。比喻遭遇危难而不采取积极的坐着等死措施。 | 语出三国 蜀 诸葛亮《后出师表》:“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
xū yī ér jìng虚一而静 | 虚心、专一而冷静地观察事物,就会获得正确的认识。 | 战国·赵·荀况《荀子·解薮》:“心何以知?曰:虚一而静。” |
gōng ér wàng sī,guó ér wàng jiā公而忘私,国而忘家 | 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国。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但自古道:‘公而忘私,国而忘家。’” |
yún wù zhī shèng,qǐng kè ér qì云雾之盛,顷刻而讫 | 盛:大;顷刻:一会儿;讫:完结。云雾再大,转眼间就会散净。比喻某种势力不会长久。 | 汉·魏朗《魏子》:“云雾之盛,顷刻而讫;暴雨之盛,不过终日。” |
huǎn pèi ér xíng缓辔而行 | ||
zhī èr wǔ ér bù zhī shí知二五而不知十 | 形容只知道某一方面,而不知道综合全面地看。 | 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且王之所求者,斗晋、楚也;晋、楚不斗,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 |
zhì ér bù zhēng知而不争 | 明知是非而不据理力争。多指不坚持原则。 | 战国·宋·墨翟《墨子·公输》:“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
gǔ zào ér jìn鼓噪而进 | 鼓噪:擂鼓和呐喊。擂鼓呐喊,大张声势地向前冲去。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哀公十七年》:“越子为左右句举,使夜或左或右,鼓噪而进。” |
luò huāng ér zǒu落荒而走 | 指离开战场,向荒野逃命。形容战败逃命。 | 元 无名氏《马陵道》第三折:“你自慢慢的从大路上行,我便落慌而走。”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三十一回:“玄德见势危,落荒而走。” |
wú yì ér fēi毋翼而飞 | 比喻传播之迅速。 | 《战国策·秦策三》:“闻‘三人成虎,十夫揉椎,众口所移,毋翼而飞。’故曰,不如赐军吏而礼之。” |
xuán ér wèi jué悬而未决 | 一直拖在那里,没有得到解决。 | 孙中山《救国之急务》:“已将一切问题决定,惟有如何处置国会一层,悬而未决。” |
zhōu ér bù bǐ周而不比 | 周:亲和、调合;比:勾结。关系密切,但不勾结。指与众相合,但不做坏事。 | 《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 |
bèi dào ér xíng倍道而行 | 加快速度,一天走两天的行程。 | 《失街亭》:“司马懿背道而行,八日已到新城,孟达措手不及。” |
xū ér xū zhī虚而虚之 | 虚:空虚。力量虚弱而故意表现虚弱,使敌人反误以为强大。 | 《草庐经略·虚实》:“虚而虚之,使敌人转疑以我为实。” |
yuán bǐ ér jiù援笔而就 | 就:完成。拿起笔来很快就写完了。 | 清·李渔《意中缘·名逋》:“我想求诗求字的,还容易打发。唯有索画一事,最难应酬。须要逐笔画写出来,不是可以倚马而成,援笔而就的。” |
ní ér bù zǐ泥而不滓 | 染而不黑。比喻洁身自好,不受坏的影响。泥,通“涅”。染黑。滓,通“缁”。黑色。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
yì hōng ér shàng一哄而上 | 同“一哄而起”。 | 《人民日报》1983.10.31:“在发展新‘三大件’和其他有前途的轻工行业时,决不能再像发展老‘三大件’那样,一见有利可图,便一哄而上。” |
záo huài ér dùn凿坏而遁 | 见“凿坏以遁”。 | 《淮南子·齐俗训》:“颜阖,鲁君欲相之而不肎,使人以币先焉,凿培而遁之。” |
xián ér gǔ zhī弦而鼓之 | 弦:琴弦,装上弦;鼓:弹。装上弦开始弹奏音乐。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
chù lèi ér cháng触类而长 | 语本《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孔颖达疏:“谓触逢事类而增长之。”意谓掌握一类事物知识或规律,就能据此而增长同类事物知识。 | 语出《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孔颖达疏:“谓触逢事类而增长之。” |
zhī nán ér xíng知难而行 | 明知困难却仍然去做。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定公六年》:“陈寅曰:‘子立后而行,吾室亦不亡,唯君亦以我为知难而行也。’” |
wú wéi ér zhì无为而治 | 无为:无所作为;治:治理。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 | 《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 |
děng ér xià zhī等而下之 | 比这一等更差的。指事物递减;后面的比前面的差一级;低一等。 | 宋 楼钥《攻愧集》:“乡之贫者,或不及于此,则以此法等而下之。” |
mí ér zhī fǎn迷而知反 | 迷路后知道回来。比喻有了过失能够改正。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袁术传》:“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 |
xiàng jī ér dòng相机而动 | 观察时机,看到适当机会立即行动。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9回:“宜刚宜柔,相机而动。” |
chéng xīng ér lái乘兴而来 | 兴冲冲地来到。 | 《晋书·王徽之传》:“人问其故,徽之曰:‘本乘兴而来,兴尽而反,何心见安道邪?’” |
fēng yōng ér lái蜂拥而来 | 象蜂群似的拥挤着过来。形容许多人一起过来。 | 《史记·项羽本纪》:“陈涉首难,豪杰蜂起。” |
yùn dú ér cáng韫椟而藏 | 把玉裹在匣子里藏起来。比喻怀才隐退。 |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8回:“两位将军,有些神箭,当奏闻吾王,美玉不可韫椟而藏。” |
fēng yōng ér qǐ蜂拥而起 | 像蜂飞一样成群而起。形容许多人一拥而起。 |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赞》:“陈涉首难,豪杰蜂起。” |
xué ér bù sī zé wǎng学而不思则罔 | 罔:同“惘”,迷惑。只读书而不肯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收获。 | 春秋·鲁·孔丘《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wù yǐ è xiǎo ér wéi zhī,wù yǐ shàn xiǎo ér bù wéi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 勿:不要;为:做。不要以为是微小的坏事就可以做,不要以为是不大的好事就不去做。 | 《诸葛亮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shì ér bù jiàn,tīng ér bù wén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听见了同没有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注意。 | 战国·宋·庄周《庄子·知北游》:“终日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搏之而不得也。” |
fēng yōng ér shàng蜂拥而上 | 像成群的蜂拥挤着飞过来一样。形容许多人一起涌上前。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墨雨遂掇起一根门闩,扫红、锄药手中都是马鞭子,蜂拥而上。” |
sǐ ér bù xiǔ死而不朽 | 指身虽死而言论、事业等长存。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谓也。’” |
fèi rán ér fǎn废然而反 | 废然:沮丧失望的样子。反:返回。怀着失望的心情而归来。形容因消极失望而中途退缩。亦作“废然思返”、“废然而返”。 | 战国·宋·庄周《庄子·德充符》:“我拂然而怒,而适先生之所,则废然而反。” |
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shēng置之死地而后生 | 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兵士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 | 先秦 孙武《孙子 九地》:“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
zhé ér zú zhī折而族之 | 推翻他,而且杀他的家族。 | |
bù yī ér sān不壹而三 | 指再三;多次。 | 《孔子家语 弟子行》:“子贡既与卫将军文子言。适鲁,见孔子曰:‘卫将军文子问二三子之于赐,不壹而三焉。赐也辞,不获命;以所见者对矣。’” |
bù móu ér tóng不谋而同 | 谋:商量。事先没有商量,言行都保持一致。 | 唐 韩愈《请上尊号表》:“考其所陈,中于义理,天人合愿,不谋而同。” |
pǐ jí ér tài否极而泰 | 否、泰:64卦中的两个卦名。指坏的到了尽头就要好起来。 | 《宋史·韩令坤等传论赞》:“虽太祖善御,诸臣知机,要亦否极而泰之象也。” |
yī gǔ ér xià一鼓而下 | 一次击鼓发动进攻就把敌人打跨了。指趁有利形势一举打垮敌人。 | 明·沈采《千金记·定谋》:“昨日令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迳截赵魏,掩其不备,一鼓而下。” |
yào ér lùn zhī要而论之 | 犹言要而言之。概括地说,简单地说。 | 《天讨 豕韦之裔〈普告汉人〉》:“要而论之,满人之人中国也,据其土地山河,窃棋子女玉帛……固古人所谓倒行逆施者矣。” |
guān jī ér dòng观机而动 | 时:时机。等待时机然后行动。 | 《周易 系辞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
yī cù ér dé一蹴而得 | 见“一蹴而就”。 | 茅盾《路》十二:“现在,他们认为胜利不能一蹴而得,必须用持久战。” |
tóng nián ér yǔ同年而语 | 犹言相提并论。 | 汉·贾谊《过秦论》:“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
tuò shǒu ér dé唾手而得 | 唾手:往手上吐唾沫。比喻极容易得到的东西。 |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54回:“这房可唾手而得。” |
ài bó ér qíng bù zhuān爱博而情不专 | 对人或事物的喜爱很广泛,而感情不能专一。 | 唐·韩愈《与陈给事书》:“夫位益尊则贱者日隔,伺候于门墙者日益进,则爱博而情不专。” |
hǔ ér guàn虎而冠 | 冠:把帽子戴在头上。比喻生性残虐的人。 | 《史记 酷吏列传》:“其爪牙吏,虎而冠。” |
qǐ sǐ rén ér ròu bái gǔ起死人而肉白骨 | 把死人救活,使白骨再长出肉来。比喻给人以再造之恩。也比喻言词委婉动听,将死的也说活了。 | 《国语 吴语》:“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 |
wēn rùn ér zé温润而泽 | 比喻人的态度、言语温和柔顺。 | 《礼记·聘义》:“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 |
bó ér bù jīng博而不精 | 形容学识丰富,但不精深。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融传》:“贾君精而不博,郑君博而不精;既精既博,吾何加焉。” |
jiàn jī ér xíng见机而行 | 看具体情况灵活办事。 | 《易·系辞下》:“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
yán zhī wú wén,xíng ér bù yuǎn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 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 | 《左传·襄公二十年》:“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而无文,行而不远。’” |
kè rán ér qù溘然而去 | 溘然:突然。指人忽然死去。 | 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92首:“则一旦溘然而去,将一生心血,付之茫茫,岂不大可惜也。” |
yǎng ér fù shī仰而赋诗 | 仰头歌唱作诗。 | |
kě wàng é bù kě jí可望而不可即 | 能望见,但达不到或不能接近。常比喻目前还不能实现的事物。 | 唐·宋之问《明河篇》:“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明·刘基《登卧龙山写怀二十八韵》:“白云在青天,可望不可即。” |
bǐ wū ér fēng比屋而封 | 指上古之世教化遍及四海,家家都有德行,堪受旌表。后泛称风俗淳美。 | 《尚书大传》卷五:“周人可比屋而封。”汉 陆贾《新语 无为》:“尧舜之民,可比屋而封;桀纣之民,可比屋而诛者,教化使然也。” |
yóu ér xiào zhī尤而效之 | 谓明知其为错误而有意仿效之。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
zhī qí rán ér bù zhī qí suǒ yǐ rán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 然:这样,如此。知道是这样,但不知道为什么是这样。只知道事物的表面现象,不知事物的本质及其产生的原因。 | 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无论为哀为乐,为怨为怒,为恋为骇,为忧为惭,常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
gǒng shòu ér xiáng拱手而降 | 拱手:两手在胸前合抱表示恭敬。恭恭敬敬地俯首投降。 | 元·无名氏《聚兽牌》第一折:“斩汉将汤浇瑞雪,放心杀敌兵拱手而降。” |
bù láo ér shí不劳而食 | 食:吃。自己不劳动而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 | 张东林《古城春色》第二部:“我们掌柜的说,解放了不应当不劳而食。” |
gōng ér yǒu lǐ恭而有礼 | 恭:恭敬;礼:礼节。恭敬又有礼节。 | 《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