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自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hún rán zì chéng浑然自成 | 见“浑然天成”。 | 茅盾《大题小解》:“美丽的形象,应有适当的字汇来构成,这原是不错的;但二者实应同时产生,浑然自成。” |
gù bù zì fēng故步自封 | 故:过时的;旧:故步。原来的步伐;老步子;封:限制;自封:把自己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指自己停滞在老路上。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或革新。 | 清 梁启超《爱国论》:“妇人缠足十载,解其缚而犹不能行,故步自封,少见多怪。” |
rén zì wéi zhèng人自为政 | 各人推行自己的主张。比喻各行其是。 |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格局》:“传奇格局,有一定而不可移者,有可仍、可改,听人自为政者。” |
yōu yóu zì shì优游自适 | 悠闲适意。 | 宋·吴处厚《青箱杂记》第十卷:“城南有别墅,每良辰美景,以小车载酒,优游自适。” |
gāo ào zì dà高傲自大 | 自以为了不起,极其骄傲,看不起别人。 | 毛泽东《学习和时局》:“各种业务专长,都可以成为高傲自大轻视旁人的资本。” |
jiàn guài bù guài,qí guài zì bài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 怪:奇异的。发现怪事怪物不要惊慌,它就不会危害了。 |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下卷:“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无如愚夫愚妇始终不悟耳。” |
tóu shāo zì lǐng头稍自领 | 见“头梢自领”。 | 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二折:“老姑娘手把着头稍自领,索什么嘱咐叮咛。” |
bù zì yóu,wù nìng sǐ不自由,毋宁死 | 毋宁:同“无宁”,宁可,不如。如果失去自由、主权,宁可去死。 | 清 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哥哥岂不闻欧美人嘴唇皮挂着的话说道:‘不自由,毋宁死’。” |
mén xīn zì wèn扪心自问 | 扪:按;摸;心:胸口。摸着胸口;自己问自己。指自我反思;醒悟。 | 唐 白居易《和梦游春诗》:“扪心无愧畏,腾口有谤讟。” |
zì shí qí yán自食其言 | 食:吞掉。自己把自己说出的话吞食了。形容说了话不算数。 | 宋 欧阳修《穴一居士传》:“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 |
zuò dì zì huá坐地自划 | 就地不动,自定范围。比喻固执一端,排斥其它。 | 郭沫若《文艺论集·新旧与文白之争》:“凡是文言的作品都一概视为陈腐观念,也是坐地自划。” |
lín wēi zì jì临危自计 | 计:计算。指临到危险时刻只为自己着想。 | 后晋·刘昫《旧唐书·吴溆传》:“人臣食君之禄,死君之难,临危自计,非忠也。” |
fū zǐ zì dào夫子自道 | 指本意是说别人好处,而事实上却正道着了自己。也用在不好的一面,意思是指摘别人,却正指摘了自己。 | 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子曰:‘君子有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
xūn xiāng zì shāo薰香自烧 | 薰:香草。薰草因为有香气而招致焚烧。比喻人因有才能而招致灾祸。 | 东汉·班固《汉书·龚胜传》:“薰以香自烧,膏以明自销,龚生竟夭天年,非吾徒也。” |
yōu yóu zì zài悠游自在 | 见“悠游自得”。 | 鲁迅《书信集·致唐诃》:“我大约并没有先生们所豫想的悠游自在,所以复信的迟延,是往往不免的。” |
zì wǒ táo zuì自我陶醉 | 形容不适当地自我欣赏。陶醉:沉醉在某种境界或情绪中。 | 郭沫若《棠棣之花》第三幕:“侠(渐渐激昂起来,显出自我陶醉的神气)‘我侠累,手有搏虎之力,比姜太公还要足智多谋,谁个能够把我怎样?’” |
jí rén zì yǒu tiān xiàng吉人自有天相 | 相:帮助,保佑。谓天佑善人。同“吉人天相”。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五卷:“自古道:‘吉人自有天相。’遐叔正在帅府门首叹气,傍边忽转过一个道士问道:‘君子何叹?’”清 李渔《意中缘 拒妁》:“吉人自有天相,小姐请自宽心。” |
zì jīn yǐ hòu自今已后 | 从今以后。 | 《后汉书·东夷传·高句骊》:“自今已后,不与县官战斗而自以亲附送生口者,皆与赎直,缣人四十匹,小口半之。” |
dé yì zì míng得意自鸣 | 鸣:表达。自以为了不起,表示很得意。 | 清·陈琅《玉狮堂传奇·回流记·罢宴》:“笑他井底响繁蛙,得意自鸣,甘居人下。” |
gǎi xíng zì xīn改行自新 | 改变行为,重新做人。 | 《汉书·东平思王刘宇传》:“今闻王改行自新,尊修经术,亲近仁人……朕甚嘉焉。” |
zì tóu wǎng luó自投网罗 | 投:进入。比喻自己进入圈套送死。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九年》:“丈夫与其自投网罗,为天下笑,曷若相与戮力同心,赴蹈汤火,岂徒脱祸,兼富贵可求。” |
shù shēn zì xiū束身自修 | 谓约束自己,不与坏人坏事同流合污。 | 《后汉书·卓茂传》:“[光武帝]乃下诏曰:‘前密令卓茂,束身自修,执节淳固,诚能为人所不能为。’” |
yōu yóu zì dé优游自得 | 悠闲如意。 | 汉·班固《东都赋》:“莫不优游而自得,玉润而金声。” |
zì fù qí néng自负其能 | 自负:自恃,自许。自恃而又自信自己的才能。 | 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
xiǎng zhǒu zì zhēn享帚自珍 | 语出《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比喻物虽微劣,而自视为宝。 | 语出《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
shén sè zì rú神色自如 | 神色:神情,态度。形容在异常情况下态度镇定,神情不变。 |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四章:“潘怡如心里一惊,可是表面上仍神色自如。” |
xí guàn chéng zì rán习惯成自然 | 习惯了就成为很自然的事了。 | 东汉 班固《汉书 贾谊传》:“少成若天性,习惯若自然。” |
zì yóu fàn làn自由泛滥 | 指某种错误的思想言行没有约束,到处扩散。 | 邓小平《党的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但是如果我们不及时注意和采取坚定的措施加以制止,而任其自由泛滥,就会影响更多的人走上邪路,后果就不能非常严重。” |
lín wēi zì xǐng临危自省 | 省:醒悟。临到危难时能够自己觉醒。 | 明·无名氏《云台山》第二折:“我与你指迷途,临危自省,我教你得平安,福禄如增。” |
huā bù mí rén rén zì mí花不迷人人自迷 | 花不会去迷人,因人喜欢而美丽。指人对某事倾注了感情色彩。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1回:“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直饶今日能知悔,何不当初莫去为?” |
bù yóu zì zhǔ不由自主 | 由不得自己。指控制不住自己。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1回:“我也不很记得了。但觉自己身子不由自主,倒象有什么人,拉拉扯扯,要我杀人才好。” |
jīng wèi zì míng泾渭自明 | 见“泾渭分明”。 | 明·沈德符《野获编·续编小引》:“然咏歌太平,无非圣朝佳话,间有稍关时事者,其泾渭自明。” |
yí rán zì dé怡然自得 | 怡然:安闲、愉快的样子。形容愉快而又自得其乐的神情。 |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黄帝》:“黄帝既寤,怡然自得。” |
jǔ zhǐ zì ruò举止自若 | 自若:象原来的样子。举动不失常态。形容临事镇定,举动不失常态。 | 《资治通鉴 唐高祖武德六年》:“孝恭将发,与诸将宴集,命取水,忽变为血,在坐皆失色,孝恭举止自若。” |
yí rán zì zú怡然自足 | 怡然:安闲、愉快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 《西湖佳话·孤山隐迹》:“三十余年,而从无一日不怡然自足,诚心甘心于隐,而非假借也。” |
fǎn gōng zì wèn反躬自问 | 反:反转;躬:身体;自身。反回身来问问自己。指作自我检查。 | 西汉 戴圣《礼记 乐记》:“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 |
zhān zhān zì hái沾沾自衒 | 自以为美好而自我炫耀。 | 宋·陆游《南唐书·钟谟传》:“天资皆浮躁,沾沾自衒。” |
zì mìng qīng gāo自命清高 | 自以为清高(命:认为;以为)。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还自命清高,反说富贵的是俗人。” |
zì xún sǐ lù自寻死路 | 指自己走上毁灭的道路。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7回:“话说杨志当时在黄泥冈上,被取了生辰纲去,如何回转去见得梁中书,欲要就冈子上自寻死路。” |
zì kuì fú rú自愧弗如 | 自感不如别人而内心惭愧。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邵九娘》:“妻亦心贤之,然自愧弗如,积惭成忌。” |
fā fèn zì xióng发愤自雄 | 决心奋斗使自己成为杰出人才。 | 清·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第五书》:“愿吾弟发愤自雄,勿蹈乃兄故辙也。” |
zì yǐ wéi shì自以为是 | 自己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为:认为;是:对;正确)。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众皆悦之,自以为是。” |
xíng yán zì wéi行言自为 | 行:行为;言:言论。行为和言论都是自己发出的。比喻要自己约束自己。 | 战国·宋·庄周《庄子·天地》:“行言自为而天下化,手挠顾指,四方之民莫不俱至,此之谓圣治。” |
rú yǐn shuǐ zhě,lěng rè zì zhī如饮水者,冷热自知 | 指自己直接经历的事,自己最了解。 | 唐·善无畏《大日经疏》第12卷:“如饮水者,冷热自知。” |
xíng yuǎn zì ěr行远自迩 | 走远路必须从最近的一步走起。比喻做事情都得由浅入深;一步步前进。迩:近。 |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
zì zuò cōng míng自作聪明 | 自以为很聪明。形容轻率逞能。 | 《尚书 蔡仲之命》:“无作聪明,乱旧章。” |
zì cuò tóng yì自厝同异 | 指自找矛盾,互相不和。 | 《宋书 沈攸之传》:“卿忘廉、蔺、寇、贾之事邪?吾本以济国活家,岂计彼此之升降。且我能下彼,彼必不能下我,共济艰难,岂可自厝同异。” |
zhí dǎng zì sī植党自私 | 见“植党营私”。 | 鲁迅《坟·文化偏至论》:“借多陵寡,植党自私,于是战斗以兴。” |
bù néng zì yǐ不能自已 | 已:停止。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 | 唐 卢照邻《寄裴舍人书》:“因泣下交颐,不能自已。” |
chuán dào qiáo tóu zì huì zhí船到桥头自会直 | 桥:桥梁。比喻事先不必多虑,问题自会得到解决。 | 程树榛《钢铁巨人》:“俗语说,船到桥头自会直,那就到哪会说哪会话吧!” |
jū gōng zì mǎn居功自满 | 居功:自恃有功;满:满足。自以为有功劳而骄傲自大。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5章:“象郝摇旗这样的人,平时居功自满,遇到艰难的时候又不肯同心协力,常发怨言。” |
gōng zì hòu ér bó zé yú rén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 躬:自身;责:责备,责问。多严于律己,少苛求别人。 | 春秋·鲁·孔丘《论语·卫灵公》:“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
zì míng dé yì自鸣得意 | 自己表示得意。形容自我欣赏。鸣:表达;表示。 |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篇》:“挥策四顾;如辛幼安之歌千古江山;自鸣得意。” |
sī xīn zì yòng私心自用 | 私:个人的;自用:凭主观行事。只凭自己的心意行事。 | 清·王韬《瓮牖余谈·西历缘起说》:“乃其后诸王竟私心自用,随意加减年日之多寡。” |
huǎng rán zì shī恍然自失 | 恍然:仿佛;自失:好像失去了什么。形容猛然醒悟后,心神不定的样子。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7卷:“程客恍然自失道:‘莫非是做梦么?’” |
qíng bù zì jīn情不自禁 | 禁:抑制。感情激动;无法抑制自己。 | 南朝 梁 刘遵《七夕穿针》诗:“步月如有意,情来不自禁。” |
tǔ sī zì fù吐丝自缚 | 比喻自己的所作所为阻碍了自己的行动自由。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志公和尚十四科颂》:“声闻执法坐禅,如蚕吐丝自缚。” |
zì tǎo méi qù自讨没趣 | 做事不得当,反使自己难堪窘迫。 | 叶圣陶《孤独》:“他立刻觉得刚才对于孩子的要求没有意思,只不过自讨没趣罢了。” |
zì qǔ miè wáng自取灭亡 | 自己的所作所为导致自己的覆灭。 | 《阴符经》下卷:“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
yōu rán zì dé悠然自得 | 悠然:安闲舒适的样子;自得:内心得意而舒适。形容态度悠闲;心情舒适。 | 《晋书 隐逸传 杨柯》:“常食粗饮水,衣褐缊袍,人不堪其忧,而柯悠然自得。” |
zì xún duǎn jiàn自寻短见 | 短见:本指见识短浅,引申为自杀。自己认为无法活下去而寻死。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六回:“人家并没有威胁他,是他自寻短见。” |
bù zì liàng lì不自量力 | 量:估计。不能估计自己的力量。指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 | 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 摩揭陀国上》:“今诸外道不自量力,结党连群,敢声论鼓,惟愿大师摧诸异道。” |
tiān xià běn wú shì,yōng rén zì rǎo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 | 指本来没有事,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 | 《新唐书 陆象先传》:“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 |
gù pàn zì háo顾盼自豪 | 见“顾盼自雄”。 |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三六回:“袁总统得此奇袭,未免顾盼自豪。” |
bù dǎ zì zhāo不打自招 | 原指还没有用刑;就自己招供了。现比喻无意中透露了自己的过失或心计。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3卷:“押司和押司娘不打自招。” |
bēi yǐ zì mù卑以自牧 | 指以谦卑自守。 | 语出《易 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王弼注:“牧,养也。”高亨注:“余谓牧犹守也,卑以自牧谓以谦卑自守也。” |
ní pú sà guò jiāng,zì shēn nán bǎo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 泥塑的泥菩萨在水中会被浸坏。比喻连自己都保护不了,更顾不上帮助别人。 |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哥哥说:‘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送回去也好。” |
zì qīng zì jiàn自轻自贱 | 轻、贱:轻视。卑视自己;不知自重。 |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二卷:“又且他家差老园公请你,有凭有据,须不是你自轻自贱。” |
gè rén zì sǎo mén qián xuě各人自扫门前雪 | 比喻不要多管闲事。 | 明 张凤翼《灌园记 后识法章》:“进去罢,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 |
jū gōng zì ào居功自傲 | 居功:自恃有功。自以为有功劳而骄傲自大。 |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十章:“然而毛润之不但毫无居功自傲的表情,而且异常谦逊地说:‘这算什么功。” |
yùn yòng zì rú运用自如 | 自如:活动不受阻碍。形容运用得非常熟练、自然。 | 清 梁启超《开明专政论》第五章:“列国并立时代,幅员稍狭,故得厉行专政,而运用自如。” |
shén sè zì dé神色自得 | 神色:神情,态度;自得:自觉得意,快意。神情显露出得意的样子。 | 唐·温庭筠《乾诔子·权长孺》:“长孺视之,忻然有喜色,如获千金之惠,涎流于吻,连撮瞰之,神色自得,合坐惊异。” |
zì qǔ fù guì自取富贵 | 以自己的力量来获取荣华富贵。 | 宋·祝穆《事文类聚·别集》:“北齐高昴曰:‘男儿当横行天下,自取富贵。’” |
bù qǐng zì lái不请自来 | 不用邀请自己前来。多指不速之客。 |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频来无忌,乃云入幕之宾;不请自来,谓之不速之客。” |
shī xīn zì yòng师心自用 | 师心:以己意为师。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 唐 陆贽《奉天请数对群臣兼许令论事状》:“又况不及中才,师心自用,肆于人上,以遂非拒谏,孰有不危者乎?” |
jīng wèi zì fēn泾渭自分 | 见“泾渭分明”。 | 唐·李德裕《刘公神道碑铭》:“遇物而泾渭自分,立诚而风雨如晦。” |
jiā ǒu zì tiān chéng佳偶自天成 | 佳偶:好的配偶;天成:天作之合。指天意安排的美满的婚姻。 |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良缘由夙缔,佳偶自天成。” |
tīng qí zì rán听其自然 | 听任它自然发展;不去过问。形容放任自流。也指尊重客观规律。听:听凭。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8回:“王玉辉也不懊悔,听其自然,每日在牛公庵看书。” |
tǎn rán zì ruò坦然自若 | 态度安详,一如常态。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宝钗原不妄言轻动,便此时亦是坦然自若。”? |
zuò jiǎn zì fù作茧自缚 | 茧:蚕茧;缚:缠裹。蚕吐丝作茧子;把自己包裹起来。比喻自己束缚自己;也比喻使自己陷入困境。 | 唐 白居易《江州赴中州至江陵以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烛蛾谁救护?蚕茧自缠萦。” |
chàng rán zì shī怅然自失 | 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形容神志迷乱,像失去什么似的样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殷怅然自失。”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牛成章》:“忠泣诉父名,主人怅然自失。”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殷怅然自失。” |
jiè tā rén jiǔ bēi,jiāo zì jǐ kuài lěi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 | 块垒:土块堆砌成堆,比喻抑郁不平之气。指利用某种事物来达到消除愤懑不平的目的。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王孝伯问王大:‘阮籍何如司马相如?’王大曰:‘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 |
yán xiào zì rú言笑自如 | 见“言笑自若”。 | 清·方苞《通议大夫江南布政使陈介墓志铭》:“群夷纵火,牛街镇去城三十馀里,火光烛天。公言笑自如,日夜为守战计,贼不敢逼。” |
zì dé qí lè自得其乐 | 自己从中得到乐趣。 | 宋 朱熹《朱子全书》:“如曾点浴沂风雪,自得其乐。” |
yǔ rén fāng biàn,zì jǐ fāng biàn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 给他人便利,他人也会给自己便利。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八回:“施主莫恼。‘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你就与我说说地名如何?我也可解得你的烦恼。” |
zì chéng yī gé自成一格 | 指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 清 赵翼《瓯北诗话 白香山诗》:“香山于古诗律诗中,又多创体,自成一格。” |
máng rán zì shī茫然自失 | 若有所失而又不知所以的样子。 |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子贡茫然自失,归家淫思七日,不食不寝,以至骨立。” |
yàn rán zì ruò晏然自若 | 晏然:平静安定的样子;自若:不变常态。形容在紧张状态下沉静如常。 | 《三国志 吴志 孙坚传》:“南阳太守张咨,闻军至,晏然自若。” |
jì guò zì sòng计过自讼 | 检讨自己的过错而内心自责。 | 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吾未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
chéng rén bù zì zài,zì zài bù chéng rén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 人要有成就,必须刻苦努力,不可安逸自在。 |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九卷:“谚云:‘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此言虽浅,然实切至之论,千万勉之。” |
shēn zì dǐ lì深自砥砺 | 砥砺:磨刀石,磨练。自己刻苦地磨练。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贾诩传》:“文帝从之,深自砥砺。” |
lì gōng zì xiào立功自效 | 立:建树;效:报效,献出。指建树功绩以作出贡献。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3回:“只将郭子仪手下仆人失慎的,就地正法,赦郭子仪之罪,许其自后立功自效。” |
zì shēn nán bǎo自身难保 | 自己保不住自己。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我想江西不沉却好,若沉了时节,正是\'泥菩萨落水,自身难保\',还保得别人?” |
zhèn dìng zì ruò镇定自若 | 指面对灾难时冷静的表现。 | 王朔《过把瘾就死》:“当时女主人公的厄运刚露萌芽,同看电影准备了手帕的女人们还都镇定自若,她便抢先一步哭了。” |
bù néng zì bá不能自拔 | 拔:摆脱。不能将自己拔出来。指陷进很深的境地;难以使自己从中解脱出来。 | 《宋书 江夏王义恭传》:“世祖前锋至新亭,劭挟义恭出战,恒录在左右,故不能自拔。” |
zì tóu luó wǎng自投罗网 | 比喻自己进入圈套。也比喻自己找死或自己上当。 | 三国 魏 曹植《野田黄雀行》:“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
fǔ xīn zì wèn抚心自问 | 摸着自己的胸口问问自己。表示自我反省。 | 鲁迅《华盖集 这回是“多数”的把戏》:“倘使我看了《闲话》之后,便抚心自问:‘要是二百人中有一百九十九人入了女大便怎样?’” |
duǎn yuán zì yú短垣自逾 | 垣:短墙;逾:越过。自己越过短墙。旧比喻亲身违背礼制法度。 | 《国语·吴语》:“今君掩王东海,以淫名闻于天下,君有短垣而自逾之。” |
zì wǒ pī píng自我批评 | 自己批判自己的缺点等。 | 邓小平《在北方局党校整风动员会上的讲话》:“我们不但要有自我批评的精神,还要有批评的精神。” |
xiào mà yóu tā xiào mà,hǎo guān wǒ zì wéi zhī笑骂由他笑骂,好官我自为之 | 指为官声名很坏,任凭人们笑骂,还是泰然自若当自己的官。 | 《宋史·邓绾传》:“笑骂从汝,好官须我为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