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目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shì xīn yú mù适心娱目 | 犹言喜心悦目。 | 清·周亮工《书影》第十卷:“予谓名人适心娱目,偶一为之,亦复何损。” |
mù dǔ ěr wén目睹耳闻 | 睹:看见;闻:听见。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 《资治通鉴 唐纪睿宗景云二年》:“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 |
míng mù zhāng dǎn明目张胆 | 张胆:放大胆量。原来形容有胆有识;敢作敢为。现在形容干坏事毫无顾忌;公开放肆。 | 《晋书 王敦传》:“今日之事,明目张胆为六军之首,宁忠臣而死,不无赖而生矣。” |
cí méi shàn mù慈眉善目 | 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样子。 | 老舍《老张的哲学》:“圆圆的脸,长满银灰的胡子,慈眉善目的。” |
kǒu dāi mù dùn口呆目钝 | 见“口呆目瞪”。 | 克非《春潮急》二五:“张福寿顿时口呆目钝,半天才小声说:‘我晓得的喃!我又没去戴过红花、吃过油大。’” |
nù mù qiè chǐ怒目切齿 | 瞪大眼睛;咬紧牙齿。形容愤恨之极的样子。切齿:咬紧牙齿。 | 晋 刘伶《酒德颂》:“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锋起。” |
yǒu hé miàn mù有何面目 | 指没有脸见人。 | 《后汉书·赵苞传》:“食禄而避难,非忠也,杀母而全义,非孝也,如是,有何面目立于天下。” |
mù kōng sì hǎi目空四海 | 四海:指全国各地。眼看四海之内皆空。比喻目中无人、狂妄或自负之甚。 | 宋·陈亮《题喻季直文编》:“何茂恭目空四海,独能降意于一世豪杰。” |
mù dèng kǒu dāi目瞪口呆 | 瞪:睁大眼睛直视;呆:发愣。眼睛大睁;眼珠发直;张嘴说不出话来。形容因恐惧而失神发愣的样子。 | 元 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吓得项王目瞪口呆,动弹不得。” |
chēng mù jié shé瞠目结舌 | 瞠:瞪着眼睛;结舌:翘起舌头落不下。瞪眼翘舌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呆而一时无法对付的样子。也作“结舌瞠目”。 | 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因耳语其故,公子大骇,入舱隐叩细君,细君结舌瞠目。” |
yī mù liǎo rán一目了然 | 目:看。了然:明明白白的样子。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37卷:“见得道理透后,从高视下,一目了然。” |
qián kǒu cè mù箝口侧目 | 箝口:闭口不说话;侧目:怒目而视。闭嘴怒目而视。形容敢怒不敢言 | 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吏治上》:“上司荐之曰干员,同僚推之曰能吏,小民之受其鱼肉者,虽痛心疾首箝口侧目,而无奈何也。” |
tóng xīn guì mù鉥心刿目 | 犹言呕心沥血。 | 明·李东阳《同年祭亨父文》:“当其鉥心刿目,出鬼入神,傲睨一世,前无古人。” |
ěr cōng mù míng耳聪目明 | 聪:听觉灵敏。形容听觉和视觉非常机敏明利。 | 汉 焦赣《易林 临之需》:“重瞳四乳,耳聪目明,普为仁表,圣作元辅。” |
sǐ yì míng mù死亦瞑目 | 瞑目:闭眼。死而闭眼。指死后没有什么牵挂 | 清·袁枚《与香亭书》:“是即吾家之佳子弟,老夫死亦瞑目矣。” |
mù zhōng wú rén目中无人 | 眼里没有别人。形容骄傲自大,看不起人。 | 《说唐》第七回:“你看他目中无人,待我去打这狗头下来。” |
tóu hūn mù yūn头昏目晕 | 犹言头昏眼花。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3回:“贾政看了,气的头昏目晕。” |
mù bù rěn dǔ目不忍睹 | 睹:看。眼睛不忍看。形容景象很凄惨。 | 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而军士之折臂断足,血流殷地,偃仰僵仆者,令人目不忍睹。” |
shāng xīn hāo mù伤心蒿目 | 旧时谓志士仁人对艰危时世的关切忧虑。 | 战国·宋·庄周《庄子·骈拇》:“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 |
méi mù rú huà眉目如画 | 形容容貌端正秀丽。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为人明须发,眉目如画。” |
chēn mù àn jiàn瞋目案剑 | 瞋目:瞪大眼睛;案:通“按”,握住。瞪圆双眼,握着宝剑。形容带剑者怒目圆睁的样子。 | 西汉·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郦生瞋目案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 |
mù duàn hún xiāo目断魂消 | 因望不到而内心伤悲。形容离别的悲伤愁苦。 | 明·无名氏《精忠记·辞母》:“只今别去,山长水遥,意匆匆远离膝下,目断魂消。” |
guāng cǎi yì mù光彩溢目 | 犹光彩夺目。 | 《太平御览》卷七○三引晋·裴启《语林》:“[石崇]乃命取珊瑚,有三尺,光彩溢目者六十七枚。” |
mù ruò xuán zhū目若悬珠 | 眼睛象一对悬挂的珠子。形容眼睛明亮有光彩。 | 《汉书 东方朔传》:“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 |
yú mù jiān zhū鱼目间珠 | 见“鱼目混珠”。 | 《参同契》上:“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宋·司马光《稷下赋》:“珷玞乱玉,鱼目间珠,泥沙涨者其泉混,莨莠茂者其谷芜。” |
mù bù páng shì目不旁视 | 视:看。形容对身边的事物不关心或不愿看。 |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20回:“李玄此时一秉虔诚,目不旁视。” |
mù dèng kǒu jiāng目瞪口僵 | 同“目瞪口呆”。 | 郁达夫《迟桂花》:“我那忠厚老实的娘……一听了媒人的这一番说话,目瞪口僵,立刻就滚下了几颗眼泪来。” |
yī mù wǔ xíng一目五行 | 犹一目十行。 | 《辽史·杨遵勖传》:“天下之事,丛于枢府,簿书填委。遵勖一目五行俱下,判决如流。” |
jí mù yuǎn tiào极目远眺 | 极:尽;眺:望。尽眼力之所及眺望远方。 | 三国·魏·王朗《与许靖书》:“子虽在裔土,想亦极目而迥望,侧耳而遐听,延颈而鹤立。” |
jí mù sì wàng极目四望 | 极:尽;极目:用尽目力远望。指尽眼力所及眺望四方。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人在室中,极目四望,则见城堡。” |
ěr shì mù tīng耳视目听 | 用耳朵看,用眼睛听。三代道家荒唐地认为视听由精神主宰,可以不受器官限制。 |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老聃之弟子有亢仓子者,得聃之道,能以耳视而目听。” |
jí mù yuǎn wàng极目远望 | 极:尽。用尽目力向远处眺望。 | 三国 魏 王朗《与许靖书》:“子虽在裔土,想亦极目而迥望,侧耳而遐听,延颈而鹤立也。” |
mù rǎn ěr rú目染耳濡 | 见“目擩耳染”。 | 《太平天国·钦定士阶条例》:“至于诵习书史,博览篇章,目染耳濡,课学即求心之道。” |
mù xià shí xíng目下十行 | 形容看书速度极快。 | 《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一个首相姓王名安石,临川人也。此人目下十行,书穷万卷。” |
yíng yíng zài mù盈盈在目 | 盈盈:美好的样子。指美好的形象犹在眼前。 | 清·俞樾《楚士吕凤梧》:“于舟中见一女子,美而艳,来桡去楫,一瞬即过,然思之盈盈在目也。” |
ěr wén mù dǔ耳闻目睹 | 闻;听见;睹:看见。亲耳听见亲眼看到。 | 鲁迅《呐喊 一件小事》:“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 |
mù kōng yī qiè目空一切 | 空:什么也没有。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2回:“但他恃着自己学问,目空一切,每每把人不放在眼内。” |
cháng mù fēi ěr长目飞耳 | 看得远,听得远。比喻消息灵通,知道的事情多。 | 管仲《管子 九守》:“一曰长目,二曰飞耳,三曰树明,明知千里之外,隐微之中。” |
mù bù gěi shǎng目不给赏 | 眼睛来不及观赏。形容景物优美繁多。 | 清·戴名世《雁荡记》:“环左右前后而列者,争奇献怪,目不给赏。” |
mù bù jiàn jié目不见睫 | 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睫毛。比喻人无自知之明。 | 先秦 韩非《韩非子 喻老》:“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
jīn bì guā mù金篦刮目 | 比喻翻然醒悟。 | 梁启超《读〈日本书目志〉书后》:“然今及铁舰之未来功也,吾速以金篦刮目,槐柳取火,尤不容缓也。” |
jīn gāng nǔ mù金刚努目 | 形容面目威猛可畏。 | 《太平广记》卷一七四引宋·庞元英《谈薮·薛道衡》:“隋吏部侍郎薛道衡,尝游钟山开善寺,谓小僧曰:‘金刚何为努目?菩萨何为低眉?’小僧答曰:‘金刚努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道衡怃然不能对。” |
shì mù yǐ dài拭目以待 | 擦亮眼睛等着瞧。形容期望很迫切。也表示确信某件事情一定会出现。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朝廷旧臣,山林隐士,无不拭目以待。” |
mù bù bié shì目不别视 | 眼睛不往别处看。形容精神集中,专心致志。亦作“目不旁视”。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8回:“因见他姐妹们说笑,便自己走至阶下竹前,挖心搜胆的,耳不旁听,目不别视。” |
shuǎng xīn yuè mù爽心悦目 | 谓景色美丽,令人心情愉快。 | 沈从文《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薄雾里错落有致的平田、房子、树木,全如敷了一层蓝灰,一切极爽心悦目。” |
shì bié sān rì,dāng guā mù xiāng dài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 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xīn cún mù xiǎng心存目想 | 谓凝目注视,用心思索。 | 唐·白居易《白蘋洲五亭记》:“杨君缄书赍图请予为记。予按图握笔,心存目想,覼缕梗概,十不得其二三。” |
mù guāng duǎn qiǎn目光短浅 | 缺乏远见卓识的、只顾眼前利益的性质或状态 |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一章:“这位精明的庄稼人思前想后,竟得出了一个目光短浅的结论。” |
zhāng tóu shǔ mù獐头鼠目 | 头长得像獐子一样;眼睛则像老鼠一样。形容人穷酸的样子或面貌丑陋;神情狡诈。 | 《旧唐书 李揆传》:“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獐头鼠目之子乃求官。” |
yōng ěr sú mù庸耳俗目 | 指学识浅薄的人。 | 清·朱仕琇《与林穆庵书》:“此数人知之,遂足为名一世,而无问千百庸耳俗目之扰扰耶!” |
xuàn mù jīng xīn眩目惊心 | 使人眼花心惊。 | 宋刘氏《重修文宣王庙记》:“增华崇丽,眩止惊心。” |
ěr mù zhòng duō耳目众多 | 耳目:指为别人打探消息的人。周围注意的人很多。也指为刺探情报的人很多。 |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十六回:“只是目下耳目众多,恐有泄漏,实属不便。” |
yóu xīn yù mù游心寓目 | 留心观看。 | 《晋书·干宝传》:“群言百家不可胜览,耳目所受不可胜载,今粗取足以演八略之旨,成其徽说而已。幸将来好事之士录其根体,有以游心寓目而无尤焉。” |
yǐn rén zhù mù引人注目 | 引起别人的注意。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十四件大事》:“也有敲锣打鼓,引人注目的。” |
mù bù jiāo jié目不交睫 | 交睫:上下睫毛相交接,即闭眼。没有合上眼皮。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 | 汉 荀悦《汉纪 文帝纪上》:“陛下在代时,太后尝病三年,陛下目不交睫,睡不解衣冠。” |
shì bié sān rì,guā mù xiāng dài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 指别人已有进步,当另眼相看。 |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吕蒙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南朝 宋 裴松之注:“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běn lái miàn mù本来面目 | 本来:原来的;面目:面貌。原是佛教用语;指人的本性;后比喻人或事物原来的样子。 | 宋 苏轼《老人行》诗:“一任秋霜换鬓毛,本来面目常如故。” |
mù shí ěr shì目食耳视 | 用眼睛吃,用耳朵看。比喻颠倒错乱。 | 宋·司马光《迂书·官失》:“世之人不以耳视而目食者,鲜矣。” |
chēng mù jiǎo shé瞠目挢舌 | 瞠:瞪着眼睛;挢:翘起。瞪眼翘舌说不出话来。形容窘迫或惊呆的样子。 | 曾朴《答胡适之书》:“我有时谈到外国诗,大家无不瞠目挢舌,认为诗是中国的专有品。” |
mù pī shǒu chāo目披手抄 | 披:翻阅。边读书边抄录。形容读书刻苦认真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序》:“终日明窗净几,目披手抄,诚心好之,遂忘其劳。” |
dèng mù jié shé瞪目结舌 | 睁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神情紧张或很吃惊。 | 清 黄轩祖《游梁琐记 顾嘉蘅》:“群知为广文子,异而询之,瞪目结舌不能对。” |
ěr rǎn mù rú耳染目濡 | 染:沾染;濡:沾湿。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27回:“一来也是秉赋了浇漓的薄气,二来又离了忠厚的祖宗,耳染目濡,习就了那轻薄的态度。” |
guò mù bù wàng过目不忘 | 看过一遍就不会忘记;形容记忆力强;也形容给人的印象深刻。 | 《晋书 苻融载记》:“耳闻则诵,过目不忘,时人拟之王粲。” |
rě rén zhù mù惹人注目 | 惹:招惹,引起。引起别人的注意。 |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9回:“又怕衣服不合时令,未免惹人注目,也且炎热难当,却不敢再走闹市。” |
máng mù chóng bài盲目崇拜 | 指盲从崇拜别人。 | 梁遇春《醉中梦话(二)》:“屈服于权威的座前已是我们的国粹,新文学家用不着再抬出许多沾尘不染的洋圣人来做我们盲目崇拜的偶像。” |
méi qīng mù xiù眉清目秀 | 眉、目:泛指容貌;清、秀:秀丽而不俗气。形容容貌清俊秀丽。 | 元 李直夫《合同文学》第一折:“有个孩儿唤做安住,今年三岁,生得眉清目秀,是好一个孩儿也。” |
méi liú mù luàn眉留目乱 | 神色不宁的情状。 | 元·施惠《幽闺记·招商谐偶》:“空使我意沉吟,眉留目乱羞难道。” |
mù wú yú zǐ目无馀子 | 见“目中无人”。 | |
sǐ bù bì mù死不闭目 | 死了也不闭眼。指人死的时候心里还有放不下的事。形容极不甘心。 | 《旧唐书·韩愈传》:“穷思毕精,以赎前过,怀痛穷天,死不闭目。” |
shì mù yǐ sì拭目以俟 | 见“拭目以待”。 | 宋·杨万里《答普州李知府》:“伏惟财幸笔櫜之除,方且拭目以俟。” |
jiù tóu shēn mù臼头深目 | 形容相貌丑陋。 | 汉·刘向《新序·杂事》:“齐有妇人,极丑无双,号曰无盐女。其为人也,臼头深目,长壮大节。” |
mù yuān xīn wǎng目眢心忳 | 犹言泪竭神伤。形容悲痛之甚。 | 清·恽敬《祭张皋文文》:“四瀛茫茫,日月何遒,目眢心忳,已矣谁俦。” |
mù zhēng xīn hài目眐心骇 | 因惊恐而楞住的样子。 | 清·藤谷古香《轰天雷》第八回:“六人从容就戮,不多时将六人尽数斩了,刽子手将血淋淋六个头颅献上,看的人都目眐心骇。” |
wàn mù kuí kuí万目睽睽 | 睽睽:张目注视的样子。在众人的注视、监督下。 | 唐·韩愈《郓州溪堂诗并序》:“公私扫地赤立,新旧不相保持,万目睽睽,公于此时能安以治之。” |
mù sòng shǒu huī目送手挥 | 手眼并用,怎么想就怎么用。也比喻语言文字的意义双关,意在言外。 | 三国魏·稽康《赠兄弟才公穆入军》诗:“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
yǒu mù gòng dǔ有目共睹 | 睹:看见。大家的眼睛都能看得见。形容极其明显。 | 清 钱谦益《钱牧斋尺牍 上卷 与王贻上之一》:“惟有日、贝叶,清闲送老。世间文字茫茫如前尘积却,门下散花落彩如卿云在天,有目共睹。” |
zòng mù yuǎn wàng纵目远望 | 纵目:放眼远望。放眼向远处眺望。 | 唐·杜甫《登充州城楼》诗:“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
cè mù ér shì侧目而视 | 侧目:斜着眼睛;视:看。斜着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去看。形容拘谨畏惧或愤怒的样子。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汲郑列传》:“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果然。必汤也,令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 |
yú mù hùn zhū鱼目混珠 | 鱼目:鱼眼睛;混:混同;冒充。用鱼眼来假冒珍珠。形容以假乱真;以次充好。 | 汉 魏伯阳《参同契》上卷:“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 |
xīn cún mù tì心存目替 | 存:想念;替:废弃。心里虽然想念,但已废弃看望的行动。 | 晋·傅咸《赠何劭王济诗序》:“历试无效,且有家艰,心存目替,赋诗申怀。” |
xǐ méi shuā mù洗眉刷目 | 比喻清晰明白。 | 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新旧五代史》:“此考虽简略,然提纲挈领,洗眉刷目。” |
yī yè zhàng mù,bù jiàn tài shān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 蔽:遮。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 《鹗冠子 天则》:“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 |
chēn mù qiè chǐ瞋目切齿 | 瞋目:发怒时睁大眼睛。瞪大眼睛,咬紧牙齿。形容极端愤怒的样子。 | 《史记·张仪列传》:“是故天下之游谈士莫不日夜扼腕瞋目切齿以言从之便,以说人主。” |
mù bù shí zì目不识字 | 指一个字也不认得。 | 清·顾炎武《与友人论门人书》:“矧纳赀之例行,而目不识字者可为郡邑博士。” |
qīng ěr zhù mù倾耳注目 | 注目:集中视线注意看。原形容权势极大,为众敬畏。后也形容注意力极其集中。 |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夫能使天下倾耳注目者,当权者是矣,故谋能移主,威能慑下。” |
wǎn rán zài mù宛然在目 | 宛然:仿佛。如同清楚地呈现于视野中。 | 明·袁宏道《公安二圣夺重修天王殿疏》:“使来者一人斯堂,而文献宛然在目。” |
nù mù xiāng shì怒目相视 | ||
yóu mù chěng guān游目骋观 | 纵目观望,尽览景物。 | 汉·蔡邕《汉津斌》:“于是游目骋观,南援三州,北集京都。” |
hé mù hǎi kǒu河目海口 | 河目:形状像河一样的眼睛,上下眼眶平而长;海口:像大海一样的嘴,又大又深。比喻相貌非凡。 | 《诗经 大雅 生民》:“后稷呱矣。”唐 孔颖达疏:“若孔子之河目海口,文王之四乳龙颜之类。” |
ěr wén mù rǎn耳闻目染 | 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 丛维熙《北国草》第一章:“由于他小时候在巴黎耳闻目染的结果,爱情比同龄的年轻人要早醒得多。” |
mù bù rěn jiàn目不忍见 | 形容景象极其悲惨。同“目不忍视”。 | 《广东军务记》:“真为目不忍见。” |
guāng huī duó mù光辉夺目 | 夺目:耀眼。形容光采极为鲜明,令人眼花缭乱。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8回:“见两旁有金山玉山二座,光辉夺目。” |
jīng xīn cǎn mù惊心惨目 | 眼见之后内心震动,感到悲惨。 | 清·俞蛟《梦厂杂著·春明丛说·人骨箸记》:“骷髅累累,杂骨如竹头木屑,堆置墙角如阜……不禁惊心惨目。” |
méi yǔ mù xiào眉语目笑 | 指以眉目传情。 | 清 袁于令《双莺传》第七折:“今朝何幸聚多娇,偏称是粒面乌纱年少,记歌娘子,与周郎眉语目笑。” |
jīng xīn duó mù惊心夺目 | 指内心震动很大,引起非常注意。 | 清·秋瑾《<中国女报>发刊词》:“使我中国女界中放一光明灿烂之异彩,使全球人种惊心夺目,拍手而欢呼。” |
mù wú yú zǐ目无余子 | 余子:其他的人。眼里没有旁人。形容自高自大,目中无人。 | 清 梁启超《新民说》:“目无余子,而我躬亦不知何存。” |
shǔ mù cùn guāng鼠目寸光 | 老鼠的眼睛只能看到一寸远的地方。形容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 清 蒋士铨《临川梦》:“寻章摘句,别类分门,凑成各样新书,刻板出卖。吓得那一班鼠目寸光的时文朋友,拜到辕门,盲称吓赞。” |
chóu méi kǔ mù愁眉苦目 | 愁眉:紧皱眉头。愁苦的样子。形容人忧愁苦恼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2回:“只见一个人在那里和亮臣说话,不住的嗳声叹气,满脸的愁眉苦目。” |
jí mù jiǒng wàng极目迥望 | 极:尽;迥:远。尽眼力之所及眺望远方。 | 三国·魏·王朗《与许靖书》:“子虽在裔土,想亦极目而迥望,侧耳而遐听,延颈而鹤立。” |
guì mù shù xīn刿目鉥心 | 犹言呕心沥血。 | 唐·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及其为诗,刿目鉥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