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发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fā fèn wéi xióng发奋为雄 | 发奋:振作兴起。决心奋斗使自己成为杰出人才。 |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虽处布衣而以天下为己任,此其人必能发奋为雄,卓异自立。” |
fā jiān zhāi yǐn发奸摘隐 | 发:揭发。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形容治理政事精明。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9卷:“再说陆公在任,公文不要,爱民如子,况又发奸摘隐,剔清利弊。” |
fā fèn tú qiáng发愤图强 | 发愤:决心努力;图:谋求。下定决心努力谋求强盛。 | 何香凝《孙中山与廖仲恺》:“孙先生在那次聚会上谈得并不多,只泛泛地谈到了中国积弱太甚了,应该发愤图强,彻底革命。” |
bǎi fā bǎi zhòng百发百中 | 百:形容多;发:发射;也指射箭;中:正对上;恰恰合上。①指射箭技术高明;每次都能命中目标。②比喻料事准确;算计高明或做事有充分把握;绝不落空。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西周策》:“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而不以善息。” |
yī mù sān wò fà一沐三握发 | 沐:洗头。洗一次头要停顿三次。形容渴求贤才,谦恭下士。 | 汉·王充《论衡·书解》:“周公一沐三握发,为周攻法制而周道不弊。” |
xuē fā pī zī削发披缁 | 剃去头发,身着黑衣。表示出家。 | 明·周楫《西湖二集·党阇黎一念错投胎》:“戴了儒衣儒冠,便是孔子;削发披缁,便是释牟尼佛。” |
bái fà cāng yán白发苍颜 | 头发已白,脸色灰暗。形容老人的容貌。 | 宋 洪迈《容斋五笔 白苏诗纪年岁》:“白发苍颜五十三,家人强遣试春衫。” |
fā jiā zhì fù发家致富 | 发展家业,使家庭变得富裕起来。 | 魏巍《东方》第三部第一章:“这个村子里的‘大能人’,更关心的却是个人的发家致富。” |
zhāo lóng fā kuì昭聋发聩 | 使耳聋的人也能够听到。比喻用语言文字等给人以极大的启发,即使糊涂麻木的人也会清醒过来。 | 《天讨·望帝<四川讨满洲檄>》:“巴县邹烈士容首起大呼,昭聋发聩,正义浃乎寰宇,回响振乎栈峡。” |
xián wú xū fā弦无虚发 | 谓射箭百发百中。 | 《陈书·萧摩诃传》:“又有西域胡,妙于弓矢,弦无虚发,众军尤惮之。” |
xī máo biàn fā晰毛辨发 | 连毛发也能清楚地分辨。形容析理入微。 |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格局》:“圣叹之评《西厢》,可谓晰毛辩发,穷幽极微,无复有遗议于其间矣。” |
fā hūn zhāng dì shí yī发昏章第十一 | 昏头昏脑的风趣话。仿《孝经》“某某章第几”的说法。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六回:“只见头在下,脚在上,倒撞落在当街心里去了,跌得个‘发昏章第十一’!” |
bái fà pó suō白发婆娑 | 婆娑:四下披散的样子。形容满头白发的老人。 | 清·张岱《自为墓志铭》:“既不能觅死,又不能聊生,白发婆娑,犹视息人世。” |
xīn xì yú fā心细于发 | 见“心细如发”。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谁想这位十三妹姑娘,力大于身,还心细于发。” |
xīn fā yú xíng新发于硎 | 刀刚在磨刀石上磨过。形容非常锋利。新发:刚磨过;硎:磨刀石。 | 先秦 庄周《庄子 养生主》:“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
fā zōng zhǐ shì发踪指示 | 猎人发现野兽的踪迹,指示猎狗追杀。比喻在幕后操纵指挥。 | 西汉·司马迁《史记·萧相国世家》:“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 |
fā zòng zhǐ shì发纵指示 | 发:发现;纵:放纵,也通“踪”。发现野兽的踪迹,指示猎狗跟踪追捕。比喻暗中操纵指挥。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萧相国世家》:“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 |
zhuó yì zāi huā huā bù fā,wú yì chā liǔ liǔ chéng yīn着意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 | 着意:用心。有心栽种的花没开,无意插下的柳枝却成了一片柳荫。比喻存心想求得的没得到,不经意的却意外地取得了收获。 | 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二折:“着意栽花花不发,等闲插柳柳成荫。” |
ài fà shuāi róng艾发衰容 | 艾:苍白色。灰白色的头发,衰老的面容。 | 唐 元稹《郡斋感怀见寄》:“艾发衰容惜寸辉。” |
hóng dé fā zǐ红得发紫 | 形容一个人走红,受重视到了过分的程度。 | 靳凡《公开的情书》:“她仗着出身好,业务好,红得发紫。” |
tǔ shí wò fā吐食握发 | 同“吐哺握发”。 | 晋·葛洪《抱朴子·交际》:“虽笔不集札,菽麦不辨,为之倒屣,吐食握发。” |
fā huáng zhāng dà发皇张大 | 发皇:显豁,开朗。发展扩大。 | 《新华文摘》1981年第11期:“我取为书名,无非暗示蒋政权压迫左翼文艺,虽甚残酷,然而左翼文艺必将发皇张大,有如宿莽之冬生不死或遇冬不枯也。” |
zhāo fā xī zhì朝发夕至 | 早上出发;晚上到达。 | 唐 韩愈《鳄鱼文》:“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鳄鱼朝发而夕至也。” |
dǔ shì fā yuán赌誓发原 | 犹言赌咒发誓。 | |
kuàng ruò fā méng旷若发矇 | 旷:开朗;矇:眼睛失明。眼前突然开朗。比喻人头脑开窍,明达起来。 | 三国·魏·应璩《与从弟君苗君胄书》:“闲者此游,喜欢无量,登芒济河,旷若发矇。” |
pī fà yáng kuáng被发详狂 | 被发:披散头发。披散头发,装作疯狂 | 汉·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子胥之吴,乃被发详狂,跣足涂面,行乞于市。” |
xuē fà wéi sēng削发为僧 | 指剃去头发,出家为僧尼 | 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二卷:“当时鏖战辽兵,势甚危迫,料难脱身,遂削发为僧,直至五台山来。” |
pī fā rù shān披发入山 | 谓离开俗世而隐居。 | 明·王世贞《纲鉴会纂·后汉纪》:“汝欲取蜀,吾当披发入山,不失信天下也。” |
xiān fā zhì rén先发制人 | 发:开始行动;制:制服。指争取主动;先动手来制服对方。现泛指先下手争取主动。 | 东汉 班固《汉书 项籍传》:“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
hòu jī bó fā厚积薄发 | 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薄发: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 | |
fā rèn zhī shǐ发轫之始 | 发轫:撤荡撑住车轮的木头,启动车辆启程。比喻事情的发端。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28回:“以李彦青一生事业而论,此时还不过发轫之始。” |
bái fà cāng cāng白发苍苍 | 苍苍:灰白色。形容年迈而头发花白。 | 唐 韩愈《祭十二郎文》:“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白发苍苍,而齿牙摇动。” |
fā méng zhèn luò发蒙振落 | 蒙:遮盖,指物品上的罩物;振:摇动。把蒙在物体上的东西揭掉,把将要落的树叶摘下来。比喻事情很容易做到。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汲郑列传》:“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至如说丞相弘,如发蒙振落耳。” |
shēn tǐ fà fū身体发肤 | 本指身躯、四肢、须发、皮肤,后亦泛指自己身体的全部,自身。 | 《孝经 开宗明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
pī fà yáng kuáng被发洋狂 | 被发:披散头发。披散头发,装作疯狂 | 西汉·司马迁《史记·宋微子世家》:“箕子曰:‘为人臣谏不听而去,是彰君之恶而自说于民,吾不忍为也。’乃被发洋狂而为奴。” |
huáng fā tái bèi黄发鲐背 | 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后常指老年人。鲐背;鲐鱼背上有黑斑,老人背上也有,因常借指老人。指长寿老人,也泛指老年人。亦作“黄发台背”、“黄耈台背”、“鲐背苍耈”。 | 南朝·宋·宗炳《明佛论》:“虽复黄发鲐背,犹自觉所经俄顷,况其短者乎?” |
zhù fā kōng mén祝发空门 | 谓削发出家为僧尼。 | 清·景星杓《山斋客谭·孙旭》:“耿逆平,旭未授官,忽祝发空门,日修禅诵以老。” |
qīng shān yī fà青山一发 | 青山远望,其轮廓仅如发丝一样。形容极其遥远。也借指中原。 | 宋 苏轼《澄迈驿通潮阁》诗之二:“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
chù jī biàn fā触机便发 | 机:弓弩上的发箭器。原指弓弩上的发箭器,一经触发,箭便射出。后亦指人遇到机会便要发作。 | 《旧唐书·韦思谦传》:“吾狂鄙之性,假以雄权,触机便发,固宜为身灾也。” |
máo fā bù shuǎng毛发不爽 | 犹毫发不爽。 |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第二卷:“四至八到,方方凑合,求其毛发不爽难矣。” |
zhù fā wén shēn祝发文身 | 削短头发,刻画其身。指中原以外地区异族的风俗服制。 | 《毂梁传·哀公十三年》:“吴,夷狄之国也,祝发文身。”晋·孙绰《喻道论》:“周之泰伯远弃骨肉,托迹异域,祝发文身,存之不反,而论称至德,书著大贤。” |
xīn xì rú fā心细如发 | 亦作“心细于发”。极言小心谨慎,考虑周密。 | 吴梅《题天香石砚室棋谱》诗:“颇闻棋诀在善守,心细如发才如斗。” |
fā wū qiú lí发屋求狸 | 拆除房屋以求捕得狸猫。比喻因小失大。 | 《淮南子 说山训》:“坏塘以取龟,发屋而求狸,掘室而求鼠,割唇而治龋,桀跖之徒,君子不与。” |
zhuó fà chōu cháng擢发抽肠 | 擢:拔。拔下头发,抽出肚肠。形容自引罪贵,表示悔恨,以求宽恕。 | 《梁书·伏顺传》:“岂有人臣奉如此之诏而不亡魂破胆,归罪有司,擢发抽肠,少自论谢?” |
fā hào tǔ lìng发号吐令 | 发:发布;号:号令;令:命令。发布命令,下指示进行指挥。 | 晋·葛洪《抱朴子·君道》:“发号吐令,则訇若雷霆之激响,而不为邪辨改其正。” |
fā xiàn bù lìng发宪布令 | 犹发号施令。 | 《墨子 尚同下》:“试用家君发宪布令其家。” |
bào fā hù暴发户 | 指突然发了财得了势的人。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城里的大官大府,翰林、尚书,咱伺候过多少,没瞧过他这囚攘的暴发户,在咱面上混充老爷!” |
qín chǐ dài fā噙齿戴发 | 形容男子汉的豪迈气概。 | 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三折:“奉先你是个男子汉,顶天立地,噙齿戴发,与老婆做不的主,要你何用。” |
chuō lì jùn fā踔厉骏发 | 见“踔厉风发”。 | 清·汪琬《<安南日记>序》:“试读其所与国王书,后先援据故事,踔厉骏发,烂然明析。” |
dōng chuāng shì fā东窗事发 | 现泛指阴谋败露或秘密勾当被发觉。 | 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 佞幸盘荒》:“可烦传语夫人,东窗事发矣。” |
yì lùn fēng fā议论风发 | 形容谈论广泛、生动而又风趣。 | 元戴良《申屠先生墓志铭》序:“平居议论风发,品藻古今人物,亹亹不能休,座客闻之,率为之夺气。” |
fā zōng zhǐ shǐ发踪指使 | 操纵指挥。同“发纵指使”。 | 邹韬奋《萍踪忆语》四:“美国在一九一七年的参加世界大战,也是出于华尔街的发踪指使。” |
liú zhōng bù fā留中不发 | 皇帝把臣下的奏章留在宫禁中,不交议也不批答。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5回:“武后临朝,心中郁闷,曾三上封章,劝其谨守妇道,迎主还朝,武后俱留中不发。” |
tóng yán hè fà童颜鹤发 | 颜:脸色。仙鹤羽毛似雪白的头发,孩子似的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5回:“策见其人,童颜鹤发,飘然有出世之姿。” |
wò fā tǔ sūn握发吐飧 | 见“握发吐哺”。 | |
páng méi bái fà庞眉白发 | 庞:通“尨”,杂色。眉毛头发都已花白。形容老人相貌。 | 汉 张衡《思玄赋》:“尉尨眉而郎潜兮。”李善注引《汉武故事》:“颜驷,不知何许人,汉文帝时为郎。至武帝尝辇过郎署,见驷尨眉皓发。” |
duàn fà wén shēn断发文身 | 剪短头发,身上刺着花纹。是古代某些民族的风俗。 | 左丘明《左传 哀公七年》:“仲雍嗣之,断发文身,祼以为饰。” |
fā hào bù lìng发号布令 | 发:发布;号:号令;布:发布;令:命令。发布命令,下指示进行指挥。 | 战国·卫·吴起《吴子·励士》:“夫发号布令而人乐闻,兴师动众而人乐战,交兵接刃而人乐死。” |
fā shì dǔ zhòu发誓赌咒 | 咒:誓言。庄严地说出表示决心的话或对某事提出保证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先是我发誓赌咒砸这劳什子,你都没劝过,说我疯的?刚刚的这几日才好了,你又来怄我。” |
tiān liáng fā xiàn天良发现 | 天良:人生来的良知。指人的良心又重新恢复。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66回:“他若昧了良心,自然要笑;设或天良发现,自然要哭了。” |
jié fà fū qī结发夫妻 | 结发:束发;指初成年。初成年结成的夫妻。后特指原配夫妻。 | 汉 苏武《诗四首》之三:“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
hè fā sōng zī鹤发松姿 | 白色的头发,松树的姿态。形容人虽老犹健。 | 金·元好问《紫微刘丈山水为济川赋》诗:“千章古木散岩谷,鹤发松姿馀典刑。” |
sī xī fà jiě丝析发解 | 丝、发:指极其细微;解:分剖。比喻细密而有条理地分析剖解。 | 明·宋濂《汪先生墓志铭》:“参以伊洛大儒传注之说,丝析发解,日攻月较,不故求为异,而亦不苟为同。” |
páng méi huáng fā庞眉黄发 | 眉斑白,头发黄。指老人。庞,用同“厖”。 | 《北史·隋纪下·炀帝》:“朕永言稽古,用求至理,是以庞眉黄发,更令收叙,务简秩优。” |
jié fā liú bīn截发留宾 | 晋陶侃少家贫。一日大雪,同郡孝廉范逵往访,陶母湛氏剪发卖以治馔款客,并剉碎草荐以供其马。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后以“截发留宾”为贤母好客的典故。 | 晋陶侃少家贫。一日大雪,同郡孝廉范逵往访,陶母湛氏剪发卖以治馔款客,并剉碎草荐以供其马。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 |
xīn huā nù fā心花怒发 | 犹心花怒放。 | 清·郑燮《花间堂诗草跋》:“一旦心花怒发,便如太华峰头十丈莲矣。” |
fēng fā quán yǒng风发泉涌 | 风发:形容迅速猛烈;涌:向上冒出。大风刮起,喷泉涌现。比喻多种力量或事物并发,发展迅速,声势大。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08回:“两样功夫互乘,属题构思,竟成了风发泉涌。” |
zì liè fà zhǐ眦裂发指 | 眼角裂开,头发上竖。形容愤怒到极点。 | 《史记·项羽本纪》:“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
huò fā chǐ yá祸发齿牙 | 说话不谨慎会招来灾祸。 | 唐·元稹《戒励风俗德音》:“祸发齿牙,言生枝叶,率是道也。” |
fā fèn zì lì发愤自厉 | 发愤:下决心,立志;厉:磨砺。立志磨炼自己。 | 章炳麟《与刘揆一书》:“夫处阴极玄黄之世,材者宜发愤自厉,复我种族。” |
jiàn liǎn guì fā贱敛贵发 | 见“贱敛贵出”。 | 《新唐书·郑珣瑜传》:“既至河南,清静惠下,贱敛贵发,以便民。” |
zhèn lóng fā kuì震聋发聩 | 使昏昧糊涂,不明事理的人,为之震惊,受到启发。 | 刘心武《写在水仙花旁》一:“一旦有满足这种要求的作品出现,形同震聋发聩,会引起强烈的反响。” |
máo fà sǒng lì毛发悚立 | 毛发:头发和汗毛;耸:竖起。头发与汗毛竖起。形容非常恐惧。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迄今思之,尚毛发悚立也。” |
qiān jūn yī fà千钧一发 | 钧:古时的计量单位;以三十斤为一钧。一根头发上拴着千钧重物。形容万分危急的情形。 | 宋 程珌《程端明公洛水集 丙子轮对札子》第11卷:“肆我祖宗得请于上帝,假手鞑靼,连岁屏除,岌岌之千钧一发矣。” |
huáng fā dài bèi黄发骀背 | 见“黄发台背”。 | 唐·李德裕《上尊号玉册文(会昌二年奉敕撰)》:“于是服冕之士,戴鹖之伦,暨藩侯邦伯,黄发骀背,不谋而进曰……” |
lí méi ài fā梨眉艾发 | 眉发俱白。形容年高。 | 清·檗子《聊斋志异侠女篇弹词》:“其子后来镜下芙蓉人及第,祖母尚梨眉艾发寿而康。” |
xīng wàng fā dá兴旺发达 | 兴盛繁荣,发展壮大。指事物或事业充分发展、欣欣向荣的景象。 | 毛泽东《学习和时局》:“既不含糊敷衍,又不损害同志,这是我们的党兴旺发达的标志之一。” |
dàn wú xū fā弹无虚发 | 虚:空。子弹没有一颗不命中目标。形容射得很准。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26回:“弓弦响处,那弹子如雨点一般打将出去,真是:‘弹无虚发’,每发一弹,岸上即倒一人。” |
jiǎn fà pī hè剪发披褐 | 剪发:剪掉头发,指削发为僧;褐:兽毛或粗麻制成的短衣。比喻剪发为僧。 | 唐·李公佐《谢小娥传》:“里中豪族争求聘,娥誓心不嫁。遂剪发被褐,访道于牛头山。” |
fā yáng dǎo lì发扬蹈励 | 发:奋发,振作;扬:昂扬;蹈:跳、踏。后比喻精神奋发,意气风发昂扬。 | 明·唐顺之《寄赵浚谷》:“至若老吕,以鹰扬称,以发扬蹈励称,未免露出将才气象,此老吕不及老伊处也。” |
cóng qīng fā luò从轻发落 | 发落:处分,处置。指处罚从宽,轻予放过。 | 明 李贽《与周友山书》:“想仲尼不为已甚,诸公遵守孔门家法,决知从宽发落、许其改过自新无疑。 |
fà nù chuān guān发怒穿冠 | 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同“发上冲冠”。 | 三国 魏 曹植《鼙舞歌五首》之五:“张目决眦,发怒穿冠。” |
bù dú bù fā不毒不发 | 不受凌辱就不能发奋图强。 | 元·无名氏《渔樵记》第四折:“你丈人搬调你浑家,故意的索休索离,大雪里赶你出去,男子汉不毒不发。” |
fā wēi dòng nù发威动怒 | 威:威力,威风。发威风,动怒气。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5回:“你们太闹的不像了,她是个姑娘家,不肯发威动怒。” |
fā jì biàn tài发迹变泰 | 发迹:由隐微而得志显达;泰:通畅,得意。指由卑微而得志显达,命运变坏为好。 | 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说公案,皆是搏刀赶棒,乃发迹变泰之事。” |
xióng zī yīng fā雄姿英发 | 姿容威武雄壮。 | 宋·苏轼《念妈娇·赤壁怀古》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 |
fà duǎn xīn cháng发短心长 | 发短:指年老;心长:智谋深。头发稀少,心计很多。形容年老而智谋高。 | 左丘明《左传 昭公三年》:“彼其发短,而心甚长,其或寝处我矣。” |
jié fā wéi yī截发剉稾 | 见“截发留宾”。 | |
yī fā pò dì一发破的 | 发:射出;的:箭靶的中心。一箭就射中箭靶中心。比喻一下子就击中目标或一句话就击中要害。 | 《晋书·王济传》:“恺亦自恃其能,令济先射,一发破的。” |
fā róng zī zhǎng发荣滋长 | 荣:草类开花或谷类结穗;滋长:生长。指草木繁茂生长。比喻茁壮成长。 | 明·高攀龙《讲义·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四者之入于心,如木之于地,根深柢固,故能发荣滋长,畅茂荣达而生色也。” |
máo fà jiē shù毛发皆竖 | 竖:直立。汗毛和头发都竖立起来。形容极度恐惧、紧张的样子。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六回:“猛然间听的呼呼风响,杨忠觉得毛发皆竖,连忙起身,手掣宝剑。” |
sī ēn fà yuàn丝恩发怨 | 丝、发:形容细小。形容极细小的恩怨。 |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文宗太和九年》:“是时李训、郑注连逐三相,威震天下,于是平生丝恩发怨无不报者。” |
dǔ shì fā yuàn赌誓发愿 | 犹言赌咒发誓。庄严地说出表示决心的话或对某事提出保证。 | 《石点头 贪婪汉六院卖风流》:“江湖上客商,赌誓发愿便说:‘若有欺心,必定遭遇吾剥皮。’” |
pī fà fù yīng被发附膺 | 被:通“披”,散乱;附膺:拍胸。披散头发捶拍胸脯。形容十分悲愤痛心。 | 唐·杨炎《灵武受命宫颂序》:“臣等若不克所请,与亿兆之众将被发附膺号于天而诉于帝矣!” |
jiàn bù róng fà间不容发 | 间:空隙。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情势非常危急。也指严谨完整;没有破绽。 | 汉 枚乘《上书谏吴王》:“系绝于天,不可复结;坠入深渊,难以复出,其出不出,间不容发。” |
bù jué rú fà不绝如发 | 绝:断。形容局势危急。 | 东汉 班固《汉书 燕刺王刘旦传》:“先日诸吕阴谋大逆,刘氏不绝如发。” |
wò fā tǔ bǔ握发吐哺 | 比喻为国家礼贤下士,殷切求才。 | 《韩诗外传》卷三:“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其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史记·鲁周公世家》亦记此事。 |
hèng fā nì qǐ横发逆起 | 横:不测,意外。指出乎所料,突然兴起。 | 宋·岳珂《桯史·丹棱巽岩》:“吉凶祸福,横发逆起,有不可知,将合于道,其惟权乎。” |
jié fà cuò gǎo截发锉藳 | 锉藳:锉碎褥草。把头发剪了卖钱招待客人,锉碎褥草给客人喂马。指诚挚待客。 | 明·徐渭《寿史母序》:“陶侃之母贫约无他营也,截发锉藳,以易其供,以给其秣。” |
cǐ fā bǐ yīng此发彼应 | 这里发动,那里响应。 | 清·陈天华《警世钟》:“各做各的,怎么行呢?一定是要互相联络,此发彼应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