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百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bǎi sī bù jiě百思不解 | 解:理解。经过百般反复思索仍不理解。也作“百思不得其解”。 | 清 无名氏《葛仙翁全传》:“百思不解,五夜踌蹰,故乘隙邀君一面,以决中疑。” |
bǎi wú yī yòng百无一用 | 百样之中无一有用的。形容毫无用处。 | 清 黄景仁《杂感》:“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
bǎi chǐ gān tóu,gèng jìn yī bù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 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 宋 朱熹《答陈同甫书》:“但鄙意更欲贤者百丈竿头进取一步,将来不作三代以下人物。” |
bǎi bān zhé mó百般折磨 | 用各种方式使人在肉体上、精神上遭受痛苦。 | 宋 李昉《太平广记 精察二 孟简》:“土豪又叫村里的二十多个妇女……然后揪着她的头发把头往地上碰,百般折磨污辱,包君的妻子本来就瘦弱多病,并且怀有身孕,回到船上就死了。” |
bǎi zǎi shù rén百载树人 | 培育人才需要百年。指育才是百年大计,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同“百年树人”。 | 粤剧《搜书院》第五幕第二场:“百载树人是我一生抱负。” |
chóng yōng bǎi zhì崇墉百雉 | 形容城墙高大。 | 清·褚人获《坚瓠广集·芦沟斗城》:“于是当桥之北,规里许为斗城,局制虽小,而崇墉百雉,俨若雄关。” |
lí mín bǎi xìng黎民百姓 | 指普通老百姓。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7回:“那六街三市勋卫宰臣,黎民百姓,奉天子之命,与民同乐。” |
xióng pí bǎi wàn雄罴百万 | 雄罴:猛兽。比喻众多的勇猛将士。 | 南宋·王迈《观猎行》:“汝不闻去岁淮甸间,雄罴百万临危堞。” |
biàn tài běi chū变态百出 | 形容事物形态变化之多。 | 《新唐书 艺文志一》:“历代盛衰,文章与时高下。然其变态百出,不可穷极,何其多也。” |
qiān fāng bǎi jì千方百计 | 方:方法;计:计谋。想尽种种办法;用出种种计谋。 | 宋 朱熹《朱子类语 卷三十五 论语》:“譬如捉贼相似,须是著起气力精神,千方百计去赶捉他。” |
bǎi jì qiān móu百计千谋 | 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同“千方百计”。 | 元 尚仲贤《单鞭夺槊》第二折:“据着他全忠尽孝真良将,怎肯做背义忘恩那死囚,干费了百计千谋。” |
bǎi guài qiān qí百怪千奇 | 形容花样繁多。 | 清 李渔《闲情偶寄 饮馔 蔬食》:“世人制菜之法,可称百怪千奇。自新鲜以至于腌糟酱腊,无一不曲尽奇能,务求至美。” |
bǎi zhé qiān huí百折千回 | 形容经过种种曲折和纡回。 | 赵朴初《与日本佛教友人谈时事为拈一偈》:“百折千回心不退,无畏方能施无畏。” |
zhǐ zhǔn zhōu guān fàng huǒ,bù zhǔn bǎi xìng diǎn dēng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 | 州官:一州的长官。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没有正当活动的自由。 |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12章:“可是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却是中国政治的一个通病。” |
bǎi bù yī shuǎng百不一爽 | 爽:失,差。形容做事有充分把握,绝不会失误。 | 《清史稿·戴敦元传》:“至老,或问僻事,指革书案卷,百不一爽。” |
yī bù yā zhòng,bǎi bù suí yī一不压众,百不随一 | 少数敌不过多数。 | |
bǎi fèi jù xīng百废具兴 | 指一切废置的事都兴办起来。同“百废俱兴”。 | 宋 苏轼《谢量移汝州表》:“建原庙以安祖考,正六宫而修典刑,百废具兴,多士爰集。” |
bǎi jì qiān fāng百计千方 | 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 | 宋 辛弃疾《一枝花》:“百计千方久,似斗草儿童,赢箇他家偏有。” |
bǎi shì shī百世师 | 品德学问可以做为百代的表率。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圣人,百世之师也。” |
yī yè fū qī bǎi rì ēn一夜夫妻百日恩 | 一旦结为夫妻,就会产生深厚的感情。 | 许地山《春桃》:“咱们到底还是两口子,常言道,一夜夫妻百日恩——” |
yī rén shàn shè,bǎi fū jué shí一人善射,百夫决拾 | 古谚语,意思是为将者善战,其士卒亦必勇敢无前。比喻凡事为首者倡导于前,则其众必起而效之。 | 春秋·鲁·左丘明《国语·吴语》:“夫一人善射,百夫决拾,胜未可成也。” |
yī rén chuán shí,shí rén chuán bǎi一人传十,十人传百 | 指消息由一个人迅速传递开去。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回:“一人传十,十人传百,都道:‘我等背正从逆,天理难容。’” |
yī yán wéi zhòng,bǎi jīn wéi qīng一言为重,百金为轻 | 金:古代货币单位。严守自己诺言比百两黄金还珍重。指信守诺言可贵。 | 宋·王安石《商鞅》:“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
bǎi bù chuān yáng百步穿杨 | 百步:一百步以外;杨:指杨树的叶子。在百步之外射穿一片选定的杨树叶子。形容射箭技巧娴熟。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周本纪》:“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左右观者数千人,皆曰善射。” |
bǎi huā shēng rì百花生日 | 旧指阴历二月十二日,即花朝。 | 清·秦味芸《月令粹编》卷五:“《陶朱公书》:‘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无雨,百花熟。’” |
jīng shǐ bǎi zǐ经史百子 | 经:经学,经书,儒家经典著作。史:史学,史书。百子:诸子百家之学。旧指各个方面的很需要学问。 |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议论证据古今,出入经史百子。” |
bǎi lǐ cái百里才 | 百里:方圆百里之地;才:才能。指能治理方圆百里地区的人才。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庞统传》:“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 |
bǎi shùn bǎi yī百顺百依 | 形容什么都顺从。同“百依百随”。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七卷:“[焦氏]况兼正在妙龄,打扮得如花朵相似,枕席之间,曲意取媚。果然哄得李雄千欢万喜,百顺百依。” |
shí nián shù mù,bǎi nián shù rén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 树:培植,培养。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 先秦 管仲《管子 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
bǎi zhì bǎi xiào百治百效 | 效:效果,功用。形容医术高明,效果很好。 |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一回:“来了一个摇串铃的道士,说是曾受异人传授,能治百病,街上人找他治病,百治百效。” |
bǎi duān jiāo jí百端交集 | 无数感想交互汇集,形容感慨万千。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卫洗马初欲渡江,形神惨悴,语左右云:‘见此芒芒,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 |
bǎi lǜ zǎn xīn百虑攒心 | 各种思虑一齐聚集在心头。 | |
yǐ wǔ shí bù xiào bǎi bù以五十步笑百步 | 作战时败逃五十步的人讥笑败逃一百步的人。比喻缺点或错误性质相同,只有情节或重或轻的区别。 | 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
bǎi bǎo wàn huò百宝万货 | 指大量珍宝财物。 | 清 龚自珍《尊隐》:“天下法宗礼,族归心,鬼归祀,大川归道,百宝万货,人功精英,不翼而飞,府于京师。” |
bǎi huì nán cí百喙难辞 | 喙:嘴,借指人的嘴。指纵有众多百口也很难解释。 | 清 夏燮《中西纪事 江上议款》:“江自以卖城之罪百喙难辞,因乘间自尽。” |
zì xǔ zhōu guān fàng huǒ,bù xǔ bǎi xìng diǎn dēng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 ||
bǎi nián zhī bǐng百年之柄 | 柄:权柄。形容长久的大权。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班彪传》:“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 |
bǎi líng bǎi lì百伶百俐 | 形容非常聪明乖巧。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李玉英狱中讼冤》:“那焦氏生得有六七分颜色,女工针指,却也百伶百俐,只是心肠有些狠毒。” |
bǎi shè chóng jiǎn百舍重趼 | 百里一舍,足底老皮上又生出硬皮。形容长途奔走,十分辛劳。亦作“百舍重茧”。 | 《庄子 天道》:“吾闻夫子圣人也。吾固不辞远道而来愿见,百舍重趼而不敢息。”《淮南子 修务训》:“昔南荣畴耻圣道之独亡于己身……百舍重趼,不敢休息,南见老聃。” |
bǎi fú jù zhēn百福具臻 | 形容各种福运一齐来到。 | 《旧唐书 李藩传》:“伏望陛下每以汉文孔子之意为准,则百福具臻。” |
chéng yī jiè bǎi惩一戒百 | 见“惩一警百”。 | 明·沈釆《千金记》第四十七出:“故依法律明惟问,惩一戒百难容忍。” |
bǎi chǐ gān tóu百尺竿头 | 桅杆或杂技长竿的顶端。比喻极高的官位和功名,或学问、事业有很高的成就。 | 唐 吴融《商人》诗:“百尺竿头五两斜,此生何处不为家。” |
bǎi fèi bèi jǔ百废备举 | 举:兴办。一切被废置的事情全部都兴办起来。形容建设事业兴旺发达。 | 明·刘基《杭州富阳县重修文庙学宫记》:“明年六月,百废备举,庙有新室,学有新含。” |
bǎi dài wén zōng百代文宗 | 宗:被人所效法的人物。在久远的年代里堪为文人楷模的人物。 | 《晋书 陆机陆云传论》:“远超枚(枚乘)马(司马相如),高蹑王(王粲)刘(刘桢),百代文宗,一人而已。” |
bǎi sǐ yī shēng百死一生 | 形容生命极其危险,处于死亡的边缘。 | 《北齐书 杜弼传》:“诸勋人身触锋刃,百死一生,纵其贪鄙,所取处大,不可同之循常例也。” |
yī chǐ shuǐ fān téng zuò bǎi zhàng bō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 比喻说话夸大之极。同“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 元 王晔《桃花女》第二折:“你将那半句话搬调做十分事,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
bǎi jǔ bǎi quán百举百全 | 每次行动都能完成其事,形容事事得心应手,都能取得好的效果。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郭嘉传》:“夫智者审于量主,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 |
jīng shén bǎi bèi精神百倍 | 形容特别有精神。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回:“想罢,取下玉牌,把朱草从根折断,齐放掌中,连揉带搓,果然玉已成泥,其色甚红。随即放人口内,只觉芳馨透脑。方才吃完,陡然精神百倍。” |
bǎi mì yī shū百密一疏 | 在极周密的考虑中偶然出现了一点疏忽。 | 清 魏源《庸易通义》:“至道问学之有知无行,分温故为存心,知新为致知,而敦厚为存心,崇礼为致知,此皆百密一疏。” |
yī liǎo bǎi dàng一了百当 | 指办事妥当、彻底。 | 明 张居正《答山东巡抚何来山》:“清丈事,实百年旷举,宜及仆在位,务为一了百当。” |
qiān líng bǎi lì千伶百俐 | 形容非常机灵。 |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八回:“自小服侍小姐,生得千伶百俐,才一十五岁。” |
bǎi zhǎo náo xīn百爪挠心 | 像有一百只脚爪在抓心一样。形容人心情错综复杂,心神不定。 | 姜树茂《渔岛怒潮》第14章:“那心里的滋味更不必提了,里面好似生了二十五个小老鼠——百爪挠心。” |
yī rì fū qī bǎi rì ēn一日夫妻百日恩 | 一旦结为夫妻,就有经久不衰的深厚恩情。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73回:“常言一日夫妻百日恩,相随百步也有徘徊之意,一个热突突人儿,指头儿似的少了一个,如何不想不疼不思念的!” |
bǎi jì qiān xīn百计千心 | 指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 | 明 陆采《明珠记 授计》:“你爹怜母惜,你爹怜母惜,当时许下偕老鸳衾;到如今,用尽了百计千心,只落得泪珠儿罗衫湿浸。” |
yī yǐ dāng bǎi一以当百 | 一人抵过百人。极言勇猛。 | 清·李渔《比目鱼》第十四回:“楚玉也自领全军杀将前去。及至两不相对,真个人强马壮,一以当百。杀得那些山贼,抱头而窜。” |
bǎi nián shù rén百年树人 | 百年:形容时间长;树:栽培;造就;人:指人才。形容人才的培养不容易;需要很长时间。也指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 | 先秦 管仲《管子 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
bǎi shì bù mó百世不磨 | 磨:消灭,磨灭。千秋万代永不磨灭。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南匈奴传论》:“千里之差,兴自毫端,失得之源,百世不磨矣。” |
bǎi qiǎo chéng qióng百巧成穷 | 指有多种才能的人反而贫困不堪。同“百巧千穷”。 | 宋 陈师道《寄单州张朝请》诗:“一言悟主心犹壮,百巧成穷发自新。” |
bǎi shì dà jí百事大吉 | 指一切顺利;平安无事。 | 宋 周密《癸辛杂识续集下 桃符获罪》:“宜入新年怎生呵,百事大吉那般者。” |
qiān chuāng bǎi kǒng千疮百孔 | 形容漏洞、弊病很多,或破坏的程度严重。 | 清 李渔《意中缘 毒饵》:“虽然得些润笔之资,以助薪水,究竟这千疮百孔,那里补救得来。” |
qiān lǐ bù tóng fēng,bǎi lǐ bù tóng sú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 指各地各有各的风俗习惯。 | |
běn zhī bǎi shì本支百世 | 指子孙昌盛,百代不衰。 | 《诗 大雅 文王》:“文王孙子,本支百世。”毛传:“本,本宗也;支,支子也。”郑玄笺:“其子孙适为天子,庶为诸侯,皆百世。” |
bǎi yī bǎi shùn百依百顺 | 依:依从;顺:顺从。事事都依从别人。形容一味顺从而不问是非。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3卷:“做爷娘的百依百顺,没一事违拗了他。” |
bǎi tīng bù yàn百听不厌 | 形容乐曲或歌曲好听,使人听多少遍也不厌烦。 | |
qiān chuí bǎi liàn千锤百炼 | 锤:用锤子敲打;炼:用火烧炼。比喻经历多次艰苦斗争的锻炼和考验。也指对文章和作品进行多次精心的修改。 | 唐 皮日休《刘枣强碑》:“百锻为字,千炼为句,虽不迫躅太白,亦后来之佳作业。” |
bǎi niǎo cháo fèng百鸟朝凤 | 朝:朝见;凤:凤凰,古代传说中的鸟王。旧时喻指君主圣明而天下依附,后也比喻德高望重者众望所归。 | 宋·李昉等《太平御览》九百一十五卷引《唐书》:“海州言凤见于城上,群鸟数百随之,东北飞向苍梧山。” |
qiān yī bǎi shùn千依百顺 | 形容非常顺从。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七:“凡是船家教他做些什么,他千依百顺。” |
cǐ dì wú yín sān bǎi liǎng此地无银三百两 | 比喻想要隐瞒、掩盖真相;因手法拙劣;反而彻底暴露。 | 民间故事:有人把银子埋藏地下,上面留字写道:“此地无银三百两”。邻人阿二偷走了银子,也留字写道:“隔壁阿二不曾偷”。 |
bǎi èr guān hé百二关河 | 比喻山河险固之地。同“百二山河”。 | 金 元好问《岐阳》诗之二:“百二关河草不横,十年戎马暗秦京。” |
bǎi wú yī cún百无一存 | 存:存在。一百个里面没有留下一个。指丧失殆尽。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2卷:“多被王仙其作寇残灭,里闾人物,百无一存。” |
bǎi gǎn jiāo jí百感交集 | 百:形容多;感:感想;情感;交集:指不同的感情同时发生。形容许多感情交织在一起。 | 宋 陈亮《龙川集 祭喻夏卿文》:“泪涕横腮,非以邂逅。百感交集,微我有咎。” |
bǎi xià bǎi zháo百下百着 | 犹言百发百中,万无一失。同“百下百全”。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回:“我每日送他一尾金色鲤,他就与我袖传一课。依方位,百下百着。” |
jù yuè sān bǎi距跃三百 | 指欢欣之极。 | 《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魏伤于胸。公欲杀之,而爱其材。使问,且视之。病,将杀之。魏束胸见使者,曰:‘以君之灵,不有宁也!’距跃三百,曲踊三百。乃舍之。” |
yī yè fū qī bǎi yè ēn一夜夫妻百夜恩 | 一旦结为夫妻,就会产生深厚的感情。 | 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三折:“可不道一夜夫妻百夜恩,你可便息怒停嗔。” |
bǎi zhé bù yí百折不移 | 屡遭挫折亦不改变其操守。 | 明 吴承恩《赠郡伯古愚邵公报政序》:“即其可名状者言之,则本之一毫不染之真,而加之百折不移之守。” |
bǎi sī bù dé qí jiě百思不得其解 | 百:多次;思:考虑,思考;解:理解。指经过百般思索仍旧不能理解。 | 清 梁启超《论宗教与哲学家之长短得失》:“若此者皆不诚之人所百思不得其解也。” |
sì bǎi sì bìng四百四病 | 谓四肢百体的四时病痛。泛指各种疾病。 | 《三国志平话》上卷:“学究用手揭起匣盖,只有文书一卷,取出看罢,即是医治四百四病之书。” |
qiān huí bǎi zhé千回百折 | 形容文艺作品或歌声、乐曲跌宕婉转。也形容事态的发展、前进的历程弯弯曲曲,很不顺利。 | 清·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书·五》:“百川时文,精粹湛深,抽心苗,发奥旨,绘物态,状人情,千回百折,而卒造乎浅近。” |
xíng bǎi lǐ zhě bàn yú jiǔ shí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越是接近成功越要认真对待。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 |
qiān shì bǎi yàng千式百样 | 各种各样。 | |
bǎi dài guò kè百代过客 | 指时间永远流逝。 | 唐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明者,百代之过客也。” |
zuò yōng bǎi chéng坐拥百城 | 有一万卷书,胜似管理一百座城的大官。比喻藏书极丰富。 | 北齐 魏收《魏书 李谧传》:“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 |
bǎi wú suǒ jì百无所忌 | 百:一切;忌:忌讳。什么都不忌讳。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75卷:“药成之后,百无所忌。” |
bǎi èr shān chuān百二山川 | 比喻山河险固之地。同“百二山河”。 | 《全元散曲 新水令》:“随人愿、照百二山川,照百二山川,一点金星瑞云里现。” |
jiān yī jǐng bǎi歼一警百 | 杀一个人来敬告一批人。 | 清 夏燮《<中西纪事>后序》:“歼一警百,消其观望。” |
shì bàn gōng bǎi事半功百 | 同“事半功倍”。 | 清·魏源《道光丙戎海运记》:“因利乘便,事半功百,而元代所未有也。” |
bǎi shì liú fēn百世流芬 | 美名永传于后世。同“百世流芳”。 | 清 李渔《闲情偶寄 词曲 结构》:“予以生花之笔,撰为倒峡之词,使人人赞美,百世流芬。” |
bǎi zhàng gān tóu百丈竿头 | 佛教语,百丈高的竿子,比喻道行达到很高境界。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景岑禅师》:“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
bǎi bài bù zhé百败不折 | 折:屈服。即使失败100次也绝不屈服。形容意志坚强。 | 宋·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二书》:“百败而不折者,诚有以合于天人之心也。” |
zhèng jīng bā bǎi正经八百 | ①正经的,严肃认真的。②犹名副其实。 | 张天民《创业》第二章:“秦发愤却当了真,正经八百地说:‘抗美援朝的时候起的。’” |
bǎi fèi dài jǔ百废待举 | 百废:指各种荒废的事业;举:举办。各种废置的事业都等待重新办起来。 | 吴晗《海瑞罢官》:“百废待举,他不出头做主,实在令人着急。” |
bǎi bù yī cún百不一存 | 一百个里面没有留下一个。表示丧失殆尽。 | 北周 宇文逌《<庾信集>序》:“昔在阳都,有集十四卷,值太清罹乱,百不一存。” |
bǎi kǒng qiān chuāng百孔千疮 | 百;千:形容数量多;孔:小洞;窟窿。形容某种事物被破坏的程度非常严重;或形容毛病、弊病很多;也作“千疮百孔”。 | 唐 韩愈《与孟尚书书》:“汉氏以来,群儒区区修补,百孔千疮,随乱随失,其危如一发引千钧,绵绵延延,浸以微灭。” |
bǎi jié xuán chún百结悬鹑 | 比喻衣衫破烂。鹑鸟尾秃,像补缀百结,故云。 | 《黑籍冤魂》第二十回:“乞丐身上,破衣褴褛,百结悬鹑,怎抵得住那一天风雪?” |
bǎi shēn hé shú百身何赎 | 身:指生命;何:怎能;赎:抵换。意思是自己就有一百条命也抵换不回来。 | 南朝 梁 刘令娴《祭夫徐敬业文》:“躬奉正衾,亲观启足。一见无期,百身何赎?” |
yī zhì bǎi wàn一掷百万 | 指用钱满不在乎,一花就是一大笔。 | 《晋书·何无忌传》:“刘毅家无儋石之储,樗蒱一掷百万。” |
bǎi suì zhī méng百岁之盟 | 同“百年之约”。即婚约。 | 清 李渔《意中缘 先订》:“他要与小娘子订百岁之盟,不知可肯相许。” |
zhǐ xǔ zhōu guān fàng huǒ,bù xǔ bǎi xìng diǎn dēng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 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却连正当活动也要受到限制。 | 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第五卷:“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
bǎi nián zhī yuē百年之约 | 即婚约。 | 清 李渔《蜃中楼 双订》:“小生不揣,要与小姐订百年之约,不知可肯俯从。” |
bǎi yī bǎi suí百依百随 | 形容什么都顺从。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1回:“这颜婆惜被那张三小意儿百依百随,轻怜重惜,卖俏迎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