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得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gù pàn zì dé顾盼自得 | 顾盼:左顾右盼;自得:自己很得意。环顾四周,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形容得意忘形。 | 王朔《无人喝彩》:“犹如脚底抹油,犹如乘风滑翔,钱康神采奕奕,顾盼自得,仿佛他是天下自我感觉最好的人。” |
qǔ fǎ hū shàng,jìn dé hū zhōng取法乎上,仅得乎中 | 取上等的为准则,也只能得到中等的。指做事要高标准严要求。 | 语出唐太宗《帝范》卷四:“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
wàng xiàng dé yì忘象得意 | 忘记物象,得到真谛。 | 南朝·齐·刘邙《答竟陵王子良书》:“微文接粗,渐说或允;忘象得意,顿义为长。” |
dé yì yáng yáng得意洋洋 | 洋洋:得意的样子。形容称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样子。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
máng zhě dé jìng盲者得镜 | 形容事物不能发挥正常作用。也比喻埋没人才。 | 《淮南子·人间训》:“盲者得镜,则以盖卮。” |
dǎ dé huǒ rè打得火热 | 形容十分亲密。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4回:“原来安道全新和建康府一个烟花娼妓,唤做李巧奴,时常往来,正是打得火热。” |
dé yì zì míng得意自鸣 | 鸣:表达。自以为了不起,表示很得意。 | 清·陈琅《玉狮堂传奇·回流记·罢宴》:“笑他井底响繁蛙,得意自鸣,甘居人下。” |
rú hǔ dé yì如虎得翼 | 同“如虎傅翼”。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35回:“二狐有将相之才,今从重耳,如虎得翼。” |
shī ér fù dé失而复得 | 失:遗失,丧失。失去而又得到。 | 宋·王安石《原过》:“是失而复得,废而复举也。” |
nán dé hú tú难得糊涂 | 指人在该装糊涂的时候难得糊涂 | 林语堂《中国人之聪明》:“郑板桥曰:‘难得糊涂’。” |
chuí shǒu kě dé垂手可得 | 垂;放下。放下双手就可以得到;形容事情非常容易;不费吹灰之力。也作“唾手可得”、“垂手而得”。 | 明 施耐庵《水浒传》:“只除呼延灼将军赚开城门,垂手可得。” |
shě dé yī shēn guǎ,gǎn bǎ huáng dì lā xià mǎ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 比喻再难的事,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 | 《红楼梦》第六十八回:“拚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
qiáng dé yì pín强得易贫 | 谓非分之得容易失去。 | 叶圣陶《文心》:“结果必然不成东西,徒然使自己后悔,供人家嘲笑,这便是‘强得易贫’了。” |
dé rén qián cái,yǔ rén xiāo zāi得人钱财,与人消灾 | 得到别人金钱等好处就得为别人办事。 |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14回:“惟小子弄惯了这管笔头,才知里边缘故,叫做得人钱财,与人消灾,只顾骗准,值些甚么?” |
shì dé qí fǎn适得其反 | 恰恰得到相反的结果。形容结果正好与希望相反。 | 清 魏源《筹海篇 议守上》:“今议防堵者,莫不曰:‘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不知此适得其反也。” |
áo xiáng zì dé遨翔自得 | 自由自在的样子。 | |
chuī tán dé pò吹弹得破 | 好象吹一吹、弹一弹就会弄破似的。形容面部的皮肤非常细嫩。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觑俺姐姐这个脸儿吹弹得破,张生有福也呵!” |
yī rén dé dào,jī quǎn fēi shēng一人得道,鸡犬飞升 | 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沾光。 | 鲁迅《二心集·张资平氏的“小说学”》:“但作者一转方向,则一人得道,鸡犬飞升,何况神仙的遗蜕呢。” |
tàn lí dé zhū探骊得珠 | 骊:古指黑龙。在骊龙的颔下取得宝珠。原指冒大险得大利。后常比喻文章含义深刻,措辞扼要,得到要领。 | 清 陈其元《庸闲窄笔记 蒋振生书法论》:“如探骊得珠,觉前贤纷纷议论,均为饶舌矣。” |
jī chóng dé shī鸡虫得失 | 像鸡啄虫、人缚鸡那样的得失问题。比喻细微的事情;无关紧要的得失。 | 唐 杜甫《缚鸡行》诗:“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虫鸡于人何厚薄,吾叱奴人解其缚。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 |
chǔ gōng fù dé楚弓复得 | 喻失物复得。 | 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六:“此图久已失去,乱后,里人于灰烬中得之,复归其家……楚弓复得,颇非偶然。” |
qiú zhī bù dé求之不得 | 原指十分想往追求可是得不到。现多用来突出渴求想往的感情。 | 《诗经 周南 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
zhì dé qì yíng志得气盈 | 犹志得意满。 | 清·李伯元《南亭笔记》卷四:“王志得气盈,不以巡抚置意中。每诣院谒巡抚,仰面视天,言如泉涌。” |
tiǎo dé lán lǐ biàn shì cài挑得篮里便是菜 | 比喻得到一点就行,毫不挑剔。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0卷:“挑得篮里便是菜,一个信送将进去,登时把陈定放了出来。” |
bù tàn hǔ xué,bù dé hǔ zǐ不探虎穴,不得虎子 | 探:探测。不进老虎窝,不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冒险进入险境就不能取得成果。 | 《东观汉记·班超传》:“超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酒酣激怒曰:‘不探虎穴,不得虎子。’” |
dé yì wàng xiàng得意忘象 | 谓只取其精神而无视其形式。 | 唐·梁肃《止观统例议》:“非夫聪明深达,得意忘象,其孰能知乎?” |
dé ér fù shī得而复失 | 复:又,再。刚得到又失去了。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六回:“孔明变色曰:‘是何言也!得而复失,与不得同。公以此贺我,实足使我愧赧耳!’” |
jié zú xiān dé捷足先得 | 捷:快;敏捷;足:脚步。跑得快先得到。指行动敏捷的人先达到目的。 | 清 孔尚任《桃花扇 迎驾》:“自古道:‘中原逐鹿,捷足先得。’我们不可落他人之后。” |
dé cùn dé chǐ得寸得尺 | 《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谓或多或少皆有所得。后亦谓能得多少就得多少。 | 《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
bù dé rén xīn不得人心 | 所作所为违反人的意愿;得不到别人的拥护和支持。 | 《太平经》:“十伤三者,不得人心。” |
dé jūn xíng dào得君行道 | 得君:臣子获得君主的信任;行:实行。有才学的人能得到贤明君主信任推行他的政治主张。 | 朱自清《论不满现状》:“真能得君行道,当然要多多少少改变那自己不满别人也不满的现状。” |
kū xiào bù dé哭笑不得 | 哭也不好;笑也不好。形容处境尴尬。 | 元 高安道《皮匠说谎》:“好一场,恶一场,哭不得,笑不得。” |
dé shǒu yīng xīn得手应心 | 见“得心应手”。 | 《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 |
táo táo zì dé陶陶自得 | 自得:自己觉得快意。自己觉得舒畅快乐。 | 宋·林正夫《括沁园春》:“但无思无虑,陶陶自得,任兀然而醉,恍然而醒。” |
dé guò qiě guò得过且过 | 得:能够;且:姑且。只要勉强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形容胸无大志;没有长远打算;也指工作敷衍了事;不负责任。 | 元 无名氏《小孙屠》戏文第四出:“孩儿,我听得道你要出外打旋,怕家中得过且过,出去做甚的?” |
dé shèng tóu huí得胜头回 | 头回:前回。宋、元说书人的术语。在开讲前,先说一段小故事做引子,谓之“得胜头回”,取其吉利之意。 | 宋·无名氏《错斩崔宁》:“且先引下一个故事来,权做个得胜头回。” |
yǒu qián shǐ dé guǐ tuī mò有钱使得鬼推磨 | 推磨:指辛苦劳累的工作。形容金钱万能。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卷:“常言道:‘有钱使得鬼推磨。’我们不少的是银子,匡得将来买上买下。” |
bù dé yào lǐng不得要领 | 要领:要点。抓不住事物的要点和关键。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张骞传》:“骞不得要领。” |
dé yì zhī sè得意之色 | 得意:称心如意。因非常称心如意而露出傲慢的神色。 | 鲁迅《书信集·答有恒先生》:“血的游戏已经开头,而角色又是青年,并且有得意之色。” |
shǔ dé qí lóng蜀得其龙 | 龙:杰出人物。蜀国得到诸葛亮。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
dé yì yáng yáng得意扬扬 | 形容非常得意的样子。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
yōu rán zì dé悠然自得 | 悠然:安闲舒适的样子;自得:内心得意而舒适。形容态度悠闲;心情舒适。 | 《晋书 隐逸传 杨柯》:“常食粗饮水,衣褐缊袍,人不堪其忧,而柯悠然自得。” |
tián rán zì dé恬然自得 | 恬然:安静舒适的样子;自得:自觉得意。形容心情安静、舒适 | 唐·骆宾王《与博昌父老书》:“野老清淡,恬然自得。” |
dé bó néng xiān得薄能鲜 | 德行浅薄,才能不足(表示自谦的话)。 | |
xīn xīn zì dé欣欣自得 | 犹言欣然自得。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6卷:“朱源在灯下细观其貌,比前倍加美丽,欣欣自得,道声:‘娘子请坐。’” |
dé mǎ shé zú得马折足 | 见“得马生灾”。 | 典出《淮南子·人间训》。见“得马生灾”。 |
zì dé qí lè自得其乐 | 自己从中得到乐趣。 | 宋 朱熹《朱子全书》:“如曾点浴沂风雪,自得其乐。” |
bù dé bù ěr不得不尔 | 得:能;尔:如此。不得不这样。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司马芝传》:“今诸典农,各言‘留者为行者宗田计,课其力,势不得不尔。’” |
bī bù dé yǐ逼不得已 | 逼:逼迫。迫不得已。 | 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第85卷:“欲此求方,终不可得,云伟骨未应得之,逼不得已,妻尸解而去。” |
zì wǒ dé zhī,zì wǒ shī zhī自我得之,自我失之 | 从我手里得到的东西,又从我手里失去。比喻兴败无常或得失相抵。 | 《梁书·邵陵王纶传》:“高祖叹曰:‘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 |
yáng yáng dé yì洋洋得意 | 形容神气十足,非常得意。 | 宋 朱淑真《春上亭上观鱼》:“春暖长江水正清,洋洋得意漾波生。” |
yù bàng xiāng zhēng,yú wēng dé lì鹬蚌持争,渔翁得利 | 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 《战国策·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面都不相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 |
dé wèi cháng yǒu得未尝有 | 见“得未曾有”。 | 宋·苏轼《与郭功甫书》之一:“昨辱宠临,久不闻语,殊出意表,盖所谓得未尝有也。” |
rén cái nán dé人才难得 | 难:困难,不容易。得:获得。有才能的人不容易得到。多指要爱惜人才。 | 宋·苏轼《谢宣召入院状》:“首择辅臣,次求法从,知人才之难得,采虚名而用。” |
dé yuè jiào xiān得月较先 | 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比喻能优先得到利益或便利的某种地位或关系。 | 宋·俞文豹《清夜录》:“范文正公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
zhì dé yì mǎn志得意满 | 志向意愿都得到满足。形容踌躇满志的得意情态。 | 宋 陆九渊《与刘伯协书》:“当无道时,小人在位,君子在野,小人志得意满,君子厄穷祸患,甚者在囹圄,伏刀锯,投荒裔。” |
táo shā dé jīn淘沙得金 | 用水选的方法从沙子里取得真金。比喻除去杂质,提取精华。也比喻费力大而成效少。 | 《关尹子》六七:“我之为我,如灰中金,而不若矿沙之金。破矿得金,淘沙得金,扬灰终身,无得金也。” |
qiān lǜ yī dé千虑一得 | 虑:思考;得:收获。在千百次的考虑中;总会有正确的时候。 | 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内篇杂下十八》:“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 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
dé yú wàng quán得鱼忘筌 | 筌:捕鱼用的竹器。捕到了鱼,忘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 | 庄周《庄子 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
dé yì mén shēng得意门生 | 最受老师欣赏的学生。门生;古代亲授业的弟子或科举中试者对座师的自称。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他虽和咱们满洲汉军隔旗,却是我第一个得意门生。” |
dé shī xiāng bàn得失相半 | 指利与弊同时存在,不相上下,基本相等。 |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全琮传》:“今分兵捕民,得失相半,岂得谓全哉?” |
róng rǔ dé shī荣辱得失 | 荣耀和耻辱,得到和失去。 | 明·洪应明《菜根谭》:“此身常放在闲处,荣辱得失谁能差遣我?” |
dé cái mǎi fàng得财买放 | 得:贪得;放:释放。收受贿赂,私放嫌犯。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40卷:“你做公差所干何事?若非用计谋死,必然得财买放,有何理说?” |
shuō dé qīng qiǎo说得轻巧 | 说起来很简单容易。 | 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一章:“你不要吃灯草灰,说得轻巧,你脚跟前还有几张嘴张着等着喂呢!” |
liú dé qīng shān zài bù pà méi chái shāo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 比喻只要还有生命,就有将来和希望。 | |
zài rén wū yán xià,bù dé bù dī tóu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 比喻受制于人,只得顺从。 | 《上饶集中营·炼狱杂记》:“他劝你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
miào shǒu ǒu dé妙手偶得 | 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 | 宋·陆游《文章》诗:“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粹然无疵瑕,岂复须人为。” |
bú dé mìng不得命 | 未获允许,即推辞不掉。 | |
yǎ zǐ dé mèng哑子得梦 | 哑子:哑巴。哑子做了一个梦,心里全明白,却不能向人表达。比喻有某种感受却无法向人说出来。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石霜圆禅师》:“哑子得梦向谁说,须弥顶上浪滔天。” |
qí kāi dé shèng旗开得胜 | 形容战斗顺利;一出兵就取得了胜利。 | 元 无名氏《射柳捶丸》第四折:“托赖主人洪福,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
dú shū dé jiàn读书得间 | 间:间隙。比喻窍门。读书得了窍门。形容读书能寻究窍门,心领神会。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4回:“你真可谓读书得间了!你说的一点不错。” |
liú dé qīng shān zài,bù pà méi chái shāo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 比喻只要还有生命,就有将来和希望。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虽是遭此大祸,儿子官职还在,只要到得任所,便好了。” |
dé shī chéng bài得失成败 | 指获得与损失、成功与失败。 | 晋 陆机《五等诸侯论》:“得失成败,备在典谟,是以其详,可得而言。” |
tài rán zì dé泰然自得 | 指身体感到不寻常的舒适的满足。 | |
duǒ dé hé shàng duǒ bù dé sì躲得和尚躲不得寺 | 寺:寺庙。指躲避一时,但终究不能根本逃避。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54回:“你不愿慌,‘躲得和尚躲不得寺’。我自然有个料理。” |
bǎi sī bù dé qí jiě百思不得其解 | 百:多次;思:考虑,思考;解:理解。指经过百般思索仍旧不能理解。 | 清 梁启超《论宗教与哲学家之长短得失》:“若此者皆不诚之人所百思不得其解也。” |
ào nì dé zhì傲睨得志 | 傲睨:傲慢地斜眼看。得志:愿望实现。形容因实现愿望而看不起一切的神情。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0回:“原来曹操自破马超回,傲睨得志,每日饮宴,无事少出,国政皆在相府商议。” |
shén lǐng yì dé神领意得 | 形容领悟透彻。 | 《高坐别传》:“性高简,不学晋语,诸公与之言,皆因传译。然神领意得,顿在言前。” |
qīng yún dé lù青云得路 | 比喻人仕途得意,步步高升。 | 元·施君美《幽闺记·兄妹筹资》:“一跃过龙门,当此青云得路。” |
qīng yún dé yì青云得意 | 比喻人仕途得意,步步高升。 | 宋·辛弃疾《沁园春·老子平生》:“况白头能几,定应独往;青云得意,见说长存。” |
yáng yáng zì dé扬扬自得 | 十分得意的样子。语本《史记·管晏列传》:“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闲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 语出《史记·管晏列传》:“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
sāi wēng dé mǎ塞翁得马 | 比喻得失无常,祸福相倚。 | 清·李渔《比目鱼·耳热》:“精神乏,安心要把驴儿跨,又谁知塞翁得马,塞翁得马。” |
yuǎn shuǐ jiù bù dé jìn kě远水救不得近渴 | 远处的水解不了眼前的渴。比喻不在眼前的事物不能救急。 | 宋·陈师道《乌呼行》:“不应远水救近渴,空仓四壁雀不鸣。” |
hé yú dé shuǐ涸鱼得水 | 涸辙之鱼得到水。比喻绝处逢生,有所凭借。 | 《新唐书·契苾何力传》:“何力被执也,或谗之帝曰:‘何力入延陀,如涸鱼得水,其脱必遽。’帝曰:‘不然。若人心如铁石,殆不背我。’” |
qī kāi bā dé七开八得 | 形容反反复复,十分周备。 | 老舍《龙须沟》第三幕:“我找二嘎子去啦,找了七开八得,也找不着他!” |
hǔ xué dé zǐ虎穴得子 | 比喻诗文贴切中肯。 | 明·郎瑛《七修类稿·佛顶菊》:“先生之作,诚可谓虎穴得子矣!” |
kuān yán dé tǐ宽严得体 | 得体:合乎分寸。宽厚和严格掌握得恰如其分。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39回:“众将见绤彀宽严得体,无不悦服。” |
qiǎo fù zuò bù dé wú miàn bó tuō巧妇做不得无面馎饦 | 馎饦:汤饼。如果没有米面,最灵巧的媳妇也做不出饭食来。比喻缺乏必要的条件,事情不可能做到。 | 宋·陈亮《又壬寅夏书》:“富家之积蓄皆尽矣,若今更不雨,恐巧妇做不得无面馎饦。” |
chǔ dé chǔ gōng楚得楚弓 | 见“楚弓楚得”。 | 见“楚弓楚得”。 |
lǎo hǔ pì gu mō bù dé老虎屁股摸不得 | 比喻自以为是了不起,听不得批评意见,一触即跳。 | 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不许人讲话,老虎屁股摸不得,凡是采取这种态度的人,十个就有十个要失败。” |
qì mǎn zhì dé气满志得 | 谓志愿实现,心满意足。 | |
dòng zhé dé jiù动辄得咎 | 动不动就受到指摘或责难。辄:就;总是;咎:责备。 | 唐 韩愈《进学解》:“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
jì dé lì yì既得利益 | 指人们或集团已经获得的,法定的某种特别权益。 | 毛泽东《陕甘宁边区政府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属于边区管辖地域内,一切已经分配过的土地房屋和已经废除过的债务,本府本处当保护人民既得利益,不准擅自变更。” |
yī cù ér dé一蹴而得 | 见“一蹴而就”。 | 茅盾《路》十二:“现在,他们认为胜利不能一蹴而得,必须用持久战。” |
wú dé wú sàng无得无丧 | 丧:失。指没有得也没有失。 |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气义》:“无得无丧,天长地久。” |
dé cùn zé cùn得寸则寸 | 得到一寸就是一寸。指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得多少就是多少。 | 《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
chú láng dé hǔ除狼得虎 | 比喻除去一害又来一害。 | 《金史·陈规传》:“近虽遗官谦察,治其奸滥,易其疲软,然代者亦非选择,所谓除狼得虎也。” |
lóu yǐ dé zhì蝼蚁得志 | 蝼蚁:蝼蛄和蚂蚁,比喻力量微小或地位低微的人。比喻小人得志。 | 西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海大鱼,网弗能止也,钓弗能牵也,荡而失水,则蝼蚁皆得志焉。” |
tà pò máng xié méi mì chù,dé lái quán bù fèi gōng fū踏破芒鞋没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 到处寻找都没找到,却由偶然的机会轻易得到了。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8回:“往上一瞧,正是那日晚上地藏庵遇着的一群俊俏后生,心中欢喜不尽,暗说道:‘踏破芒鞋没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
yuǎn shuǐ jiù bù dé jìn huǒ远水救不得近火 | 比喻缓慢的救助不能解决眼前的急难。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只是远水救不得近火,小兄其实等不得那从容的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