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方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方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dú bà yī fāng独霸一方霸占一个地方(多指坏人)。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临安里钱婆留发迹》:“钱王生于乱世,独霸一方,做了十四州之主。”
fāng jià qí qū方驾齐驱方驾:并排驾马车;齐驱:一齐快跑。并排套着几匹马一齐快跑。比喻彼此力量、地位、才能等不相上下。《北史·周宣帝纪》:“令四后方驾齐驱,或有先后,便加谴责。”
zhǐ fāng huà yuán指方画圆谓谈论时以手指比画。明·宋濂《王府君墓志铭》:“或共其议论,辄掀眉吐气,指方画圆,滚滚数千言不休。”
jiàn qiào dà fāng见诮大方见“见笑大方”。清·吴趼人《<两晋演义>序》:“庶几不以小说家言见诮大方,而笔墨匠亦不致笑我之浪用其资料也。”
dà mèng fāng xǐng大梦方醒象做了一场大梦才醒。比喻从长期的错误、蒙蔽或迷茫中开始醒悟过来。同“大梦初醒”。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 俄侵外蒙、英侵西藏》:“跪读之下,伏查现在时势既至如此,而活佛指示详明,譬如大梦方醒,群疑尽释,欣感无已。”
jiàn xiào dà fāng见笑大方指让内行人笑话。庄周《庄子 秋水》:“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suí fāng zhú yuán随方逐圆①谓立身行事无定则。②根据物体的形状、地形的高低等作出与之相适应的设计构造。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58回:“和光混俗,惟其利欲是前,随方逐圆,不以廉耻为重。”
shí àn fāng zhàng食案方丈同“食前方丈”。汉·桓宽《盐铁论·孝养》:“高台极望,食案方丈,而不可谓孝。”
xié tiān zǐ yǐ zhēng sì fāng挟天子以征四方挟:挟制。挟制皇帝,用朝廷的名来征讨四方。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
xián liáng fāng zhèng贤良方正贤良:才能,德行好;方正:正直。汉武帝时推选的一种举荐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唐宋沿用,设贤良方正科。指德才兼备的好人品。《史记·平准书》:“当是之时,招尊方正贤良文学之士,或至公卿大夫。”
bā fāng zhī yuán八方支持形容各方面都支持、援助。
lái zhěn fāng qiú来轸方遒轸:古代车后的横木;方:正;遒:有力。相继而来的车子正有力地行进。比喻人事的相继不断。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左雄等传论》:“往车虽折,而来轸方遒。”
fāng cùn dì方寸地原指很小的地方,借指心。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六卷:“俗语云:‘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指心而言也。”
yǒu yǒng zhī fāng有勇知方有勇气且知道义。语出《论语 先进》:“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何晏集解:“方,义方。”
fāng yuán kě shī方员可施随处可用。形容人多才多艺。
ní gǔ jū fāng泥古拘方拘守成规、旧说而不知变通。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结构》:“恐以一定陈言,误泥古拘方之作者。”
kǒng fāng xiōng孔方兄钱的别称,中国旧时铜钱外圆内孔方形。宋·黄庭坚《戏呈孔毅父》:“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
bù yǐ guī jǔ,bù néng chéng fāng yuán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yí xiào dà fāng贻笑大方贻:遗留;大方:大方之家;泛指有某种专长的人。留下笑柄给内行人;让内行人笑话。先秦 庄周《庄子 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shàng fāng bǎo jiàn上方宝剑见“上方剑”。刘心武《钟鼓楼》第一章:“乃至坐着小轿车来‘御驾亲征’、拿着‘上方宝剑’(某大人物开的条子)来当场‘宣谕’。”
wài yuán nèi fāng外圆内方形容外表随和;内里刚直。圆:圆通;方:方正。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郅恽传》:“案延资性贪邪,外方内圆,朋党构奸,罔上害人。”
zǔ chuán mì fāng祖传秘方指祖先遗传下来的秘密配方。曲波《林海雪原》:“他说涂上既能防冻又能治疗,并说这是他祖传秘方。”
yǔ rén fāng biàn与人方便与:给。给予他人各种便利。元·无名氏《汉钟离度脱蓝采和》第一折:“俺在这梁园城一交却又早二十年,常则是与人方便,会客周全。”
dài yuán lǚ fāng戴圆履方履:踩着;圆、方:古人以为天圆地方。头顶着天,脚踩着地。指生活在人间。西汉 刘安《淮南子 本经训》:“戴圆履方,抱表怀绳,内能治身,外能得人。”
cuò zhì guāi fāng措置乖方措置:安排;方:条理;乖方;不合条理。处理安排不合理。《清史稿·王茂荫传》:“其措置乖方,人言藉藉,而无敢为皇上言者,或虑无实据也。”
zhěn fāng qǐn shéng枕方寝绳枕方石,睡绳床。《淮南子·览冥训》:“和春阳夏,杀秋约冬,枕方寝绳。”高诱注:“方,榘四寸也。寝绳,直身而卧也。”杨树达证闻:“寝绳谓织绳为床,人寝其上。”
fāng zhèng bù gǒu方正不苟方正:正直;苟:苟且,不正派。指为人品行正直,不逢迎诌媚。清·钱泳《履园丛话·者者居》:“嘉定有老儒,名朱纲,为人方正不苟,颇信佛老之说。”
fú hè cóng fāng凫鹤从方指野鸭和鹤各从其所属的品类。比喻顺其自然行事。《宋书·孔觊传》:“伏愿天明照其心请,乞改今局,授以闲曹,则凫鹤从方,所忧去矣。”
bù yǐ guī jǔ,bù chéng fāng yuán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规:圆规;矩:曲尺。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战国 邹 孟轲《孟子 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fāng cùn bù luàn方寸不乱方寸:指心。心绪不乱。形容人遇到特殊紧急的情况时能够从容镇定。唐·吕温《凌烟阁勋臣赞·屈突蒋公通》:“……徇日,方寸不乱。”
xuè qì fāng zhuàng血气方壮血气:精力;方:正。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新唐书·张嘉贞传》:“昔马周起徒步,谒人主,血气方壮,太宗用之,能尽其才,甫五十而没。”
yuán lú fāng zhǐ圆颅方趾方脚圆头。指人类。西汉 刘安《淮南子 精神训》:“故头之圆也像天,足之方也像地。”
fāng zhǐ yuán lú方趾圆颅趾:脚;颅:头。方趾圆头;原指人的脚和头;代指人类。《南史 陈纪上 高祖》:“茫茫宇宙,惵惵黎元,方趾圆颅,万不遗一。”
wǔ fāng zá cuò五方杂厝谓各地方的人杂居一处。形容居民复杂。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是故五方杂厝,风俗不纯。”
bù chéng fāng yuán不成方圆方圆:借指规矩。形容言语行动没有规矩,不成样子。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yǐ gǔ fāng jīn以古方今方:比拟。类比。拿古代的事情与当今的事情相比。《北史·长孙嵩传》:“昔叔孙辞沃壤之地,萧何就穷僻之乡,以古方今,无惭曩哲。”
bā fāng zhī yuán八方支援形容各方面都支持、援助。刘白羽《第二个太阳》第12章:“我又不会撒豆成兵,还不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rú zuì fāng xǐng如醉方醒方:刚才。象酒醉才醒一般。比喻刚从沉迷中醒悟过来。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四回:“三藏闻言,如醉方醒,似梦初觉,乐以忘忧,称谢不尽。”
yuán záo fāng ruì圆凿方枘凿:榫眼;枘:榫头。方榫头插不进圆榫眼。比喻不相投合;格格不入。战国 楚 屈原《楚辞 九辩》:“圆凿而方枘兮,吾知其龃龉而难入。”
chūn cán dào sǐ sī fāng jìn春蚕到死丝方尽丝:双关语,思的谐音。比喻情深谊长,至死不渝。唐 李商隐《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mài sì fāng bù迈四方步不慌不忙,慢吞吞地走路,比喻办事缓慢。
fāng jīn kuò fú方巾阔服方巾:古代秀才戴的方形软帽。方形帽子,宽松的衣服。古代儒生的装束。指儒生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8回:“正说得热闹,街上又遇着两个方巾阔服的。”
yuán shǒu fāng zú圆首方足代指人类。《淮南子·精神训》:“头之圆也象天,足之方也象地。”
biàn huà wú fāng变化无方方:方向,引申为准则。善于变化没有固定的方向或程式。形容行动不因循守旧,变化多端。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袁绍传》:“曹公善用兵,变化无方,众虽小,未可轻也,不如以久持之。”
fāng ruì yuán záo方枘圆凿枘:榫头;圆凿:圆榫眼;卯眼。方形的榫头;圆形的卵眼。比喻格格不入、不相容、不适宜。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孟子荀卿列传》:“持方枘欲内圜凿,其能入乎?”
fāng cùn zhī dì方寸之地指心。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吾见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虚矣。”
yī fāng zhī rèn一方之任负一方面责任的职务。《汉书·终军传》:“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
dōng fāng qiān jì东方千骑旧指女子的如意郎君。汉·乐府《陌上桑》诗:“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huà bèi wàn fāng化被万方化:德化,以恩德感化;被:到;万方:四面八方。恩德感化四面八方。唐·柳宗元《为李谏议贺赦表》:“恩覃九有,化被万方。”
yī gān yī fāng一干一方明代官场黑话,行贿一千一万的隐语。明·陈洪谟《继世纪闻》第二卷:“逆瑾用事,贿赂公行,凡有干谒者云馈一干,即一千之谓,云一方,即一万之谓。”
huǐ fāng wǎ hé毁方瓦合毁去棱角,与瓦砾相合。比喻屈己从众,君子为道不远离于人。后指毁弃自己的原则,迎合世俗。语出《礼记·儒行》:“慕贤而容众,毁方而瓦合,其宽裕有如此者。”郑玄注:“去己之大圭角,下与众人小合也。”
yǎn guān liù lù,ěr tīng bā fāng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六路:指上、下、四方;八方:指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形容人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清·石玉昆《续小五义》第三回:“魏真道爷可算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正与雷英动手。”
dà zhèng fāng zhēn大政方针重大的政策与措施,引导事业前进的方向和指针。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38回:“颇欲展施抱负,造成一法制国,所以一经就任,便草就大政方针宣言书,拟向国会宣布。”
shū fāng yì yù殊方异域殊方:远方。异域:异邦、外国,指远方或国外。唐·玄奘《大唐西域记·羯若鞠傗国》:“风教遐被,德泽远治,殊方异域,慕化称臣。”
xǐng fāng guān sú省方观俗省:察看。观察各地风俗民情。《周书·窦炽传》:“得一睹诛剪鲸鲵,廓清寰宇,省方观俗,登岳告成,然后归魂泉壤。”
fāng yǐ lèi jù方以类聚谓同类事物相聚一处。《易·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chī sì fāng fàn吃四方饭和尚道士到处化缘为生,也指一般人走到任何地方都能生活。沈从文《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常德、河洑、周溪、桃源,沿河近百里路以内‘吃四方饭’的标致娘儿们,他无一不特别熟习。”
lì xián wú fāng立贤无方立:植,竖。指推举贤人不拘一格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汤执中立贤无方。”
hào wù shū fāng好恶殊方好恶:喜好和讨厌;殊方:不同的趋向。指人的旨趣不同,爱憎有异东汉·班固《汉书·异文志》:“时君世主,好恶殊方。”
dēng jiè yóu fāng登界游方登上天界,游历四方。指周游世界。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一回:“猴王叩头道:‘弟子飘洋过海,登界游方,有十数个年头,方才访到此处。’”
shàng fāng bǎo jiàn尚方宝剑上方宝剑。比喻极大的权力。清·石玉昆《小五义》第一回:“御赐尚方宝剑,先斩后奏,一路上代理民词。”
sì fāng bā miàn四方八面到处;各个方面。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怀岳禅师》:“忽遇四方八面来怎么生?”宋·杨万里《过百家渡四绝句》之二:“莫问早行奇绝处,四方八面野香来。”
lái rì fāng cháng来日方长来日:未来的日子。方:正。将来的日子还长着呢。表示事有可为。宋 文天祥《与洪瑞明云岩书》:“某利郡后,颇与郡人相安,日来四处无虞,早收中熟,觉风雨如期,晚稻亦可望,惟是力绵求牧,来日方长。”
yú fāng shuǐ fāng盂方水方盛水的器皿是什么形状,水也成为什么形状。比喻在上的人言行影响风气。先秦 荀况《荀子 君道》:“君者盘也,盘圆而水圆;君者盂也,盂方而水方。”
bù liè fāng tóu不劣方头劣:不好;方头:俗指不通时宜为方头。不以不通时宜为不好。形容人性格倔强、顽固。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二折:“我从来不劣方头,恰便似火上浇油。我偏和那有势力的官人每卯酉。”
dōng fāng bù liàng xī fāng liàng东方不亮西方亮比喻这里行不通,别的地方尚有回旋余地。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国是一个大国——‘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不愁没有回旋的余地。”
dà fāng zhī jiā大方之家大方:原指深通道术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懂得大道理;学问深厚或专精于某种技艺的人。庄周《庄子 秋水》:“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yuán guān fāng lǐng圆冠方领冠:古代的帽子。圆形帽方领袍衫。古代儒生的冠服。指读书人。唐·王勃《益州夫子庙碑》:“圆冠方领,再行邹鲁之风。”
fāng cùn yǐ luàn方寸已乱方寸:指心。心绪纷乱。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回:“你们别吵!我此刻方寸已乱,等我定一定神再谈。”
sì fāng fú còu四方辐辏比喻四方的人才或货物像车轮上的辐条聚集在毂上那样汇集到一处。后引申为从各方聚集的意思。《汉书 孙叔通传》:“人人奉职,四方辐辏。”
yí tài wàn fāng仪态万方仪态:容貌姿态;万方:多方面;指姿态多种多样。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姿态动人。汉 张衡《同声歌》:“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
fāng jīn cháng páo方巾长袍方形头巾,长袍子。古代儒生的装束。指儒生鲁迅《病后杂谈之余》:“国画呢,方巾长袍,或短褐椎髻,从没有见过一条我所记得的辫子。”
dǒu fāng míng shì斗方名士斗方:一二尺见方的诗幅或书画页;名士:知名而未出仕的人。好在斗方上写诗或作画以标榜的“名士”。旧指冒充风雅的人。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那一班斗方名士,结识了两个报馆主笔,天天弄些诗去登报,要借此博个诗翁的名色。”
xuè qì fāng gāng血气方刚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盛。血气:指精力;方:正;刚:旺盛。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bàn mǔ fāng táng半亩方塘半亩池塘,形容很小的地方。宋·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
tiān gè yī fāng天各一方各在天底下的一边。形容离别后各居一地;相距遥远。汉 苏武《诗》:“良友远别离,各在天一方。”
fǔ yī fāng lǐng黼衣方领华贵的服饰。借指王公显贵。
shòu yuè xún fāng狩岳巡方谓帝王巡狩方岳。《梁书·武帝纪中》:“观风省俗,哲后弘规;狩岳巡方,明王盛轨。”
dùn jì fāng wài遁迹方外犹言避世隐居于僧道中。清·顾文彬《过云楼书画记·衡山补图元贤深翠轩诗文卷》:“余如惟信、王忱、金恺、秦衡、陆叙,类皆元季遗民,或逃名字宇内,或遁迹方外,并不欲以姓字传者。”
shàng fāng bù zú,xià bǐ yǒu yú上方不足,下比有余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晋书 王湛传》:“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下比魏舒有余。”
fāng zú yuán lú方足圆颅方形脚、圆形头为人的特征,因以指人类。同“方趾圆颅”。《陈书 高祖纪上》:“茫茫宇宙,惵惵黎元,方足圆颅,万不遗一。”
wú fāng zhī mín无方之民古谓不知礼法的人。西汉·戴圣《礼记·经解》:“是故隆礼由礼,谓之有方之士;不隆礼,不由礼,谓之无方之民。”
fāng záo yuán ruì方凿圆枘凿:榫眼;枘:榫头。方枘装不进圆凿。比喻格格不入,不能相合。战国·楚·宋玉《九辨》:“圆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龃龉而难入。”
fāng wài rén方外人方外:世外。指言行超脱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后指僧道等出家人。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9回:“你究竟是方外人。岂有个才明保了的就撤省的道理呢?”
zhí nèi fāng wài直内方外形容内心正直、做事方正。《周易 坤》:“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fāng sī miè rú方斯蔑如方:比拟;斯:此;蔑:无。没有谁能够与此相比的。比喻人的高尚情操。《南齐书·高帝纪上》:“昔保衡翼殷,博陆匡汉,方斯蔑如也。”
zhì yuán xíng fāng智圆行方圆:圆满,周全;方:端正,不苟且。知识要广博周备,行事要方正不苟。《文子 微明》:“老子曰:凡人之道,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
shēn hòu shí fāng gān身后识方干比喻一个人才,生前无人赏识,死后才被重视。清·袁枚《随园诗话》:“放眼古今多少恨,可怜识后识方干。”
wán fāng wéi yuán刓方为圆《楚辞 九章 怀沙》:“刓方以为圜兮,常度未替。”王逸注:“言人刓削方木,欲以为圜,……以言谗人谮逐放己,欲使改行。”圜,同“圆”。把方的削成圆的。比喻改变忠直之性,随俗俯仰。战国·楚·屈原《楚辞·怀沙》:“刓方以为圆兮,常度未替。”
shū fāng jué yù殊方绝域指极远的地方。唐·吕温《地志图序》:“名山大川,随顾奔走;殊方绝域,举意而到。”
zhàng yuè yī fāng杖钺一方杖钺:手持黄色大斧,表示威力。比喻掌握兵权或镇守一方。《尚书·牧哲》:“王左仗黄钺,右秉白旄以麾。”
rú mèng fāng xǐng如梦方醒象刚从梦中醒来。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一回:“寡人闻仲之言,如梦初醒。”
ruì yuán záo fāng枘圆凿方比喻不调协,扞格不入。参见“枘凿方圆”。《好逑传》第十五回:“不过冥冥中若无作合,则日东月西,何缘相会,枘圆凿方,入于参差。”
fāng tóu bù lǜ方头不律见“方头不劣”。元·郑廷玉《金凤钗》:“见一个方头不律的人,欺侮一个老年,打扯他跳河。”
xī fāng jìng tǔ西方净土佛教语。西方之极乐世界,即佛国。唐 李白有《金银泥画西方净土变相赞》诗。
xiá fāng jué yù遐方绝域指边远偏僻的地区。宋·李清照《<金石录>后序》:“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
zhù huà fāng lüè助画方略协助规划作战的方针策略.。
bǎi jì qiān fāng百计千方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宋 辛弃疾《一枝花》:“百计千方久,似斗草儿童,赢箇他家偏有。”
shí wèi fāng zhàng食味方丈同“食前方丈”。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问》:“昔吾先君桓公善饮酒穷乐,食味方丈。”
jiào dǎo yǒu fāng教导有方教育引导很有办法。清 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九回:“凡此种种,虽然是他叔祖教导有方,也是他福至心灵,官星透露,才得一变而为闻一知十的聪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