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利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fú míng bó lì浮名薄利 | 浮名:虚浮的名声;薄利:微薄的利益。形容名利微不足道。 | 宋 赵师侠《扑蝴蝶》:“一杯洗涤无余,万事消磨去远,浮名薄利休羡。” |
chún jiān shé lì唇尖舌利 | 言词尖利。 | |
xīng lì jié yòng兴利节用 | 兴:兴办。兴办有利的事业,节约花费。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6回:“虽是兴利节用为纲,然也不可太过,要再省上二三百银子,失了大体统,也不象。” |
lì lìng zhì zào利令志惛 | 见“利令智昏”。 | 《镜花缘》第九二回:“及至利到跟前,就把‘害’字忘了,所谓‘利令志惛’能不浩叹!” |
èr rén tóng xīn,qí lì duàn jīn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 比喻只要两个人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 | 《周易 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
tān lì wàng yì贪利忘义 | 贪求财利,忘却道义。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 姚滴珠避羞惹羞》:“我是此间良人家女儿,在姜秀才家为妾,大娘不容。后来连秀才贪利忘义,竟把来卖与这郑妈妈家了。” |
gàn bā lì cuì干巴利脆 | 见“干巴利落”。 | |
néng yá lì chǐ能牙利齿 | 指能说会道,善于辞令。 | |
yǒu lì yǒu bì有利有弊 | 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 陆文夫《被女性化的苏州人》:“世间事总是有长有短,有利有弊。” |
yǐ lì xiàng qīng以利相倾 | 依靠钱财争权夺利,互相排挤。 | |
lěi nòu zhī lì耒耨之利 | 耒耨:农具。比喻耕作所得的利益。 | 《周易·系辞下》:“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 |
yíng sī wǎng lì营私罔利 | 谓谋求私利。 | 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第四节:“大臣既以身许国,则但当计国民之利害,不当计一身之利害,营私罔利,固不可也。” |
zhēng míng jìng lì争名竞利 | 见“争名夺利”。 | 宋·秦观《自警》诗:“争名竞利走如狂,复被利名生怨隙。” |
zhēng míng zhú lì争名逐利 | 争要名誉,侵夺贪求财利。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青衫记·华阴骑驴>》:“争名逐利,枉将人白日驰驱。” |
yǐ lì lěi xíng以利累形 | 为了谋取利益而危害身体。 | 先秦 庄周《庄子 让王》:“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 |
lì bù kuī yì利不亏义 | 有利在前,能够不亏损正义。 | 《礼记·儒行》:“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义。” |
ài rén lì wù爱人利物 | 爱护人民,力求有利于人民。 | 先秦 庄周《庄子 天地》:“爱人利物之谓仁。” |
qiǎo yán lì kǒu巧言利口 | 巧妙的言辞,锋利的口辩。 | 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三人皆诈伪,巧言利口以进其身。” |
zhēng míng duó lì争名夺利 | 争夺名位和利益。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一回:“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 |
tān míng tú lì贪名图利 | 贪图好的名声,追逐个人私利。 | 明·徐元《八义记·婴投杵臼》:“贪名图利世间人,不修因果恁痴心。” |
lì hài xiāng guān利害相关 | 指有密切的利害关系。 | 《周礼·夏宫·职方氏》:“周知其利害。” |
jiāng běn tú lì将本图利 | 将:拿;本:本钱;图:谋取;利:利润。利用本钱谋求利润。 | 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一折:“可不道吃酒的望醉,放债的图例,也则是将本图利。” |
zì lì lì tā自利利他 | 自利:以利己为主的修养;利他:以利他人为目的的行为。佛教自称修身的最终目的,是完成自他二利,人人成佛。借指对己对人都有好处。 | 《佛遗教经·众生得度》:“自利利他,法皆具足。” |
wéi lì shì yíng惟利是营 | 指惟利是视。 | 《金史 阿离方传》:“卿宗室旧人,乃纵肆败法,惟利是营,朕甚恶之。” |
jì rén lì wù济人利物 | 谓救助别人,对世事有益。 | 宋·朱熹《记外大父祝公遗事》:“公每清旦辄携粥药造之,遍饮食之而后返,日以为常,其他济人利物之事不胜记,虽倾资竭力无吝色。” |
zì sī zì lì自私自利 | 只为自己打算;只顾自己利益。形容私心重。 | 宋 程颐《二程语录》:“然要卒归乎自私自利之规模。” |
tān míng ài lì贪名爱利 | 贪图名位,喜好钱财。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汾州大达无业国师》:“贪名爱利,汨没世途。” |
chuī máo lì rèn吹毛利刃 | 将毛、发置于刀或剑刃上,用力一吹即可削断毛发。形容刀剑极为锋利。 | |
nì ěr lì xíng逆耳利行 | 犹言忠言逆耳利于行。谓忠诚正直的话虽然不顺耳,但有益于行为。 | 《旧唐书·王晙传》:“臣蒙天泽,叨居重镇,逆耳利行,敢不尽言。” |
shā yī lì bǎi杀一利百 | 见“杀一砺百”。 | 《周书·苏绰传》:“若有深奸巨猾,伤化败俗,悖乱人伦,不忠不孝,故为背道者,杀一利百,以清王化,重刑可也。” |
wō míng yíng lì蜗名蝇利 | 蜗名:像蜗牛角那样小的名声。苍蝇头般的小利,蜗牛角样的微名。比喻微不足道的名利。 | 金·刘志渊《行香子·李会首问道》词:“妙道勤求,乐以忘忧。要蜗名蝇利心休。” |
quán héng lì bì权衡利弊 | 权:称砣。衡:称杆。权衡:比较,衡量。比较一下哪一个有利哪一个有害。 | 邓小平《贵州新区工作的策略》:“在处理杂色武装问题时,要依据不同对象,权衡利弊,审慎处理。” |
qiú míng qiú lì求名求利 | 追求名利。 | 宋·孙惟信《水龙呤·除夕》:“祷告些儿,也都不是,求名求利。” |
lì suǒ míng jiāng利锁名缰 | 比喻名利束缚人就象缰绳和锁链一样。 | 宋 方千里《庆春宫》词:“人生如寄,利锁名缰,何用萦萦?” |
qiǎo wěi qū lì巧伪趋利 | 巧:奸诈。伪:虚伪。趋:追求,靠近、趋向。奸诈虚伪,唯利是图,唯势是从。 | 《汉书·地理志下》:“周人之失,巧伪趋利。” |
lì yòng hòu shēng利用厚生 | 利用:尽物之用;厚:富裕;生:民众。充分发挥物的作用,使民众富裕。 | 《尚书 大禹漠》:“正德,利用,厚生,惟和。” |
chú hài xīng lì除害兴利 | 根除对人民有害的事,兴办对人民有利的事业。 | 《管子 治国》:“善为民除害兴利,故天下之民归之。” |
gōng sī liǎng lì公私两利 | 见“公私两济”。 | 《文献通考·征榷四》:“惟有于耍闹坊场之地,听民酝造,纳税之后,从便酤卖,实为公私两利。” |
míng jiāng lì suǒ名缰利锁 | 比喻名利束缚人就象缰绳和锁链一样。 | 宋 柳永《夏云峰》词:“向此免名缰利锁,虚费光阴。” |
xiū jiù lì fèi修旧利废 | 把破旧的修补好,把废物利用起来。指厉行节约。 | 东汉·班固《汉书·司马迁传》:“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废《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 |
lì chǐ líng yá利齿伶牙 | 伶:通“灵”,灵活,乖巧。能说会道。 | 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你休听那厮说短论长,那般的利齿伶牙。” |
lì hài yōu guān利害攸关 | 利害所关。指有密切的利害关系。 | 《周礼·夏宫·职方氏》:“周知其利害。” |
tān fū xùn lì贪夫殉利 | 见“贪夫狥利”。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3回:“贪夫殉利,箪豆见色。春秋争弑,不顾骨肉。”” |
yù bàng xiāng chí,yú wēng dé lì鹬蚌相持,渔翁得利 | 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 《战国策 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面都不相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 |
fēng gōng hòu lì丰功厚利 | 指巨大的功利。 | 汉·班彪《王命论》:“帝王之祚,必有明圣,显懿之德,丰功厚利积累之业。” |
bù sī qí lì不私其利 | 私;私有。不把利益据为己有。 | 春秋·齐·管仲《管子·形势解》:“不伐其功,不私其利。” |
lì yòu wēi xié利诱威胁 | 利诱:用利益诱惑;威胁:恐吓。形容软硬兼施,使别人顺从。 |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68章:“但是他们经不起帝国主义的利诱威胁。” |
chú huàn xīng lì除患兴利 | 清除祸患,兴办有利的事业。 | |
wéi lì shì shì唯利是视 | 亦作“唯利是求”。亦作“唯利是图”。以利为着眼点。谓一心只顾谋取利益。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十三年》:“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 |
tiān shí dì lì rén hé天时地利人和 | 指作战时的自然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和人心的向背。 | 《孟子 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孙膑兵法 月战》:“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 |
rén yán lì pǔ仁言利溥 | 见“仁言利博”。 |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后汉光武二十》:“仁人之言,其利溥如此哉!” |
zhòng lì pán bō重利盘剥 | 盘剥:指放债辗转剥削。用高利贷的方式进行残酷剥削。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6回:“你父亲所为,固难谏劝,那重利盘剥,究竟是谁干的?” |
yuán hēng lì zhēn元亨利贞 | 《周易》乾卦卦辞。用作序数,相当于甲、乙、丙、丁 | 《周易·乾·文言》:“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合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
yīn mín fù lì殷民阜利 | 殷民:使人民富裕。旧指国家统治者的责任,就在于使人民富裕,使国家财物充足。 | 汉·徐斡《中论·治引》:“夫明哲之为用也,乃能殷民阜利,使万物无不尽其极者也。” |
qí xī lì guì綦溪利跂 | 谓故作高深,立异离群。《苟子·非十二子》:“忍情性,綦溪利跂,苟以分异人为高,不足以合大众,明大分。”王先谦集解:“綦溪,犹言极深耳,利与离同……离世独立,故曰离跂。”一说,綦溪,邪径;利跂,利其歧途而不循正途。 | 战国·赵·荀况《荀子·非十二子》:“忍情性綦溪利跂,荀以分异人为高,不足以合大众,明大分。” |
zhēng quán rǎng lì争权攘利 | 见“争权夺利”。 | 李大钊《大哀篇》:“钻营运动、争权攘利之不暇,奚暇计及民生哉?” |
lì shēn huò sù利深祸速 | 获利愈多,灾祸来得愈快。 | 《后汉书 皇后纪》序:“任重道悠,利深祸速。” |
lì chǐ néng yá利齿能牙 | 口齿伶俐,能说会道。 | 元 张寿卿《红梨花》第一折:“这妮子使着呵,早妆聋做哑。泼贱才,堪人骂,再休来利齿能牙。” |
líng yá lì chǐ灵牙利齿 | 比喻善于说话的人。 | 康濯《水滴石穿》第三章:“而这种种心情,竟又使得她这个灵牙利齿忽然笨得再也说不出话来。” |
liú nián bù lì流年不利 | 流年:旧时算命的人逐年推算一个人运气的好坏;叫“流年”;这里指某一个年头、时间。时运不好。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想是我流年不利,故此没福消受,以致如此。” |
yíng tóu wēi lì蝇头微利 | 如同苍蝇头那样的小利。比喻非常微小的利润。 | 宋 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 |
zé xiān lì hòu责先利后 | 责:责任,利益。尽义务在众人之前,分享利益在众人之后。 | 唐·韩愈《送穷文》:“面丑心妍,利居众后,责在人先。” |
jì dé lì yì既得利益 | 指人们或集团已经获得的,法定的某种特别权益。 | 毛泽东《陕甘宁边区政府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属于边区管辖地域内,一切已经分配过的土地房屋和已经废除过的债务,本府本处当保护人民既得利益,不准擅自变更。” |
hòu shēng lì yòng厚生利用 | 谓富裕民生物尽其用。语出《书·大禹谟》:“正德,利用,厚生,惟和。”蔡沉集传:“利用者,工作什器,商通货财之类,所以利民之用也。厚生者,衣帛食肉,不饥不寒之类,所以厚民之生也。” | 语出《书·大禹谟》:“正德,利用,厚生,惟和。”蔡沈集传:“利用者,工作什器,商通货财之类,所以利民之用也。厚生者,衣帛食肉,不饥不寒之类,所以厚民之生也。” |
dà jí dà lì大吉大利 | 非常吉祥、顺利。旧时用于占卜和祝福。 | 巴金《家》:“老太爷因为觉群在堂屋里说了不吉利的话,便写了‘童言无忌,大吉大利’的红纸条,拿出来贴在门柱上。” |
lì shì sān bèi利市三倍 | 形容买卖得到的利润极多。 | 《易·说卦》:“为近利,市三倍。” |
zuò shōu qí lì坐收其利 | 坐:不动。比喻利用别人的矛盾而从中获利。 | |
wéi lì shì qiú惟利是求 | 见“惟利是图”。 | 《通典·食货五》:“工部尚书苏孝慈等以为所在官司因循往昔,皆以公廨钱物出举兴生,惟利是求,烦扰百姓。” |
shēng sè huò lì声色货利 | 货:指钱财;利:指私利。贪恋歌舞、女色、钱财、私利。泛指寻欢作乐和要钱等行径。 | 《尚书 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 |
gàn cuì lì suǒ干脆利索 | 同“干脆利落”。 | 莫应丰《将军吟》第24章:“‘回去,回去!’政委朝门外把手一挥,干脆利索地答复了他。” |
wēi pò lì yòu危迫利诱 | 用暴力压迫,用利益引诱。形容软硬兼施,企图使人服从。 | |
gōng yù shàn qí shì,bì xiān lì qí q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 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
xīng lì chú bì兴利除弊 | 兴办有利的事情;消除有害的事情。兴:兴办;创办;弊:弊端;害处。 | 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
jí gōng jìn lì急功近利 | 急:急于;功:成效;成就;近:眼前的利益。急于追求成效;贪图眼前利益。 | 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 卷九 对胶西王》: “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功。” |
lì bàng yǐ dāo利傍倚刀 | 倚:靠着。“利”的偏旁是刀字,意指追求私利犹如倚在刀口上。比喻贪利常得祸。 | 《古诗源·古诗二首》:“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利傍有倚刀,贪人还自贼。” |
gān jìng lì luò干净利落 | 形容没有多余的东西。令人爽心悦目。也形容动作熟练、敏捷准确。 | 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不是老人家,谁能做这样干净利落?” |
zhōu chē zhī lì舟车之利 | 舟:船,水运;车:车辆,陆运;利:便利。车船便利。形容水陆运输方便。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难二》:“舟车机械之利,用力少,至功大,则入多。” |
yīn shì lì dǎo因势利导 | 因:循;顺着;势:趋势;利导:引导。顺着事物的发展趋势加以引导推动。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
jí gōng hǎo lì急功好利 | 见“急功近利”。 | 清·恽敬《三代因革论》:“而又日见贡之简略易从,争趋之以为便我。便我,于是急功好利之君之大夫,徇其民而大奕之。” |
yú wēng dé lì渔翁得利 | 见“渔人得利”。 | 清·庾岭劳人《蜃楼志》第15回:“趁着潮州兵将赴调,我乘空袭了城池,岂不是渔翁得利?” |
wéi lì shì zhú惟利是逐 | 指惟利是视。 | 朱自清《历史在战斗中》:“这利己主义到了‘惟利是逐’的地步,却是非空虚到极点不可。” |
zhuī dāo zhī lì锥刀之利 | 比喻微小的利益。也比喻极小的事情。同“锥刀之末”。 | 《后汉书 舆服志上》:“争锥刀之利,杀人若刈草然,其宗祀亦旋夷灭。” |
qù hài xīng lì去害兴利 | 去:除掉;兴:兴办。去掉有害的兴办有利的。 | 唐·韩愈《国子助教河东薛君墓志铭》:“后佐河阳军,任事去害兴利。” |
láo jiǎ lì bīng牢甲利兵 | 犹坚甲利兵。泛指精良的武器。 | 西汉·刘安《淮南子·兵略训》:“当此之时,非有牢甲利兵,劲弩强冲也。” |
fú míng xū lì浮名虚利 | 浮名:虚有的名声。虚利:空有的利益。形容名利是空虚的东西。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87回:“若肯要灰心学道,可致神仙,何苦要碌碌尘埃,甘为浮名虚利所驱逐也。” |
fù guì lì dá富贵利达 | 犹言功名利禄。 | 《孟子·离娄下》:“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相泣者,几希矣。” |
lì jǐ sǔn rén利己损人 | 为了使自己得到好处而损害别人利益。参见“损人利己”。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一卷:“君当传与世人,广行方便,切不可凌弱暴寡,利己损人。” |
wéi lì shì cóng唯利是从 | 从:追逐。一心求利,别的什么都不顾。 | 北魏·魏收《孝静帝伐元神和等诏》:“狡猾反覆,唯利是从,玷辱流辈,莫斯为甚。” |
líng yá lì chǐ伶牙利齿 | 伶:聪明,乖巧;利:流利,锋利。口齿流利。形容为人机灵,能说会道。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20回:“袭人本来老实,不是伶牙利齿的人,薛姨妈说一句,他应一句。” |
bì duō lì shǎo弊多利少 | 指弊端超过有利。 | 冯志《敌后武工队》第18章:“从咱们的安全上想,可是弊多利少啊!” |
qiú míng duó lì求名夺利 | 追求名誉,争夺财利。 | 明·沈受先《三元记·空归》:“求名夺利夸得意,胜似状元及第。” |
yì guó lì mín益国利民 | 对国家、对人民都有利。 | 《周书·文帝纪下》:“参考变通,可以益国利民便时适治者,为二十四新制。” |
mài guó qiú lì卖国求利 | 见“卖国求荣”。 | 宋·洪迈《容斋续笔·朱温三事》:“苏循及其子楷,自谓有功于梁,当不擢用。全忠薄其为人,以其为唐鸱枭,卖国求利,勒循致仕,斥楷归田里。” |
zhēng quán duó lì争权夺利 | 追求名誉、地位和私利。 | 邹韬奋《消弭内战的唯一途径》:“任何为私人私党争权夺利的内战都必然地要为全国民众所唾弃。” |
wēi míng bó lì微名薄利 | 指十分细微的名与利。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6回:“怎知客人为些微名薄利,又无枷锁拘缚,三伏内,只得在那途路中行。” |
rè zhōng míng lì热中名利 | 热中:急切盼望。急切企图获得个人名利。 | 林语堂《论幽默》:“看人栖栖皇皇热中名利,而自己却清闲超逸,于是也笑了。” |
yíng tóu xiǎo lì蝇头小利 | 如同苍蝇头那样小的利益。指极其微小的私利。 | 宋 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 |
wéi lì shì shì惟利是视 | 见“惟利是图”。 | 《晋书·温峤传》:“苏峻小子,惟利是视,残酷骄猜,权相假合。” |
lì xī qiū háo利析秋毫 | 形容管理财务极细心、精明。 | 《史记·平准书》:“故三人言利,事析秋毫矣。” |
bǎi shì zhī lì百世之利 | 世世代代长远的利益。 | 《吕氏春秋·义赏》:“文公曰:‘雍季之言,百世之利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