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草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草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chǎn cǎo chú gēn刬草除根犹斩草除根。比喻除去祸根,以免后患。语出《左传 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蕰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 明 陶宗仪《辍耕录连枝秀》:“半世连枝带叶,算从前,历尽虚花,一朝刬草除根,到此际方成结果。”
cǎo mù jù xiǔ草木俱朽象草木一样死去,世人并不知道。借喻人一生毫无建树。《后汉书·朱穆传》:“彼与草木俱朽,此与金石相倾。”
zhāo huā rě cǎo招花惹草指挑逗、勾引女子。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二回:“那一双积年招花惹草,惯细风情的贼眼,不离这妇人身上。”
rén shēng yī shì,cǎo shēng yī qiū人生一世,草生一秋人活一生,草只有一个秋天。形容生命短暂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5回:“人生一世,草生一秋,我们只管打鱼营生,学得他们过一日也好!”
fēng xíng cǎo yǎn风行草偃行:过;吹过;偃:卧倒;倒伏。风吹过来;草就倒伏。比喻上面的意图传下来;下级一律绝对服从。也比喻人们顺从身边的形势而采取自己的行动。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cǎo yǎn fēng xíng草偃风行见“风行草偃”。
cǎo lú sān gù草庐三顾顾:拜访。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三国 蜀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cùn cǎo bù liú寸草不留寸草:小草。①一根小草也不给留下。②亦比喻把人斩尽杀绝或把各种东西破坏殆尽;什么也不留下。③比喻把头发剃得精光。④形容遭到天灾人祸后破坏得十分严重的景象。宋 楼钥《攻媿集 英老真赞》:“大地一变,直教寸草不留。”
jí fēng zhī jìng cǎo疾风知劲草只有经过猛烈大风的考验;才能知道什么样的草是强劲的。原来比喻在危急关头才显出的意志坚强;经得起考验;现在还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阶级斗争的考验;才能显出谁是坚强的革命者。劲:有力量。《东观汉记 王霸传》:“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始验疾风知尽草。”
xuān cǎo wàng yōu萱草忘忧传说食萱草能令人忘忧,指想法解忧。《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同‘萱’)草,言树之背?”毛传:“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
cǎo mù zhī wēi草木知威连草木都知道他的威名。形容威势极大。《新唐书 张万福传》:“朕谓江淮木草亦知尔威名。”
jiǎn cǎo chú gēn翦草除根翦:“剪”的异体字;割断;翦草:割草;除:去掉。割草要把草根彻底除掉。比喻除去祸根;不留后患。也作“剪草除根”。北齐 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潮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rén fēi cǎo mù人非草木见“人非木石”。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七回:“众人道:‘上复观察,小人们人非草木,岂不省的?’”
rě cǎo zhān huā惹草沾花见“惹草拈花”。明·汪廷讷《狮吼记·奇妒》:“我非无斩钉截铁刚方气,都只为惹草沾花放荡情。”
cǎo yī mù shí草衣木食木:树。编草为衣,以树木果实为食。形容衣食简单,生活清苦。元 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这出家无过草衣木食,熬枯受淡。”
yǔ cǎo mù jù huī与草木俱灰身体和草木一同腐朽。指默默无闻地死去。明·陈继儒《晚香堂·附赞·有序》:“既为男子,忍与草木俱灰!”
yóu gān dēng cǎo jìn油干灯草尽比喻很快就要死亡。邹韬奋《〈萍踪寄语初集〉弁言》:“中国有句俗语叫做‘油干灯草尽’,资本主义进展到了第三期,它的渐渐地崩溃,在目前‘油’虽还未‘干’,‘灯草’虽还未‘尽’,但这样下去,是朝着‘油干灯草尽’的路线走去,这是很显然的趋势。”
cǎo chuán jiè jiàn草船借箭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6回回目:“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
bái cǎo huáng yún白草黄云形容边塞荒漠凄凉的景象。唐 权德舆《赠老将》诗:“白草黄云塞上秋,曾随骠骑出并州。”
yǐ cǎo fù mù倚草附木①比喻依附有能力或权势的人。②谓精灵倚托草木等物而成妖作怪。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回:“洪教头道:‘大官人只因好习枪棒,往往流配军人都来倚草附木,皆道我是枪棒教师,来投庄上,诱些酒食钱米。’”
jīng shé rù cǎo惊蛇入草形容草书写得矫健而活泼。唐 韦续《书诀墨薮》:“作一牵如百岁枯藤,作一放纵如惊蛇入草。”
dīng zhēn kǎi cǎo丁真楷草丁:丁觇;楷:智楷。丁觇的隶书,智楷的草书。赞美人的书法好。唐·张彦远《法书要录》第八卷引张怀蠸《书断·中·妙品》:“智永章草,草书入妙,隶入能。兄智楷亦工草,丁觇亦善隶书,时人云:‘丁真楷草’。”
yáo cǎo qí pā瑶草琪葩见“瑶草琪花”。明·郑真《王叔远先生拟挽辞》:“瑶草琪葩,露滋芳些;羡门、偓佺、杂楤珩些。”
xián huán jié cǎo衔环结草结草:把草结成绳子,搭救恩人;衔环:嘴里衔着玉环。旧时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左传 宣公十五年》:“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唐 白居易《赎鸡》诗:“莫学衔环雀,崎岖谩报恩。”
máo wū cǎo shě茅屋草舍用茅草修建的房子。形容住宿条件简陋。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24回:“茅屋草舍,掌柜的不要见笑。”
huáng yún bái cǎo黄云白草形容边塞荒漠凄凉的景象。唐·权德舆《赠老将》诗:“白草黄云塞上秋,曾随骠骑出并州。”
zhān fēng rě cǎo沾风惹草比喻卖弄风流,挑逗、勾引异性。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一回:“左右街坊,有几个奸诈浮浪子弟,晙见了武大这个老婆,打扮油样,沾风惹草,被这干人在街上,撒谜语,往来嘲戏。”
zhī cǎo wú gēn芝草无根比喻人的成就,没有任何帮助,出于自己的努力。三国·吴·虞翻《与弟书》:“扬雄之才,非出孔氏之门,芝草无根,醴泉无源。”
jí fēng jìn cǎo疾风劲草在猛烈的大风中,只有坚韧的草才不会被吹倒。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知道谁真正坚强。《东观汉记 王霸传》:“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始验疾风知劲草。”
huà ruò yǎn cǎo化若偃草谓教化推行如风吹草伏。形容教化之易推行。语本《论语·颜渊》:“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语出《论语·颜渊》:“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cǎo mù yú fū草木愚夫愚:愚蠢;愚夫:匹夫。像山野之中草木那样愚昧无知的人。也指粗俗平庸的百姓。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70回:“料你不过草木愚夫,识得什么天时人事。”
yǔ cǎo mù tóng fǔ与草木同腐腐:腐朽。身体和草木一同腐朽。指默默无闻地死去。宋·苏轼《太息送秦少章》:“虽然,自今观之,孔北海、盛孝章犹在世,而向之讥评者,与草木同腐久矣。”
jī cǎo tún liáng积草囤粮积:积累;囤:囤积。指储存粮食和草料等战备物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35回:“蜂屯蚁聚施威武,积草囤粮待战争。”
cǎo chuàng wèi jiù草创未就草创:开始创办或创立;就:完成。刚开始做,尚未完成。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sān gù cǎo lú三顾草庐见“草庐三顾”。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7回回目:“刘玄德三顾草庐。”
cǎo cǎo liǎo shì草草了事草草:草率;马虎;了:了结;结束。草率地把事结束了。也作“草率了事”、“草草完事”。明 李贽《答焦漪园书》:“为友人写《心经》毕,尚余一幅,遂续墨而填之,以还其人。皆草草了事,欲以自娱。”
shì rú cǎo jiè视如草芥草芥:不知名的小草。看成像小草一样轻贱。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下》:“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cǎo xíng lù sù草行露宿走在野草里,睡在露天下。形容走远路的人艰苦和匆忙的情形。《晋书 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十七八。”
huáng guàn cǎo fú黄冠草服粗劣的衣着。借指平民百姓。有时指草野高逸。明·唐顺之《与洪方洲郎中书》:“而所谓磊落超脱者,往往出于黄冠草服之间。”
qǐn shān zhěn cǎo寝苫枕草睡草荐,以草把为枕。古时居父母丧的礼节。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七年》:“齐晏桓子卒,晏婴……居倚庐,寝苫枕草。”
bō cǎo zhān fēng拨草瞻风比喻善于观察事物。《五灯会元 云岩晟禅法嗣 洞山良价禅师》:“沩曰:‘此去澧陵攸县,石室相连,有云岩道人,若能拨草瞻风,必为子之所重。’”
cùn cǎo bù shēng寸草不生寸草:一点儿草;生:生长。①形容土地贫瘠;连一点儿草都不长。②亦形容灾情严重。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若是果有冤枉,着你楚州三年不雨,寸草不生。”
bǎi cǎo quán yú百草权舆权舆:草木萌芽状态。指花草萌芽,春天到来。《大戴礼记·诰志》第九卷:“于时冰泮发蛰,百草权舆。”
wèi kē jié cǎo魏颗结草春秋晋魏颗不从父以嬖妾殉葬之命而遣嫁之,后与秦将杜回战于辅氏,“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余是以报。’”见《左传·宣公十五年》。后因以“魏颗结草”表示受恩深重,竭力报效之意。春秋晋魏颗不从父以嬖妾殉葬之命而遣嫁之,后与秦将杜回战于辅氏,“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余是以报。’”见《左传·宣公十五年》。
zhāo fēng rě cǎo招风惹草比喻招惹是非。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4回:“你只会怨我顾前不顾后,你怎么不怨宝玉外头招风惹草的呢?”
cǎo cǎo shōu bīng草草收兵马马虎虎地就收了兵。比喻工作不负责任,不细致,不慎重。欧阳山《苦斗》:“张发奎刚占领了那个地方,要管也管不了许多,正是咱们的人活动的好机会,——你怎么好意思草草收兵?象一个赤卫队员么?”
jí fēng zhāng jìn cǎo疾风彰劲草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知道谁真正坚强。同“疾风知劲草”。《晋书 宗室传论》:“洎高贵薨殂,则枕尸流恸;陈留就国,则拜辞陨涕。语曰‘疾风彰劲草’,献王其有焉。”
lǜ cǎo rú yīn绿草如茵绿油油的草好象地上铺的褥子。常指可供临时休憩的草地。亦作“碧草如茵”。
cǎo shuài xíng shì草率行事草率:粗枝大叶,敷衍了事。形容办事不认真毛泽东《镇压反革命必须打得稳,打得准,打得狠》:“务必纠正一切草率行事的偏向。”
cǎo mù xiāo shū草木萧疏萧疏:冷落,稀稀落落。花草树木都已枯萎凋谢。形容深秋景象。《晋祠》:“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
cǎo tóu tiān zǐ草头天子强盗的头领,旧时亦指入山聚众起义的首领。《京本通俗小说 冯玉梅团圆》:“蛇无头而不行,就有个草头天子出来。此人姓范名汝为,仗义执言,救民水火。”
liáo cǎo sè zé潦草塞责潦草:草率,不精密,不认真;塞:搪塞。形容做事敷衍了事,马马虎虎,不负责任。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花样不同,乃谓文章之异;潦草塞责,不求辞语之精。”
cǎo jiè rén mìng草芥人命视人命如草芥而任意摧残。同“草菅人命”。明 王世贞《觚不觚录》:“橐金如山,草芥人命者,拥冠盖扬扬闾里间矣。”
bù qì cǎo mèi不弃草昧草昧:原始,未开化。不嫌弃蒙昧无知的人。用作谦词。《周易·屯》:“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
zān hāo xí cǎo簪蒿席草以蒿当簪,以草作席。形容生活十分艰苦。《东观汉记·杜林传》:“寄隗嚣地,终不降志辱身,至簪蒿席草,不食其粟。”
cǎo shuài shōu bīng草率收兵比喻马马虎虎、急急忙忙地把事情结束了。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应当在处理闹事的过程中,进行细致的工作,不要用简单的方法去处理,不要‘草率收兵’。”
bīng mǎ wèi dòng,liáng cǎo xiān xíng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林占财《森林中的远征》:“是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自古以来用兵的老规矩,你们没有粮食怎么走这么远的路!”
niān huā rě cǎo拈花惹草比喻到处留情,多指男女间的挑逗引诱。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1回:“他父亲给他娶了个媳妇,今年才二十二岁,也有几分人材,又兼生性轻薄,最喜拈花惹草,多浑虫又不理论。”
cǎo cǎo shuài shuài草草率率指人做事马虎,不细致。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36章:“她于是就草草率率收拾起一个出门的提包,准备第二天动身。”
cǎo máo zhī chén草茅之臣草茅:杂草。比喻在野无权的人。《仪礼·士相见礼》:“在野则曰草茅之臣。”
fēng shēng hè lì,cǎo mù jiē bīng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fú pí liáo cǎo浮皮潦草形容不扎实,不仔细。徐贵祥《历史的天空》第八章:“这么大的事情,影响极坏,可是我们仅仅只浮皮潦草地警告一下就完事了。”
shí bù xiāng cǎo十步香草比喻处处都有人才。汉·刘向《说苑·谈丛》:“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jū wéi mào cǎo鞫为茂草谓杂草塞道。形容衰败荒芜的景象。《诗经·小雅·小弁》:“掓掓周道,鞫为茂草。”
qiū cǎo rén qíng秋草人情形容人情冷漠,如同日益枯黄的秋草一样。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浮云世态纷纷恋,秋草人情日日疏。”
qí huā yì cǎo奇花异草罕见的奇异的花草。比喻美好或稀少的东西。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0回:“命周贾于绛州城内,起一座花园,遍求奇花异草,种植其中。”
chūn huī cùn cǎo春晖寸草春晖:春天的阳光;比喻父母对儿女的慈爱抚养。寸草:一寸长的小草;比喻子女对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无限感戴心情。唐·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yī nián bèi shé yǎo,sān nián pà cǎo suǒ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比喻遭过一次挫折以后就变得胆小怕事。同“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文若虚道:‘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说到货物,我就没胆气了。只是守了这些银钱回去罢。’”
fū pí liáo cǎo肤皮潦草形容不扎实,不仔细。张贤亮《青春期》:“所有的日子都像一块青灰色的铁板,坚硬、冷峻而索然无趣,就这么肤皮潦草地过到今天。”
rě cǎo niān huā惹草拈花惹、拈:指挑逗、勾引;花、草:比喻女子。旧时指男子在外面挑逗、勾引女人;搞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楔子:“我从来斩钉截铁常居一,不是恁惹草拈花没掂三。”
lǘ xiàng cǎo yě闾巷草野闾巷:街巷;草野:乡野。比喻民间乡野地方。唐·王勃《上皇帝万言书》:“臣又求之于闾巷草野之间,而亦未见其多焉。”
tóng tuó cǎo mǎng铜驼草莽同“铜驼荆棘”。明·汪廷讷《种玉记·促晤》:“顾不得宗社丘墟,铜驼草莽。”
chǎn cǎo chú gēn铲草除根铲:消灭;除:去掉。除草时要连根除掉。比喻除去祸根,不留后患。明·沈鲸《双珠记·协谋诬讼》:“自古道杀人见血,铲草除根。”
tiān zào cǎo mèi天造草昧①谓天地之始,万物草创于混沌蒙昧之中。②谓草创之时。《周易·屯》:“天造草昧。”
hǎo mǎ bù chī huí tóu cǎo好马不吃回头草比喻有作为的人不走回头路。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卷:“好马不吃回头草,我既出了门,就是不再打算回去的。”
bō cǎo xún shé拨草寻蛇比喻招惹恶人,自找麻烦。明 汤显祖《牡丹亭 回生》:“咳,柳郎真信人也。亏杀你拨草寻蛇,亏杀你守株待兔。”
qiáng huā lù cǎo墙花路草见“墙花路柳”。明·徐复祚《红梨记·诗要》:“非执拗,那壁厢是墙花路草,怎比得日边红杏倚云高?”明·高濂《玉簪记·词媾》:“如本是柔枝嫩条,休比做墙花路草。”
cǎo shuài cóng shì草率从事草率:粗枝大叶,敷衍了事。马马虎虎就处理了。形容办事不认真。清 赵翼《廿二史札记 新唐书本纪书法》:“明初修史时,即据其成文编入,不复彼此互订,以归画一,亦可见其草率从事也。”
héng cǎo zhī gōng横草之功横草:把草踩倒。如同将草踩倒的那样功劳。比喻轻微的功劳。东汉·班固《汉书·终军传》:“军无横草之功,得到宿卫,食禄五年。”
fēng cǎo cháng lín丰草长林①茂草高林。②指隐逸之地。唐·杜甫《进三大礼赋表》:“臣生长陛下纯朴之俗,行四十载矣。与麋鹿同群而处,浪迹于陛下丰草长林,实自弱冠之年矣。”
bā gōng shān shàng,cǎo mù jiē bīng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晋书 苻坚载记下》:“(苻)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fēng chí cǎo mǐ风驰草靡比喻强大的势力能制服一切。同“风行草靡”。唐 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敦煌公至盩厔,所过诸县及诸贼界,莫不风驰草靡,裹粮卷甲,唯命是从。”
yīng fēi cǎo cháng莺飞草长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后以“莺飞草长”形容明媚的春景。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huī tóu cǎo miàn灰头草面佛教语,指菩萨为度化众生而随机应现各种混同凡俗的化身。也指面容污秽或讨了没趣懊丧的样子。元·杨景贤《西游记》第一本第一出:“娘子,灰头草面不打扮,倘或江上遇着相知朋友,怎生厮见。”
yǔ cǎo mù jù xiǔ与草木俱朽身体和草木一同腐朽。指默默无闻地死去。汉·王充《论衡·自纪篇》:“身与草木俱朽,声与日月并彰。”
cǎo mí fēng xíng草靡风行见“风行草偃”。
tàn gān yǐng cǎo探竿影草探竿、影草、都是渔民使鱼聚集后下网捕捞之法。佛教禅宗借以喻启发性的随宜施教。《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有时一喝,如踞地金毛狮子;有时一喝,如探竿影草;有时一喝,不作一喝用。”
cǎo jiān qiú huó草间求活草间:草野之中。形容只求眼前能马马虎虎活下去。《晋书 周顗传》:“吾备位大臣,朝廷丧败,宁可复草间求活,外投胡越邪!”
měi rén xiāng cǎo美人香草旧时诗文中用以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汉 王逸《离骚序》:“《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
dǎ cǎo shé jīng打草蛇惊见“打草惊蛇”。《景德传灯录·省念禅师》:“问:‘四众围观,师说何法?’师曰:‘打草蛇惊’”
liáo liáo cǎo cǎo潦潦草草字不工整或态度不认真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14回:“我昨日写的潦潦草草,这字龙蛇有体,大是怪事。”
zhǎn cǎo chú gēn斩草除根斩:砍断;斩草:割草;除:去掉。割草要把草根彻底除掉。比喻除去祸根;不留后患。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绝其本根,勿使能殖。”
yáo cǎo qí huā瑶草奇花指仙境中的花草。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一回:“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
cùn cǎo chūn huī寸草春晖寸草:小草;春晖:春天的阳光。小草的心意;难以报答春天的恩惠。比喻子女报答不尽父母养育之恩。唐 孟郊《游子吟》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qiáng tóu cǎo墙头草比喻无主见的人、顺风倒的人。冯志《敌后武工队》第23章:“一个人为国家要宁折不弯,别做墙头草。”
mí huā zhān cǎo迷花沾草指拈花惹草。明 孟称舜《娇红记 双逝》:“休只为迷花沾草,断送了美身躯。”
cān fēng sù xuě餐风宿草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古今小说 李秀卿义结黄贞女》:“木兰可怜父亲多病,扮女为勇,代父其役……餐风宿草,受了百般辛苦。”
xiāng cǎo měi rén香草美人旧时诗文中用以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汉·王逸《离骚序》:“《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灵修、美人,以譬于君。”
dǎ cǎo jīng shé打草惊蛇打草时惊动伏在草中的蛇。原比喻惩治甲方以警告乙方或甲受到打击惩处;使乙感到惊慌。后多比喻行动不慎不严密而惊动对方。宋 郑文宝《南唐近事》:“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蛇惊。’为好事者口实焉。”
jī cǎo tún liáng积草屯粮储存粮食和草料。元 郑光祖《三战吕布》第一折:“如今且收兵回营,操军炼士,积草屯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