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同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shū tú tóng guī殊途同归 | 殊:不同的。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 《周易 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 |
sān mǎ tóng cáo三马同槽 | 隐指司马懿父子三人将篡夺魏的政权。也泛指阴谋篡权。 | 《晋书·宣帝纪》:“三国魏正始后,司马懿与其子师昭执军政大权,屏除异己,时有‘三马同槽’之目。三马,隐指懿父子三人。” |
yī shì tóng rén一视同仁 | 视:看待;仁:仁爱。用博大的仁爱之心去看待所有的人以及禽兽。比喻平等待人;不分厚薄亲疏。 | 唐 韩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
dào tóng yì hé道同义合 | 犹言道合志同。 | 清·李渔《蜃中楼·婚诺》:“他第三个兄弟钱塘君与我道同义合,相得甚欢。” |
tóng gān tóng kǔ同甘同苦 | 甘:甜。指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大家见老爷事事与人同甘同苦,众情踊跃,也仗着妋齐料足,果然在一月限内,便修筑得完工。” |
shǐ lì tóng xīn矢力同心 | 齐心合力。 | 《辛亥革命·关于南北议合的清方档案》:“方今人心趋共和,决无第二问题,不独东南十数省矢力同心,即西北各省闻亦均表同意。” |
shàng xià tóng yù上下同欲 | 上下有共同的愿望,谓众心齐一。 | 春秋·齐·孙武《孙子·谋攻》:“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
tóng shēng gòng sǐ同生共死 | 生死与共,形容情谊极深。 | 《隋书·郑译传》:“郑译与朕同生共死,间关危难,兴言急此,何日忘之。” |
tóng qì lián gēn同气连根 | 同气:指有共同的血统关系。比喻兄弟之亲,骨肉相连。 | 苏雪林《玉溪诗迷·乙》:“喻她们为双桐,有同气连根的意思。” |
shēng tóng qīn,sǐ tóng xué生同衾,死同穴 | 衾:被子。生时共用一条被子,死后合一个坟墓。形容夫妻恩爱。 |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风月瑞仙亭》:“我既委身于你,乐则同乐,忧则同忧;生同衾,死同穴。” |
fāng tǔ yì tóng方土异同 | 方土:指各地形胜物产人情。指各地的风土人情及地形物产等共同点和不同点。 | 《晋书·王浑传》:“令中书指宣明诏,问方土异同,贤才秀异,风俗好尚,农桑本务。” |
gè yǒu qiǎo miào bù tóng各有巧妙不同 | 比喻为人做事像变戏法,各自有其灵巧奥妙的变化。 | 《上饶集中营·炼狱杂记》:“个别谈话……或先软后硬,或先硬后软,或忽硬忽软,各有巧妙不同。” |
qì tóng jí yì弃同即异 | ①谓抛弃同姓同族而亲近异姓异族。②丢掉共同之说而接近新奇之说。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吉也闻之,弃同即异,是谓离德。” |
gōng shǒu tóng méng攻守同盟 | 原指国与国之间订立盟约,战时彼此联合进攻或防卫。现多指坏人互相订约,为掩盖罪恶而一致行动。 | 清 梁启超《中国外交方针私议》:“日本既与英结英日同盟,及日俄战役方酣,又与韩结日韩攻守同盟。” |
hé guāng tóng chén和光同尘 | 和;同:一起;混同;光:荣耀;尘:尘俗。指把光荣与尘浊同样看待。 | 先秦 李耳《老子》:“和其光,同其尘。” |
tóng xīn lù lì同心僇力 | 见“同心戮力”。 | 《明史·王直传》:“陛下宵衣旰食,征天下兵,与群臣兆姓同心僇力,期灭此朝食,以雪不共戴天之耻。” |
qíng tóng yī jiā情同一家 | 比喻情谊深厚,如同一家。 | 《梁书·萧子恪》:“我与卿兄弟,便是情同一家。” |
chē gōng mǎ tóng车攻马同 | 攻:坚固精致;同:齐聚。战车坚固,战马整齐。形容军容极盛。 | 《诗经·小雅·车攻》:“我车既攻,我马既同。” |
wèi gǎn gǒu tóng未敢苟同 | 不敢随便同意。 | |
lǐ guō tóng chuán李郭同船 | 见“李郭同舟”。 | 宋·吕渭老《水调歌头·陈性孺不相见十年》词:“闻道山阴回棹,相去都无百里,李郭可同船。” |
shì tóng lù rén视同路人 | 路人:过路人,指素不相识的人。看做路上遇到的陌生人。指与亲人或熟人非常疏远。 | |
bǐ zhòng bù tóng比众不同 | 与大家相比,大不一样。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原来悟空筋斗云比众不同,十分快疾,把个金星撇在脑后,先至南天门外。” |
tóng xīn bìng lì同心并力 |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 汉 贾谊《过秦论下》:“且天下尝同心并力而攻秦矣,然困于险阻而不能进者。” |
xún yóu bù tóng qì熏莸不同器 | 熏莸:香草和臭草。比喻好和坏不能共处。 | 三国 魏 王肃《孔子家语 致思》:“回闻熏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异类也。” |
tóng zhōu ér jì同舟而济 | 济:渡水。大家同坐一条船过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 | 春秋·齐·孙武《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若左右手。” |
zhòng zhòu tóng yīn众啄同音 | 犹众口一词。所有的人都说同样的话。 | 《“五四”爱国运动资料 上海罢市救亡史》:“和会方开,公论犹在。青岛归我,众啄同音。” |
tóng bìng xiāng lián,tóng yōu xiāng jiù同病相怜,同忧相救 | 怜:怜惜。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 | 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子不闻《河上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 |
wú yuè tóng zhōu吴越同舟 | 吴越:指吴国人和越国人。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 | 先秦 孙武《孙子 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
xíng hé qū tóng行合趋同 | 行为志趣相同。 | 《淮南子·说山训》:“行合趋同,千里相从;行不合,趋不同,对门不通。” |
tóng rì ér yǔ同日而语 | 指两人或两件事放在同一时间里来讨论。意即相提并论;同等看待。语:谈论。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二》:“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 |
dí kài tóng chóu敌忾同仇 | 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 《诗经 秦风 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左丘明《左传 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 |
xié xīn tóng lì协心同力 | 见“协心戮力”。 | 清·汪琬《孝陵于役诗后序》:“凡所简任,必极一时人才之选,故能协心同力,以左右太平之治。” |
xié lì tóng xīn协力同心 | 心:思想;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 汉·贾谊《过秦论》:“且天下尝同心并力攻秦矣,然困于险阻而不能进者,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周书·崔谦传》:“然后与宇文行台,同心协力,电讨不庭,则桓文之勋,复兴于兹日矣。” |
yī mén tóng qì一门同气 | 谓同门兄弟。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三回:“他是我一门同气,我怎么不与他出力辨明冤枉。” |
shí shǔ tóng xué十鼠同穴 | 比喻使集中在一起,一网打尽。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鲍勋传》:“勋无活分,而汝等敢纵之!收三官已下付刺奸,当令十鼠同穴。” |
tóng shēng zhī yìng同声之应 | 应:应和。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 朱自清《白采的诗——羸疾者的爱》:“这里深入显出的工夫,使这样奇异的主人公能与我们亲近,让我们逐渐的了解他,原谅他,最后和他作同声之应。” |
tóng chuí bù xiǔ同垂不朽 | 一同流传,永不磨灭。 | 《人民文学》1978年第7期:“烈士的纪念碑,同书写碑文的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是同垂不朽的。” |
tóng xīn yī dé同心一德 | 同“同心同德”。 | 明·李东阳《跋鹤山魏先生书真迹》:“君臣上下同心一德,则平居有所裨益,缓急有所倚仗。” |
yī mín tóng sú一民同俗 | 谓使人民的思想风俗齐同。 | 语出《晏子春秋·问上十八》:“古者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故明王修道,一民同俗。” |
yī kǒu tóng shēng一口同声 | 犹一口同音。 |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因天时尚早,复到街上访问本府政绩,竟是一口同声说好。” |
bù tóng liú sú不同流俗 | 流俗:流行的习俗。与世俗习气不同。形容品德高尚。 | 《礼记 射义》:“不从流俗。 |
xiǎo yì dà tóng小异大同 | 小部分不同,大部分相同。 | 南朝·宋·刘义庆《文心雕龙·檄移》:“意用小异而体义大同,与檄参伍,故不重论也。” |
tóng xīn hé yì同心合意 | 同“同心一意”。 | 东汉·班固《汉书·匡衡传》:“朕嘉与君同心合意,庶几有成。” |
tóng xīn hé lì同心合力 |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 《书·泰誓中》:“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
yì tóng fǎn zhǎng易同反掌 | 见“易如反掌”。 | 《北史·王轨传》:“此州控带淮南,邻接强寇,欲为身计,易同反掌。” |
zhòng hǔ tóng xīn众虎同心 | 许多虎一条心做事。比喻众多有本事的人团结一致,力量会更大。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十七回:“三山聚义打青州,众虎同心归水泊。” |
tóng xīn hé dé同心合德 | 同“同心同德”。 | 清·李渔《蜃中楼·献寿》:“我有两个同胞兄弟,一个是洞庭君,一个钱塘君。洞庭与俺同心合德。” |
wáng zǐ fàn fǎ,shù mín tóng zuì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 王子犯了法,和老百姓一样处以罪刑。指王法对于王子、平民是一样的。 | 《野叟曝言》第六七回:“众人都道说那里话,王子犯法,庶民同罪,这是因奸杀命的事,既犯到官,还有活命的吗。” |
tóng rán yī cí同然一辞 | 犹异口同声。指大家说得都一样。 | 唐·韩愈《讳辩》:“听者不察也,和而唱之,同然一辞。” |
tóng rì ér yán同日而言 | 同“同日而论”。 | 《晋书·郗鉴传》:“及愍怀太子之废,可谓柔而有正。武秋失节之士,何可同日而言!” |
bái diào tóng xīn白藋同心 | 犹言心如野草。形容不羡荣华的品节。 | 北周 庾信《竹杖赋》:“秋藜促节,白藋同心。终堪荷蓧,自足驱禽。” |
tóng xīn gòng dǎn同心共胆 | 亦作“同心合胆”。心志一致。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郑太传》:“不肯同心共胆,与齐进退。” |
xīn rú zhǐ shuǐ心同止水 | 形容心境平静,毫无杂念。同“心如止水”。 | 唐 白居易《答元八郎中、杨十二博士》诗:“身觉浮云无所著,心同止水有何情。但知潇洒疏朝市, 不要崎岖隐姓名。” |
tóng chuáng gòng zhěn同床共枕 | 谓同床并头而眠。多指夫妻生活。 | 《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石郎附马传》:“我王若依小臣奏,休信同床共枕人。” |
yǔ mín tóng lè与民同乐 | 原指君王施行仁政,与百姓休戚与共,同享欢乐。后泛指领导与群众一起游乐,共享幸福。 | 《孟子·梁惠王下·庄暴见孟子》:“今王四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
lán ài tóng fén兰艾同焚 | 兰花跟艾草一起烧掉。比喻不分好坏,一同消灭。 | 《晋书 孔坦传》:“兰艾同焚,贤愚所叹。” |
tóng chuáng gè mèng同床各梦 | 比喻共同生活或共做一事而各有打算。 | 宋·陈亮《与朱元晦秘书书·乙巳春书之一》:“同床各做梦,周公且不能学得,何必一一说到孔明哉!” |
māo shǔ tóng chǔ猫鼠同处 | 见“猫鼠同眠”。 | 《新唐书·五行志一》:“龙朔元年十一月,洛州猫鼠同处。鼠隐伏象盗窃,猫职捕啮,而反与鼠同,象司盗者废职容奸。” |
yǔ mín tóng yōu与民同忧 | 忧:忧患。与人民共忧患。 | 宋·苏舜钦《诣匦疏》:“岂上位务在镇静,不须与民同忧也?” |
běn tóng mò lí本同末离 | 本旨相同而途径不同。 | 《后汉书 臧洪传》:“……子谓余身死而名灭,仆亦笑子生死而无闻焉。本同末离,努力努力,夫复何言!” |
èr rén tóng xīn二人同心 | 比喻只要两个人齐心协力,就会无往不胜。 | 《周易 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
shì tóng yī lǜ视同一律 | 同等看待。 | 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97回:“又因前数次那些官兵到此,皆大败而回,因此将这官兵视同一律。” |
shù tóng bá yì树同拔异 | 谓提倡相同的,排斥不同的。 | 宋·司马光《稷下赋》:“下论孔墨,上述羲炎,树同拔异,辨是分非。” |
zhī ài tóng fén芝艾同焚 | 比喻贵贱、贤愚、良莠同归于尽。 | 《宋书·沈攸之传》:“以此攻城,何城不克;以此赴敌,何陈能坚?……芝艾同焚,悔将何及!” |
wèi kě tóng rì ér yǔ未可同日而语 | 指两者相差很大,不能相提并论。 | 宋·苏轼《放鹤亭记》:“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
tóng shí bìng jǔ同时并举 | 举:举行。在同一时间内进行。 |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70章:“吴进攻河南前,曾与阎锡山……等相约同时并举。” |
tóng xīn yī lì同心一力 | 同“同心协力”。 | 晋·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近欲徙水北营,合于水南,同心一力,人自为战,何有不克哉?” |
yì tú tóng guī异途同归 | 途:道路;归:归宿;目的。不同的道路;走向共同的归宿。比喻采用不同的方法、途径;得到相同的效果;达到相同的目的。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本经训》:“五帝三王,殊事而同指,异路而同归。” |
hé tóng shuǐ mì河同水密 | 比喻彼此关系密切。 | 《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邵氏故意欲责秀姑,却教秀姑引得贵以塞其口。彼此河同水密,各不相瞒。” |
tóng wù xiāng zhù同恶相助 | 亦作“同恶相恤”。谓对共同憎恶者,必相互援助以对付之。 | 西汉·司马迁《史记·吴王濞列传》:“同恶相助,同好相留,同情相成,同欲相趋,同利相死。” |
tóng è xiāng qiú同恶相求 | 坏人与坏人相互勾结。 | 《左传·昭公十三年》:“同恶相求,如市贾焉,何难?” |
fēi tóng xún cháng非同寻常 | 寻常:平常。不同于平常。形容人或事物很突出;不同于一般。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2回:“况且他也是王爷之分,非同寻常可比。” |
māo shǔ tóng rǔ猫鼠同乳 | 见“猫鼠同眠”。 | 《新唐书·五行志一》:“天宝元年十月,魏郡猫鼠同乳。同乳者,甚于同处。” |
tóng shēng sǐ gòng cún wáng同生死共存亡 | 形容彼此间利害一致,生死与共。 | 毛泽东《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我党在根据地内细心地认真地彻底地争取群众、和群众同生死共存亡的任务,较之过去六年有更加迫切的意义。” |
láng yáng tóng sì狼羊同饲 | 比喻把坏人同好人一样对待。 | 明·张居正《答两广凌洋山计罗旁善后》:“若但务招徕,不加审别,兰棘并植,狼羊同饲,将复为昔日之罗旁矣。” |
yì kǒu tóng shēng异口同声 | 异:不同。不同的嘴说出同样的话。形容人们的说法完全一致。也作“异口同音”。 | 晋 葛洪《抱朴子 道意》:“左右小人,并云不可,阻之者众,本无至心,而谏怖者,异口同声。” |
yù shí tóng chén玉石同沉 | 比喻善恶一齐受害。 | 南朝·梁元帝《驰檄告四方》:“孟诸焚燎,芝艾俱尽;宣房河决,玉石同沉。” |
tóng nián ér yǔ同年而语 | 犹言相提并论。 | 汉·贾谊《过秦论》:“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
xūn yóu tóng qì薰莸同器 | 香草和臭草收藏在同一个容器内。比喻好人与坏人共处。薰:香草;莸:臭草。 | 三国 魏 王肃《孔子家语 致思》:“回闻薰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异类也。” |
xūn yóu bù tóng qì薰莸不同器 | 薰:香草,比喻善类;莸:臭草,比喻恶物。香草和臭草不可以放在一个器物里。比喻好和坏不能共处。 | 三国 魏 王肃《孔子家语 致思》:“回闻薰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异类也。” |
yǒu fú tóng xiǎng有福同享 | 幸福来共同分离。 | 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二十回:“彼此兄弟,自应有福同享。” |
tóng xīn xié qì同心协契 | 契:投合。齐心协力。 | 《南史·宋纪·武帝》:“同心协契,所在蜂起,即日斩伪徐州刺史安成王修、青州刺史弘。” |
lù lì tóng xīn戮力同心 | 戮力:合力;同心:齐心。齐心合力。形容团结一致。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三年》:“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 |
yán tóng lè shí言同勒石 | ||
bù móu ér tóng不谋而同 | 谋:商量。事先没有商量,言行都保持一致。 | 唐 韩愈《请上尊号表》:“考其所陈,中于义理,天人合愿,不谋而同。” |
biāo tóng fá yì标同伐异 | 帮助意见相同的人,排斥意见不同的人。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轻诋》:“真长标同伐异,侠之大者。常谓使君降阶为甚,乃复为之驱驰邪?” |
tóng yè xiāng chóu同业相仇 | 犹言同行是冤家。形容同行业的人不易相处。 | 清·翟灏《通俗编·交际》:“同美相护,同业相仇。” |
zhòng kǒu tóng shēng众口同声 | 大家所说的都一样。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59回:“但见朱仙镇上的百姓,一路携老挈幼,头顶香盘,挨挨挤挤,众口同声攀留元帅,哭声震地。” |
shū lù tóng guī殊路同归 | 同“殊涂同归”。 | 汉·桓宽《盐铁论·利议》:“诸生对册,殊路同归。指在于崇礼义,退财利,复往古之道,匡当世之失。” |
shū zhì tóng guī殊致同归 | 同“殊涂同归”。 | 《隋书·五行志》:“夫神阴阳不测,天则教人迁善。均乎影响,殊致同归。” |
shū fāng tóng zhì殊方同致 | 犹殊途同归。 | 《隋书·儒林传序》:“北学深芜,穷其枝叶,考其终始,要其会归,其立身成名,殊方同致矣。” |
hé dǎn tóng xīn合胆同心 | 犹言同心同德。 | 天地会《共同和合歌》:“和气自然兄弟众,合胆同心拜五人。” |
gǎn tóng shēn shòu感同身受 | 感:感激;身:亲身。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 | 《艺风堂友朋书札》:“小方壶主人承招致,俾不至有臣朔之饥,感同身受。” |
suǒ jiàn lüè tóng所见略同 | 所持的见解大致相同。 | 明·唐顺之《与王芳湖中丞书》:“愚意方欲经营,而来叙适反,此岂古谓所见略同者乎!” |
qín sè hé tóng琴瑟和同 | 琴瑟:两种弦乐器名。琴瑟合奏时声音非常和谐。比喻夫妻关系和谐。 | 元·乔吉《扬州梦》第二折:“再不趁蝶使蜂媒厮断送,再不信怪友狂朋厮搬弄,但能够鱼水相逢琴瑟和同。” |
tóng dé tóng xīn同德同心 | 见“同心同德”。 | 《旧唐书·马燧传》“长城压境,巨舰济川,同德同心,扶危持颠。”明·罗贯中《平山冷燕》第一回:“然君臣同德同心,于兹可见。” |
tóng tiáo gòng guàn同条共贯 | 条:枝条;贯:钱串。长在同一枝条上。比喻事理相通,脉络连贯。 | 东汉 班固《汉书 董仲舒传》:“夫帝王之道,岂不同条共贯与?” |
tóng rì ér dào同日而道 | 同“同日而论”。 | 西汉·司马迁《史记·张耳陈余列传》:“夫臣与主岂可同日而道哉!” |
tóng měi xiāng dù同美相妒 | 妒:忌妒。指容貌或才情好的人互相忌妒。 | 《素书·安体》:“同美相妒,女则武后、韦庶人、萧良娣是也;男则赵高、李斯是也。” |
bái shǒu tóng guī白首同归 | 归:归向、归宿。一直到头发白了,志趣依然相投。形容友谊长久,始终不渝。后用“白首同归”,表示都是老人而同时去世。 | 晋·潘岳《金谷集作诗》:“春荣谁不慕,岁寒良独希;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