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明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míng zhū tóu àn明珠投暗 | 见“明珠暗投”。 |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三卷:“明珠投暗大屈才能;入室操戈自相鱼肉。” |
chá chá ér míng察察而明 | 谓在细枝末节上用心,而自以为明察。 | 《晋书·皇甫谧传》:“若乃圣帝之创化也,参德乎二皇,齐风乎虞夏,欲温温而和畅,不欲察察而明切也。” |
ài zēng fēn míng爱憎分明 | 憎:恨。爱和恨的界限十分清楚。 | 续范亭《延安五老》诗:“爱憎分明是本色,疾恶如仇不宽恕。” |
ài mèi bù míng暧昧不明 | 指不清不楚,不明不白。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八回:“又把你姑娘一片侠肠埋没得暧昧不明,我安龙媒真真地愧悔无地!” |
shuǐ xiù shān míng水秀山明 | 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 宋·黄庭坚《蓦山溪·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
xiān jiàn zhī míng先见之明 | 先见:预见;明:指能力。事先看清问题的能力。指对事物发展的预见性。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杨彪传》:“后子修为曹操所杀,操见彪问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
míng chá àn fǎng明察暗访 | 察:调查研究;访:查询。公开察看了解;暗中调查访问。指用不同方式;从不同方面进行调查了解。 | 清 林则徐《覆奉访察碎石工程情形折》:“臣仰奉谕旨,明察暗访,不必丞丞。” |
liǔ àn huā míng柳暗花明 | 绿柳成荫、繁花似锦的美丽景象。也比喻又是一番情景或进入一种新的境界。 | 宋 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shǎng xìn fá míng赏信罚明 | 同“赏罚分明”。 | 《新唐书·李光弼传赞》:“遭禄山变,拔任兵柄,其策敌制胜不世出,赏信罚明,士卒争奋,毅然有古良将风。” |
bì cōng sè míng蔽聪塞明 | 蔽:遮;聪:听觉灵敏;明:香得清楚。掩住耳朵,挡住眼睛。比喻对客观事物不闻不问。 | 鲁迅《且介亭杂文 病后杂谈》:“二是对于现实要‘蔽聪塞明’,麻木冷静,不受感触。” |
míng fǎ shěn lìng明法审令 | 审:谨慎。申明法令,使人人遵守,谨慎发布命令,避免出现差错。 | 《尉缭子·战威》:“明法审令,不卜筮而事吉;贵功养劳,不祷祠而得福。” |
jiǎng fá fēn míng奖罚分明 | 该赏的赏,该罚的罚,绝不含糊。 | 邓小平《坚持按劳分配原则》:“要有奖有罚,奖罚分明。” |
dàn bó míng zhì淡泊明志 | 淡泊:生活俭朴;不追求名利;过宁静俭朴的生活以此表示自己的志趣。 | 三国 蜀 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养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chuāng míng jī jìng窗明几净 | 几:小桌。窗户和小桌子擦得明亮干净。形容收拾得非常整洁、明亮、干净。也作“明窗净几”;“净几明窗”。 | 宋 洪迈《夷坚志》:“高堂素壁,无舒卷之劳;明窗净几,有坐卧之安。” |
chóu rén xiāng jiàn,fèn wài yǎn míng仇人相见,分外眼明 | 指当敌对的双方相逢时,彼此对对方都格外警觉和敏感。 | 明 施耐庵《水浒传》六十八回:“燕青牵了那匹千里龙驹,径到大寨。宋江看了大喜,仇人相见,分外眼明。” |
míng zhū tán què明珠弹雀 | 用珍珠打鸟雀。比喻得到的补偿不了失去的。 | 汉 扬雄《太玄 唐》:“明珠弹于飞肉,其得不复。测曰:明珠弹肉,费不当也。” |
míng zhū àn tóu明珠暗投 | 原意是明亮的珍珠,暗里投在路上,使人看了都很惊奇。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视。也比喻好东西落入不识货人的手里。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鲁仲连邹阳列传》:“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于道路,人无不按剑相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 |
míng tuī àn jiù明推暗就 | 表面上推拒,暗地里接受。形容装腔作势、假意拒绝的样子。 | 清 李渔《慎鸾交 债饵》:“那老婆子走来央求我,被我故意作难,说了几句明推暗就的话,少不得我前脚走到,他后脚自会赶来。” |
cōng míng zhèng zhí聪明正直 | 头脑聪明,行为正直无私。形容词人的品质优秀。 | 《左传 庄公三十二年》:“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 |
jīng wèi fēn míng泾渭分明 | 古人认为;渭河水清;泾河水浊;两水合流后;清浊依旧分明。比喻是非清楚;容易区别。 | 唐 李德裕《刘公神道碑铭》:“遇物而泾渭自分,立诚而风雨如晦。” |
míng chǐ jiào zhàn明耻教战 | 教导士兵作战,使他们知道退缩就是耻辱,因而能够奋勇向前,杀敌取胜。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二年》:“明耻教战,求杀敌也。” |
yì yǐ míng zhū薏苡明珠 | 薏苡: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可供食用酿酒,并入药。薏米被进谗的人说成了明珠。比喻被人诬蔑,蒙受冤屈。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南方薏苡实大。援欲以为种,军还,载之一车。……及卒后,有上书谮之者,以为前所载还,皆明珠文犀。” |
qīng fēng míng yuè清风明月 | 只与清风、明月为伴。比喻不随便结交朋友。也比喻清闲无事。 | 《南史 谢譓传》:“入吾室者,但有清风,对吾饮者,唯当明月。” |
ǒu zhú shī míng偶烛施明 | 偶:双;施:施行。两支蜡烛大放光明。比喻两种事物相得益彰。 | 汉 王符《潜夫论》:“尧舜之德,譬犹偶烛施明于幽室也,前烛照之,后烛益明,非前烛昧,后烛彰也,乃二烛相因而成大光。” |
yōu shèng wēi míng忧盛危明 | 犹言居安思危。 | 明·陈继儒《读书镜》第二卷:“夫忧盛危明,辟邪镇恶,此皆臣子一念忠义所发,诚不可已。” |
cōng míng jué shì聪明绝世 | 聪明到了极点,无人能与之相比。 | 《画学·画中人》:“为人孤峭,寡言语,不轻与人交接,而聪明绝世,至于词曲及笙笛箫管之属,咸能通习。” |
míng gǔ ér gōng zhī明鼓而攻之 | 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 《论语 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
liǔ àn huā míng yòu yī cūn柳暗花明又一村 | 原形容前村的美好春光,后借喻突然出现新的好形势。 | 宋 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àn chá míng fǎng暗察明访 | 察:细看,详审;访:寻访。指用各种方法调查了解情况。 | 《金史 世宗纪中》:“此辈暗察明访,皆著政声。” |
mò míng qí miào莫明其妙 | 说不出其中的奥妙。形容事情非常奇怪,说不出道理来。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然而看他前两回来买东西,所说的话,没有一句不内行……想来想去,总是莫名其妙。” |
bì míng sè cōng蔽明塞聪 | 蔽:遮;聪:听觉灵敏;明:看得清楚。蒙住眼睛不看,堵塞耳朵不听。指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 | 宋 曾巩《洪范传》:“夫然,故蔽明塞聪,而天下之情可坐而尽也。” |
míng yàn dà xiào明验大效 | 见“明效大验”。 | 宋·张琰《<洛阳名园记>序》:“后十五年,无一不如公料者,至今明验大效,与始言若符节。” |
shēn qiē zhe míng深切着明 | 深刻而显明。 | |
yuè míng xīng xī月明星稀 | 月亮光明亮时;星星就显得稀疏了。 | 三国 魏 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
hào chǐ míng móu皓齿明眸 | 皓:洁白;眸:眼珠;也指眼睛。指洁白的牙齿;明亮的眼睛。形容女子容貌美丽;亦喻指美女。 | 唐 杜甫《哀江头》诗:“明眸皓齿今安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
míng yáng zè lòu明扬仄陋 | 见“明扬侧陋”。 | 汉·曹操《求贤令》:“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
shì fēi fēn míng是非分明 | 正确和错误非常分明。 | 东汉 班固《汉书 刘向传》:“故贤圣之君,博观始终,穷极事情,而是非分明。” |
míng qiāng àn jiàn明枪暗箭 | 比喻种种公开和隐蔽的攻击、伤害。 | 元 无名氏《独角牛》:“孩儿也,一了说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
míng guāng zhēng liàng明光铮亮 | 见“明光烁亮”。 | 西虹《家》:“窗户上的大玻璃明光铮亮。” |
míng shēng àn jiàng明升暗降 | 指表面上升官,而实际上被削去权力。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6回:“就是再添一千个都老爷,也抵不上两个监督、一个织造的好:这叫做‘明升暗降’。” |
bàn míng bàn àn半明半暗 | 光线不充足。 | 余华《活着》:“灯光在他脸上一闪一闪,那张脸半明半暗,他弓着背咳嗽连连。” |
bǐng zhú zhī míng炳烛之明 | 炳烛:点燃蜡烛。指不能持久的光亮。 | 汉·刘向《说苑·建本》:“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
jiān tīng zé míng,piān xìn zé àn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 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 汉 王符《潜夫论 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
àn dòu míng zhēng暗斗明争 | 暗里明里都在进行斗争。常形容尽力争权夺利。 |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二卷第七章:“南方的桂滇黔等小军阀,暗斗明争,弄得全中国民不聊生!中国政治真糟啦!” |
jīng wèi zì míng泾渭自明 | 见“泾渭分明”。 | 明·沈德符《野获编·续编小引》:“然咏歌太平,无非圣朝佳话,间有稍关时事者,其泾渭自明。” |
fèng wéi shén míng奉为神明 | 奉:信奉;神明:神灵的总称。像对待神灵那样崇奉。形容对某人或事物极其尊重。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2回:“此是僧尼诱人上门之语,而愚夫愚妇无知,莫不奉为神明。” |
hán míng yǐn jì含明隐迹 | 犹韬光匿迹。藏匿光彩,掩蔽形迹。形容不自炫露。 | 晋·干宝《搜神记》卷二:“妙哉隗生!含明隐迹而莫之闻,可谓镜穷达而洞吉凶者也。” |
lián míng chè yè连明彻夜 | 见“连明连夜”。 | 姚雪垠《长夜》二:“离开信阳的时侯,平汉线南段的客车已经不通,所有的车辆都是连明彻夜地运输军队。” |
yī huì yī míng一晦一明 | 一暗一明。常指昼夜循环。 | 《庄子·田子方》:“消息满虚,一晦一明,日改月化。”《淮南子·兵略训》:“一晦一明,孰知其端绪。” |
míng yáng cè lòu明扬侧陋 | 侧陋:之地位低下而才德兼备的贤人。明察荐举出身微贱而德才兼备的人。 | 《尚书 尧典》:“明明扬侧陋。” |
gāo míng yuǎn shí高明远识 | 高明:(见解或技能)高超。远识:远大的眼光。指见识高远。亦作“高明远见”。 | 宋·钱世昭《钱氏私志·蔡鲁公》:“公高明远识,洞鉴古今,知国家之事,必至于斯乎?” |
míng zhū yè tóu明珠夜投 | 投:抛掷,丢弃。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和赏识,或好人误入歧途。也比喻珍贵的东西落入不识货人的手里。 | 梁启超《译印政治小说序》:“《六经》虽美,不通其义,不识其字,则如明珠夜投,按剑而怒也。” |
sàng míng zhī tòng丧明之痛 | 丧明:眼睛失明。古代子夏死了儿子,哭瞎眼睛。后指丧子的悲伤。 | 《礼记·檀弓上》:“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 |
chù yōu zhì míng黜幽陟明 | 见“黜陟幽明”。 | 《宋书·邓琬传》:“孤以不才,任居藩长,大惧宗稷,歼覆待日。故招徒楚郢,飞檄京甸,志遵前典,黜幽陟明,庶七庙复安,海昏有绍。” |
zhǎng shàng míng zhū掌上明珠 | 手掌中的夜明珠。比喻极受钟爱的子女。 | 晋 傅玄《短歌行》:“昔君视我,如掌中珠;何意一朝,弃我沟渠。” |
cōng míng ruì dá聪明睿达 | 聪明:聪敏有智慧。形容洞察力强,见识卓越。 | |
àn jiàn míng qiāng暗箭明枪 | 比喻各种公开的攻击和暗地里的中伤。 | 《群英类选 清腔类 玉交枝》:“忽心痴撞入他迷魂阵图里,暗箭明枪难躲避。” |
míng jiàn wàn lǐ明鉴万里 | 明:眼睛亮;鉴:洞察。对外面或远方的情况了解得很清楚。形容人料事准确,识见高明。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89回:“谭道台昨夜筹画,果然明鉴万里。” |
bèi àn tóu míng背暗投明 | 背:背弃;投:投奔。指背离黑暗,投向光明。比喻背离昏主,投向明君。 | 元 尚仲贤《单鞭夺槊》楔子:“贤臣择明主而仕,背暗投明,古之常理也。” |
yán shèn xiáng míng言甚详明 | 论述很详尽明了。 | |
míng xiū zhàn dào,àn dù chén cāng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 栈道,是指在悬崖峭壁的险要地方凿孔支架,铺上木板而建成的通道,可以行军、运输粮草辎重,也可供马帮商旅通行。陈仓,是古代县名(今陕西省宝鸡市东),是汉中通向关中的咽喉要道。本义是指刘邦将从汉中出兵攻项羽时,故意明修栈道,迷惑对方,暗中绕道奔袭陈仓,取得胜利。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 元 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
míng rén bù zuò àn shì明人不作暗事 | 心地光明的人不做偷偷摸摸的事。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9回:“这伙计既到上海之后,心想不要把他冒冒失失的一告,他其中怕别有因由。而且明人不作暗事。” |
zhāng míng jiào zhù彰明较着 | 指事情或道理极其明显。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伯夷列传》:“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
míng chá qiū háo明察秋毫 | 明:明晰;察:看;观察;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出的细毛;比喻极细微的事物、现象。目光犀利;能敏锐地看清极细小微末的东西。形容人能洞察事理;不受欺蒙。 |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
cōng míng zhì huì聪明智能 | 智力过人,心思敏锐。 | 明 周楫《西湖二集 洒雪堂巧结良缘》:“不觉魏鹏渐渐长大……聪明智能,熟于经史。 |
guāng míng dòng chè光明洞彻 | 明亮通透。 | 晋·葛洪《抱朴子·仙药》:“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泽漆,青者如翠羽,黄者如紫金,而皆光明洞彻如坚冰也。” |
cōng míng fǎn bèi cōng míng wù聪明反被聪明误 | 自以为聪明反而被聪明耽误或妨害了。 | 宋 苏轼《东坡续集 洗儿》:“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
zhèng dà guāng míng正大光明 | 公正无私、胸怀坦白的样子。 | 宋 朱熹《朱文公文集 卷三十八 答周益公》:“至若范公之心,则其正大光明,固无宿怨,而惓惓之义,实在国家。” |
xiū míng shèng shì休明盛世 | 休明:美好,清平;盛:兴旺;世:世代。美好清平的兴盛时代。 | 晋·潘岳《西征赋》:“当休明之盛世,托菲薄之陋质。” |
míng huǒ zhí zhàng明火执杖 | 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原指公开抢劫。后比喻公开地、毫不隐藏地干坏事。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0回:“那借金银人,身贫无计,结成凶党,明火执杖,白日杀上我门。” |
bì míng sè cōng闭明塞聪 | 堵塞视听。指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或不了解。 | 汉 王充《论衡 自纪》:“闭明塞聪,爱精自保。” |
xīn kāi mù míng心开目明 | 犹心明眼亮。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常传》:“闻陛下即位河北,心开目明,今得见阙庭,死无遗憾。” |
míng yuè rù huái明月入怀 | 比喻人心胸开朗。 | 南朝 宋 鲍照《代淮南王》诗:“朱城九门门九闺,愿逐明月入君怀。” |
míng yuè lú huā明月芦花 | 明月:光明的月亮。月光中的芦花。形容虚无缥缈的境界或杳无踪迹。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随州大洪山报恩禅师》:“休论佛意祖意,谩谓言端语端。铁牛放去无踪迹,明月芦花君自看。” |
bù míng zhēn xiàng不明真相 | 明:了解清楚;真相:本来面目。不明白事情的本来面目。 | 鲁迅《且介亭杂文·关于新文字》:“不过他们可以装作懂得的样子,来胡说八道,欺骗不明真相的人。” |
wèi míng qiú yī未明求衣 | 天没有亮就穿衣起床。形容勤于政事。 | 《梁书·顾协传》:“伏惟陛下未明求衣,思贤如渴,爰发明诏,各举所知。” |
míng xīn jiàn xìng明心见性 | ①佛教语。谓屏弃世俗一切杂念,彻悟因杂念而迷失了的本性(即佛性)。②指率真地表现心性。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0回:“却说三藏坐在林中,明心见性,讽念那《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忽听得嘤嘤的叫声‘救人’。” |
yōu míng yǒng gé幽明永隔 | 幽明:生与死,阴间与阳间。阴间与阳间永远隔离。指死后再也不能相见。 | 明·杨涟《祭赵我白老师》:“师生恩义,邈若河山,遂成幽明永隔矣。” |
cí míng wú shuāng慈明无双 | 赞扬兄弟或平辈中之最负声望者。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荀爽传》:“爽字慈明,一名谞。幼而好学,年十二,能通《春秋》、《论语》。……颍川为之语曰:‘荀氏八龙,慈明无双。’” |
lí lóu zhī míng离娄之明 | 离娄:古代人名,视力很好。比喻视力极好。 |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
ruò míng ruò àn若明若暗 | 好像明亮;又好象昏暗。比喻对情况的了解或对问题的认识不清楚。 |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单凭主观热情去工作,对于中国今天的面目若明若暗。” |
ruò míng ruò mèi若明若昧 | 比喻对情况的了解或对问题的认识不清楚。同“若明若暗”。 | 清 俞正燮《癸巳类稿 以畜寡人义》:“此等若明若昧之论,作记者无由知之。” |
cuì yǔ míng dāng翠羽明珰 | 翠羽:翡翠鸟的羽毛;珰:耳饰。比喻珍贵的物品或富家女子的华丽饰品。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十娘叫公子抽第一层来看,只见翠羽明珰,瑶簪宝珥,充牣于中,约值数百金。” |
zēng ài fēn míng憎爱分明 | 憎:恨。恨什么,爱什么,界限清楚,态度鲜明。 | 周恩来《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
xiān lù míng zhū仙露明珠 | 比喻人风神秀异。也形容书法秀逸圆润。 | 唐 唐太宗《三藏圣教序》:“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 |
míng qiǎng àn tōu明抢暗偷 | 公开抢劫,暗中偷盗。 | 碧野《大巴山人》:“最使她痛恨的是,有些坏人滥伐森林,把木材明抢暗偷运出山去贩卖。” |
huā míng liǔ àn花明柳暗 | 垂柳浓密,鲜花夺目。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 唐 李商隐《夕阳楼》诗:“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
míng xiào dà yà明效大验 | 显著而又巨大的效验。 | 东汉 班固《汉书 贾谊传》:“祸几及身,子孙诛绝,此天下之所共见也。是非其明效大验邪?” |
míng jiàn wàn lǐ明见万里 | 对于外界或远方的情况,知道得很清楚。也比喻人有预见。 | 清 李渔《比目鱼 征利》:“真可谓明见万里,智察秋毫。” |
míng rì huáng huā明日黄花 | 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 宋 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
míng zhēng àn dòu明争暗斗 | 表面上和暗地里都在进行争斗;形容内部钩心斗争;互相争斗的情况。 | 冯玉祥《我的生活》:“于是两方明争暗斗,各不相让,一天利害一天,闹成所谓‘府院之争’。” |
míng gōng zhèng yì明公正义 | 见“明公正气”。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77回:“若遇着买花儿东西,明公正义问他要。” |
cōng míng ruì zhī聪明睿知 | 聪明:聪敏有智慧。形容洞察力强,见识卓越。 | 《周易·系辞》:“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 |
qīng rú shuǐ,míng rú jìng清如水,明如镜 | 形容为官清廉,做事公正。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5回:“在河南的时候,不肯赚朝廷一个大钱,不肯见老百姓受一分累,是一个清如水,明如镜的好官。” |
lián míng gōng zhèng廉明公正 | 廉明:清廉,不贪污受贿。不贪污受贿,清明公正。 | 明·余继登《典故纪闻》第十一卷:“以尔廉平公正,命长郡治。” |
lěi luò guāng míng磊落光明 | 襟怀坦白,光明正大。 | 《明史·王恕马文升刘大夏传赞》:“绸缪庶务,数进谠言,迹其居心行已,磊落光明,刚言鲠亮,有古大臣节概。” |
zhāng míng zhāo zhe彰明昭着 | 犹彰明较着。 | |
ěr cōng mù míng耳聪目明 | 聪:听觉灵敏。形容听觉和视觉非常机敏明利。 | 汉 焦赣《易林 临之需》:“重瞳四乳,耳聪目明,普为仁表,圣作元辅。” |
bù míng bù àn不明不暗 | 明:明亮;暗:昏暗。事实真像被歪曲而不清楚。指不怎么明显,也不怎么秘密。 |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不明不暗,负屈衔冤。” |
wú míng huǒ qǐ无明火起 | 无明火:怒火。形容发怒。 | 明·陶宗仪《辍耕录》第15卷:“与君一把无明火,烧尽千愁万恨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