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性
词语解释
自性
佛教语。指诸法各自具有的不变不灭之性。
个性;本性。
翻译
- 法语 Soi (psychologie)
引证解释
佛教语。指诸法各自具有的不变不灭之性。
引南朝•梁武帝 《净业赋》:“既除客尘,又还自性。”
唐•寒山 《诗》之二三八:“寄语诸仁者,復以何为怀。达道见自性,自性即如来。”
宋•杨圭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序》:“切以诸佛説法,不离自性,须知一切万法,皆从自性起用。”
清•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六一:“若有自性互不成,互不成者谁佛刹?”个性;本性。
引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人必发挥自性,而脱观念世界之执持。”
鲁迅 《书信集·致宫竹心》:“寄《妇女杂志》的文章由我转去也可以,但我恐怕不能改窜,因为若一改窜,便失了原作者的自性,很不相宜。”
国语辞典
自性
佛教用语:(1) 谓事物的本体、本质。(2) 谓事物的存在状态。
引《维摩诘所说经·卷上·弟子品第三》:「知诸法如幻相,无自性、无他性,本自不然,今则无灭。」
《成唯识论·卷八》:「初能遍计自性云何?有义:八识及诸心所有漏摄者皆能遍计,虚妄分别为自性故;皆似所取、能取现故;说阿赖耶以遍计所执自性妄执种为所缘故。」
网络解释
自性
自性:荣格分析心理学术语
自性:云南鸡足山高僧
最近近义词查询:自性的近义词(zì xìng)一目了然的近义词(yī mù liăo rán)倾圮的近义词(qīng pǐ)不务正业的近义词(bù wù zhèng yè)提倡的近义词(tí chàng)记得的近义词(jì de)质料的近义词(zhì liào)实时的近义词(shí shí)进货的近义词(jìn huò)图书的近义词(tú shū)深恶痛绝的近义词(shēn wù tòng jué)建材的近义词(jiàn cái)适量的近义词(shì liàng)内陆的近义词(nèi lù)不以为然的近义词(bù yǐ wéi rán)花絮的近义词(huā xù)州官放火的近义词(zhōu guān fàng huǒ)掩藏的近义词(yăn cáng)始祖的近义词(shǐ zǔ)永久的近义词(yǒng jiǔ)奄奄一息的近义词(yăn yăn yī xī)实实在在的近义词(shí shí zài zài)打骂的近义词(dă mà)方命的近义词(fāng mìng)兢兢业业的近义词(jīng jīng yè yè)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