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上官仪的诗 > 礼记二则

礼记二则

[两汉]:上官仪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矜 同:鳏)


“礼记二则”译文及注释

译文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导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能够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的困惑,这样以后就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兑命》上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句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虽有嘉肴)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孩子,(要)使老人有终老的保障,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厌恶)不一定是因为想要据为己有;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自己多出力)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之事)不会兴起,所以(家家户户)门从外面带上,而不从里面闩上,这叫做“大同”社会(理想社会)。(大道之行也)

注释

虽:虽然。

嘉肴:美味的菜。嘉,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

旨:味美。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

是故:所以。

困:困惑。

自反:反省自己。

自强:自我勉励。

强:勉励。

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兑命》:《尚书》中的一篇。兑,通“说(yuè)”,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è)。命, 《尚书》中的一种文章体裁,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尚书》,又称《书》《书经》,儒家经典之一。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

学学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第一个“学”是教的意思。

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其,表示推测。之:是代词,复指前置的宾语“此”。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行:施行。

为:是,表判断。

与:通“举”,选举,推举。

修:培养。

亲:意动用法,以为亲,亲近。

壮:青壮年。

矜(guān):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孤:幼而无父的人。

独:老而无子的人。

废疾:残疾人。

分(fèn):职分,指职业、职守。

归:指女子出嫁。恶(wù):憎恶。

藏:私藏。

是故:因此,所以,这样一来。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闭:杜绝;兴:发生。

作:兴起。

故:所以。

外户:从外面把门带上。

闭:用门闩插上。

谓:叫做。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最高准则。同:有和、平的意思。

“礼记二则”鉴赏

文言知识

一、虽有嘉肴

通假字

(兑)命(通“说(yuè)”),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è)。)古代皇帝发布的政令。

(学)学半(通“敩”(xiào)“),教导。

古今异义

1.虽有至道(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2.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意义)

3.教然后知困(古义:困惑;今义:困难)

4.然后能自强也(古义:勉励;今义:健壮的,有力的)

5.教学相长也(古义:促进;今义:增长)

二、大道之行也

古今异义

大道之行也

古义:指政治上的最高境界

今义:宽阔的路

男有分,女有归

古义:女子出嫁

今义:返回,回归,回到本处

鳏寡孤独

古义 :为两个字。“孤”指幼而无父的人;“独”指老而无子的人。

今义:为一个词,单一,只有一个,指独自一个人。

盗窃乱贼而不作

古义:造反

今义:“杂乱”,“捣乱”等含义

古义 :害人

今义:小偷,窃贼

古义:兴起

今义:作为

是谓大同

古义:代词“这”

今义:常用于判断词,或与“非”相对。

通假字

〔选贤与(jǔ)能〕与通“举”,推举,选举。

〔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老而无妻的人。矜,通“鳏”。

词类活用

1.故人不独亲其亲 (亲)动词作意动用法,以……为亲,奉养。

2.不独子其子 (子)名词作意动用法,以.......为子,抚养。

⒊使老有所终 (老) 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

⒋壮有所用 (壮) 形容词作名词,壮年人。

⒌幼有所长 (幼) 形容词作名词,幼童。

6.故外户而不闭(外)名词作动词,打开。

7.选贤举能(贤) 形容词作名词,品德高尚的人。

8.选贤举能(能) 形容词作名词,才干出众的人。

赏析

大道之行的主题思想

此文在阐明“大同”社会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大同”社会的美好前景。这里人人都能受到社会关爱,安居乐业,且各尽所能,这里寄托着儒家崇高的社会理想。

文中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其中已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变乱纷乘,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

总之,此文中所描述的理想社会,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社会的幸福憧憬。虽然主观目的,只是论说礼仪、阐释古制、宣传儒家思想,但其中的“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理想,却是两千多年前的古代圣贤留给全人类的思想财富。读来启人深思,鼓舞人心。

分层解析

第一层

(一、二句话)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第二层

(三、四句话)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1、满足生存需求:人人得到社会的关爱。

2、满足发展需求: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满足精神愉悦上的需求: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第三层

(第五句话)全文的总结语

用现实社会跟理想社会中的“大同”社会做对比,指出现实社会中的诸多黑暗现象,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取代的将是“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

上官仪简介

两汉·上官仪的简介

上官仪

上官仪(约608~665年1月4日)字游韶,陕州陕县(今河南三门峡陕县)人,生于江都。贞观初,擢进士第,召授弘文馆直学士,迁秘书郎。唐高宗时供职门下省,颇受唐高宗和武则天的赏识。龙朔二年(662年),成为宰相。后来高宗不满武后跋扈,上官仪向高宗建议废后,高宗亦以为然,由上官仪草诏。武后涕泣陈请,事遂中缀,自此武后深恶上官仪。麟德元年(664年),上官仪被诛,家产和人口被抄没,其一子上官庭芝也同时被诛杀。中宗即位后,因上官庭芝女上官婉儿为昭容,对上官仪父子有所追赠,绣像凌烟阁,追封为楚国公。

...〔► 上官仪的诗(2篇)

猜你喜欢

满庭芳·樵

元代赵显宏

腰间斧柯,观棋曾朽,修月曾磨。不将连理枝梢锉,无缺钢多。不饶过猿枝鹤窠,惯立尽石涧泥坡。还参破,名缰利锁,云外放怀歌。


南岐人之瘿

明代刘元卿

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一枝花·不伏老

元代关汉卿

〔一枝花〕

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花攀红蕊嫩,柳折翠条柔,浪子风流。凭着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残柳败休。半生来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卧柳。

〔梁州〕

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愿朱颜不改常依旧,花中消遣,酒内忘忧。分茶攧竹,打马藏阄;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闲愁到我心头?伴的是银筝女银台前理银筝笑倚银屏,伴的是玉天仙携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楼,伴的是金钗客歌金缕捧金樽满泛金瓯。你道我老也,暂休。占排场风月功名首,更玲珑又剔透。我是个锦阵花营都帅头,曾玩府游州。

〔隔尾〕

子弟每是个茅草冈、沙土窝初生的兔羔儿乍向围场上走,我是个经笼罩、受索网苍翎毛老野鸡蹅踏的阵马儿熟。经了些窝弓冷箭鑞枪头,不曾落人后。恰不道“人到中年万事休”,我怎肯虚度了春秋。

〔尾〕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红毛毡

清代蒲松龄

红毛国,旧许与中国相贸易,边帅见其众,不许登岸。红毛人固请赐一毡地足矣。帅思一毡所容无几,许之。其人置毡岸上,但容二人,拉之容四五人。且拉且登,顷刻毡大亩许,已登百人矣。短刃并发,出于不意,被掠数里而去。


战城南

南北朝何承天

战城南,冲黄尘,丹旌电烻鼓雷震。

勍敌猛,戎马殷,横阵亘野若屯云。

仗大顺,应三灵,义之所感士忘生。

长剑击,繁弱鸣,飞镝炫晃乱奔星。

虎骑跃,华眊旋,朱火延起腾飞烟。

骁雄斩,高旗搴,长角浮叫响清天。

夷群寇,殪逆徒,馀黎落惠咏来苏。

奏恺乐,归皇都,班爵献俘邦国娱。


陶侃惜谷

宋代司马光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诘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宿田家

唐代唐彦谦

落日下遥峰,荒村倦行履。

停车息茅店,安寝正鼾睡。

忽闻扣门急,云是下乡隶。

公文捧花柙,鹰隼驾声势。

良民惧官府,听之肝胆碎。

阿母出搪塞,老脚走颠踬。

小心事延款,屋余粮复匮。

东邻借种鸡,西舍觅芳醑。

再饭不厌饱,一饮直呼醉。

明朝怯见官,苦苦灯前跪。

使我不成眠,为渠滴清泪。

民膏日已瘠,民力日愈弊。

空怀伊尹心,何补尧舜治?


砚眼

明代冯梦龙

明有陆庐峰者,于京城待用。尝于市遇一佳砚,议价未定。既还邸,使门人往,以一金易归。门人持砚归,公讶其不类。门人坚称其是。公曰:“向观砚有鸲鹆眼,今何无之?”答曰:“吾嫌其微凸,路值石工,幸有余银,令磨而平之。”公大惋惜。


浣溪沙·桃杏风香帘幕闲

五代孙光宪

桃杏风香帘幕闲,谢家门户约花关,画梁幽语燕初还。

绣阁数行题了壁,晓屏一枕酒醒山,却疑身是梦魂间!


山家

元代刘因

马蹄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

怪见溪童出门望,雀声先我到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