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杂诗·其一
[金朝]:元好问
瘦竹藤斜挂,丛花草乱生。
林高风有态,苔滑水无声。
瘦竹藤斜挂,叢花草亂生。
林高風有态,苔滑水無聲。
“山居杂诗·其一”译文及注释
译文
瘦长的竹节上挂满了藤蔓,花草密集地生长在一起。
由于树高,山风吹来,摇曳多姿,溪水从长满青苔的涧底流过,悄然无声。
注释
瘦竹:形容竹节瘦长坚硬的样子。
丛:花草密集的样子。
态:形状。这里指风吹林动的样子。
“山居杂诗·其一”鉴赏
赏析
这是写景之诗,而诗人很能捕住一系列富於特色的自然景物,把明丽而具动感的自然图景呈示读者眼前。
首句写竹与藤,以“斜挂”两字把二者连在一起,竹为藤所绕,藤依竹而生,相依为命。次句写花草,一丛丛野花在幽僻的地方静静地开着,杂草亦随处乱生,花装点草,草映衬花。这二句,一个“瘦”字一个“幽”字,点出所在地的荒僻与恬静。一个“斜”字一个“乱”字则突显了山野植物自由自在的生长姿态。
首二句是近景,三四句是远景。第三句写林与风,由於树高,山风吹来,摇曳多姿。末句写苔与水,由於青苔很滑,水从上面流过,了无声响,份外清幽。要是细察一下,这末二句写的景象都是以因果关系呈现的,而全诗四句是两两相对仗,十分工整!再说,诗人把八种自然景象通过有机的连接,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生动地写出山居的清幽环境,真是妙手。所以,不选金代绝句则已,若选,则此诗总会获选。
金朝·元好问的简介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
► 元好问的诗(100篇)〕
唐代:
温庭筠
苍莽寒空远色愁,呜呜戍角上高楼。
吴姬怨思吹双管,燕客悲歌别五侯。
千里关山边草暮,一星烽火朔云秋。
夜来霜重西风起,陇水无声冻不流。
蒼莽寒空遠色愁,嗚嗚戍角上高樓。
吳姬怨思吹雙管,燕客悲歌别五侯。
千裡關山邊草暮,一星烽火朔雲秋。
夜來霜重西風起,隴水無聲凍不流。
五代:
柳宗元
新亭俯朱槛,嘉木开芙蓉。
清香晨风远,溽彩寒露浓。
潇洒出人世,低昂多异容。
尝闻色空喻,造物谁为工?
留连秋月晏,迢递来山钟。
新亭俯朱檻,嘉木開芙蓉。
清香晨風遠,溽彩寒露濃。
潇灑出人世,低昂多異容。
嘗聞色空喻,造物誰為工?
留連秋月晏,迢遞來山鐘。
宋代:
姜夔
夜暗归云绕柁牙,江涵星影鹭眠沙。
行人怅望苏台柳,曾与吴王扫落花。
夜暗歸雲繞柁牙,江涵星影鹭眠沙。
行人怅望蘇台柳,曾與吳王掃落花。
元代:
杨载
朝来千骑出城闉,为向东湖踏早春。
素练羃林云气薄,明珠穿草露华新。
山花献笑开檐畔,海鸟忘机戏水滨。
记取当年贤太守,及时为乐与斯民。
朝來千騎出城闉,為向東湖踏早春。
素練羃林雲氣薄,明珠穿草露華新。
山花獻笑開檐畔,海鳥忘機戲水濱。
記取當年賢太守,及時為樂與斯民。
清代:
纳兰性德
春云吹散湘帘雨,絮黏蝴蝶飞还住。人在玉楼中,楼高四面风。
柳烟丝一把,暝色笼鸳瓦。休近小阑干,夕阳无限山。
春雲吹散湘簾雨,絮黏蝴蝶飛還住。人在玉樓中,樓高四面風。
柳煙絲一把,暝色籠鴛瓦。休近小闌幹,夕陽無限山。
宋代:
苏轼
城上层楼叠巘,城下清淮古汴。举手揖吴云,人与暮天俱远。魂断,魂断,后夜松江月满。
城上層樓疊巘,城下清淮古汴。舉手揖吳雲,人與暮天俱遠。魂斷,魂斷,後夜松江月滿。
宋代:
米芾
云间铁瓮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
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
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州起白烟。
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
雲間鐵甕近青天,缥缈飛樓百尺連。
三峽江聲流筆底,六朝帆影落樽前。
幾番畫角催紅日,無事滄州起白煙。
忽憶賞心何處是?春風秋月兩茫然。
唐代: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君恩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山淨江空水見沙,哀猿啼處兩三家。
筼筜競長纖纖筍,踯躅閑開豔豔花。
未報君恩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詩罷看雙鬓,鬥覺霜毛一半加。
唐代:
李洞
春日迟迟春草绿,野棠开尽飘香玉。
绣岭宫前鹤发翁,犹唱开元太平曲。
春日遲遲春草綠,野棠開盡飄香玉。
繡嶺宮前鶴發翁,猶唱開元太平曲。
宋代:
苏轼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耳、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三年枕上吳中路。遣黃耳、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驚鷗鹭,四橋盡是,老子經行處。
辋川圖上看春暮。常記高人右丞句。作個歸期天已許。春衫猶是,小蠻針線,曾濕西湖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