泜水
[清代]:郑燮
泜水清且浅,沙砾明可数。
漾漾浮轻波,悠悠汇远浦。
千山倒空青,乱石兀崖堵。
我来恣游泳,浩歌怀往古。
逼侧井陉道,卒列不成伍。
背水造奇谋,赤帜立赵土。
韩信购左车,张耳陋肺腑。
何不赦陈馀,与之归汉主?
泜水清且淺,沙礫明可數。
漾漾浮輕波,悠悠彙遠浦。
千山倒空青,亂石兀崖堵。
我來恣遊泳,浩歌懷往古。
逼側井陉道,卒列不成伍。
背水造奇謀,赤幟立趙土。
韓信購左車,張耳陋肺腑。
何不赦陳馀,與之歸漢主?
“泜水”译文及注释
泜(zhī)水清澈且浅,水中沙石清晰可见。
水流荡漾着轻波,连绵不断地汇入远处的河流。
众山倒映水中呈翠黛之色,群山乱石兀立岸边如墙壁之状。
我来这里尽情地游泳,放声高歌缅怀往古。释——浩歌:高歌。
狭窄的井陉道上,士兵无法排成行伍。释——逼侧:一作“逼仄”,狭窄。井陉:今河北省西部井陉县,县北有井陉山,山上有关名陉关(又名土门关)。又县西有故关,乃井陉西出之口,是太行山区进入华北平原的孔道。此下八句,咏汉初张耳、韩信于井陉口破赵的故事。
(韩信)在背水设下奇计,攻占赵地,树立起汉的赤帜旗。
韩信悬赏活捉李左车,(相较之下)张耳心胸就有些鄙陋。释——陋肺腑:谓心胸鄙陋。
(张耳)为何不赦免陈馀,与之一起共事刘邦?
“泜水”鉴赏
鉴赏
郑板桥写了不少咏史诗,从这些诗中可以看出郑板桥对于历史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此诗从泜水入笔,叙述韩信击破赵井陉,斩陈馀泜水上这一段历史故事。前六句写景,中间两句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议论。后面八句表达作者的看法,惋惜两个生死之交的朋友最后反目成仇。诗歌语言流畅,质朴自然。
清代·郑燮的简介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
► 郑燮的诗(18篇)〕
明代:
钟惺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
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
出成都南門,左為萬裡橋。西折纖秀長曲,所見如連環、如玦、如帶、如規、如鈎,色如鑒、如琅玕、如綠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後浣花有專名,則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裡為青羊宮,溪時遠時近。竹柏蒼然,隔岸陰森者盡溪,平望如荠。水木清華,神膚洞達。自宮以西,流彙而橋者三,相距各不半裡。舁夫雲通灌縣,或所雲“江從灌口來”是也。
人家住溪左,則溪蔽不時見,稍斷則複見溪。如是者數處,縛柴編竹,頗有次第。橋盡,一亭樹道左,署曰“緣江路”。過此則武侯祠。祠前跨溪為闆橋一,覆以水檻,乃睹“浣花溪”題榜。過橋,一小洲橫斜插水間如梭,溪周之,非橋不通,置亭其上,題曰“百花潭水”。由此亭還度橋,過梵安寺,始為杜工部祠。像頗清古,不必求肖,想當爾爾。石刻像一,附以本傳,何仁仲别駕署華陽時所為也。碑皆不堪讀。
鐘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遠,東屯險奧,各不相襲。嚴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難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門一段奇耳。窮愁奔走,猶能擇勝,胸中暇整,可以應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貞子時也。
時萬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頃之霁。使客遊者,多由監司郡邑招飲,冠蓋稠濁,磬折喧溢,迫暮趣歸。是日清晨,偶然獨往。楚人鐘惺記。
宋代:
柳永
鹜落霜洲,雁横烟渚,分明画出秋色。暮雨乍歇,小楫夜泊,宿苇村山驿。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离愁万绪,闲岸草、切切蛩吟如织。
为忆芳容别后,水遥山远,何计凭鳞翼。想绣阁深沉,争知憔悴损,天涯行客。楚峡云归,高阳人散,寂寞狂踪迹。望京国。空目断、远峰凝碧。
鹜落霜洲,雁橫煙渚,分明畫出秋色。暮雨乍歇,小楫夜泊,宿葦村山驿。何人月下臨風處,起一聲羌笛。離愁萬緒,閑岸草、切切蛩吟如織。
為憶芳容别後,水遙山遠,何計憑鱗翼。想繡閣深沉,争知憔悴損,天涯行客。楚峽雲歸,高陽人散,寂寞狂蹤迹。望京國。空目斷、遠峰凝碧。
明代:
王守仁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
临流欲写猗兰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何處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聲。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鳥山空時一鳴。
草露不辭芒屦濕,松風偏與葛衣輕。
臨流欲寫猗蘭意,江北江南無限情。
南北朝:
鲍照
江上气早寒,仲秋始霜雪。
从军乏衣粮,方冬与家别。
萧条背乡心,凄怆清渚发。
凉埃晦平皋,飞潮隐修樾。
孤光独徘徊,空烟视升灭。
途随前峰远,意逐后云结。
华志分驰年,韶颜惨惊节。
推琴三起叹,声为君断绝。
江上氣早寒,仲秋始霜雪。
從軍乏衣糧,方冬與家别。
蕭條背鄉心,凄怆清渚發。
涼埃晦平臯,飛潮隐修樾。
孤光獨徘徊,空煙視升滅。
途随前峰遠,意逐後雲結。
華志分馳年,韶顔慘驚節。
推琴三起歎,聲為君斷絕。
清代:
王国维
绝顶无云,昨宵有雨。我来此地闻天语。疏钟暝直乱峰回,孤僧晓度寒溪去。
是处青山,前生俦侣。招邀尽入闲庭户。朝朝含笑复含颦,人间相媚争如许。
絕頂無雲,昨宵有雨。我來此地聞天語。疏鐘暝直亂峰回,孤僧曉度寒溪去。
是處青山,前生俦侶。招邀盡入閑庭戶。朝朝含笑複含颦,人間相媚争如許。
清代:
纳兰性德
五月江南麦已稀,黄梅时节雨霏微。闲看燕子教雏飞。
一水浓阴如罨画,数峰无恙又晴晖。湔裙谁独上渔矶。
五月江南麥已稀,黃梅時節雨霏微。閑看燕子教雛飛。
一水濃陰如罨畫,數峰無恙又晴晖。湔裙誰獨上漁矶。
元代:
顾德润
长江远映青山,回首难穷望眼。扁舟来往蒹葭岸,烟锁云林又晚。篱边黄菊经霜暗,囊底青蚨逐日悭。破情思晚砧鸣,断愁肠檐马韵,惊客梦晓钟寒。归去难,修一缄回两字报平安。
長江遠映青山,回首難窮望眼。扁舟來往蒹葭岸,煙鎖雲林又晚。籬邊黃菊經霜暗,囊底青蚨逐日悭。破情思晚砧鳴,斷愁腸檐馬韻,驚客夢曉鐘寒。歸去難,修一緘回兩字報平安。
宋代:
石孝友
一夜冰澌满玉壶。五更喜气动洪炉。门前桃李知麟集,庭下芝兰看鲤趋。
泉脉动,草心苏。日长添得绣工夫。试询补衮弥缝手,真个曾添一线无。
一夜冰澌滿玉壺。五更喜氣動洪爐。門前桃李知麟集,庭下芝蘭看鯉趨。
泉脈動,草心蘇。日長添得繡工夫。試詢補衮彌縫手,真個曾添一線無。
魏晋:
曹叡
翩翩春燕。
端集余堂。
阴匿阳显。
节运自常。
厥貌淑美。
玄衣素裳。
归仁服德。
雌雄颉颃。
执志精专。
絜行驯良。
衔土缮巢。
有式宫房。
不规自圆。
无矩而方。
翩翩春燕。
端集餘堂。
陰匿陽顯。
節運自常。
厥貌淑美。
玄衣素裳。
歸仁服德。
雌雄颉颃。
執志精專。
絜行馴良。
銜土繕巢。
有式宮房。
不規自圓。
無矩而方。
宋代:
柳永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暮雨初收,長川靜、征帆夜落。臨島嶼、蓼煙疏淡,葦風蕭索。幾許漁人飛短艇,盡載燈火歸村落。遣行客、當此念回程,傷漂泊。
桐江好,煙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繞嚴陵灘畔,鹭飛魚躍。遊宦區區成底事,平生況有雲泉約。歸去來、一曲仲宣吟,從軍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