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残兵败卒残兵败卒的故事

残兵败卒的成语故事


拼音cán bīng bài zú

基本解释残:残余的,不完整的;败:输。战败后剩余的兵卒。指被击溃的军队或势力。

出处明·郭勋《英烈传》第73回:“杨铁刀恃着凶勇,保了元太子及些残兵败卒,约有二千余众,向北而驰,被朱亮祖同廖永忠赶上。”


暂未找到成语残兵败卒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残兵败卒)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杯酒释兵权宋太祖赵匡胤为了防止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以高官厚禄为条件,解除将领们的兵权。
残花败柳元 白朴《墙头马上》第三折:“休把似残花败柳冤仇结,我与你生男长女填还彻,指望生则同衾,死则共穴。”
失败是成功之母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经验对于干部是必需的,失败是成功之母。”
起兵动众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华敷传》:“不可以兴土功,不可以会诸侯,不可以起兵动众,举大事,必有大殃。”
秣马厉兵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六年》:“搜乘补卒,秣马利兵,修陈固列。”
兵无常势先秦 孙武《孙子 虚实》:“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兵荒马乱明 李唐宾《梧桐叶》第四折:“不然,那兵荒马乱,定然遭驱被掳。”
败俗伤风参见“败俗伤化”。
将寡兵微元·无名氏《黄鹤楼》第三折:“然刘备将寡兵微,我则彼立刘朝,复兴汉世,非小官之能。”
兵微将寡元 关汉卿《单刀会》第一折:“他兄弟虽多,兵微将寡。”
兵戎相见吴晗《朱元璋传》第三章三:“从至正十六年起,张士诚和朱元璋兵戎相见,大小数百战,互有胜负。”
身败名裂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23回:“看来许多举人、进士做了官,往往因为几十两银子的贿弄,身败名裂。”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败德辱行
哀兵必胜先秦 李耳《老子 德经》第69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三国 魏 王弼注:“抗,举也;加,当也。哀者必相惜,而不趣利避害,故必胜。”
精兵强将《晋书·郗鉴传》:“使君若顾二帝,自可不行,宜急下檄文,速遣精兵猛将。”
息兵罢战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2卷:“只为宋朝南渡以后,绍兴、淳熙年间,息兵罢战,君相自谓太平,纵情逸乐。”
风卷残云唐 戎昱《霁雪》:“风卷残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
解甲休兵北周·庾信《周柱国楚国公歧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夷陵既烧,黔中方定,旋军反旆,解甲休兵。”
兵无斗志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回:“且说曼伯杀入左军,陈兵原无斗志,即时奔散,反将周兵冲动。”
足食足兵《论语·颜渊》:“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伤风败俗《魏书 游明根传附肇》:“肇,儒者,动存名教,直绳所举,莫非伤风败俗。”
败俗伤化《汉书 叙传下》:“侯服玉食,败俗伤化。”
抱残守缺东汉 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犹欲抱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亡(无)从善服义之公心。”
赔了夫人又折兵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5回:“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损兵折将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81回:“损兵折将,必然瞒着天子。”
残兵败将明 无名氏《伐晋兴齐》第四折:“如今追击残兵败将,遂收故境,引兵而回。”
反败为胜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6回:“将军在匆忙之中,能整兵坚垒,任谤任劳,使反败为胜,虽古之名将,何以加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