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凶殄逆的成语故事
拼音zhū xiōng tiǎn nì
基本解释诛:讨伐。讨伐凶暴、叛逆之人。
出处唐·陈子昂《请措刑科》:“圣人诛凶殄逆,济人宁乱,必资刑杀,以请天下。”
暂未找到成语诛凶殄逆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诛凶殄逆)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暴殄天物 | 《尚书 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
逆道乱常 | 唐 李公佐《谢小娥传》:“如小娥足以儆天下逆道乱常之心,足以观天下贞夫孝妇之节也。” |
诛求无度 | 《旧唐书·于頔传》:“擅兴全师,僭为正乐,侵辱中使,擅止制囚,杀戮不辜,诛求无度,臣故定谥为厉。” |
逆来顺受 | 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12出:“逆来顺受,须有通时。” |
乱世凶年 | |
伏法受诛 | 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
逆水行舟 | 鲁迅《且介亭杂文 门外文谈》:“即使目下还有点逆水行舟,也只好拉纤。” |
禁暴诛乱 | 汉 贾谊《过秦论》:“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 |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怀念刘少奇同志·片断回忆寄深情》:“他常对工作人员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口诛笔伐 | 明 汪廷讷《三祝记 同谪》:“他捐廉弃耻,向权门富贵贪求,全不知口诛笔伐是诗人句,陇上墦间识者羞。” |
以意逆志 |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
逆流而上 | 《诗经·秦风·蒹葭》:“溯洄从之。”毛亨传:“逆流而上曰溯洄。” |
倒行逆施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伍子胥列传》:“吾日莫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
逢凶化吉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2回:“豪杰交游满天下,逢凶化吉天生成。” |
人人得而诛之 | 《庄子·庚桑楚》:“为不善乎显明之中者,人得而诛之。” |
吉凶祸福 | 《三国志 吴志 太史慈传》:“是为吉凶祸福等耳,吾不独受此罪。” |
去逆效顺 | 唐·陆贽《招谕淮西将吏诏》:“如能去逆效顺,因事建功,明设科条,以示褒劝。” |
逆行倒施 | 南朝·宋·无名氏《移答魏安南平南府》:“强者为雄,斯则弃德任力,逆行倒施,有一于此。” |
莫逆交 | 清·许奉恩《里乘》第四卷:“两人相识,粲然一笑,遂订为莫逆交云。” |
误国殄民 | 宋·周密《齐东野语·洪君畴》:“贪缪之柏,误国殄民,逐之已晚。” |
弃逆归顺 | 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自然相率弃逆归顺。” |
逆耳之言 | 《史记·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于行。” |
邦国殄瘁 | 《诗经 大雅 瞻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 |
十恶五逆 | 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二折:“嫂嫂也,我不曾犯十恶五逆,这一个家缘儿都被你收拾。” |
凶多吉少 | 明 吴承恩《西游记》:“今日且把这慈悲心略收收,待过了此山再发慈悲吧。这去处凶多吉少。” |
罪不容诛 | 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下》:“恶不忍闻,罪不容诛。” |
江海不逆小流 | 汉·刘向《说苑·尊贤》:“太山不辞壤石,江海不逆小流。” |
逆子贼臣 | 《敦煌变文 降魔变文》:“唯有逆臣贼子,欲谋王之国政,怀邪抱佞,不谨风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