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唾壶击缺唾壶击缺的故事

唾壶击缺的成语故事


拼音tuò hú jī quē

基本解释亦作“唾壶敲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王处仲(王敦)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后以“唾壶击缺”或“唾壶敲缺”形容心情忧愤或感情激昂。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王处仲(王敦)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暂未找到成语唾壶击缺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唾壶击缺)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冰壶秋月宋 苏轼《赠潘谷》诗:“布衫漆黑手如龟,未害冰壶贮秋月。”
声东击西唐 杜佑《通典 兵六》说:“声言击东,其实击西。”
旁敲侧击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0回:“只不过不应该这样旁敲侧击,应该要明亮亮的叫破了他。”
鹰击长空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词:“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礼坏乐缺《梁书·徐勉传》:“礼坏乐缺,故国异家殊,实宜以时修定,以为永准。”
反戈一击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吾与杨军反戈击之。”
书缺有间西汉 司马迁《史记 五帝本纪》:“《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
抱残守缺东汉 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犹欲抱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亡(无)从善服义之公心。”
不堪一击王安忆《命运交响曲》:“我太响,心里却在大声地嚷:你的想法太不堪一击了!”
击节称叹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叶生》:“公期望基切,闱后索文读之,击节称叹,不意时数限人,文章憎命,及放榜时,依然铩羽。”
击石弹丝宋·秦观《代贺兴龙节表》:“加笾折俎,初偿露酎之醇;击石弹丝,始奏《钧天》之妙。”
完美无缺清 钱泳《履园丛话》:“小楷,微带行笔,共一百廿八行,前者十数行破裂者,而后幅完好无阙(缺)。”
分进合击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第六节:“将敌军对我军的战略上的分进合击,改为我军对敌军的战役或战斗上的分进合击。”
缺斤短两王朔《我是你爸爸》:“人家来转转,你们就吆喝着非拉着人家买,人家真买了就缺斤短两坑人家。”
斧破斨缺《诗·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
缺一不可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回:“林冲道:‘只今番克敌制胜,便见得先生妙法。正是鼎分三足,缺一不可,先生不必推却。’”
轻敲缓击清·陶贞怀《天雨花》第21回:“且待四个宫人到,轻敲缓击试他们。”
残缺不全毛泽东《论持久战》十二:“这些特点是事实上存在的,不是虚造骗人的;是战争的全部基本要素,不是残缺不全的片段。”
无懈可击先秦 孙武《孙子 计》:“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曹操注:“击其懈怠,出其空虚。”
宁缺毋滥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五回:“即令宁缺勿滥,这开封是一省首府,祥符是开封首县,却是断缺不得的。”
枉矢哨壶《礼记·投壶》:“主人请曰:‘某有枉矢哨壶,请以乐宾。’”
击节称赏晋·左思《蜀都赋》:“巴姬弹弦,汉女击节。”
突然袭击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一章:“这个突然袭击使大林大感狼狈,面红着。”
月缺重圆
铜壶滴漏唐 温庭筠《鸡鸣埭歌》:“铜壶漏断梦初觉,宝马尘高人未知。”
毂击肩摩西汉 司马迁《史记 苏秦列传》:“临葘之涂,车毂击,人肩摩。”
击电奔星《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天兵有限,不可久停,马乃击电奔星,行至子胥妻舍。拟迎妇归吴国。”
击鼓鸣金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张辽可使击鼓鸣金,许褚可使牧羊放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