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含冰茹檗含冰茹檗的故事

含冰茹檗的成语故事


拼音hán bīng rú bò

基本解释见“饮冰食檗”。

出处清·李枢《〈精忠传弹词〉序》:“太夫人舍生不遂,乃奉君姑并携六月孤儿,伴榇回浙,赁居于海宁桐木村旧戚马氏之见远山楼。自此含冰茹檗之中,惟曲尽其事长抚雏之责矣。”


暂未找到成语含冰茹檗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含冰茹檗)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冰壶秋月宋 苏轼《赠潘谷》诗:“布衫漆黑手如龟,未害冰壶贮秋月。”
含辛茹苦宋 苏轼《中和胜相院记》:“无所不至,茹苦含辛,更百千万亿生而后成。”
冰解的破清 曾国藩《<经史百家简编>序》:“惟校雠之学,我朝独为卓绝,干嘉间巨儒辈出,讲求音声故训,校勘疑误,冰解的破,度越前世矣。”
冷若冰霜清 刘鄂《老残游记续集》第二回:“笑起来一双眼又秀又媚,却是不笑起来又冷若冰霜。”
如履薄冰《诗经 小雅 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春冰虎尾《尚书·君牙》:“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拔茅连茹《周易 泰》:“拔茅茹,以其汇。”王弼注:“茅之为物,拔其根而相牵引者也。茹,相牵引之貌也。”
拔毛连茹
冰天雪地清 蒋士铨《鸡毛房》诗:“冰天雪地风如虎,裸而泣者无栖所。”
茹毛饮血西汉 戴圣《礼记 礼运》:“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2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冰雪严寒吴伯箫《菜园小记》“虽然按照时令季节,各种蔬菜种得有早有晚,有时收了这种菜才种那种菜;但是除了冰雪严寒的冬天,一年里春夏秋三季,菜园里总是经常有几种蔬菜在竞肥争绿的。”
夏虫语冰先秦 庄周《庄子 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夏虫不可语冰战国·宋·庄周《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一片冰心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含沙射影晋 干宝《搜神记》第12卷:“其名曰‘蜮’,一曰‘短狐’,能含沙射人。所中者则身体筋急,头痛,发热;剧者至死。”
若涉渊冰宋 陈亮《论励臣之道》:“朕承太上皇亮付托之重,念国家之深耻,志在复雠,八年于兹,若涉渊冰,未知攸济。”
风木含悲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鼓腹含和严复《主客平议》:“煕皞之民,耕三馀一,鼓腹含和,无过庶过富之通患。”
走花溜冰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四回:“你莫象才来的那个和尚,走花溜冰的胡缠。”
冰厚三尺,非一日之寒东汉·王充《论衡·壮留》:“故夫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
夏虫不可言冰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十回:“夏虫不可言冰,蟪蛄不知春秋。”
六出冰花《宋书·符瑞志下》:“草木花多五出,花雪独六出。”
啮檗吞针唐 康骈《李使君》:“及至冰餐,俱置一匙于口,各相眄良久,咸若啮檗吞针 。”
冰雪聪明唐 杜甫《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坐知七曜历,手画三军势。冰雪净聪明,雷霆走精锐。”
冷语冰人宋·曾造《类说·〈外史梼杌〉》:“潘柱迎,孟蜀时,以财结权要,或戒之,乃日:‘非是求愿,不欲以冷语冰人耳。’”
饮冰茹檗唐·白居易《三年为刺史》诗:“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檗。”
冰散瓦解《三国志魏志傅嘏传》“嘏对曰”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战略》:“比及三年,左提右挈,虏必冰散瓦解,安受其弊,可坐算而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