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生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hǔ kǒu táo shēng虎口逃生 | 从老虎嘴里逃脱出来。比喻从险境中逃出来。也作“虎口余生”。 | 元 无名氏《朱砂担滴水浮沤记》第一折:“我如今在虎口逃生,急腾腾再不消停。” |
dǐ sǐ mán shēng抵死瞒生 | 见“抵死漫生”。 | 明·无名氏《庞掠四郡》第三折:“我安排着脱身利己的机谋,正中这抵死瞒生的手策。” |
sǐ zhōng qiú shēng死中求生 | 在极危险的境地中努力挣扎以求生路。 | 《后汉书·公孙述传》:“述谓延岑曰:‘事当奈何?’岑曰:‘男儿当死中求生,可坐穷乎?’” |
niú mǎ shēng huó牛马生活 | 比喻饱受压迫剥削的非人生活。 | 邹韬奋《经历·高三分院》:“我所做的只是捐了一天的薪水所得,救济在日本纱厂里过牛马生活,罢工后饥寒交迫的中国同胞。” |
kū shù shēng huā枯树生华 | 比喻在绝境中又找到了生路。 | 《三国志 魏志 刘廙传》:“臣罪应倾宗,祸应覆族……起烟于寒灰之上,生华于已枯之木。” |
tiān shēng tiān huà天生天化 | 天然生就。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5回:“这条计用着件东西,别人家里都没,天生天化大官人家里却有。” |
rén shēng zì gǔ shuí wú sǐ人生自古谁无死 |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但应死得有价值。 | 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hǔ kǒu cán shēng虎口残生 | 老虎嘴里幸存下来的生命。比喻经历极大的危险,侥幸得生 |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六回:“烦你们拜上小姐,说我铁中玉虎口残生,多蒙垂救,高谊已足千古。” |
běi guō xiān shēng北郭先生 | 用以指隐居不仕的人。 | 《韩诗外传》卷九载,北郭先生却楚庄王之聘不仕。《后汉书 方术传 廖扶》载,廖扶感父以法丧身,惮为吏,终身不仕,时人因号为北郭先生。 |
bàn shēng bàn shú半生半熟 | 没有完全成熟或未烹煮至可食用的程度。比喻不熟悉;不熟练。 | 元 元怀《拊掌录》:“北都有妓女美色,而举止生梗,土人谓之生张八……野(魏野)赠之诗曰:‘君为北道生张八,我是西州熟魏三,莫怪尊前无笑语,半生半熟未相谙。’座客大发一噱。” |
qiān shēng wàn sǐ千生万死 | 谓历尽艰险。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3回:“吾等千生万死,身冒血战,夺得城池。” |
shēng mǐ zuò chéng shú fàn生米作成熟饭 | 比喻事情已经做成了,不能再改变。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40回:“这个当儿,珍姑娘的头是磕了,脸是开了,生米是作成熟饭了。” |
huān ruò píng shēng欢若平生 | 平生:平素;平时。像平素久已相交一样地欢乐。 | 清 张元赓《张氏卮言 陈友石》:“即邀至船中,茶罢对奕,欢若平生。” |
bǐ dǐ shēng huā笔底生花 | 比喻文章写得生动、出色。 | 谢冕《远方的星》:“有的同学则富于想象,笔底生花,具有当诗人的气质。” |
shēng gōng shuō fǎ,wán shí diǎn tóu生公说法,顽石点头 | 传说晋朝和尚道生法师对着石头讲经,石头都点头了。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 | 晋·无名氏《莲社高贤传·道生法师》:“竺道生入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涅槃经》……群石皆为点头。” |
wěi shēng zhī xìn尾生之信 | 尾生:古代传说中坚守信约的人,他为守约而甘心淹死。比喻只知道守约,而不懂得权衡利害关系。 | 《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史记·苏秦列传》:“信如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 |
sǐ dì qiú shēng死地求生 | 求:寻取。指在极其危险的境地中求取生存。 | 《新唐书·赵孇传》:“士贵建功立名节,今虽众寡不敌,男子当死地求生,徒惧无益也。” |
kàn shēng jiàn zhǎng看生见长 | 亲眼看着某人的出生和长大。形容对某人非常熟悉。 | 元·王晔《桃花女》楔子:“他在我隔壁住,从小里看生见长的。” |
ēn ruò zài shēng恩若再生 | 恩惠极大如同给了第二次生命。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一回:“勾践囚于吾国……今吾复其社稷,恩若再生。” |
nǚ shēng wài xiàng女生外向 | 向:朝着,引申为偏爱。女子成人总要结婚。指女子心向丈夫家。 | 东汉·班固《白虎通·封公侯》:“男生内向,有留家之义;女生外向,有从夫之义。” |
shì tóng shēng sǐ誓同生死 | 立誓同生共死。形容十分密切,不可拆散。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8卷:“儿与吴衙内誓同生死,各不更改。” |
hào shēng zhī dé好生之德 | 好生:爱惜生灵。指有爱惜生灵;不事杀戮的品德。 | 《尚书 大禹谟》:“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好生之德,洽于民心。” |
fú shēng qiè xiǎng浮生切响 | 指古汉语中的平仄声。 | |
wú shì shēng shì无事生事 | 犹言无事生非。无缘无故找岔子,存心制造麻烦。 | 明·李贽《读<金滕>》:“无风扬波,无事生事。” |
fú shēng yī mèng浮生一梦 | 浮生:世事无定,人生短暂。指人生就像短暂的梦幻。 | 唐·李咸用《早秋游山寺》:“至理无言了,浮生一梦劳。清风朝复暮,四海自波涛。” |
yǎng shēng sàng sǐ养生丧死 | 同“养生送死”。丧,治丧。 | 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养生丧死无撼,王道之始也。” |
shēng róng mò āi生荣没哀 | 荣:光耀;没:通“殁”,死亡。活着受人尊敬,死了使人哀痛。 | 唐·申堂构《唐故内常侍孙府君墓志铭》:“生荣没哀,身沉誉在。” |
píng shēng zhī zhì平生之志 | 平生:一生。指一生的志向。 | 唐·杜甫《梦李白》:“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
mài xiào shēng yá卖笑生涯 | 生涯:生活。指妓女以出卖笑脸为业。 | 鲁迅《谩骂》:“倘使她实在是做卖笑生涯的,就并不是谩骂,倒是说了真实。” |
shēng sǐ zuì mèng生死醉梦 | 醉:沉酣。形容非常专心。 | 明·郎瑛《七修类稿·事物·戴进传》:“生死醉梦于绘事,故学精而业著,业著而名远。” |
shēng sǐ ròu gǔ生死肉骨 | 生、肉:用作动词。使死人复生,白骨长肉。形容恩惠极大。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五年》:“苟使意如得改事君,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
yǒng shēng yǒng shì永生永世 | 永远。 | 曹禺《人的悲剧》:“我现在就给你命名——你是永生永世的敌人!” |
shēng qín huó ná生擒活拿 | 生:活;擒:捉。活捉对手。 | 元·郑德辉《老君索》第一折:“我追赶着一人,往往这老君堂来,今在此务要生擒活拿。” |
xùn yì wàng shēng殉义忘生 | 殉:献出生命。为追求正义而献身。 | 唐·陈子昂《为苏宏晖谢表》:“臣等殉义忘生,报恩惟死,不任感激庆戴之至。” |
sù mèi píng shēng素昧平生 | 一向不了解。指与某人从来不认识。素:从来;昧:不明白;不了解。 | 唐 段成式《剑侠传 郭伦观灯》:“素昧平生,忽蒙救护,脱妻子于危难,先生异人乎?” |
miào qù héng shēng妙趣横生 | 横生:层现迭出。美妙动人的意趣;时时迸发;处处充溢。形容人的谈吐、诗文等充满了意趣。 | 秦牧《艺海拾贝 艺术力量和文笔情趣》:“好些平常的事物,在卓越的作者笔下妙趣横生,他们借助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运用譬喻。” |
jiāo shēng guàn yǎng骄生惯养 | 骄:通“娇”。指娇生惯养。 | 胡朴安《中华全国风物志 江苏 吴县之奇俗》:“富贵家之小孩,骄生惯养,大半身体柔弱,时膺疾病。” |
rén shēng cháo lù人生朝露 | 形容人生短暂 | |
míng zhū shēng bàng明珠生蚌 | 比喻出色的父亲生出出色的儿子。 | 《三辅决录》:“昨日仲将来,文敏笃诚,保家之主也,不意双珠近出老蚌。” |
wù fǔ chóng shēng物腐虫生 | 东西腐烂了才会生虫。比喻祸患的发生,总有内部的原因。也比喻本身有了弱点,别人才能乘机打击。 | 宋 苏轼《范增论》:“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 |
tǔ shēng tǔ zhǎng土生土长 | 当地生长的。 | 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我们这些干部,大多数是好的,是土生土长,联系群众,经过长期斗争考验的。” |
bǎi bì cóng shēng百弊丛生 | 百:形容多;弊:弊端,害处。各种弊害都产生出来了。 | 梁启超《政治学学理摭言》:“则以智慧程度未达于大多数,而欲幸福之程度进于大多数,未有不百弊丛生,而贻反对之徒以口实者也。” |
huò cóng kǒu shēng祸从口生 | 指言语不慎招致灾祸。 | |
shēng jī bó bó生机勃勃 | 生机:生命力。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有旺盛的生命力。 | 张天民《创业》:“油田一片生机勃勃,繁忙兴旺的景象。” |
shēng lóng huó xiàn生龙活现 | 形容描绘生动逼真 | 方志敏《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七》:“呈辞上说得生龙活现,不由你不核准。” |
bái miàn shū shēng白面书生 | 白面:形容白净;书生:念书人。①形容年纪轻、知识浅薄、阅历不深的读书人。②也泛指相貌姣好、白净的年轻读书人。 | 《宋书 沈庆之传》:“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有济?” |
gè ān shēng lǐ各安生理 | 各:各个;生理:职业和日常生活。各自安心从事自己的职业,过自己的生活。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2回:“我去高老庄探亲,哥哥去花果山称圣,白龙马归大海成龙……我们都各安生理去也。” |
zào yán shēng shì造言生事 | 捏造虚言以挑起事端。 | 《孟子·万章上》:“好事者为之也。”宋·朱熹集注:“好事,谓喜造言生事之人也。”清·张南庄《何典》第二回:“只消说他造言生事,顶名告他一状,不怕不拿大锭大帛出来买静求安。” |
nǎo zǐ shēng xiù脑子生锈 | 比喻思想僵化。 | |
zào yáo shēng fēi造谣生非 | 见“造谣生事”。 | 黄南丁氏《杨乃武与小白菜》第八回:“而且如今你的年纪,已是二十多了,住在这里,若再不同小大圆房,外间造谣生非的人多……说不定同我有了一手,岂不是你我二人的名誉,又将扫地。” |
yù shì shēng fēng遇事生风 | 一有机会就挑拔是非,引起事端。 | 东汉 班固《汉书 赵广汉传》:“见事风生,无所回避。” |
rén shēng dì bù shú人生地不熟 | 指初到一地对当地的人与环境、习俗等不熟悉。 | 张恨水《夜深沉》第33回:“我人生地不熟的,一个人坐在这屋子里,闷死了。” |
biàn shēng zhǒu yè变生肘腋 | 肘腋:胳肢窝。比喻事变就发生在身边。 |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法正传》:“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 |
shēng sǐ yǔ gòng生死与共 | 同生共死;相依为命。形容彼此情谊深重。 | 《深情忆念周伯伯》:“几十年来,周总理与我父亲生死与共,休戚相关。” |
shè jì shēng mín社稷生民 | 社稷:古代帝王所祭的土神和谷神,代指国家。指国家与人民。 | 傅抱石《郑板桥集前言》:“何与于社稷生民之计,三百篇之旨哉?” |
xiāng miè xiāng shēng相灭相生 | 指互相克制,互相生发或互相依存,互相制约。 | 汉·荀悦《汉纪·汉成帝纪》:“其言虽殊,譬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 |
shā shēn chū shēng杀身出生 | 出:去,离弃。舍弃生命。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忠廉》:“忠臣亦然,苟便于主利于国,无敢辞违,杀身出生以徇之。” |
hǔ kǒu yú shēng虎口余生 | 从老虎嘴里逃出的生命。比喻经历极大的危险;侥幸保全了性命。 | 唐 刘长卿《按复后归睦州赠苗侍御》诗:“羊肠留覆辙,虎口脱余生。” |
nǐ sǐ wǒ shēng你死我生 | 形容斗争非常激烈、不能共存。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95回:“如要再叫唤,我就打你致命,今日赌一个你死我生!” |
wàng shēng chuān záo妄生穿凿 | 妄:胡乱地。指胡乱地去穿凿附会。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世传不真,妄生穿凿,唯按此行之,乃见其验。” |
wú duān shēng shì无端生事 | 无端:没有理由。无缘无故地捣乱闹事。 | 茅盾《林家铺子》:“自家是规规矩矩的生意人,又没犯法,只要生意好,不欠人家的钱,难道好无端生事,自诈他不成。” |
shùn wǒ zhě shēng,nì wǒ zhě sǐ顺我者生,逆我者死 | 顺从我的心意才能生存,违抗我的心意就要灭亡。 | 语出《庄子 盗跖》:“顺吾意则生,逆吾意则死。” |
shēng huā miào bǐ生花妙笔 | 传说唐朝诗人李白少年时梦见笔头生花;从此才华横溢。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 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 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
sǐ shēng qì kuò死生契阔 | 契阔:久别的情怀。指生死离合。 | 《诗经·邶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
lè jìn āi shēng乐尽哀生 | 犹言乐极生悲。 | 唐·张鷟《游仙窟》:“有同必异,自昔攸然;乐尽哀生,古来常事。” |
jiàn shì shēng fēng见事生风 | 形容遇到事情,兴风作浪。 |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棘闱志异》:“第少年喜事,每捕风捉影,见事生风。” |
shì zhě shēng cún适者生存 | 适:符合,适应。适应环境要求的就能生存下去。 | 欧阳山《苦斗》:“我是说在这个问题上,千万不要忽略那著名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 |
jìn shēn xiān shēng搢绅先生 | 搢:插;绅:大带;搢绅:宦官的代称。指做过官的大人先生 | 战国·宋·庄周《庄子·天下》:“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搢绅先生多能明之。” |
shēng róng sǐ shuāi生荣死衰 | 活着受人尊敬,死了使人哀痛。用以赞誉受人崇敬的死者。 | 《论语 子张》:“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
shēng zhāng shú wèi生张熟魏 | 张、魏:都是姓,这里泛指人。泛指认识的或不认识的人。 |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六:“北都有妓女,美色而举止生梗,士人谓之‘生张八’。……野赠之诗曰:‘君为北道生张八,我是西州熟魏三。莫怪尊前无笑语,半生半熟未相谙。’” |
pǔ jì qún shēng普济群生 | 同“普度众生”。 | 明·无名氏《庆长生》第一折:“九幽拔苦消灾障,普济群生佑下方。” |
yī xiàn shēng jī一线生机 | 还有一点儿生存的希望(一线:极其细微;微少;生机:生存的机能;指生存)。 |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若借温太真之事,为小人开一线生路,借范尧夫之言,为君子忧后来之祸,则失之矣。” |
qī qiào shēng yān七窍生烟 | 七窍:指两耳、两眼、两鼻孔和口。形容气愤至极;好像眼耳口鼻都要冒出火来。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78回:“忽闻此言,吓得三尺神散,七窍生烟。” |
shēng mín tú tàn生民涂炭 | 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六十一回:“今国君无道,天愁民怨,四海分崩,生民涂炭,刀兵不歇,天下无不思叛,正天之欲绝殷商也。” |
shí nián shēng jù,shí nián jiào xùn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 生聚:繁殖人口,聚积物力;教训:教育,训练。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 | 《左传·哀公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
yán lùn fēng shēng言论风生 | 形容言谈议论时兴致很高,气氛活跃。 | 清·袁枚《新齐谐·赵李二生》:“[书生]邀入坐,言论风生。” |
shēng qíng jiàn jǐng生情见景 | 景:景物。看到眼前景物而引起某种联想或感慨,也指随机应变。 | 明·无名氏《活拿萧天佑》第三折:“我见他气昂昂威风自逞,雄赳赳施逞些气性,使不着你叫丫丫寻棕见影,你看我两阵前生情见景。” |
jié wài shēng zhī节外生枝 | 节:竹子分枝长叶的地方。竹子应该在节外生枝;节外生出杈枝来。比喻在不应该出现问题的地方又产生了新的问题。也用作“节上生枝”。 | 元 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二折:“不是我节外生枝,囊里盛锥,谁着你夺人爱女,逞己风流,被咱都知。” |
juān shēng xùn guó捐生殉国 | 捐生:舍弃生命;殉国:为国家而牺牲生命。为了国家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追光寺》:“既见义忘家,捐生殉国,永言忠烈,何日忘之!” |
bù shēng bù miè不生不灭 | 指超脱生死的界限。现指半死不活。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19回:“舍利子,是诸佛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
jīng jí cóng shēng荆棘丛生 | 荆棘:荆条蒺藜;丛:聚集成堆。荆蔓蒺藜成群地生长出来。比喻前进道路阻碍很大,困难极多。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68回:“此时家难未靖,荆棘丛生,一经还乡,存亡莫保,臣稍知利害,岂肯自投罗网。” |
suī sǐ yóu shēng虽死犹生 | 犹:如同。指人虽死,精神不灭,楷模犹存。也指心无牵挂、憾事,虽死犹同活着。 | 晋 常璩《汉中士女志 文姬》:“先公为汉忠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
rén jí zhì shēng人急智生 | 在紧急情况下突然想出了好主意。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5回:“智深见了,‘人急智生’,便把禅杖倚了,就灶边拾把草,把春台揩抹了灰尘。” |
yǔ duó shēng shā予夺生杀 | 《周礼·天官、大宰》的“八柄”中有予、夺、生、诛(责备)等权力。后因以“予夺生杀”泛指帝王掌握的赏罚生死大权。 |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天地阴阳》:“为人主者,予夺生杀,各当其义。” |
yī shēng yī shì一生一世 | 一辈子。 | 明 阮大铖《燕子笺 试窘》:“这样一撞,就撞着了,才使得。不然一生一世也只是这样嘴巴骨。” |
qiú shēng bù dé求生不得 | 想活活不了。形容处境十分艰难。 |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造成了普遍于全国的灾荒和匪祸,使得广大的农民和城市贫民走上求生不得的道路。” |
dé yì mén shēng得意门生 | 最受老师欣赏的学生。门生;古代亲授业的弟子或科举中试者对座师的自称。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他虽和咱们满洲汉军隔旗,却是我第一个得意门生。” |
bǐ dǐ chāo shēng笔底超生 | 犹言笔下超生。超生:佛家语。为了免使他人受难,书写时,在用意和措词方面都给予宽容或开脱。 | 苏雪林《闲话战争 齿患》:“严冷无情的法官定了你的死罪之后,就从不会有笔底超生的事。” |
shēng yāo zuò guài生妖作怪 | 生:产生。比喻搞鬼捣乱。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9回:“及至时运衰微,禄命将终之日,不但众散亲离,人心背叛,即魑魅魍魉也都来了,生妖作怪,播弄着你,所谓人衰鬼弄人是也。” |
pǔ dù zhòng shēng普渡众生 | 众生:指人类和各种动物。普遍引渡所有的人;使他们脱离苦海;登上彼岸。本是佛家语;后指救济大众。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丈六金身,能变能化,无大无不大,无通无不通,普渡众生,号作无人师。” |
qī shēng qī sǐ七生七死 | 见“七死七生”。 | |
gēn shēn tǔ zhǎng根生土长 | 当地出生长大。也指世代居住。 | 元 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却不道一般儿根生土长,开花结子,带叶连枝。” |
bào yǔn qīng shēng暴殒轻生 | 暴:突然;殒:死亡;轻生:把生命看得很轻。指突然间自杀身亡。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3回:“大约我近年于家务疏懒,自然执事人操克夺之权,致使弄出这暴殒轻生的祸来。” |
sǐ lǐ qiú shēng死里求生 | 同“死中求生”。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合我师傅父女两人,费了无限精神,成全得我转祸为福,死里求生,重归故里。” |
lìng kāi shēng miàn另开生面 | 另外创造新的形式或开创新的局面。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一回:“今日行这酒令,已是独出心裁,另开生面。” |
hán zhāng tǐng shēng含章挺生 | 亦作“含章天挺”。谓内怀美质而挺秀。 | 晋·左思《蜀都赋》:“王褒炜烨而秀发,扬雄含章而挺生。” |
huò dá xiān shēng豁达先生 | 指人心胸坦荡,头脑清醒。 | 《子不语》:“此处向不平静,自豁达先生过后,永无为祟者。” |
nán guō xiān shēng南郭先生 | 比喻无才而占据其位的人。 | 《晋书 刘寔传》:“推贤之风不立,滥举之法不改,则南郭先生之徒盈于朝矣。” |
tān shēng wù sǐ贪生恶死 | 见“贪生畏死”。 | 东汉·班固《汉书·司马迁传》:“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亲戚,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不得已也。” |
shēng shēng shì shì生生世世 | 指今生、来世以至永世。 | 《南史 王敬则传》:“唯愿后身生生世世不复天王作因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