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以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xiāng rú yǐ zé相濡以泽 | 濡:沾湿;泽:唾液或汗水。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在困难的处境中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 清·曾国藩《广东嘉应州知州刘君事状》:“嘘枯养瘠,相濡以泽。” |
yǐ zhuī cān hú以锥餐壶 | 用锥子到壶里取东西吃。比喻达不到目的。 | 《荀子 劝学》:“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 |
yǐ zhōng tiān nián以终天年 | 以:表示目的。终:结束,完了。天年:指人的自然的年寿。指养老送终。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师父只在此间过了,小弟奉养你母子二人,以终天年,多少是好!” |
yǐ jìn wú chǐ以尽吾齿 | 来度过我的一生.。 | |
nán yǐ yù liào难以预料 | 预:预先;料:料想,估计。很难预先想到。 | 三国 蜀 诸葛亮《后出师表》:“凡事如是,难以逆料。” |
liáo yǐ jiě cháo聊以解嘲 | 姑且用来解释被人嘲笑的事情。 |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五柳先生上》:“子美困顿于山川,盖为不知者诟病,以为拙于生事,又往往讥议宗文、宗武失学,故聊解嘲耳。” |
yǐ shuǐ tóu shuǐ以水投水 | 比喻事物类同很难辨别。 |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说符》:“若以水投水,何如?” |
yǐ lǐ xiāng dài以礼相待 | 礼:仪礼;应有的礼节;待:对待;接待。用应有的礼节来对待别人。 | 明 施耐庵《水浒传》:“宋江以礼相待,用好言抚慰。” |
yǐ lí zhì shǔ以貍至鼠 | 比喻事情不能成功。同“以貍饵鼠”。 | |
yǐ huǐ wéi fá以毁为罚 | 根据人们的非毁给以惩罚。参见“以誉为赏”。 | 《管子·明法》:“是故官之失其治也,是主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然则喜赏恶罚之人离公道而行私术矣。”尹知章注:“以毁誉为赏罚,则官自然失理。” |
xū xí yǐ dài虚席以待 | 空着位置等待。 | 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桌上摆着精致的餐具虚席以待,使人穿堂而过时有一种昼夜不分的懒洋洋的感觉。” |
yǐ yáng yì niú以羊易牛 | 易:更换。用羊来替换牛。比喻用这个代替另一个。 | 《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
yǐ yuàn bào dé以怨报德 | 怨:仇恨;报:报答;回报;德:恩惠。指忘恩负义;反而加害于人。 | 《国语 周语中》:“以怨报德,不仁。” |
zī zī yǐ qiú孜孜以求 | 不知疲倦地探求(孜孜:勤勉的样子)。 | 孙犁《芸斋琐谈》:“因为他那种孜孜以求、有根有据、博大精深的治学方法,也为人所熟知了。” |
yǐ shí tóu luǎn以石投卵 | 见“以碫投卵”。 | 《孙子·势篇》:“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晋书·温峤传》:“今之进讨,若以石投卵耳。” |
qiān yǐ xià shì谦以下士 | 下:屈己尊人。指谦虚恭敬地对待地位比自己低的人。 | 唐·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岂不由重诺好贤、谦以下士得也。” |
nán yǐ wéi jì难以为继 | 难于继续下去。 | 《礼记·檀弓上》:“孔子曰:‘哀则哀矣,而难为继也。’” |
xí yǐ chéng fēng习以成风 | 风:风气。习惯了,就形成了风气。 | 宋·朱熹《谏诤》:“今聚天下之不敢言是非者在朝廷,又择其不敢言之甚者为台谏,习以成风,如何做得事。” |
yǐ guān bǔ lǚ以冠补履 | 冠:帽子;履:鞋子。用帽子补鞋。比喻以贵重物品配贱物。 | 《汉书·贾谊论》:“履虽鲜不如于枕,冠虽敝不以苴履。” |
yǐ guǎn kuī tiān以筦窥天 | 见“以管窥天”。 | |
yǐ è bào è以恶报恶 | 用恶行去回报别人的恶行。 | 《榖梁传·僖公二十三年》:“伐国不言围邑。此言围邑,何也?不正其以恶报恶也。”范宁注:“前十八年。宋伐齐之丧,是恶也;今齐乘胜而报,是以恶报恶也。” |
xiāng jiàn yǐ chéng相见以诚 | 以真心诚意相对待。 | 郭沫若《相见以诚》:“但今天是应该相见以诚的时候了。” |
bù kě yǐ dào lǐ jì不可以道里计 | 计:计算。不能用里程来计算。形容程度相差很大。 | 章炳麟《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最有学问的人,就是周秦诸子,比那日本的物茂卿、太宰纯辈,就相去不可以道里计了。” |
bù yǐ guī jǔ,bù chéng fāng yuán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 规:圆规;矩:曲尺。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
yǐ jiǔ jiě chéng以酒解酲 | 酲:喝醉了神志不清。用酒来解酒醉。比喻用有害的方法救急。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进肉,隗然已醉矣。” |
yán chén yǐ dài严陈以待 | 见“严阵以待”。 | |
yǐ jué hòu huàn以绝后患 | 消除祸根,来杜绝以后可能产生的祸患。 | 元 无名氏《谢金吾》第三折:“如今朦胧奏过圣人,将他两个押赴市曹杀坏了,以绝后患。” |
méng yǐ yǎng zhèng蒙以养正 | 指从童年开始,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 | 《易·蒙》:“蒙以养正,圣功也。” |
yǐ shǎo shèng duō以少胜多 | 用少数的力量战胜多数的力量;以弱小战胜强大。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22回:“这回用兵,以少胜多,极有布置。” |
yǐ huǒ jiù huǒ以火救火 | 用火来救火灾。比喻工作方法不对头,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 先秦 庄周《庄子 人间世》:“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
yǐ yè jì cháo以夜继朝 | 犹言以夜继日。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元帝在江荆间,复所爱习,召置学生,亲为教授,废寝忘食,以夜继朝。” |
yǐ yǎn huán yǎn以眼还眼 | 用瞪眼回击瞪眼。比喻用对方使用的手段来回击对方。 | 《旧约全书 申命记》:“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 |
jǐ qiáng líng ruò以强凌弱 | 凌:侵犯;欺侮。依仗自己的强大或者人多去欺压弱小者。 | 先秦 庄周《庄子 盗跖》:“自是之后,以强凌弱,以众暴寡。” |
yòu wǔ yòu yǐ jí rén zhī yòu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幼:爱护。爱护我家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 | 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záo huài yǐ dùn凿坏以遁 | 谓隐居不仕。语本《淮南子·齐俗训》:“颜阖,鲁君欲相之而不肎,使人以币先焉,凿培而遁之。” | 《淮南子·齐俗训》:“颜阖,鲁君欲相之而不肎,使人以币先焉,凿培而遁之。” |
yuàn wén xiǎn jù,yǐ hé lǐ shí愿闻显据,以核理实 | 愿意听到明显的证据,以核实事理与客观实际。 | 南朝·宋·祖冲之《辩戴法兴难新历》:“夫为合必有不合,愿闻显据,以核理实。” |
yǐ tāng wò fèi以汤沃沸 | 见“以汤止沸”。 | 《淮南子·原道训》:“若以汤沃沸,乱乃逾甚。是故鞭噬狗,策蹄马,而欲教之,虽伊尹、造父弗能化。” |
yǐ yán jǔ rén以言举人 | 根据言论来举荐人才。 | 汉·桓宽《盐铁论·利议》:“[文学]议论称诵,窃商赐之辞;刺讥言治,过管晏之才。心卑卿相,志小万乘。及授之政,昏乱不治。故以言举人,若以毛相马,此其所以多不称举。” |
yǐ shuǐ tóu shí以水投石 | 比喻意见相左,不能为对方所接受。 | 三国·魏·李康《运命论》:“其言也。如以水投石,莫之受也。” |
yǐ xíng qù xíng以刑去刑 | 用刑罚遏止刑罚,意谓从重量刑,使百姓畏惧而不敢犯法,以收到不用刑的效果。 | 《商君书·靳令》:“行罚,重其轻者,轻其重者,轻者不至,重者不来,此谓以刑去刑,刑去事成。”高亨注:“‘轻其重者’一句是衍文,《韩非子·饬令篇》无,是其证。”又《去强》:“以刑去刑,国治。” |
yǐ shì yā rén以势压人 | 以:凭借。凭借自己的权势去压制别人。 | 邓小平《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首先要对讨论和批评的问题研究清楚,绝不能以偏概全,草木皆兵,不能以势压人,强词夺理。” |
yǐ jǐ duó rén以己度人 | 度:推测;猜测。用自己的想法来衡量别人;依据自己一方的情况去猜测别人的情况。 | 汉 韩婴《韩诗外传》:“圣人以己度人者也,以心度心,以情度情,以类度类,古今一也。” |
xī hái yǐ cuàn析骸以爨 | 指被围日久,粮尽柴绝的困境。亦以形容战乱或灾荒时期百姓的悲惨生活。 | 《左传 宣公十五年》载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 |
yǐ guǎn kuī bào以管窥豹 | 用竹管看豹,只能见其身上的一斑。比喻目光狭隘,见识短浅。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 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
nán yǐ qǐ chǐ难以启齿 | 启齿:开口。话很难说出口。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卷:“所恨者新丧未久,况且女求于男,难以启齿。” |
xìn yǐ chuán xìn,yí yǐ chuán yí信以传信,疑以传疑 | 信:确实;疑:难于确定。确实可信的就按可信的传下去,不可信的就按不可信的传下去。指客观公正地对待历史问题。 | 西汉·司马迁《史记·三代世表》:“一言有父,一言无父,信以传信,疑以传疑,故两言之。” |
yǐ sī fèi gōng以私废公 | 由于私情而废弃公务。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六回:“晃回顾众将,厉声大叫曰:‘若取得云长首级者,重赏千金!’公惊曰:‘公明何出此言?’晃曰:‘今日乃国家之事,某不敢以私废公。’言讫,挥大斧直取关公。” |
bù yǐ cí hài zhì不以辞害志 | 辞:文辞;志:作品的思想内容。不因为只顾文辞而损害了对内容的理解。指写文章不要只追求修辞而忽略文章的立意。 |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
xié tiān zǐ yǐ zhēng sì fāng挟天子以征四方 | 挟:挟制。挟制皇帝,用朝廷的名来征讨四方。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 |
yǐ shēn xùn zhí以身殉职 | 殉: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牺牲。为了忠于本职工作而牺牲。 | 《梁书 韦粲传》:“谓仲礼曰:‘下官才非御侮,直欲以身殉职。’” |
liáo yǐ wèi jiè聊以慰藉 | 聊:姑且;慰藉:安慰自己。姑且用来自我安慰。 | 鲁迅《“呐喊”自序》:“有时候乃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
yǐ shā qù shā以杀去杀 | 用严峻的法律禁止人犯法。 | 先秦 商鞅《商君书 画策》:“以杀去杀,虽杀可也。以刑去刑,虽重刑可也。” |
lè yǐ wàng yōu乐以忘忧 | 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 |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
bù yǐ wéi chǐ不以为耻 | 不认为是可耻。指不知羞耻。 | 《邓析子 转辞》:“今挂劓不以为耻,斯队之所以乱多治少也。” |
yǐ tíng kòu zhōng以莛叩钟 | 莛:草茎。原意是钟的音量大,用草茎去敲,就不能使它发出应有的响声。后比喻学识浅薄的人向知识渊博的人请教。 | 汉 东方朔《答客难》:“以蠡测海,以莛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 |
yǐ fēng bǔ qiàn以丰补歉 | 把丰年积余的粮食储备起来,留待灾年歉收时使用。 | 毛泽东《做革命的促进派》:“以丰补歉,很有必要。” |
yǐ quán dá biàn以权达变 | 用灵活的态度去适应变化发展的时势。 | 清·王韬《变法自强》下:“不知时之所尚,势之所趋,终贵因事制宜,以权达变。” |
yǐ wǔ shí bù xiào bǎi bù以五十步笑百步 | 作战时败逃五十步的人讥笑败逃一百步的人。比喻缺点或错误性质相同,只有情节或重或轻的区别。 | 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
yǐn shǒu yǐ wàng引首以望 | 抬头远望。形容殷切盼望。 | 《孟子 梁惠王上》:“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新五代史 唐臣传 郭崇韬》:“况今大号已建,自河以北,人皆引首以望成功而思休息。” |
cháng cǐ yǐ wǎng长此以往 | 长:长久;此:如此;这样。长久这样下去。 | 鲁迅《书信集 二五六 致张廷谦》:“倘长此以往,恐怕要日见其荒凉。” |
è è yǐ chāng谔谔以昌 | 谔谔:直言争辩的样子。百官敢于直言争辩,国家就会兴盛。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商君列传》:“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武王谔谔以昌,殷纣墨墨以亡。” |
yǐ wǎng jiàn lái以往鉴来 | 用过去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办事的借鉴。 | 《三国志·魏书·杨阜传》:“愿陛下动则三思,虑而后行,重慎出入,以往鉴来。” |
yǐ guǎ dí zhòng以寡敌众 | 用少数人抵敌众多的人。 | 《金史·吾扎忽传》:“吾扎忽性聪敏,有才智,善用军,常出敌之不意,故能以寡敌众。” |
bù yǐ wéi yì不以为意 | 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 | 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秦太上君寺》:“临淄官徒有在京邑,闻怀砖慕势,咸共耻之,唯崔孝忠一人不以为意。” |
bù yǐ rén fèi yán不以人废言 | 废:废弃。不因为这个人有不足的地方而不采纳他的正确意见。 | 春秋 孔子《论语 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
yǐ máo xiāng mǎ以毛相马 | 根据毛色判断马的优劣。比喻从表面上看问题,其所得认识往往与实际不符。 | 汉·桓宽《盐铁论·利议》:“故以言举人,若以毛相马,此其所以多不称举。” |
yǐn yǐ wéi chǐ引以为耻 | 以此事为自己的羞耻。 | |
xū jǐ yǐ tīng虚己以听 | 形容接受意见的态度诚恳。 | 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二卷:“君子盛德而卑,虚己以受人。” |
yǐ yē fèi cān以噎废餐 | 由于吃饭打噎,便不敢再进食。比喻因偶然受到挫折,就停止应做的事情。 | 《南史 贺琛传》:“卿又云‘百司莫不奏事,诡竞求进’。今不许外人呈事,于义可否?以噎废餐,此之谓也。” |
yǐ yí fá yí以夷伐夷 | 夷:旧指外族或外国。指在军事上利用对方本身的矛盾,使自相冲突,削弱力量。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邓训传》:“议者咸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护。” |
zé rén yǐ xiáng,dài jǐ yǐ lián责人以详,待己以廉 | 责:要求;详:完备,引申为苛求;廉:少。对他人要求苛刻,对自己要求宽松。 | 唐·韩愈《原毁》:“今日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
yǐ yí gōng yí以夷攻夷 | ①使夷人自相攻伐。本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实行的一种民族分化政策。②晚清时,亦指利用西方的科学技术来对付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 | 《汉书·晁错传》:“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形也。”颜师古注:“不烦华夏之兵,使其同类互相攻击也。”《明史·李材传》:“给事中唐尧钦等亦言:‘材以夷攻夷,功不可泯。’” |
yǐ dà è xì以大恶细 | 用大的罪名来责备人微小的过失。 | |
liáo yǐ zú suì聊以卒岁 | 聊:姑且;勉强;卒:尽;终;岁:一年。姑且这样度过一年。本指逍遥自在地度日。现用以形容生活的艰难。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一年》:“人谓叔向曰:‘子离于罪,其为不知乎?’叔向曰:‘与其死亡若何?诗曰: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知也。’” |
bù suí yǐ zhǐ不随以止 | 不跟随别人而半途停止。 | |
zì kuài yǐ xià自郐以下 | 吴国的季礼在鲁国看周代的乐舞,对于各诸侯国的乐曲都有评论,但从刽国以下他就没有再表示意见。比喻从某某以下就不值得评论。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自郐以下无讥焉。” |
yǐ zhí bào yuàn以直抱怨 | 别人对自己有仇怨,自己以大公无私的态度对待之。 | |
yǐ zhū chéng yì以铢程镒 | 用铢同镒作比较,表示很不相称。 | 明·姚士粦《见只编》卷上:“陈水南臬宪尝以南唐李昪宜继唐后,遂改马令《南唐书》为《唐馀纪传》,此犹萧常以《三国·蜀志》为《续后汉书》也。然昭烈世系甚明,犹觉以铢程镒……昪本安吉砦将潘某之子,昪姓实潘也……” |
wàng wū yǐ shí望屋以食 | 见“望屋而食”。 | 宋·叶适《外论》:“而绛灌之为丞相主国论者,故奋挺大呼望屋以食之人也,是亦安能知先王之意哉!” |
yǐ wěi luàn zhēn以伪乱真 | 把假的混在真的里面,使真假不分。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汉书·王莽赞》云:‘紫色蛙声,馀分闰位。’谓以伪乱真耳!” |
rú yuàn yǐ cháng如愿以偿 | 按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指愿望实现。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6回:“在抚台面前说了许多好话,后来也祥甫竟如愿以偿,补授临清州缺。” |
zhì zú yǐ shì fēi,biàn zú yǐ xíng shuì智足以饰非,辩足以行说 | 智:智谋,指巧诈,诡辩。巧诈足够拒绝别人的规劝,言辞足够掩饰自己的过失。 | 汉·刘向《说苑·臣术》:“四曰智足以饰非,辩足以行说,反言易辞而成文章,内离骨肉之亲,外妒乱朝廷,如此者谗臣也。” |
zhěn gē yǐ dài枕戈以待 | 同“枕戈待旦”。 | 明·张煌言《上行在陈南北机宜疏》:“臣虽驽钝,亦当枕戈以待。” |
yǐ jǐ zhī xīn,dù rén zhī xīn以己之心,度人之心 | 用自己的想法去推测别人的心思。 | 《中庸》“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宋 朱熹注:“以己之心度人之心,未尝不同,则道之不远于人者可见。故己之所不欲,则勿以施至于人。” |
yǐ lí zhì shǔ以狸至鼠 | 见“以狸饵鼠”。 | |
yǐ guī wéi tiàn以规为瑱 | 规:规劝;瑱:古人冠冕上垂在两侧以塞耳的玉。把规劝的话当作塞耳的瑱。比喻不听别人的规劝。 | 《国语·楚语上》:“赖君用之也,故言。不然,巴浦之犀犛兕象,其可尽乎!其又以规为瑱也。” |
yǐ diǎn dài miàn以点带面 | 用一个单位或地方的成功经验来带动许多单位或成片地区的工作。 | 竺可桢《一年来的综合考察》:“考虑全面布局,因此是点面结合,以点带面。” |
shì yǐ mì chéng事以密成 | 事情因为严密谨慎而成功。 | 《韩非子·说难》:“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
yǐ yè xù zhòu以夜续昼 | 犹言以夜继日。 | 《南史·谢灵运传》:“灵运表陈疾,赐假东归。将行,上书劝伐河北,而游娱宴集,以夜续昼。” |
yǐ shū yuán sǎo以叔援嫂 | 《孟子·离娄上》:“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后以“以叔援嫂”谓权宜行事。 | 《孟子·离娄上》:“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
yǐ zhuī hào zǐ以锥飡壸 | 用锥子到壶里取东西吃。比喻达不到目的。 | |
yǐ fǎ wéi jiào以法为教 | 以:用;教:教育。引用法律条文充当教育的内容。 | 《韩非子 五蠹》:“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
jié yǐ wéi zhí讦以为直 | 讦:攻击别人短处;直:直率。揭发别人的隐私自认为坦率。形容人品奸诈虚伪。 | 春秋·鲁·孔丘《论语·阳货》:“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
yǐ gǔ wéi jiàn以古为鉴 | 亦作“以古为镜”。借历史上的成败得失作为鉴戒。 | 《新唐书·魏徵传》:“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按《旧唐书·魏徵传》“鉴”作“镜”。 |
xiáng rén yǐ xīn降人以心 | 降:降服。使人心服。 | 《三略·下略》:“圣人之政,降人以心;贤人之政,降人以礼。” |
yǐ huǒ qù é以火去蛾 | 娥喜投火,用火驱赶飞蛾,蛾越多。比喻行为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得到相反的结果。 | 《太平御史》卷九四四引《韩子》:“以火去蛾蛾愈多,以鱼殴蝇蝇愈至。” |
yǒu shēng yǐ lái有生以来 | 从出生到现在。 |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14回:“题目是‘藤文公为世子四章’,我有生以来,从没有做过这样长的题目。” |
yǐ yī zhī wàn以一知万 | 从了解一点到推知其他许多事物。 | 《荀子·非相》:“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之谓也。” |
bù yǐ wéi chǐ,fǎn yǐ wéi róng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 耻:耻辱;荣:荣耀。不认为是可耻,反而认为是荣耀。指不知羞耻。 |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对于自己的历史一点不懂,或懂得甚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
bù yǐ wéi qí不以为奇 | 并不觉得奇怪。表示这是见惯了的。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3回:“而且老太太时常提问案件,大家亦都见惯,不以为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