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93 个屈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hán yuān shòu qū含冤受屈 | 见“含冤负屈”。 | 艾芜《关于三十年文艺的一些感想》四:“文艺工作者含冤受屈,管文艺的同志也无可奈何,只有随声应和,得以幸存。” |
jiān zhēn bù qū坚贞不屈 | 贞:节操。坚定有气节;绝不屈服。 | 唐 韦应物《江州集 睢阳感怀》诗:“甘从锋刃毙,莫夺坚贞志。” |
áo yá jí qū聱牙佶屈 | 聱牙:不顺口;佶屈:曲折。指文章读起来不顺口。 | 唐 韩愈《进学解》:“周浩殷盘,佶屈聱牙。 |
bēi gōng qū xī卑躬屈膝 | 卑躬:低头弯腰;屈膝:弯曲膝盖;指下跪。形容没有骨气;谄媚;讨好的无耻形象。 | 宋 魏了翁《鹤山文集 江陵州丛兰精舍记》:“公卿大臣皆卑躬屈膝唯后,虽谢安石之贤也,而犹不能免。” |
huò qū wō qián蠖屈蜗潜 | 蠖:尺蠖;蜗:蜗牛。形容房屋极为低矮和窄小。 | 清·陆硎《低低屋》:“不如且入低低屋,团蒲枕瓦方床竹,蠖屈蜗潜聊自足。” |
shì qióng lì qū势穷力屈 | 形势窘迫,力量衰竭。 | 宋·司马光《户部侍郎周公神道碑》:“俟其势穷力屈,然后可招抚也。” |
qū dǎ chéng zhāo屈打成招 | 用严刑拷打;逼使无辜的人被迫认罪。 | 元 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如今把姐姐拖到宫中,三推六问,屈打成招。” |
xiǎo qū dà shēn小屈大伸 | 屈:委屈。伸:展开,发挥出来。先能够受点委屈,而后会大有作为的。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绤正传》:“云合雾集,量时揆宜,用取世资,小屈大申,存公忽私。” |
qū gǔ jù hù屈榖巨瓠 | 比喻无用的东西。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今田仲不恃人而食,亦无益人之国,亦坚瓠之类也。” |
nìng sǐ bù qū宁死不屈 | 宁:宁可;宁肯;屈:屈服。宁愿一死;决不屈服。 | 明 赵弼《效颦集 宋进士袁镛忠义传》:“以大义拒敌,宁死不屈,竟燎身于烈焰中。” |
qū shēn rǔ zhì屈身辱志 | 屈:降低。降低自己的人格,改变自己的心志。 | 《新刊大宋宣和遗事》:“昔居天上兮,珠宫玉阙。今日草莽兮,事何可说。屈身辱志兮,恨何可雪。” |
wěi wěi qū qū委委屈屈 | 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心里十分难过。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20回:“那日已是迎娶吉期,袭人本不是那一种泼辣人,委委屈屈的上轿而去,心里另想到那里再作打算。” |
lǐ qū cí qióng理屈词穷 | 理:道理;理由;屈:短;尽;穷:穷尽。理由站不住脚;无话可说。 | 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是故恶夫佞者”宋 朱熹集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
yá guān qū sòng衙官屈宋 | 衙官:军府的属官;屈:屈原;宋:宋玉。要以屈原、宋玉为属官。原为自夸文章好。后也用以称赞别人的文采。 | 《新唐书·杜审言传》:“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 |
zhōng zhēn bù qū忠贞不屈 | 忠:忠诚;贞:有操守。忠诚坚定,永不改变。 |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附录:“为了争取中国人民的民族自由和社会改革,忠贞不屈,视死如归,悲壮激昂,可歌可泣。” |
jié qū bìng zhòu诘屈磝碻 | 形容语言生硬难懂。 | 清·朱克敬《瞑庵杂识》第一卷:“士以江西优人来,登场歌舞,诘诘屈磝碻,不可听。” |
jí qū áo yá诘屈聱牙 | 诘屈:同佶屈,曲折,引申为不顺畅;聱牙:读起来拗口、别扭。形容文字晦涩艰深,难懂难读。 | 唐 韩愈《进学解》:“周诰殷盘,佶屈聱牙。” |
shǐ zhì bù qū矢志不屈 | 矢:通“誓”;屈:屈服。立志决不屈服。 | 清·顾彩《髯樵传》:“义哉髯也,见义必为,矢志不屈,求之士人中,亦几几难之。” |
yǒu qū wú shēn有屈无伸 | 屈:委屈,冤枉。蒙受冤枉而无法伸诉。 | 明·无名氏《女姑姑》第四折:“想当日酷刑害逢危遭困,您那一日便逼的我有屈无伸。” |
lǐ qū shì qióng理屈事穷 | 理:理亏;穷:尽。道理上被压服,事情已到了山穷水尽。 | 南朝·宋·何承天《奏劾博士顾雅等》:“既被摧摄,二三日甫输帖,虽理屈事穷,犹闻义耻服。” |
zhì sǐ bù qū至死不屈 | 至:到。到死也不屈服。形容英勇顽强,视死如归。 | 宋·周密《齐东野语·二张援襄》:“贵身被数十创,力不支,遂为生得,至死不屈。” |
hǎn yuān jiào qū喊冤叫屈 | 为遭到的冤屈而喊叫。 | 清 曹雪芹《红楼梦》:“金桂将桌椅杯盏尽行打翻,那宝蟾只管喊冤叫屈,哪里理会他?” |
áo yá jié qū謷牙诘屈 | 同“诘屈聱牙”。謷,通“聱”。诘屈:同“佶屈”,曲折,引申为不顺。 | 语出唐 韩愈《进学解》:“周浩殷盘,佶屈聱牙。” |
cí qióng lǐ qū词穷理屈 | 指理由亏屈,无话可说。 | 宋 苏轼《论河北京东盗贼状》:“切详按问,自言皆是;词穷理屈,势必不免。” |
cí qióng lǐ qū辞穷理屈 | 理由站不住脚,被驳得无话可说。 | 《宋书·郑鲜之传》:“时或言论,人皆依违之,不敢难也;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要须高祖辞穷理屈,然后置之。” |
jié qū dà yá诘屈謷牙 | 同“诘曲聱牙”。 | 清·陈田《<明诗纪事戊答>序》:“其间独照之匠,若荆川、遵岩、震川变秦汉为欧曾,易诘屈謷牙为字顺文从,允矣。” |
lóng shēn huò qū龙伸蠖屈 | 形容笔势飞动,书法高超。 | 南朝·陈·徐陵《玉台新咏》序:“三台妙迹,龙伸蠖屈之书;五色华笺,河北胶东之纸。” |
qū zūn jiù bēi屈尊就卑 | 原指降低尊贵的身份以就低下的礼仪。现用来形容委屈自己去屈就比自己低下的职位或人。 | |
lóng xiāng huò qū龙骧蠖屈 | 喻随时屈伸、上下。 | 南朝·梁·刘孝标《广绝交论》:“盖圣人握金镜,阐风烈,龙骧蠖屈,从道污隆。” |
huò qū qiú shēn蠖屈求伸 | 蠖:昆虫名,行时屈伸其体。比喻人不遇时,则屈身求隐,待来日再展宏图。 | 《周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 |
chǐ huò zhī qū尺蠖之屈 | 尺蠖:虫名,体长约二三寸,屈伸而行。尺蠖的弯曲。比喻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 | 《周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 |
lóng zhé huò qū龙蛰蠖屈 | 喻隐居不仕。语本《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 语出《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
huò qū shǔ fú蠖屈鼠伏 | 蠖:尺蠖;伏:俯伏。形容卑躬屈膝向人讨好的样子。 | 宋·孔平仲《续世说·奸佞》:“注至,蠖屈鼠伏,佞词泉涌。” |
lóng qū shé shēn龙屈蛇伸 | 喻君子受屈而小人得志。 | 清·陈恭尹《送雪公归耕苍梧歌》:“毛摧羽落君莫叹,龙屈蛇伸自终古。” |
huò qū bù shēn蠖屈不伸 | 像尺蠖一样弯曲而不能伸展。比喻人不得志。 | 清 戴名世《<齐天霞稿>序》:“即诸同学之士亦多食贫作苦,蠖屈不伸。” |
qū huò qiú shēn屈蠖求伸 | 蠖:尺蠖,虫名,体长约二三寸,屈伸而行。尺蠖用弯曲来求得伸展。比喻以退为进的策略。 | 《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 |
xiǎo qū dà shēn小屈大申 | 犹言先稍受委屈而后大有作为。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隙正传》:“小屈大申,存公忽私,虽尺枉而寻直,终杨光以发辉也。” |
yǐ qū qiú shēn以屈求伸 | 屈:弯曲;伸:伸直伸展。用弯曲来求得向前伸展。比喻以退为进的策略。 | 《周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 |
qū xī qiú hé屈膝求和 | 屈:弯曲;屈膝:下跪。下跪降服,请求和解。 | 蔡东藩《宋史演义》第76回:“屈膝求和母后返驾,刺奸被执义士丧生。” |
lì qū jì qióng力屈计穷 | 屈:穷尽。力量智谋都已用完。 | 《纪闻·吴保安》:“吾今在厄,力屈计穷。” |
qū yī shēn wàn屈一伸万 | 伸:展开。屈身一人之下,凌驾于万人之上。 |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专诸曰:‘子视吾之仪,宁类愚者也,何言之鄙夫。夫屈一人之下,必伸万人之上。” |
qū zhǐ yī suàn屈指一算 | 屈:弯曲。扳着指头一算。 | 曾朴《孽海花》第四回:“匆匆过了中秋,雯青屈指一算,那天正是出场的末日。” |
áo yá jié qū聱牙诘屈 | 聱牙:不顺口;诘屈:曲折。形容文辞艰涩难读。 | 清 周亮工《书影》第二卷:“为诗好为聱牙诘屈之语,多不自解。” |
huái yuān bào qū怀冤抱屈 | 心中有冤屈。 | 南朝·梁·沈约《上言宜校勘谱籍》:“所欲既多,理无悉当,怀冤抱屈,非止百千。” |
jiàng yán qū tǐ降颜屈体 | 犹言卑躬屈膝。 | 明·沈德符《野获编·府县·邑令轻重》:“三年奏最,上台即以两衙门待之,降颜屈体,反祈他日之陶铸;而二甲之为主事者,积资待次,不过两司郡守。” |
jiàng zūn lín bēi,qū gāo jiù xià降尊临卑,屈高就下 | 降:降低;临:面临;卑:低微。指地位高的人放下架子与地位低的人交往 | 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二折:“多谢也降尊临卑,屈高就下。” |
wēi wǔ bù néng qū,pín jiàn bù néng yí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 威武:武力;贱:地位低。不屈从于威势的镇慑之下,不因贫贱而改变节操。 | 鲁迅《记苏联版画展览会》:“而且证明了我们中国,确有许多‘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必说真话的人们。” |
qū jié rǔ mìng屈节辱命 | 失去了节操,辱没了使命。 | 《汉书·苏武传》:“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
zhēng zhēng bù qū铮铮不屈 | 铮铮:响当当。响当当宁折不弯。形容人坚强不屈,有骨气。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45回:“那四个俱是铁汉,铮铮不屈。” |
yuān tiān qū dì冤天屈地 | 形容非常冤枉委屈。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八卷:“真是冤天屈地,要好成歉!吾好意为你寄信,你妻子自不曾到,今日这话,却不知祸从天上来!” |
bù náo bù qū不挠不屈 | 比喻在压力和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 清 陈天华《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吾民族以不挠不屈之气概,与外族战,与土番战,与寒暑战,卒能斩荆披棘。” |
bǎi zhé bù qū百折不屈 | 受到无数挫折都不屈服、动摇。形容意志坚强。 | 清 恽敬《〈卓忠毅公遗稿〉书后》:“一旦竟成其名,史书及府县志纪录则有之,必不能千百年之后,人人变色动容,有一百折不屈之人,如在其心,如出其口,如忠毅、方学士、铁尚书者也。” |
yīng yǒng bù qū英勇不屈 | 屈:屈服。勇敢出众,不屈不挠。 | 邓小平《工人阶级要为实现四个现代化作出优异贡献》:“各地都有大批先进分子不怕他们的白色恐怖,同他们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 |
cuī zhì qū dào摧志屈道 | 摧:摧折,放弃;道:道德。抛弃理想追求,失去道义节操。形容身处逆境,不能守操如一 | 《宋书·隐逸传论》:“夫独往之人,不能摧志屈道,借誉期通。” |
fù qū hán yuān负屈含冤 | 负:背着;屈:委屈;含:放在嘴里;比喻忍受;冤:冤枉。蒙受委屈;忍受冤枉;得不到昭雪。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我见父亲负曲含冤,都因我的婚姻而起,我从那日便打了个终身守志永远不出闺门的主意。” |
lì qū shì qióng力屈势穷 | 屈:竭,穷尽;穷:尽。力量和势力均已穷尽。 | 唐·吕温《凌烟阁勋臣赞·屈突蒋公通》:“亡家徇国,方寸不乱。力屈势穷,排空落翰。” |
qíng xiàn shì qū情见势屈 | 情:真情;见:通“现”,暴露;势:形势;屈:屈曲。指军情已被敌方了解,又处在劣势的地位。 | 《史记·淮阴侯列传》:“今将军欲举倦罢之兵,顿之燕坚城之下,欲战恐久,力不能拔,情见势屈,旷日粮竭,而弱燕不服,齐必距境以自强也。” |
qū zhǐ ér shǔ屈指而数 | 屈:弯曲。形容数量很少,扳着手指头就能数过来。 | 《清朝野史大观·曾静吕留良文字之狱》:“我朝扫清寇氛,与民休养,六十余年,民安物阜,即考羲皇以来,史册所纪,屈指而数。” |
zhī zuǒ qū yòu支左屈右 | 谓射箭时左手持弓,右手屈曲控弦的姿势。 | |
hán qū ér sǐ含屈而死 | 含着委屈而死去。 | |
qū gǔ jù hù屈谷巨瓠 | 比喻无用者。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齐有居士田仲者,宋人屈谷见之,曰:‘谷闻先生之义,不恃人而食,今谷有巨瓠,坚如石,厚而无窍,献之。’仲曰:‘夫瓠所贵者,谓其可以盛也;今厚而无窍,则不可剖以盛物,而坚如石,则不可以剖而斟,吾无以瓠为也。’ |
fù guì bù yín,wēi wǔ bù qū富贵不淫,威武不屈 | 富:有钱;贵:地位高;淫:惑乱;威武:武力。指不因有钱有势而惑乱,不因武力或权势而胁迫屈服。 | 清·方亨咸《邵村杂记·武风子传》:“其有道者欤?不然,何富贵不淫,威武不屈耶?” |
shì sǐ bù qū誓死不屈 | 立誓宁死也不屈服。 | 宋·朱熹《跋王枢密答司马忠洁公帖》:“司马忠洁公仗节虏廷,誓死不屈。” |
dà zhí ruò qū,dà qiǎo ruò zhuō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 直:正直;屈:理亏;巧:灵巧;拙:笨拙。很正直的人表面好像枉屈,很灵巧的人表面好像笨拙。 | 春秋·楚·李耳《老子》第45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
qū yàn bān xiāng屈艳班香 | 屈:指屈原;班:指班固。象《楚辞》、汉赋那样词藻艳丽,情味浓郁。称赞诗文优美。 | 唐·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高摘屈宋艳,浓薰班马香。” |
míng yuān jiào qū鸣冤叫屈 | 指申诉冤屈。 | 巴金《<探索集>后记》:“我写《家》,也只是为了向腐朽的封建制度提出控诉,替横遭摧残的年轻生命鸣冤叫屈。” |
dà zhí ruò qū大直若屈 | 亦作“大直若诎”。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 | 《后汉书荀淑传论》:“及后潜图董氏,几振国命,所谓‘大直若屈,道固逶迤’也。” |
qū zhǐ kě shǔ屈指可数 | 扳着手指就可以数清楚。 | 唐 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自期殒命在春序,屈指数日怜婴孩。” |
lì qū dào qióng力屈道穷 | 屈:竭,穷尽;道:途径,办法;穷:尽。力量办法都已穷尽。 | 《周书·王思政传》:“今力屈道穷,计无所出,唯当效死,以谢朝恩。” |
néng shēn néng qū能伸能屈 | 见“能屈能伸”。 | 《荀子·不苟》:“与时屈伸,柔从若蒲苇,非慑怯也;刚强猛毅,靡所不信,非骄暴也。以义变应,知当曲直故也。” |
lín nàn bù qū临难不屈 | 临:面临;屈:屈服。临到危难,仍不屈服。 | 《旧唐书·刘弘基传》:“高祖嘉其临难不屈,赐其家粟帛甚厚。” |
huò qū chī pán蠖屈螭盘 | 蠖:尺蠖;螭:传说中无角龙;盘:通“蟠”,回绕。像蠖弯曲,像螭回绕。形容屈曲回绕的样子。 | 唐·李绅《灵蛇见少林寺》:“琐文结绶灵蛇降,蠖屈螭盘顾视闲。” |
hán yuān fù qū含冤负屈 | 负:背着;屈:委屈。指蒙受冤枉、委曲。 | 元 高文秀《黑旋风》:“俺哥哥含冤负屈有谁知。” |
jiān qiáng bù qū坚强不屈 | 屈:屈服。坚韧、刚毅,毫不屈服。 | 荀况《荀子 法行》:“坚刚而不屈,义也。” |
wēi wǔ bù néng qū威武不能屈 | 威武:武力。不屈从于威势的镇慑之下。形容不畏强暴。 | 战国·邹·孟轲《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jí qū áo yá佶屈聱牙 | 佶屈:曲折、不通顺;聱牙:拗口、不上口。形容文词艰涩生僻、拗口难懂。 | 唐 韩愈《进学解》:“周诰殷盘,佶屈聱牙。” |
wēi wǔ bù qū威武不屈 | 强暴的压力不能使之屈服;表示坚贞顽强。威武:权势;武力。 | 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qū gāo jiù xià屈高就下 | 地位高的人降低身分,迁就地位低的人。 | 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猥劳君侯屈高就下,降尊临卑。” |
bēi shēn qū tǐ卑身屈体 | 指弯腰俯首,屈从奉迎。 | 参见“卑身贱体”。 |
bào qū xián yuān抱屈衔冤 | 抱:存在心里;抱屈:受委屈;衔:含;衔冤:含冤。指心怀委屈和冤枉。 | 《新编五代史平话 梁史》上卷:“这三个功臣,抱屈衔冤,诉于天帝。” |
cái guò qū sòng才过屈宋 | 屈、宋:战国楚文学家屈原和宋玉。比喻文才极高。唐·杜甫《醉时歌》“先生有道出羲黄,先生有才过屈宋。”宋·林正大《括酹江月》词:“道出羲黄,才过屈宋,空有名垂古。” | 唐·杜甫《醉时歌》“先生有道出羲黄,先生有才过屈宋。” |
néng qū néng shēn能屈能伸 | 屈:弯曲;伸:伸直。能弯曲也能伸直。指人根据环境变化的需要既能忍受委屈;又能挺直腰板;施展抱负。 | 《周易 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
gān xīn qū cóng甘心屈从 | 甘心:情愿。情愿屈意顺从。 | |
shǒu qū yī zhǐ首屈一指 | 扳指头计数;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指居第一位。引申为最好的。 | 清 颜光敏《颜氏家藏尺牍 施侍读闰章》:“海论诗辄为首屈一指。” |
jì qióng lì qū计穷力屈 | 计:计策;穷、屈:尽,竭。计策、力量都用完了。 | 南朝梁·元帝《驰檄告四方》:“郭默清夷、晋熙附义,计穷力屈,反杀后主。” |
zhǐ bù shèng qū指不胜屈 | 板着指头也不过来(不胜:不能承受)。形容数量很多。 | 明 沈德符《野获编》:“而贫弱者或衣食不给,其小有才者至窜入匪类,以辱先人,以余所见,指不胜屈。” |
bù qū bù náo不屈不挠 | 屈、挠:弯曲。不屈服。形容不畏强暴和困难;十分顽强;决不屈服。 | 东汉 班固《汉书 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桡(挠)不诎(屈)。” |
qíng xiàn lì qū情见力屈 | 情:真实情况;见:通“现”,暴露。指在军事上情况暴露而又处在劣势的地位。 | 《汉书 韩信传》:“今足下举倦敝之兵,顿之燕坚城之下,情见力屈,欲战不拔,旷日持久,粮食单竭。” |
fù qū xián yuān负屈衔冤 | 衔:用嘴含,这里指心里怀着。身上背着委屈,心里怀着冤枉。指蒙受冤屈,得不到昭雪。 | 元·无名氏《后庭花》第四折:“今日个勘成了因奸致命一凶贼,还了报了这负屈衔冤两怨鬼。” |
xián yuān fù qū衔冤负屈 | 心怀冤枉,身受委屈。 |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我做了个衔冤负屈没头鬼,怎肯便放了你好色荒淫漏面贼!” |
bēi gōng qū jié卑躬屈节 | 卑躬:低头弯腰;屈节:屈辱节操。形容毫无骨气,低声下气地讨好奉承。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7回:“单道台至此方才卑躬屈节的口称:‘职道才进来,因见大帅公事,所以不敢惊动。’” |
qū jié bēi tǐ屈节卑体 | 屈节:折节;卑:低。降低自己的心志低声下气去服侍别人。 | 东汉·班固《白虎通·姓命》:“所以表情见意,屈节卑体尊事人者也。” |
jí qū áo kǒu佶屈聱口 | 佶屈:曲折、不通顺;聱口:不顺口。形容文句艰涩,不通顺畅达。 | 郭沫若《王阳明礼赞》:“佶屈聱口的古书在青年实在不易理解,只徒糜费时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