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大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wú guān dà jú无关大局 | 即整个局势没有关系或没有影响。比喻并不要紧。 | 毛泽东《介绍一个合作社》:“至死不变,愿意带着花岗岩头脑去见上帝的人,肯定是有的,那也无关大局。” |
shān yí dà nàn芟夷大难 | 芟:删除杂草;芟夷:削平;难:灾难。削平大乱。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 |
dà míng nán jū大名难居 |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句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后称盛名之下不易自处为“大名难居”。 |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句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 |
kuān huō dà dù宽豁大度 | 胸怀宽阔,度量大。 | 水运宪《祸起萧墙》七:“他们总算保持住了宽豁大度的神态。” |
fù shāng dà gǔ富商大贾 | 亦作“富商巨贾”。指拥有大量钱财的商人。 | 《史记·货殖列传》:“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徒豪杰诸侯于京师。” |
jiǔ wén dà míng久闻大名 | 闻:听到。早就听到对方的盛名。多用作初见面时的客套话。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1回:“朱仝道:‘久闻大名。’连忙下拜。” |
dù zhòng mù zhé,xì dà qiáng huài蠹众木折,隙大墙坏 | 蠹:蛀虫;折:断;隙:缝隙。蛀虫多了,木头就要折断。墙缝大了就要倒。比喻为害太多,必定造成灾祸,错误不及时纠正,就会造成祸害。 | 战国·卫·商鞅《商君书·修权》:“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 |
yǐ dà qī xiǎo倚大欺小 | 凭借自己强大去欺负弱小的人。 | 清·吴璿《飞龙全传》第24回:“你就将铁锤打他,也算你倚大欺小,量窄不容。” |
guāng míng zhèng dà光明正大 | 心地光明;言行正派。正大:公正无私。 | 宋 朱熹《朱子语类 易九》第73卷:“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 |
yáng guān dà dào阳关大道 | 阳关:古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市南。原指经过阳关通往西域的官道。后泛指通过便利交通大道和光明的道路。也比喻好的出路、办法。 | 唐 王维《送刘司直赴安西》诗:“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 |
xiǎo chī dà xiá小痴大黠 | 黠:聪慧。指小事糊涂,大事却很精明。 | 宋·陆游《出游》:“小痴大黠君无笑,买断秋光不用钱。” |
dà tóu xiǎo wěi大头小尾 | 犹“虎头蛇尾”。比喻做事前紧后松,有始无终。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3回:“这是中国官场办事一向大头小尾惯的,并不是做书的人先详后略,有始无终也。” |
gāo mén dà wū高门大屋 | 高门:指富贵之家;大屋:高大的房屋。指豪门之家。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孟子荀卿列传》:“皆命曰列大夫,为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尊宠之。” |
dà yǎ zhī táng大雅之堂 | 高雅的厅堂。比喻高的要求;完美的境界。 | 清 袁枚《与陈刺史虚斋》:“未登大雅之堂,还望刺史陶冶而成全之。” |
dà hǎi lāo zhēn大海捞针 | 在大海里捞一枚针。比喻范围大;没有线索;事情很难办成。含有白费力气之意。 | 明 王錂《春芜记 定计》:“觅利如大海捞针,搅祸似干柴引火。” |
wèi wéi dà guān蔚为大观 | 形容事物美好繁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蔚为:草木茂盛;大观:盛大的景象。 | 清 梁章钜《楹联丛话》:“余藩吴时,复加修治,增设台榭,蔚成大观。” |
dà nàn bù sǐ大难不死 | 难:灾祸。遇到巨大的灾难而没有死掉。形容幸运地脱险。 | 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三折:“夫人云:皆是先生阴德太重,救我一家之命。因此遇大难不死,必有后程,准定发迹也。” |
wú wàn dà qiān无万大千 | 不可以千万计,极言数量之多。 | 清·翟灏《通俗编·数目》:“今俗有无万大千语。大千本佛经三千大千。” |
bù dēng dà yǎ不登大雅 | 大雅:高贵典雅。不能登上高雅的厅堂。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俗”的事物(多指文艺作品)。 | 见“不登大雅之堂”。 |
dà hóng dà zǐ大红大紫 | 形容显赫、得意。 | 老舍《四世同堂》:“我看出来,现在干什么也不能大红大紫,除了作官和唱戏!” |
gāo cái dà xué高才大学 | 高才:才能杰出。大学:学识渊博。才能高超,学识渊博。亦作“高才博学”、“高才硕学”。 | 晋·葛洪《抱朴子·辨问》:“且夫周孔,盖是高才大学之深远者耳。” |
yīn xiǎo jiàn dà因小见大 | 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的方面。 | |
dà mèng chū xǐng大梦初醒 | 象做了一场大梦才醒。比喻被错误的东西蒙蔽了许久,开始醒悟过来。 | 《庄子·齐物论》:“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 |
yǐ dà qī xiǎo以大欺小 | 以:凭借。凭借自己强大去欺负弱小群体。 | 清·李渔《无声戏》第11回:“又怕阿叔一同回去,以大欺小,分不均匀,故此瞒了阿叔,背了乃祖,做了个高才捷足之人。” |
dà bài kuī lún大败亏轮 | 遭到很大的失败和损失。 | |
wú zhē dà huì无遮大会 | 无遮:没有遮拦,指不分贵贱、僧俗、智愚、善恶,平等看待。佛家语,原指布施僧俗的大会。后也用作其它的泛称。 | 《梁书·武帝本纪》:“舆驾幸同泰寺,设四部无遮大会。” |
dà kuài rén xīn大快人心 | 快:痛快。指坏人或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或坏事得以取缔;人们心理非常痛快。也作“人心大快”。 | 《明史 余懋学传》:“如潘季驯之斥,大快人心,而犹累牍连章,为之申雪,是为欺罔。” |
dà yāo xiǎo hē大吆小喝 | 大声喊叫、谩骂。 | |
lǎo dà tú shāng老大徒伤 | 老大:年纪大;徒:徒然。年老了还一事无成只好悲伤而已。 | 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kuò kāi dà jì廓开大计 | 廓开:阐述,发挥。阐发远大的谋略。 |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鲁肃传》:“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 |
zhù xiǎo qīng dà柱小倾大 | 喻指能力小者承担重任必出危险。 | 《汉书 李寻传》:“屋大柱小,可为寒心。唯陛下亲求贤士。”颜师古注:“言天下事重大,臣之任当得贤能者。” |
zhái zhōng tú dà宅中图大 | 居于中心,谋划四方。指得地势之利。 | 《文选 张衡<东京赋>》:“彼偏居而规小,岂如宅中而图大。”薛综注:“东京居天地之中,所图者四海这外。” |
tiān dà xiào huà天大笑话 | 能引人发笑的话题。 | |
dà zuò wén zhāng大做文章 | 比喻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某些问题上横生枝节;或借题发挥;扩大事态。 | 鲁迅《书信集·致李秉中》:“前回的一封信,我见过几次转载,有些人还因此大做文章,或毁或誉。” |
tōng dū dà yì通都大邑 | 都:都市;邑:城。四通八达的大都会、大城市。 | 唐 韩愈《守戒》:“今之通都大邑,介于屈强之间,而不知为备。” |
è sǐ shì xiǎo,shī jié shì dà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 失节:原为封建礼教指女子失去贞操,后泛指失去节操。贫困饿死是小事,失节事情就大了。 | 《二程全书·遗书二十二》:“又问:‘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
dà dà fāng fāng大大方方 | 指人的行为举止自然不俗气。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4回:“所以他们但凡吃物,不肯大大方方,总是贼头贼脑,躲躲藏藏,背人而食。” |
dà fā cí bēi大发慈悲 | 比喻起善心,做好事。 |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梁武帝累修归极乐》:“伏望母亲大人,大发慈悲,优容苦志。” |
zhèng dà táng huáng正大堂皇 | 见“正大堂煌”。 | 清·陈朗《雪月梅》第三十七回:“传旨不必誊正,即命内监将草稿取上御案观览,但见字字龙蛇,行行珠玉,铿锵金石之音,正大堂皇之体。” |
chuí lún dà lù椎轮大辂 | 椎轮:原始的无辐车轮,比喻事物的草创;辂:车名,大车。借指初创者。比喻事物由简单到繁杂,由粗疏到精细,逐步完善。 | 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若夫椎轮为大辂之始,大辂宁有椎轮之质。” |
jǔ zhǐ dà fāng举止大方 | 举动不俗气,不做作。形容人行为动作不拘束,堂堂正正。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一回:“若是正经的女子,见了人一样,不见人也是一样,举止大方,不轻言笑的,那怕他在街上走路,又碍甚幺呢?” |
bù zhī dà tǐ不知大体 | 知:知道;大体:重要的道理。不懂得大道理或从全局出发。 | 《旧唐书·田弘正传》:“时度支使崔倰不知大体,固阻其情,凡四上表不报。” |
zūn xìng dà míng尊姓大名 | “姓名”的尊称。 | 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二回:“但不知令舅尊姓大名,目今为梁朝什么官职?” |
wēi yán dà zhǐ微言大指 | 微言:精深微秒的言辞。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 | 清·龚自珍《资政大夫礼部侍郎武进庄公神道碑铭》:“传山右阎氏之绪学,求二帝三王之微言大指,闵秦火之郁俨,悼孔泽之不完具。” |
wàng zì zūn dà妄自尊大 | 过高地看待自己。形容狂妄自大。妄:过分地;尊:高贵。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子阳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专意东方。” |
dà yǔ qīng pén大雨倾盆 | 雨大得象盆里的水直往下倒。形容雨大势急。 | 唐 杜甫《白帝》诗:“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
hóng dà bù jīng闳大不经 | 博大而不寻常。闳:宏大。经:寻常。 |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驺衍]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馀万言。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 |
shēn chóu dà hèn深仇大恨 | 极深极大的仇恨。 | 元 杨显之《酷寒亭》:“从今后深仇积恨都消解。” |
zhǔ xiǎo huái dà褚小怀大 | 褚:口袋。用小口袋装大东西。比喻能力不能胜任。 | 战国·宋·庄周《庄子·至乐》:“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
jiāng yáng dà dào江洋大盗 | 在江海上抢劫行凶的大盗。也泛指极为凶狠的强盗。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9卷:“小妇人父及夫,俱为江洋大盗所杀。” |
bào tóu dà kū抱头大哭 | 形容非常伤心或很是感动的样子。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7回:“两人抱头大哭,哭了一场坐下。” |
wēi yán dà yì微言大义 | 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微:精深;大义:本指经书的要义;后指深远或深刻的意义。 | 清 黄宗羲《移史馆论不宜立理学传书》:“其微言大义,苟非工大积久,能见本体。” |
fǔ zhǎng dà xiào抚掌大笑 | 抚掌:拍手。拍手大笑。形容非常高兴。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假谲》:“女以手披纱扇,抚掌大笑曰:‘我固疑是老奴!’” |
zhǔ xiǎo bēi dà褚小杯大 | 用小口袋装大东西。比喻能力不能胜任。 | 《庄子·至乐》:“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
xù yǐ dà yì勖以大义 | 勖:勉励。以大义相勉励。 | 孙中山《孙文学说·心理建设》第八章:“予乃招集当地华侨同志会议,勖以大义,一夕之间,则醵资八千有奇。” |
dà lái xiǎo wǎng大来小往 | 指阴暗面逐渐消失,光明面逐渐增长。也借喻商人以小本牟取暴利。 | |
gāo zhú dà nián高躅大年 | 躅:足迹,引申为行为,品行。品德高尚而年纪高迈。 |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17章:“虽高躅大年,不复劳以朝请,而国有大故,当就咨询。” |
dǎn dà wàng wéi胆大妄为 | 妄:胡乱。无所顾忌地胡作非为。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说他擅卖矿产,胆大妄为,请旨拿交刑部治罪。” |
dà chù luò mò大处落墨 | 画画或写文章在重要部分多花笔墨;着意下功夫。也比喻做事从大处着眼;抓住关键。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你老哥也算得会用的了,真正阔的笔!看你不出,倒是个大处落墨的!” |
dà dǒu xiǎo chèng大斗小秤 | 秤:称重的器皿。使用超出标准的斗收进,小于标准的秤出,进行盘剥克扣。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1回:“大斗小秤、奸盗诈伪、淫邪欺罔之徒,受那些磨烧舂锉之苦。” |
xǐ gōng hào dà喜功好大 | 功:功绩,成就;好:爱好,喜欢。喜爱干大事,建大功业。多形容浮夸的作风。 | 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彭尚书奏折》:“喜功好大,妄逞材能。” |
fēng hēng yù dà丰亨豫大 | 形容富足兴盛的太平安乐景象。 | 宋 魏了翁《代南叔兄上费参政》:“自丰亨豫大之名立也,而财用日耗。” |
yí dà tóu jiān遗大投艰 | 遗、投:交给。指交给重大艰难的任务。 | 《尚书·大浩》:“予造天役,遗大投艰于朕身。” |
dà yǒu jìng tíng大有迳庭 | 《庄子·逍遥游》:“大有迳庭,不近人情焉。”王先谦集解引宣颖云:“迳,门外路;庭,堂外地;大有,谓相远之甚。”后称彼此差异很大为“大有迳庭”。 | 《庄子·逍遥游》:“大有迳庭,不近人情焉。”王先谦集解引宣颖云:“迳,门外路;庭,堂外地;大有,谓相远之甚。” |
dà yǒu kě wéi大有可为 | 事情很值得做;很有开拓或发展有前途。 | 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地方虽一千余里,仙民成俗,大有可为。” |
luò luò dà zhě荦荦大者 | 荦荦:明显。明显的重大的方面。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天官书》:“此其荦荦大者。若至委曲小变,不可胜道。” |
wǔ dà sān cū五大三粗 | 形容人高大粗壮,体格魁梧。 | 梁斌《播火记》:“猛回头,身后站着一个五大三粗的人,仔细一看是大贵。” |
míng yàn dà xiào明验大效 | 见“明效大验”。 | 宋·张琰《<洛阳名园记>序》:“后十五年,无一不如公料者,至今明验大效,与始言若符节。” |
zhì dà cái duǎn志大才短 | 志:抱负。指人志向大而才能不够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伯仁为人,志大而才短。” |
dà hū xiǎo hē大呼小喝 | 同“大呼小叫”。 | 《水浒传》第二八回:“武松答应道:‘老爷在这里,又不走了,大呼小喝做甚么?’” |
nán dà xū hūn男大须婚 | 男子长大成年后总要娶亲成家。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天衣怀禅师法嗣 侍郎杨杰居士》:“……忽大悟,乃别‘有男不婚,有女不嫁’之偈曰:‘男大须婚,女长须嫁。讨甚闲工夫,更说无生话。’书以寄衣,衣称善。” |
dà hū xiǎo jiào大呼小叫 | 高一声低一声地乱喊乱叫。形容呼喊吵嚷。 | 元 无名氏《谢金吾》:“是什么人在门口大呼小叫,我去看咱。” |
xiǎo qū dà shēn小屈大伸 | 屈:委屈。伸:展开,发挥出来。先能够受点委屈,而后会大有作为的。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绤正传》:“云合雾集,量时揆宜,用取世资,小屈大申,存公忽私。” |
fèn bì dà hū奋臂大呼 | 奋臂:高举手臂。高举手臂,大声呼喊。 | 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陈涉以戍卒散乱之众数百,奋臂大呼。” |
dà shù jiāng jūn大树将军 | 原指东汉冯异。后常指不居功自傲的将领。 | 《后汉书·冯异传》:“诸将军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 |
nì tiān dà zuì逆天大罪 | 逆:违背。形容极大的罪恶。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1回:“二则惟愿朝廷早降恩光,赦免逆天大罪,众当竭力捐躯,尽忠报国,死而后已。” |
dà shēng jí hū大声疾呼 | 疾:急。急切地大声呼喊;以引起注意或警觉。现多指就某一问题向社会发出了强烈的呼吁。 | 唐 韩愈《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行且不息,以蹈于穷饿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大其声而疾呼矣。” |
huò lù dà xíng货赂大行 | 同“贿赂公行”。 | 宋·刘攽、刘恕等《〈魏书〉目录序》:“不贵礼义,故士无风节;货赂大行,故俗尚倾夺。” |
dà hè yī shēng大喝一声 | 喝:大声喊叫。大叫让对方震惊或猛醒。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那旗人大喝一声道:‘滚你的吧!这里又没有谁给我借钱,要你来装这些穷话做甚么!’” |
kuān rén dà dù宽仁大度 | 大度:气量大,能容人。为人宽厚,心胸豁达。 | 汉·班固《汉书·高帝记》:“宽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
hōng táng dà xiào烘堂大笑 | 唐代御史有台院、殿院、察院之分,由台院一名年资最高者主杂事,谓之“杂端”;凡公堂会食,都不谈笑,如杂端先笑,则三院之人随之大笑,谓之“烘堂”。见唐赵璘《因话录·征》。后因以“烘堂大笑”形容满屋的人同时大笑。 | 唐代御史有台院、殿院、察院之分,由台院一名年资最高者主杂事,谓之“杂端”;凡公堂会食,都不谈笑,如杂端先笑,则三院之人随之大笑,谓之“烘堂”。见唐赵璘《因话录·征》。 |
guān mén yǎng hǔ,hǔ dà shāng rén关门养虎,虎大伤人 | 比喻纵容助长坏人坏事,到头来自己受害。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40回:“古人说的‘关门养虎,虎大伤人’。这个东西,如何养得熟的。” |
jiǔ jiān dà diàn九间大殿 | 见“九间朝殿”。 | |
cái dà xīn xì才大心细 | 才:才能。才能很高,思考细密。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10回:“加写‘才大心细,能负责任’两考语。” |
dà jǔ jìn gōng大举进攻 | 大举:重大的行动。大规模出兵,向敌方进攻。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33回:“因吴佩孚此时目光,已从军事移到政治方面,也不大举进攻。” |
tú mén dà jiáo屠门大嚼 | 屠门:肉店。比喻心里想而得不到手,只好用不切实际的办法来安慰自己。 | 汉·桓谭《新论》:“人闻长安乐,则出门而向西笑;知肉味美,则对屠门而大嚼。”三国魏·曹植《与吴质书》:“过屠门而大嚼,虽不得肉,贵且快意。” |
dà cí dà bēi大慈大悲 | 慈:仁爱;悲:怜悯。佛家用语。爱一切众生的大慈;拯救一切受苦受难的人为大悲。指爱人而与众生同乐;怜悯人生而拔众生苦。后多用来指人心肠慈善;肯于施舍救助。 | 《法华经 譬喻品》:“大慈大悲,常无懈倦,恒求善事,利益一切。” |
dà dà xiǎo xiǎo大大小小 | 指大小人物或事物等。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小人只认的大郎一个养家经纪人,且是在街上做些买卖,大大小小,不曾恶了一个人。” |
nán dà xū hūn,nǚ dà bì jià男大须婚,女大必嫁 | 指男女长大成年当须婚嫁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回:“男大须婚,女大必嫁,这是人伦大事,五常之礼,何故烦恼?” |
má bì dà yì麻痹大意 | 麻痹:一种病态;身体某部分肢体失去知觉。比喻对事物现象不经心;失去警觉;粗心大意。 | 巴金《坚强战士》:“我要当心,不能麻痹大意,我应当找个隐蔽的地方。” |
jiǔ dǐng dà lǚ九鼎大吕 | 比喻说得话力量大,分量重。 | 《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
ní duō fó dà泥多佛大 | 泥土越多,佛像就塑得越大。比喻底子厚或增加进来的多成就就大。 | 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 天童昙华禅师》:“十五日已前,水长船高;十五日已后,泥多佛大。” |
nán dà dāng qǔ男大当娶 | 指男子成年后要娶亲成家。 | 老舍《骆驼祥子》:“男大当娶,女大当聘,你六十九了,白活!” |
dà nì bù dào大逆不道 | 逆:背叛;不道:违背当时的道德标准。旧指不符合封建统治者的道德标准和宗法观念的极端叛逆行为;给起来造反的人所加的罪名。现也用来指不合某种观念和道德标准的行为。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 |
dù cháng xié dà度长絜大 | 谓比量长短大小。 | 汉·贾谊《过秦论》:“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
dà zhí ruò qū,dà qiǎo ruò zhuō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 直:正直;屈:理亏;巧:灵巧;拙:笨拙。很正直的人表面好像枉屈,很灵巧的人表面好像笨拙。 | 春秋·楚·李耳《老子》第45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
xū héng dà jú盱衡大局 | 指纵观全局。 | |
míng gōng dà bǐ名公大笔 | 名家的大手笔。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8回:“名公大笔,却是本家风味。” |
dà dé rén xīn大得人心 | 人心:即民心。指受百姓热烈拥护。 | 《魏书·昭成子孙传》:“太祖命督屯田于河北,自五原至棝杨塞外,分家稼,大得人心。” |
táng huáng zhèng dà堂皇正大 | 形容言行光明公正,不偏不倚。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宝玉又听宝钗这一番话,半是堂皇正大,半是体贴自己的私心,更觉比先心动神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