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山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山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huái shān xiāng líng怀山襄陵谓洪水汹涌奔腾溢上山陵。《尚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
hǎi méng shān zhòu海盟山咒犹言海誓山盟。明·梁辰鱼《醉太平·暮愁闺怨》套曲:“海盟山咒,都随一江逝水东流。”
fàn shuǐ mó shān范水模山比喻效法模仿他人。清 江顺诒《词学集成》第六卷:“抗心迈古,肆力式靡;吹花嚼蕊,相炫虚华,范水模山,自诧淡远。”
shān yáo shuǐ yuǎn山遥水远谓道路遥远。宋·杨无咎《玉抱肚》词:“见也浑闲,堪嗟处、山遥水远,音书也无个。” 元·高明《琵琶记·南浦嘱别》:“[生]娘子,莫不是虑着山遥水远么?[旦]奴不虑山遥水远。”
jiāng shān bàn bì江山半壁江山:国土;半壁:半边。指国土的一部或大部分。
āi shān sè hǎi挨山塞海形容人极多而拥挤不堪。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7卷:“那日观看的人,何止挨山塞海。”
féng shān kāi lù逢山开路形容不畏艰险,在前开道。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楔子:“傍边转过一个壮士,一臂扶轮,一手策马,逢山开路,救出赵盾去了。”
zhòng xǔ piāo shān众喣漂山喣:吹气。许多人吹气,能使山漂走。比喻说坏话的人多了,能使人受到很大的损害。也比喻人多力量大。《汉书 中山靖王胜传》:“夫众喣漂山,聚蚊成雷。”
shān qī gǔ yǐn山栖谷饮栖息于山中,汲取山谷的泉水来喝。形容隐居生活。《魏书 肃宗纪》:“其怀道丘园,昧迹版筑,山栖谷饮,舒卷从时者,宜广戋帛,缉和鼎饪。”
yún yǔ wū shān云雨巫山原指古代神话传说巫山神女兴云降雨的事。后称男女欢合。战国楚 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shān jī bō wěi山积波委谓堆积如山高,如波涛重迭。形容数量极多。宋·文莹《玉壶清话》第三卷:“后邀钜货于楼,山积波委,岁入万计。”
kāi shān zǔ shī开山祖师原为佛教用语;指最初创建寺院的和尚。宋 刘克庄《诗话前集》:“欧公诗如昌黎,不当以诗论,本朝诗惟宛陵为开山祖师。”
jǐn xiù hé shān锦绣河山像锦绣一样美丽无比的祖国河山。形容美好的国土。唐 杜甫《清明二首》:“秦城数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
ēn dé rú shān恩德如山比喻恩德极为深生。明·周楫《西湖二集·寿禅师两生符宿愿》:“老夫垂死之命恩人救援,恩德如山,无可图报。”
dēng shān bù lǐng登山踄岭踄:同“步”,蹈,走。形容长途跋涉,路途辛苦。明·吴承恩《西游记》第68回:“我那顽徒,俱是山野庸才,只会挑包背马,转涧寻波,带领贫僧登山踄岭。”
tóng shān xī bēng,luò zhōng dōng yìng铜山西崩,洛钟东应比喻重大事件彼此相互影响。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铜山西崩,灵钟应应。”
shān tuí mù huài山颓木坏册:泰山;颓:倒塌;木:梁木。泰山倒塌,梁木折断。比喻众所仰望的人物逝世。《礼记·檀弓上》:“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tī shān zhàn gǔ梯山栈谷谓凿梯、修栈道以度高山深谷。泛指跋涉险阻。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西域传论》:“梯山栈谷绳行沙度之道,身热首痛风灾鬼难之域,莫不备写情形,审求根实。”
qiàn shān yīn gǔ堑山堙谷指挖山填谷。亦作“堙谷堑山”。《史记 秦始皇本记》:“三十五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阳,,直通之。”
shān nán hǎi běi山南海北指遥远不能确指的地方或指四面八方。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比如你姐妹两个的婚姻,此刻也不知在眼前,也不知在山南海北呢?”
shān bēng dì tā山崩地塌见“山崩地陷”。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革命时代总要有许多文艺家萎黄,有许多文艺家向新的山崩地塌般的大波冲进去。”
dēng shān zhì lǐng登山陟岭陟:蹈、踏。即翻山越岭。形容旅途艰辛劳累。
hé shān dài lì河山带砺黄河细得象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
shān qī gǔ yǐn山栖谷隐在山中栖身,到谷中喝水。形容隐居生活。《魏书·肃宗纪》:“其怀道丘园,昧迹板筑,山栖谷饮,舒卷从时者,宜广戋帛,缉和鼎饪。”
zhǐ diǎn jiāng shān指点江山指点:批评;江山:指国家。指批评国家大事。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yě sù shān yáo野蔌山肴肴:熟的鱼肉;簌:野菜。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pá shān yuè lǐng爬山越岭越:过;岭:山岭。爬过高山,越过峻岭。形容野外工作或旅途的辛苦。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4回:“吓得邓艾弃甲丢盔,撇了坐下马,杂在步军之中,爬山越岭而逃。”
niú shān zhī bēi牛山之悲在牛山上发出的悲叹。讥讽因非份之想而引起的悲哀
mù mèi shān guǐ木魅山鬼魅:物老成精。指山林的鬼怪。南朝·宋·鲍照《芜城赋》:“木魅山鬼,野鼠城狐。”
shān bēng chuān jié山崩川竭亦作“山崩水竭”。山岳崩塌,河川干枯。古代认为是重大事变或其征兆。春秋·鲁·左丘明《国语·周语》:“夫国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之征也。”
shān jī yìng shuǐ山鸡映水山鸡映水起舞。比喻自我欣赏。南朝·宋·刘敬叔《异苑》第三卷:“山鸡爱其羽毛,映水则舞。魏武时,南方献之,帝欲其鸣舞而无由。公子黄舒令置大镜其前,鸡鉴形而舞不知止。”
qún shān sì yìng群山四应应:应和。四面群山纷纷响应。比喻一声号召,人们群起响应。朱自清《论标语口号》:“为的是‘发聋振聩’,是‘群山四应’,是人民的觉醒与起来。”
bá shān shè shuǐ跋山涉水跋:翻山越岭;涉:徒步过水。翻山越岭;蹚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也作“跋山涉川”。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 事实二》:“过家上冢,恳章尽得于哀荣;跋山涉川,之任敢辞于艰险。”
zhàn shān wéi wáng占山为王占:占据,霸占;王:统治者。占据山头,自称为王。比喻独霸一方,称王称霸。清·姜振名《永庆升平前传》第69回:“第二件是我也不占山为王,不过是与你比并武艺,也就算完了。”
tiě tǒng jiāng shān铁桶江山比喻牢固的政权或地位。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村里的干部虽然调换了几个,而他两个却好像铁桶江山。”
cáng zhī míng shān藏之名山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形容著作极有价值三国 魏 鱼豢《魏略》:“虽未能藏之名山,将以传之同好。”
yóu shān guàng shuǐ游山逛水山、水:指风景;逛:闲游。游览、玩赏山水景物。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卷:“高山有好水,平地有好花,不免就有游山逛水,拈花惹草的闲人。”
shān bù zhuàn lù zhuàn山不转路转比喻世界渺小,这里不遇那里遇。柳建伟《英雄时代》第14章:“山不转水转,水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
chóng shān jùn lǐng崇山峻岭崇:高;峻:山高而陡。高大陡险的山岭。也作“高山峻岭”。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qīng shān yī fà青山一发青山远望,其轮廓仅如发丝一样。形容极其遥远。也借指中原。宋 苏轼《澄迈驿通潮阁》诗之二:“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chē dào shān qián bì yǒu lù车到山前必有路比喻到时候总有办法可想。高玉宝《高玉宝》第四章:“高大哥,‘车到山前必有路’,‘老天爷不会饿死睡家鸟’的。”
lěi tǔ zhì shān累土至山比喻由小到大,积少成多。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九十卷:“累丝至疋,累土至山,累业至圣,累灵至真,故万里之涉累足乃达。”
shān hán shuǐ lěng山寒水冷冷冷清清。形容冬天的景象。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八:“秋至山寒水冷,春来柳绿花红。”
dōng shān zài qǐ东山再起东晋时谢安退职后曾在会稽东山隐居(今浙江上虞县);后来又出任要职。现以此比喻隐退后再度任职或失势后又重新得势。唐 杜甫《暮秋……呈苏涣侍御》:“无数将军西第成,早作丞相东山起。”
yuān tíng shān lì渊亭山立见“渊渟岳峙”。
shān zhōng wú hǎo hàn,hú sūn chēng bà wáng山中无好汉,猢猻称霸王俗语,比喻没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当主要角色。同“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xiān shān qióng gé仙山琼阁仙山:指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琼阁:精美的楼阁。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现在也比喻虚无缥缈的美妙幻境。唐 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shè shuǐ dēng shān涉水登山涉:渡水。涉渡溪水并攀登山岭。形容旅途艰辛或行程连绵不断。明·杨慎《洞天玄记》第一折:“假饶他升天摄地三千界,亦任他涉水登山二百州,赶将去活喇喇牵转白牛。”
dú zuò qióng shān,fàng hǔ zì wèi独坐穷山,放虎自卫独自坐在没有出路的山里放出老虎来保卫自己。比喻不但不能保护自己,反而招来祸患。晋·常璩《华阳国志·公孙述刘二牧志》:“此所谓独坐穷山,放虎自卫者也。”
yì shān ēn hǎi义山恩海恩义像海一样深,像山一样高。元·柯丹丘《荆钗记·忆母》:“欣然便周全助路费,召共居,感此义山恩海深难弃。”
zuò chī shān bēng坐吃山崩只坐着吃,山也要空。指光是消费而不从事生产,即使有堆积如山的财富,也要耗尽。《京本通俗小说 志诚张主管》:“在家中早过了一月有余,道不得坐吃山崩。”
shuǐ màn jīn shān水漫金山神话故事。金山,在江苏省镇江市。《白雪遗音·马头调·雷峰塔》:“金山寺里法海一见许仙,面带妖色,不放下山。怒恼白蛇,忙唤青儿,带领着虾兵蟹将,这才水漫金山。”
duī shān jī hǎi堆山积海形容东西极多。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6回:“别讲银子成了粪土,凭是世上有的,没有不是堆山积海的。”
pī fā rù shān披发入山谓离开俗世而隐居。明·王世贞《纲鉴会纂·后汉纪》:“汝欲取蜀,吾当披发入山,不失信天下也。”
shān yīn yè xuě山阴夜雪犹言山阴乘兴。唐·李白《单父东楼秋夜夜送族弟沈之秦》诗:“卷帘见月清兴来,疑是山阴夜中雪。”
yí shān jié hǎi移山竭海移动山岳,使大海干竭。比喻力量巨大。《云笈七签》卷二三:“力动乾坤,移山竭海。”
hǎi fèi shān yáo海沸山摇比喻声势或力量极大。同“海沸山裂”。明 无名氏《那吒三变》第三折:“小圣啸起大风,刮的来天昏地暗,海沸山摇。”
huán wǒ hé shān还我河山表示决心从侵略者手中夺回本属于自己的国土。宋·赵与时《宾退录》第五卷:“徽宗尝梦吴越钱王引徽宗御衣云:‘我好来朝,便终于还我河山。’”
tā shān zhī shí,kě yǐ gōng y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别的山。别的山上的石头。比喻能帮助自己提高见识改正缺点的外力。元·许名奎《忍经》:“尧夫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cáng zhī míng shān,chuán zhī qí rén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现,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ān rú tài shān安如泰山安:安稳;泰山:我国著名的高山;在山东省。像泰山一样稳固;形容事物十分稳固;不可动摇。西汉 枚乘《上书谏吴王》:“变所欲为,易如反掌,安于泰山。”
ān rú tài shān安如太山见“安如泰山”。汉·焦赣《易林·坤之中孚》:“安如太山,福禧屡臻。虽有豺虎,不致危身。”
shān jī zhào yǐng山鸡照影山鸡爱其羽毛,常照水而舞。比喻顾影自怜。宋·黄庭坚《睡鸭》诗:“山鸡照影空自爱,孤鸾对镜不作双。”
pái shān dǎo xiá排山倒峡排:排开;倒:翻倒。推开山岳,翻倒山峡。形容水势猛,力量强盛,声势浩大。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84回:“但见城外水声淙淙,一望江湖,有排山倒峡之势。”
shān kuī yī kuì山亏一篑《书 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节缩。喻功败垂成。《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节缩。
jī jiǎ rú shān积甲如山兵甲堆叠如山。极言其多。同“积甲山齐”。清 张惠言《馆试灵台偃伯赋》:“受降则积甲如山,振旅则执同听凯。”
jiāng shān zhī hèn江山之恨江山:山川,山河,疆土。痛恨祖国河山沦亡敌手。唐·陈熙晋《骆侍御传》:“万里烟波,举目有江山之恨。”
lí shān diào hǔ离山调虎比喻用计谋调动对方离开原地。《白雪遗音·八角鼓·精忠》:“岳老爷得胜不班师,秦桧东窗定巧计,私造金牌传假旨,暗使离山调虎计,风波亭上死的屈。”
lǜ shuǐ qīng shān绿水青山泛称美好山河。元 马致远《拨不断》曲:“九重天,二十年,龙楼凤阁都曾见,绿水青山任自然。”
gāo shān jùn lǐng高山峻岭峻:山高而陡。又高又险的山岭。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六回:“众人打一看时,四面尽是高山,左右是悬崖峭壁,只见高山峻岭,无路可登。”
mǎ rù huá shān马入华山《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后因以“马入华山”表示天下太平,不再打仗。《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lú shān zhēn miàn庐山真面庐山:山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来面目。清 杨伦《<杜诗镜铨>序》:“所谓万丈光焰化作百重云雾者,自非摧陷廓清,不见庐山真面。”
zhǐ shān shuō mò指山说磨比喻错此说彼。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十回:“如何远打周折,指山说磨,拿人家来比。”
yí shān dǎo hǎi移山倒海移动山岳;倒翻大海。比喻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36回:“善能移山倒海,惯能撒豆成兵。”
zuò shí shān kōng坐食山空同“坐吃山空”。明·王玉峰《焚香记·离间》:“常言道,坐食山空,宁出一斗,莫进一口。自从你来了,弄得我火尽油干。”
xún shān wèn shuǐ寻山问水寻:探求。游山玩水。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二折:“只待要说古谈今,寻山问水,傍柳穿花,那里也修身正己,利民润物,治国齐家。”
bǎo shān kōng huí宝山空回宝山:蕴藏、聚积宝物的山。进入宝山却空着手归来。比喻置身学府却一无所获。《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离世间品》:“如人无手,虽至宝山,终无所得。”
ròu shān fǔ lín肉山脯林积肉如山,列脯如林。原是夏桀生活芒淫的故事,后比喻宴会的奢侈。晋 皇甫谧《帝王世纪 夏》:“以人架车,肉山脯林,以酒为池,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余人。”
shèng shuǐ cán shān剩水残山残破的山河。多形容亡国后的或经过变乱后的土地景物。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来的事物。唐 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
xiù shuǐ míng shān秀水明山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宋 黄庭坚《蓦山溪 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zuò shān guān hǔ dòu坐山观虎斗坐在山上看老虎相斗。比喻为双方的斗争采取旁观的态度;等到两败俱伤的时候;再从中取利。西汉 司马迁《史记 张仪列传》:“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gāo shān yǎng zhǐ,jǐng xíng xíng zh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止:语助词;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仰望着高山,效法着大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bīng shān nán kào冰山难靠比喻不能长久的权势,难于依靠。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君辈倚杨右相如泰山,吾以为冰山耳!若皎日既出,君辈得无失所恃乎?”
zhòng xǔ shān dòng众喣山动众人吹气,可以移山。比喻人多力量大。同“众喣漂山”。明 李东阳《余肃敏公传》:“役未及兴,而众喣山动。”
qīng shān lǜ shuǐ青山绿水泛称美好山河。宋 张端义《贵耳集》下卷:“在夷陵,青山绿水,日在目前,无复俗累。”
yín shān tiě bì银山铁壁比喻十分坚固,不可摧毁的事物。宋·朱熹《朱子语类》第130卷:“元城在南都,似个银山铁壁。”
diào hǔ lí shān调虎离山设计让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头。比喻用计谋引诱对方离开原来有利的地势。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53回:“我是个调虎离山计,哄你出来争战。”
mǎ yǐ bān tài shān蚂蚁搬泰山比喻人多力量大,可以创造奇迹。用作贬义指人自不量力。
dào shén me shān shàng chàng shén me gē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变化而做出相应的变化。毛泽东《反对党八股》:“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
mǎn shān biàn yě满山遍野布满山岭田野。形容数量多或范围广。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二章:“他坐镇延安,用红蓝铅笔在地图上乱画,我们就满山遍野乱窜!”
hǎi shì shān méng海誓山盟指着山、海发誓;订立盟约。表示要象高山大海一样永恒不变。多指男女相爱相许时的誓约。誓:誓言;盟:盟约。也作“山盟海誓”。宋 辛弃疾《南乡子 赠妓》词:“别泪没些些,海誓山盟总是赊。”
shān yáo dì dòng山摇地动山和地都在动摇。形容声势或力量的巨大。《宋书 五行志五》:“大明六年七月甲申,地震,有声自河北来,鲁郡山摇地动。”
yí shān huí hǎi移山回海移动山岳,旋转大海。比喻竭尽全力,克服巨大困难。《南宫词纪 题情 琥珀猫儿坠》:“移山回海,招赘相公宅。多就了除名烟月牌。”
zhǔ hù kàn shān拄笏看山拄:支撑;笏: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着的手版。旧时比喻在官有高致。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王子猷作桓车骑参军,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版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
qìng shān cǎi mù罄山采木罄:完,尽。把山上的树木全部采光。比喻残酷剥削。《旧五代史·唐书·张延朗传》:“若使罄山采木,竭泽求渔,则地官之教化不行,国本之伤残益甚,取怨黔首,是黩皇风。”
shān bēng shuǐ jié山崩水竭见“山崩川竭”。汉·荀悦《汉纪·成帝纪》:“蜀郡本汉所兴,今所起之地山崩水竭,殆必亡矣。”
shān yīn dào shàng,yìng jiē bù xiá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山阴道:在会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风景优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胜看。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应接不过来。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tián hǎi yí shān填海移山把山移开填入大海之中。指仙术法力广大。比喻决心极大。
shān gāo shuǐ cháng山高水长象山一样高耸,如水一般长流。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象高山一样永远存在。后比喻恩德深厚。唐 刘禹锡《望赋》:“龙门不见兮,云雾苍苍;乔木何许兮,山高水长。”
bā shān dù lǐng巴山度岭指爬山越岭。《水浒传》第一一六回:“只见解珍、解宝便道:‘我兄弟两个,原是猎户出身,巴山度岭得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