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辞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mìng cí qiǎn yì命辞遣意 | 亦作“命词遣意”。运用文词表达思想。 |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80卷:“然亦须得其命辞遣意方可。” |
bèi yán luàn cí悖言乱辞 | 指胡言乱语。 | 《公孙龙子 白马论》:“以黄马为非马,而以白马为有马,此飞者入池,而棺椁异处,此天下之悖言乱辞也。” |
piàn yán zhǐ cí片语只辞 | 犹片言只字。少量的文字。 | 易宗夔《〈新世说〉序》:“酷嗜临川王之书,以彼片语只辞别具炉锤,自甘吻颊,非凡响所能及耳。” |
fán yán suì cí烦言碎辞 | 形容文词杂乱、琐碎。 | 《汉书·刘歆传》:“分文析字,烦言碎辞。” |
cí wēi zhǐ yuǎn辞微旨远 | 辞:文词,言词。微:隐蔽,精深。旨:意思,目的。言词隐微而表达的意思很深远。 | 《梁书·刘之遴传》:“省所撰《春秋》义,比事论书,辞微旨远。” |
lì huì shàn cí利喙赡辞 | 谓口齿伶俐,辞令优美。 | 唐·皇甫枚《三水小牍·王知古》:“睹其利喙赡辞,不觉前席。” |
qíng xiàn hū cí情见乎辞 | 见:通“现”;乎:于。情感表现在言辞当中。 | 《易·系辞下》:“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 |
yín cí huì yǔ淫辞秽语 | 淫:淫荡;秽:肮脏。指轻薄猥亵的下流话。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一回:“淫词秽语,概所不录。” |
yī cí mò zàn一辞莫赞 | 赞:赞美。没有一句妥贴的赞美话能表达。形容诗文写得极好。 | 《史记 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
tán cí rú yún谈辞如云 | 形容谈话时言辞如飘云那样奔涌而出。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符融传》:“融幅巾奋裒,谈辞如云。” |
bù zàn yī cí不赞一辞 | 原指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一句话也不说。 | 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
zhuì cí zhī shì缀辞之士 | 缀辞:写书作文。指著书立说的人。 | 晋·潘岳《马开督玮》:“慷慨非死而死者,缀辞之士,未之或遗也。” |
bù néng zàn yī cí不能赞一辞 | 赞:赞助;赞一辞:添一句话。提不出一点意见。形容文章非常完美。 | 《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
màn cí huá shuō谩辞哗说 | 谎言乱语。 |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今君王国于会稽,穷于入吴,言悲辞苦……而君王何为谩辞哗说,用而相欺,臣诚不取。” |
yóu cí fú shuō游辞浮说 | 游:虚浮不实。虚浮不实的议论。 | 《晋书·范汪传》:“王何蔑弃典文,不遵礼度,游辞浮说,波荡后生,饰华言以翳实,骋繁文以惑世。” |
lì jù qīng cí丽句清辞 | 见“丽句清词”。 | |
zhuō kǒu dùn cí拙口钝辞 | 拙:拙笨;钝:迟钝,笨拙。粗嘴巴,笨言辞。指不善于言辞。 | 元·无名氏《倅范叔》楔子:“须贾平日拙口钝辞,犹恐应对有误,家中有一辫士,名日范雎,得与此人同行,凡事计议,万无一失。” |
yì qiè cí jìn意切辞尽 | 意:心愿,意向。心意恳切,言辞毫无保留。 | 唐·李翱《劝裴相比自出征书》:“伏望试以狂言,访于所知厚者,意切辞尽,不暇文饰,伏惟少赐省察。” |
cí jiǎn yì gāi辞简意赅 | 简:简练;赅:完备。言辞简练,意思完备。 | 《清史稿·刑法制》:“诸臣以律文昉自《唐律》,辞简意赅,易致舛讹。” |
cí bù yì dài辞不意逮 | 辞:言词;逮:及,到。指言词不能把意思表达出来。 | 宋·刘学箕《<松江哨遍>词序》:“至欲作数语以状风景胜概,辞不意逮,笔随句阁,良可慨叹。” |
zhèng zhòng qí cí郑重其辞 | 谓说话态度严肃认真。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六回:“他才恭肃其貌,郑重其辞说道:‘年兄!你今日束修来见我,其实惭愧。’” |
zhèn zhèn yǒu cí振振有辞 | 振振:理直气壮的样子。形容自以为理由充分,说个没完。 | 巴金《探索集 究竟属于谁?》:“这些人振振有辞、洋洋得意,经常发号施令,在大小会上点名训人。” |
cí jīn dǎo hǎi辞金蹈海 | 比喻不慕富贵,慷慨有气节。 |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载:战国时,秦军围赵都邯郸,齐人鲁仲连以利害进说赵魏大臣,劝阻尊秦昭王为帝,并表示若秦王为帝,则自己将蹈东海而死。秦军退后,赵平原君以千金谢之,鲁仲连却不受,以为为人排难解纷而取酬,是商贾之事。 |
fèng cí fá zuì奉辞伐罪 | 谓奉严正之辞而讨有罪。 | 《书·大禹谟》;“肆予以尔众士,奉辞伐罪。”伐,一本作“罚”。 |
qí cí ào zhǐ奇辞奥旨 | 奇辞:奇妙的文辞;奥旨:深奥的含义。形容文章语言奇丽,含义深厚。 | 唐·韩愈《读仪礼》:“于是撮其大要,奇辞奥旨著于篇。” |
yǐn yuē qí cí隐约其辞 | 隐约:时隐时现;辞:言辞;说话。说话隐隐约约;躲躲闪闪;不明确;不清楚。 | 清 平步青《霞外捃屑 倪文正公与弟献汝二书》:“使白太夫人,谓欲礼佛行也者,迎抵会城卒岁,无功为亲者讳,故隐约其辞不尽也。” |
bēi cí zhòng bì卑辞重币 | 卑:谦恭;重:厚;币:礼物。说谦虚的话,送厚重的礼。形容对人有所求。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范睢蔡泽列传》:“齐惧,必卑辞重币以事秦。” |
cí yán yì zhèng辞严谊正 | 同“辞严义正”。 | 元·刘壎《隐居通议·诗歌六》:“蕃武忠君爱国,辞严谊正,不暇自恤,枚蹈危机,其失在于疏尔。” |
fú yǔ xū cí浮语虚辞 | 指大话、空话。 | 《东观汉记 隗嚣传》:“吾年已三十余,在兵中十岁,所更非一,厌浮语虚辞耳。” |
zhǐ cí huì jù絺辞绘句 | 雕琢文辞,修饰章句。 | 明·宋濂《<田氏哀慕诗集>序》:“是诗之传……则为移风易俗之益又岂小哉!其视絺辞绘句道淫而宣骄者何如也?” |
yì zhèng cí yán义正辞严 | 义:道理;辞:言辞。理由正当充足;言辞严正有力。 | 宋 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 |
wēi cí sǒng tīng危辞耸听 | 故意说吓人的话使人听了吃惊、害怕。 | |
yì měi zhī cí溢美之辞 | 溢:水满外溢,引申为过分。过分吹嘘的话语。亦作“溢美之言”。 | 清·梁章钜《归田琐记·高雨农序》:“雨农遽为之序,且有溢美之辞。” |
shǎn shuò qí cí闪烁其辞 | 闪烁:光线忽明忽暗、摇动不定。比喻说话躲躲闪闪。指说话吞吞吐吐;不肯透露真相或回避要害问题。 | 清 吴趼人《痛史》第25回:“何况这等事本来是缜密的,或者定伯故意闪烁其词,更未可定。” |
bǎi cí mò biàn百辞莫辩 | 用任何话语都无法辩白。 | 鲁迅《准风月谈·后记》:“被责难者处于时势潮流之下,百辞莫辩,辩则反动更为证实。” |
kǒu xié cí gěi口谐辞给 | 谓言辞诙谐敏捷。 | 东汉·班固《汉书·东方朔传》:“上以朔口谐辞给,好作问之。” |
xiǎng bù cí shēng响不辞声 | 响:回声。回响不能离开声音。比喻荣誉从实际作为得来。 | 汉·刘向《说苑·杂言》:“响不辞声,鉴不辞形,君子正一,而万物皆成。” |
cí qióng lǐ jìn辞穷理尽 | 辞:文辞;穷:完,尽。无话可说,无理可辩。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怀州玄泉第二世和尚》:“僧问:‘辞穷理尽时如何?’师曰:‘不入理岂同尽。” |
xī biàn guǐ cí析辨诡辞 | 亦作“析辨诡词”。谓巧言邪说。 | 《汉书 杨雄传下》:“雄见诸子各以其知舛驰,大氐诋訾圣人,即为怪迂,析辨诡辞,以挠世事,虽小辩,终破大道而或众,使溺于所闻而不自知其非也。” |
shuǐ huǒ bù cí水火不辞 | 见“水火不避”。 | 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 |
wàn sǐ bù cí万死不辞 | 即使死一万次也决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辞:推辞。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但有使令,万死不辞!” |
bēi cí hòu bì卑辞厚币 | 指言辞谦恭,礼物丰厚。参见“卑辞重币”。 | 《新唐书 李抱真传》:“抱真喜士,闻世贤者,必欲与之游,虽小善,皆卑辞厚币数千里邀致之。” |
yǐ wén hài cí以文害辞 | 谓拘于文字而误解整个语句的意义。 | 《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朱熹集注:“文,字也。辞,语也……言说《诗》之法,不可以一字而害一句之义,不可以一句而害设辞之志。” |
yǐ cí hài yì以辞害意 | 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 “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
cí zūn jū bēi辞尊居卑 | 辞:推却。不受尊位,甘居卑下。 |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下》:“为贫者辞尊居卑,辞富居贫。” |
bù lù cí sè不露辞色 | 辞色:言辞神色。不让心里的打算从话音和脸色上流露出来。形容说话沉着老练。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林甫城府深密,人莫窥其际,好以甘言啖人,而阴中伤之,不露辞色。” |
qīng cí lì qǔ清辞丽曲 | 同“清词丽句”。 | 《宋书·谢灵运传》:“清辞丽曲,时发手篇。” |
cí duō shòu shǎo辞多受少 | 辞:推辞掉。受:接受。推辞不受的多而接受的少。 | 《周书 裴文举传》:“宪矜其贫窭,每欲资给之。文举恒自谦逊,辞多受少。 |
yín cí xié shuō淫辞邪说 | 夸大失实的言论,荒谬的学说。 | 《孟子·滕文公下》:“头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 |
xī biàn guǐ cí析辩诡辞 | 亦作“析辨诡词”。谓巧言邪说。 | 东汉·班固《汉书·扬雄传下》:“即为怪迂,析辩诡辞,以挠世事,虽小辩,终破大道而或众。” |
shàn wéi shuō cí善为说辞 | 说辞:讲话。形容很会讲话。后指替人说好话。 | 《孟子·公孙丑上》:“宰我、子贡善为说辞。” |
lǐ guò qí cí理过其辞 | 过:超过。说理过甚而文采不足。 | 南朝·梁·钟嵘《诗品》:“稍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
zhǔ cí bǐ shì属辞比事 | 原指连缀文辞,排比事实,记载历史。后泛称作文纪事。 | 《礼记·经解》:“属辞比事,《春秋》教也。” |
guò shèn qí cí过甚其辞 | 话说得超过了实际。 | 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一篇三:“说来恐怕有些人不大肯信,以为我是过甚其辞。” |
qīng cí lì jù清辞丽句 | 见“清词丽句”。 | 清·戴名世《道墟图诗序》:“读其诗,摹写物情,颂美祖德,称述土风,清辞丽句,时时错出。” |
yī miàn zhī cí一面之辞 | 见“一面之词”。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五回:“今日若听此一面之词,杨仪等必投魏矣。” |
zài suǒ bù cí在所不辞 | 辞:推辞。表示全部接受;决不推辞。 | 邹韬奋《经历》:“只须能尽我的微薄的力量,推进或促成这个主张的实现,任何个人的艰险,是在所不辞的。” |
jí yì féi cí瘠义肥辞 | 内容贫乏而辞句堆砌冗长。 |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 风骨》:“捶子坚而难移,结响凝而不滞,此风骨之力也。若瘠义肥辞,繁杂失统,则无骨之征也。” |
wàn kǒu yī cí万口一辞 | 千千万万人说同样的话。比喻意见一致。 | 唐 孙樵《武皇遗剑录》:“群疑胶牢,万口一辞。” |
bēi cí hòu lǐ卑辞厚礼 | 卑:谦抑。指言辞谦逊,礼物丰厚。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许劭传》:“曹操微时,常卑辞厚礼求为己目。” |
qīng cí miào jù清辞妙句 | 妙:美好。清新美妙的词句。 | 汉·陈琳《答东阿王笺》:“清辞妙句,焱绝焕炳。” |
xuán cí lěng yǔ玄辞冷语 | 玄妙冷隽的言辞。 | 明·文璧《<南濠居士诗话>序》:“玄辞冷语,用以博见闻资谈笑而已,奚史哉?” |
cí jiǎn yì gāi辞简义赅 | 文辞简要,意义完备。 | 《清史稿·刑法志一》:“诸臣以律文昉自《唐律》,辞简义赅,易致舛讹,于每篇正文后增用总注,疏解律义。” |
lǐ bù shèng cí理不胜辞 | 道理不能胜过文辞。指由于不善于推理立论,尽管文辞丰富多彩,道理并不充分。 | |
yì bù róng cí谊不容辞 | 犹言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 明·杨荣《送陈司业诗序》:“予与光世处三十年矣,谊不容辞,故为序如此。” |
dà sì jué cí大肆厥辞 | 大肆:毫无顾忌。厥:其,他的。铺张辞藻,大展文才。 | 明·刘基《〈宋景濂学士文集〉序》:“先生不分至高,极天下之书无不尽读,以其所蕴,大肆厥辞。其气韵沉雄如淮阴出师,百战百胜,志不少慑。” |
cí bù huò mìng辞不获命 | 谓辞谢而未获允许。 | 《庄子·天地》:“鲁君谓葂也曰:‘请受教。’辞不获命,既已告矣,未知中否。” |
è yán lì cí恶言詈辞 | 中伤辱骂的言辞。 | 宋·王观国《学林·冰》:“愈独判二年,日与宦者为敌,相伺候罪过,恶言詈辞,狼藉公牒。” |
cí bù dá yì辞不达义 | 说话写文章不能确切地表达意思。语本《仪礼·聘礼》:“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 | 语出《仪礼·聘礼》:“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 |
yì bù cí nàn义不辞难 | 辞:推辞。道义上不容许躲开危难。 | 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仁不异远,义不辞难。” |
jué miào hǎo cí绝妙好辞 | 辞:文词。指极美好的文章或文中精辟传神的词藻。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捷悟》:“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蔌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 |
tóng shēng yī cí同声一辞 | 犹言众口一辞。指大家说得都一样。 | 清·陈确《死节论》:“何至使八百诸侯同声一辞,冠带之伦服膺新命!” |
zhòng kǒu yī cí众口一辞 | 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看法或意见一致。 | 宋 欧阳修《濮议》卷四:“众口一辞,纷然不止。” |
bù cí ér bié不辞而别 | 辞:告辞;别:离别。没有打招呼;就离开了;或悄悄地溜走了。也作“不辞而行”、“不告而别”。 | 老舍《不成问题的问题》:“于是,大家想不辞而别。” |
cí fēng yì xióng辞丰意雄 | 辞:文词;雄:庞大威武。文词丰盛,意气雄伟 | 宋·欧阳修《答吴充秀才书》:“非夫辞丰意雄,霈然有不可御之势。” |
yī nuò wú cí一诺无辞 | 一口答应,没有二话。 | 清·张南庄《何典》第四回:“再没有再荐便宜的了,如何不肯?一诺无辞,就同六事鬼去拣了一个黄道好日。” |
zhī wū qí cí支吾其辞 | 支吾:言辞不清。指言语含糊,搪塞应付,不肯爽快地道出实情。 | 叶圣陶《秋》:“她心里固然不舒服,脸上却不好意思发作,便支吾其辞说忘了。” |
cí yù héng shēng辞喻横生 | 横生:横逸而出。言辞生动,横逸而出。 | 汉·王充《论衡·物势篇》:“亦或辩口利舌,辞喻横生为胜,或诎弱缀帢。” |
zhāng dà qí cí张大其辞 | 把原来的事情夸大。形容言过其实。同“张大其词”。 | 《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一回:“卿于席间,张大其辞,虽然存了齐国一时体面,只恐三杰之后,难乎其继。如之奈何?” |
bǎi huì nán cí百喙难辞 | 喙:嘴,借指人的嘴。指纵有众多百口也很难解释。 | 清 夏燮《中西纪事 江上议款》:“江自以卖城之罪百喙难辞,因乘间自尽。” |
cí yán qì zhèng辞严气正 | 犹言辞严义正。 | 《宋史·孙长卿楚建中等传论》:“建中雅量却敌,辞严气正,尤为厅伟。” |
xiū cí lì qí chéng修辞立其诚 | 诚:真心实意。写文章应表现出作者的真实意图,不可作虚饰浮文。 | 《周易·乾》:“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
cí qiǎo lǐ zhuō辞巧理拙 | 文辞虽然浮华,但不能阐明道理。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诸子》:“公孙之白马孤犊,辞巧理拙,魏牟比之鸮鸟,非妄贬也。” |
cí fù jū pín辞富居贫 | 辞:推辞,推却。原指拒绝厚禄,只受薄俸。现形容抛弃优厚待遇,甘于清贫的生活。 | 《孟子·万章下》:“仕非为贫也,而有时乎为贫;娶妻非为养也,而有时乎为养。为贫者,辞尊居卑,辞富居贫。辞尊居卑,辞富居贫,恶乎宜乎?抱关击柝。” |
yī yán bàn cí一言半辞 | 见“一言半语”。 | 《史记·魏公子列传》:“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 |
zhī cí màn yǔ枝辞蔓语 | 指繁冗芜杂的言辞。同“枝词蔓语”。 | 《中国近代思想史参考资料简编 〈民报〉驳〈新民丛报〉最近之非革命论》:“吾驳论者之文,列举其主要之点,而一一辨之,未尝有枝辞蔓语。” |
yǐ cí qǔ rén以辞取人 | 见“以言取人”。 | 《孔子家语·子路初见》:“宰我有文雅之辞,而智不充其辩。孔子曰:‘ ……以辞取人,则失之宰予。’” |
qiǎn cí cuò yì遣辞措意 | 指写文章、说话时的用词立意。 |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沿袭》:“前辈读诗与作诗既多,则遣辞措意,皆相缘以起,有不自知其然者。” |
zǐ hǎn cí bǎo子罕辞宝 | 比喻拒绝接受别人的珍贵物品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15年》:“宋人得玉,献诸司城子罕,子罕弗收。献玉者曰:……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
cí yán yì zhèng辞严义正 | 辞:言词,语言。义:道理。言辞严厉,义理正大。 | 宋 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 |
yī cí tóng guǐ一辞同轨 | 犹众口一词。所有的人都说同样的话。 | 《韩非子 八奸》:“此皆俱进俱退,皆应皆对,一辞同轨以移主心者也。”又《内储说上》:“今群臣无不一辞同轨乎季孙者,举鲁国尽化为一,君虽问境内之人,犹不免于乱也。” |
yù jiā zhī zuì,hé huàn wú cí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 要想加罪于人,不愁找不到罪名。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十年》:“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
yì bù gǎn cí谊不敢辞 | 犹言义不容辞。 | 清·顾炎武《答陈亮工书》:“曾蒙令祖先生知己之爱,谊不敢辞,已具一稿,藏之箧中。” |
yì bù róng cí义不容辞 | 义:道义;容:允许。辞:推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七:“承姑丈高谊,小婿义不容辞。” |
xiū cí lì chéng修辞立诚 | 写文章应表现出作者的真实意图。 | 《周易 乾》:“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
cí qióng lǐ qū辞穷理屈 | 理由站不住脚,被驳得无话可说。 | 《宋书·郑鲜之传》:“时或言论,人皆依违之,不敢难也;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要须高祖辞穷理屈,然后置之。” |
dà fàng jué cí大放厥辞 | 亦作“大放厥词”。①谓写出大量优美的辞章。②大发议论(今多含贬义)。 | 唐·韩愈《祭柳子厚文》:“玉佩琼琚,大放厥辞。” |
hé huàn wú cí何患无辞 | 何患:哪怕;辞:言辞。哪里用得着担心没有话说呢?常与“欲加之罪”连用,表示坏人诬陷好人时,无端捏造罪名,还说得振振有词。 | 《左传·僖公十年》:“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
gān yán qiǎo cí甘言巧辞 | 甘:甜,甜言蜜语。指甜美动听的阿谀奉承话 | 唐·王勃《平台秘略论·褒客》:“便辟脂事饰其迹,甘言巧辞运其辨。” |
gān yán hǎo cí甘言好辞 | 甘:甜,甜言蜜语。指甜美动听的阿谀奉承话 | 西汉·刘向《战国策·韩策》:“诸侯不料兵之弱,食之寡,而听从人之甘言好辞,比周以相饰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