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下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tiān xià běn wú shì,yōng rén zì rǎo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 | 指本来没有事,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 | 《新唐书 陆象先传》:“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 |
shǐ xià rú yǔ矢下如雨 | 矢:箭。箭像雨一样射下。 | 南朝·梁·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积弩乱发,矢下如雨。” |
bāo dǎ tiān xià包打天下 | 包:承担全部任务,负责完成。将打天下的整个任务承担下来。常指人逞强争胜。 | 《求是》1996年第17期:“这类机构并不影响各个公司、企业实施光彩事业项目,更不能包打天下。” |
shàng xià tiān guāng上下天光 | 上空与水中碧光一色。形容水中倒影使天水连成一片。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
mǎi shàng zhǔ xià买上嘱下 | 见“买上告下”。 | 《水浒传》第一○三回:“当下龚正寻个相识,将些银两,替王庆到营差拨处买上嘱下的使用了。” |
qì shù háng xià泣数行下 | 眼泪接连不断的往下掉。形容非常悲伤。 | 汉 班固《汉书 高帝纪》:“令儿皆和习之。上乃起舞,忼慨伤怀,泣数行下。” |
tiān xià chéng píng天下承平 | 国家持久太平。 | 明·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第七回:“内无吴蜀东西之忧,外无南北边防之患,天下承平,甲兵不用。” |
tiān xià wéi jiā天下为家 | 原指将君位传给儿子,把国家当作一家所私有,后泛指处处可以成家,不固定居住在一个地方。 | 《礼记·礼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
zhǐ tīng lóu tī xiǎng,bù jiàn rén xià lái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 比喻只是口头说说,没有实际行动。 | 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三章:“一去就是好些年,说要回来,总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
huā qián yuè xià花前月下 | 花簇前;月光下。指惹人情思的幽静地方。 | 宋 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 瓦舍众伎》:“今又有覆赚,又且花前月下之情及铁骑之类。” |
ōu niǎo bù xià鸥鸟不下 | 鸥鸟不愿飞下来。比喻察觉他人将伤害自己,加倍防范。 |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黄帝》:“海上之人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 |
tóu jǐng xià shí投阱下石 | 比喻乘人之危加以陷害。语出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 语出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
xià bǐ yǒu shén下笔有神 | 写起文章来,文思泉涌,如有神力。形容才思敏捷,文章写得又快又好。亦作“下笔如神”、“下笔如有神”。 | 唐·王勃《绵州北亭公宴序》:“五际飞文,想群众之不让;一言留赠,知下笔之有神。” |
jì rén yán xià寄人檐下 | 犹言寄人篱下。 | 清·陈维菘《贺新郎·乙卯元日》:“抖擞门丞秦叔宝,贝带璘斒光射,笑公等、寄人檐下。” |
tā xià kū lóng塌下窟窿 | 比喻欠下了债。 | 阮章竞《赤叶河》:“今年你娶了媳妇,塌下十块钱窟窿。” |
mán shàng bù mán xià瞒上不瞒下 | 瞒:也作“漫”,欺骗,蒙蔽。瞒着上面,不瞒下面。指通同作弊,不使上级知道。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六回:“现在是上头堂官晓得了这桩事情。不瞒老哥说:这些事情原是瞒上不瞒下,常常有的,就是家兄及兄弟也常常替人家经手。” |
bù chǐ xià wèn不耻下问 | 不耻:不以为耻辱;下问:降低身份请教别人。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求教。 | 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何晏集解:“下问,谓凡在己下者。” |
děng ér xià zhī等而下之 | 比这一等更差的。指事物递减;后面的比前面的差一级;低一等。 | 宋 楼钥《攻愧集》:“乡之贫者,或不及于此,则以此法等而下之。” |
yǒu lǐ zǒu biàn tiān xià有理走遍天下 | 只要有道理,任何地方都行得通。 | 欧阳山《苦斗》:“他惯用的口头禅是:‘有理走遍天下!’” |
wú tiān yú shàng,wú dì yú xià无天于上,无地于下 | 原指军将临战奋不顾身。 | 《尉缭子 武议》:“将者死官也。故不得已而用之。无天於上,无地於下,无主於后,无敌於前。” |
tiān xià guī xīn天下归心 | 形容天下老百姓心悦诚服。 | 春秋·鲁·孔丘《论语·尧曰》:“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
xíng xià chūn fēng wàng xià yǔ行下春风望夏雨 | 行:从事;望:希望。比喻因有所施而望有所报。 | 元·白仁甫《墙头马上》第四折:“也是行下春风望夏雨;待要做眷属,枉坏了少俊前程,辱没了你裴家上祖。” |
shù shàng qǐ xià束上起下 | 犹承上启下。多用于诗文评语。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45回清·栖霞居士评阅:“下半折遥承第十回,以碧桃起波,引起下六回文字,亦束上起下必不可少之文。” |
shàng chǎn xià dú上谄下渎 | 谄:奉承;渎:轻慢,亵渎。奉承上级,轻慢下属。 | 《易·系辞下》:“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
shàng bù zài tiān,xià bù zháo dì上不在天,下不着地 | 指不着边际,没有着落。形容偏僻闭塞的地方。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八回:“只叫他在这上不在天,下不着地的地方,给我结了几间茅屋,我同老母居住。” |
dī méi xià shǒu低眉下首 | 低:低下;下:低;首:头。低着眉垂下头。形容顺良,顺从。 | 柔石《为奴隶的母亲》:“叫我物色相当的女人;年纪约三十岁左右,养过两三个儿子,人要沉默老实,又肯做事,还要对他底大妻肯低眉下首。” |
chéng qīng tiān xià澄清天下 | 指整肃政治,清楚奸佞,使天下复归太平。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
chuàng rán tì xià怆然涕下 | 怆然:伤感的样子。伤感地涕泪流洒。 | 唐 陈子昂《登幽州古台》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tiān xià wú shuāng天下无双 | 天下找不出第二个。形容出类拔萃,独一无二。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李将军列传》:“李广才气,天下无双。” |
hé fén mén xià河汾门下 | 河:黄河。汾:汾水。隋末大儒王通(文中子)在黄河、汾水之间设馆教学,远近来此求学者达一千余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程之、薛收、温大雅等都是他的门徒,而这些人都是唐初的功臣,时称“河汾门下”。后用以比喻名师门下,人才济济或人才辈出。 | 隋末大儒王通(文中子)在黄河、汾水之间设馆教学,远近来此求学者达一千余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程之、薛收、温大雅等都是他的门徒,而这些人都是唐初的功臣,时称“河汾门下”。 |
xià yú bù yí下愚不移 | 移:改变。下等的愚人,决不可能有所改变。旧时儒家轻视劳动人民的观点。也指不求上进,不想学好。 | 《论语 阳货》:“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
bā rén xià lǐ巴人下里 | ①即下里巴人。古代楚国流行的民间歌曲。用以称流俗的音乐。巴,古国名,在今四川东部一带,古为楚地。下里,乡里。②泛指粗俗的。 | 南朝 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故玉微金铣,反为拙目所嗤;《巴人下里》,更合郢中之听。” |
mù kōng tiān xià目空天下 | 比喻目中无人、狂妄或自负之甚。 |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隋炀帝》:“则亿而中,为而成,心无顾恤而目空天下。” |
bǐ xià chāo shēng笔下超生 | 超生:佛家语,指人死后灵魂投生为人。为了免使他人受难,书写时,在用意和措词方面都给予宽容或开脱。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1卷:“实是不忍他含冤负屈,故此来到台前控诉,乞老爷笔下超生。” |
zhà shé bù xià咋舌不下 | 咋舌:咬舌或忍住不言。形容不敢说话或说不出话来,极度悔恨或畏缩。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岂有知其无成,而但萎腲咋舌,叉手从族乎?” |
xià yǎn xiāng kàn下眼相看 | 指瞧不起人。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一卷:“手下人那知言谈好歹,见是樵夫,下眼相看。” |
shàng yuán xià tuī上援下推 | 上面牵引下面推。比喻推荐引进。 | 《礼记·儒行》:“適弗逢世,上弗援,下弗推,谗谄之民,有比党而危之者。” |
guān shàng lǚ xià冠上履下 | 比喻上下分明,尊卑有别。 | 《史记·儒林列传》:“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 |
shuāng guǎn qí xià双管齐下 | 管:笔;齐:同时。双手执笔同时作画。比喻为达到某个目的同时采取两种措施或同时做两件事情。 | 宋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 故事拾遗》:“唐张璪员外画山水松石名重于世。尤于画松特出意象,能手握双管一时齐下,一为生枝,一为枯干,势凌风雨,气傲烟霞。” |
shì qīng tiān xià势倾天下 | 形容权势极大,压倒一切人。 | 《三国志·魏书·袁绍传》:“高祖父安,为汉司徒,自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由是势倾天下。” |
tiān xià wú nán shì天下无难事 | 只要有决心去做,世上再困难的事也能办成。 | 宋·秦观《李训论》:“天下无难事,得其人则易于反掌。” |
yī gǔ ér xià一鼓而下 | 一次击鼓发动进攻就把敌人打跨了。指趁有利形势一举打垮敌人。 | 明·沈采《千金记·定谋》:“昨日令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迳截赵魏,掩其不备,一鼓而下。” |
shàng hǎo xià shèn上好下甚 | 上面的喜爱什么,下面的人就会对此爱好的更加利害。 | 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上》:“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
qū gāo jiù xià屈高就下 | 地位高的人降低身分,迁就地位低的人。 | 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猥劳君侯屈高就下,降尊临卑。” |
gōng gài tiān xià功盖天下 | 功劳天下第一。 | 唐·李复言《续玄怪录·李卫公靖》:“其后竟以兵权静寇难,功盖天下。”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二折:“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正此之谓也。” |
měng hǔ xià shān猛虎下山 | 形容勇猛而迅速 | 清·吴趼人《九命奇冤》第26回:“大有转身作一个‘猛虎下山’之势,劈面扑来,要想杨福一闪,他好乘势翻个跟斗,到杨福后面去。” |
shān rán lèi xià潸然泪下 | 潸然:流泪的样子。形容泪流不止。 | 宋 马廷鸾《题汪水云诗》:“余展读甲子初作,微有汗出,读至丙子诸作,潸然泪下。” |
dī xīn xià yì低心下意 | 谓小心谨慎、专注不移。 | 《朱子语类》卷四四:“下学是低心下意做,到那做得超越,便是上达。” |
cì shàng huà xià刺上化下 | 讽谕国君,教化下民。 | |
lín xià fēng zhì林下风致 | 同“林下风气”。 | 《宣和书谱·妇人薛涛》:“妇人薛涛,成都倡妇也。以诗名利时,虽失身卑下,而有林下风致,故词翰一出,则人争传以为玩。” |
shàng xià fú dòng上下浮动 | 短促而反复地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地移动。 | |
shàng xià dǎ liàng上下打量 | 对某人估量,揣度。 | |
tiān xià wéi gōng天下为公 | 天下是大家公有的。原指不把君位当成一家的私有。后指国家的一切都属于人民。 | 西汉 戴圣《礼记 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
shàng wú piàn wǎ,xià wú zhuō zhuī上无片瓦,下无卓锥 | 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无立足之地。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丰化和尚》:“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
shàng fāng bù zú,xià bǐ yǒu yú上方不足,下比有余 |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晋书 王湛传》:“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下比魏舒有余。” |
xī yáng xī xià夕阳西下 | 指傍晚落日的景象。也比喻人迟暮之年或事物走向衰落。 | 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dà shù dǐ xià hǎo chéng liàng大树底下好乘凉 | 比喻有所依托,事情就好办。 | 元 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一折:“每日则是吃他家的,便好道这大树底下好乘凉。” |
shì chē xià zǒu释车下走 | 释:放下,放开。下车徒步跑。形容遇事不冷静。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行数百数,以驹为不疾,夺辔代之;御可数百步,以马为不进,尽释车而走。” |
zhé jié xià xián rén折节下贤人 | 折节:屈己下人;下:屈己尊人。屈己下人,尊重有见识有能力的人。 | 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 |
tǎn shàng tè xià忐上忑下 | 谓心神不定,恐惧不安。 | 《宋元戏文辑佚·张资鸳鸯灯》:“吃了万千控持,谙了无限磨难,受了多少忐上忑下。” |
xià bǐ qiān yán,lí tí wàn lǐ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 写了一大篇文章,但没有接触到主题。 |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其结果,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仿佛像个才子,实则到处害人。” |
xià lǐ bā yīn下里巴音 | 下里:乡里;巴:古国名,在今川东一带。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 |
yī qí tiān xià一齐天下 | 齐:统一。一统天下。 | 汉·荀悦《汉纪·武帝纪》:“今陛下临制海内,一齐天下,口虽未言,声疾雷电,令虽未发,行化如神。” |
shàng zhì xià yú上智下愚 | 智:聪明;愚:笨。最聪明的人和最愚笨的人。孔子认为他们都是先天决定,不可改变。 | 《论语·阳货》:“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
zài rén ǎi yán xià,zěn gǎn bù dī tóu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头 | 比喻受制于人,只得顺从。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8回:“古人道:‘不怕官,只怕管。’‘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头。’只是小心便是。” |
chǎn shàng ào xià谄上傲下 | 对上讨好,对下傲慢。 | 郭沫若《十批判书·孔墨的批判》:“所谓‘富贵在天’便是打破地上的权威,不走谄上傲下的路去求不义的富贵。” |
píng zhì tiān xià平治天下 | 平:平定;天下:指全中国。治理国家,使天下太平。 | 《孟子·公孙丑下》:“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
zhòng shǎng zhī xià,bì yǒu sǐ fū重赏之下,必有死夫 | 指用重金悬赏,就会有勇于出来干事的人。 | 《后汉书 耿纯传》:“重赏甘饵,可以聚人者也。”李贤注引《黄石公记》:“芳饵之下,必有悬鱼,重赏之下,必有死夫。” |
lā rén xià shuǐ拉人下水 | 比喻拉别人干坏事。 | 钱宁《圣人》第26章:“他认为,阳虎诱之于利禄,手法不够精细。拉人下水,先要寻其短处。” |
jiē xià qiú阶下囚 | 指在公堂台阶下受审的犯人;泛指在押的囚犯或俘虏。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9回:“布告玄德曰:‘公为坐上客,布为阶下囚,何不发一言而相宽乎?’” |
táo lǐ wú yán,xià zì chéng xī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 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 | 宋 辛弃疾《一剪梅 独立苍茫醉不归》词:“多情山鸟不须啼,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
xià bǎn zǒu wán下坂走丸 | 在山坡上往下滚弹丸。比喻顺势无阻,敏捷而无停滞。 | 汉 荀悦《汉纪 高祖纪一》:“则边城皆喜,相率而降,此由以下阪而走丸也。” |
shàng màn xià bào上嫚下暴 | 同“上慢下暴”。 | |
rì xià wú shuāng日下无双 | 京城无人可比。比喻才能出众。 | 汉 刘珍《东观汉记 黄香传》:“读所未尝见书,谓诸王曰:‘此日下无双江夏黄童也。’” |
bàn shàng bàn xià半上半下 | 指两可之间。 | 《朱子全书》卷十:“三年无改,谓是半上半下底事,在所当改者,但不可匆遽急改之。”又卷十九:“微子去却易,比干则索性死,他(箕子)在半上半下处,最是难。” |
tiān xià yī jiā天下一家 | 视天下人为一家,和睦相处。也指全国统一。 | 《礼记·礼运》:“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 |
gāo xià qí shǒu高下其手 | 犹言上下其手。 | 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官制》:“五代以来,诸州马步军虞侯以衙校为之,太祖虑其任私,高下其手,乃置司寇参军,以进士、‘九经’及第人充之。” |
zì kuài yǐ xià自郐以下 | 吴国的季礼在鲁国看周代的乐舞,对于各诸侯国的乐曲都有评论,但从刽国以下他就没有再表示意见。比喻从某某以下就不值得评论。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自郐以下无讥焉。” |
néng shàng néng xià能上能下 | 谓干部不计较职位高低,不论处于领导岗位或在基层从事实际工作,都能踏踏实实地干。实行能上能下,是对干部职务终身制的一项重要改革。 | 丁玲《风雪人间》上卷:“一个共产党员随时随地都是真正的战士,能上能下,能与人民共患难,同安乐!” |
wú dí yú tiān xià无敌于天下 | 天下都没有对手。形容力量强大无比。 | 《孟子·公孙丑上》:“无敌于天下者,天吏也。” |
zhī rén xià shì知人下士 | 知:识别。下士:屈己尊人。能识别人才并礼贤下士。 | 明·李贽《焚书·复麻城人书》:“以此见真正高阳酒徒之能知人下士,识才尊贤又如此。” |
dú bù tiān xià独步天下 | 独步:独一无二,特别突出。超群出众,无人可比。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逸民传 戴良》:“我若仲尼长东鲁,大禹出西羌,独步天下,谁与为偶!” |
chǎn shàng qī xià谄上欺下 | 谄:讨好,奉承;欺:欺压。讨好上司,欺压下级。 | 吴祖光《相府门前七品官》:“这位‘相府门前七品官,见他容易见我难’是旧社会里趋炎附势、谄上欺下的典型人物。” |
tiān xià xiōng xiōng天下恟恟 | 形容局势动荡不安,群情喧扰。 | 《旧唐书·任瑰传》:“后主残酷无道,征役不息,天下恟恟,思闻拯乱。” |
tiān xià dǐng fèi天下鼎沸 | 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鼎沸:鼎里的水沸腾。比喻社会动荡,政局不稳,人心焕散,惶惶思变。 | 三国·魏·曹冏《六代论》:“由是天下鼎沸,奸凶并争。” |
bǎi xià bǎi quán百下百全 | 犹言百发百中,万无一失。 | 汉 班固《汉书 冯奉世传》:“以将军材质之美,奋精兵,诛不轨,百下百全之道也。” |
cuī rén lèi xià催人泪下 | 催:催促,促使。形容事迹十分感人,使人不禁流下眼泪。 | 凌力《少年天子》第八章:“实在是万岁爷的祭文催人泪下,奴才们实在忍不住了……” |
qiān xùn xià shì谦逊下士 | 下:屈己尊人。指谦虚恭敬地对待地位比自己低的人。 | 东汉·班固《汉书·韦玄成传》:“少好学,修父业,尤谦逊下士。” |
zì xià ér shàng自下而上 | 从下到上。 | 邓小平《党与抗日民主政权》:“有的可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有的可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总以能教育群众、纠正错误、保证党的领导为原则。” |
nǎn yán hàn xià赧颜汗下 | 赧:因羞愧而脸红。颜:面容。形容羞愧到极点。 |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七回:“公子誉之过情,令人赧颜汗下。” |
guā tián bù nà lǚ,lǐ xià bù zhèng guān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 比喻避嫌疑。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 《艺文类聚》卷四一引三国 魏 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
bǐ xià yǒu yú比下有余 | 比:比较。对所处的中等地位感到知足。形容满足现状,不求进取。 | 清·沈复《浮生六记》第六卷:“古人云: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此最是寻乐妙法也。” |
luò jǐng xià shí落井下石 | 看见别人落在井里;还往井下丢石头。比喻乘人之危;加以打击、陷害。 | 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
huáng quán zhī xià黄泉之下 | 黄泉:指地下之泉,人死埋于地下。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 | 《左传 隐公元年》:“誓之曰: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
lǎo sǐ yǒu xià老死牖下 | 牖:窗。形容得享天年。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1卷:“假若误出误入,那有罪的老死牖下,无罪的却命绝了囹圄刀锯之间,难道头顶上这个老翁,是没有眼睛的么?” |
guì jiàn gāo xià贵贱高下 | 指人的社会地位高低不同。 | 战国·楚·宋玉《风赋》:“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不至, 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 |
fú niǎn xià chú扶辇下除 | 扶着皇帝的车驾下殿阶。 | |
gǔn ān xià mǎ滚鞍下马 | 从马上迅速下来。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1回:“良久,见一员小将,白袍银铠,滚鞍下马。” |
shàng wú piàn wǎ,xià wú chā zhēn zhī dì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 | 头顶上没有一片瓦,肢底下没有插针的地方。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
shè xià quān tào设下圈套 | 引诱人受骗上当。 | 莫应丰《将军吟》第七章:“头头们进行了形势分析,估计走资派既然设下圈套,是必有阴险目的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