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温庭筠的诗 > 利州南渡

利州南渡

[唐代]:温庭筠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利州南渡”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夕阳正斜照在空阔的水面上,曲折的小岛连接翠绿的群山。

江面上传来马的嘶鸣看船归,柳荫下的人们等待着船靠岸。

广阔沙草从中群鸥四处飞散,万顷江田上空孤鹭展翅飞翔。

谁能像范蠡一样乘着小木船,在辽阔的江湖上面自由飘荡。

注释

利州:唐代属山南西道,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嘉陵江流经其西北面。南渡:指渡嘉陵江。

澹(dàn)然:水波闪动的样子。对:一作“带”。

翠微:指青翠的山气。

“波上”句:指未渡的人,眼看着马鸣舟中,随波而去。波上:一作“坡上”。棹(zhào):船桨,代指船。

“数丛”句:指船过草丛,惊散群鸥。

范蠡(lǐ):字少伯,春秋时楚国人,为越大夫,从越王勾践二十余年,助勾践灭吴国后,辞官乘舟而去,泛于五湖,莫知所终。

五湖烟水:据《吴越春秋》称,范蠡功成身退,乘扁舟出入三江五湖,没人知道他最终到哪里去了。五湖,指太湖和它附近的几个湖,这里泛指江湖。忘机:旧谓鸥鹭忘机,这里有双关意,指心愿淡泊,与人无争。

“利州南渡”鉴赏

赏析

诗人来到了嘉陵江畔,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开阔清澄的江面,波光粼粼而动,夕阳映照在水中,闪烁不定;起伏弯曲的江岛和岸上青翠的山岚在斜晖的笼罩下,一片苍茫。这一联写江景,交待了行程的地点和时间:日暮时江边渡口。因为诗写的就是渡江情景,所以首联从此着笔,起得非常自然。颔联紧承上联,写人马急欲渡江的情形:渡船正浮江而去,人渡马也渡,船到江心,马儿扬鬃长鸣,好像声音出于波浪之上;未渡的人(包括诗人自己)歇息在岸边的柳荫下,等待着渡船从彼岸返回。这两联所写景物都是诗人待渡时岸边所见,由远而近,由江中而岸上,由静而动,井然有序。

接下来,颈联写渡江,船过沙滩,惊散了草丛中成群的鸥鸟;回望岸上,江田万顷,一只白鹭在自由自在地飞翔。这一联巧用数量词,不但属对工稳,而且深化了诗境。群鸥栖息沙草之间,可见天时向晚,飞鸟归巢,所以万顷江田之上只有一鹭飞翔。这幅色彩鲜明的画面强烈地渲染了江边的清旷和寂静。后来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有“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的词句,其境界正与此联上句所展示的画面相类似,而下句江田白鹭的空阔悠深和王维的“漠漠水田飞白鹭”(《积雨辋川庄作》)更是神韵同出。

前面三联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利州南渡图,作为餬口四方、疲于奔走的诗人摹然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不能不触景生情,遐想联翩。所以尾联偶然兴起了欲学范蠡急流勇退,放浪江湖的愿望。这两句的言外之意是,自己便有淡泊遗世,忘却机心之志,也没有人能够理会。

温庭筠的诗中曾有“自笑谩怀经济策,不将心事许烟霞”(《郊居秋日有怀一二知己》)的自负与自嘲,这里却浩然有归隐之志,实际上是失意后的无奈之语。“独忘机”,其实并不能忘机。这一点和范蠡也是共通的。范蠡是因越王勾践难共安乐才辞官隐遁的。所以,两个人都可谓是极有机心的人。

这首诗描写行旅在利州南渡时的所见所感,景物描写江中,岸上交递着墨,层次分明,色彩清丽,静中有动,栩栩如生,特别是颈联,是被人们传诵的写景名句。最后触景兴感,自然真切。全诗八句,无不与“水”相关,但清隽而不堆砌。在章法上,此诗别具一格,不落俗套。按照律诗的一般规律,前后四联,起承转合,各有所归。此诗前三联却递相承接,景物描写得很充分,意境幽远淡雅。尾联由写景转而遐思,但仍从“舟”、“水”絻结,以致转中有合,脉络依然清晰完整。有人说,温庭筠的以山水、行旅为题材的诗多感慨深切,气韵清澈,以这首诗来看,确实如此。

创作背景

温庭筠一生政治上很失意,不仅屡次应试不中,而且因为语言多犯忌讳,开罪了皇帝和宰相(唐宣宗和令狐绹),长被摈抑,只好到处流转,做一个落魄漂泊的才子。这首诗是温庭筠行旅于利州(治今四川广元)渡江时所作。  

温庭筠简介

唐代·温庭筠的简介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 温庭筠的诗(34篇)

猜你喜欢

浣溪沙·洞庭

宋代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吊屈原赋

两汉贾谊

谊为长沙王太傅,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度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哉!国无人兮,莫我知也。”遂自投汨罗而死。谊追伤之,因自喻,其辞曰:

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呜呼哀哉!逢时不祥。鸾凤伏竄兮,鸱枭翱翔。闒茸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世谓随、夷为溷兮,谓跖、蹻为廉;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銛。吁嗟默默,生之无故兮;斡弃周鼎,宝康瓠兮。腾驾罷牛,骖蹇驴兮;骥垂两耳,服盐车兮。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独离此咎兮。

讯曰:已矣!国其莫我知兮,独壹郁其谁语?凤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远去。袭九渊之神龙兮,沕深潜以自珍;偭蟂獭以隐处兮,夫岂从虾与蛭蟥?所贵圣人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藏;使骐骥可得系而羁兮,岂云异夫犬羊?般纷纷其离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历九州而其君兮,何必怀此都也?凤凰翔于千仞兮,览德辉而下之;见细德之险徵兮,遥曾击而去之。彼寻常之污渎兮,岂能容夫吞舟之巨鱼?横江湖之鳣鲸兮,固将制于蝼蚁。


短歌行

两汉曹操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坠。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专征,为仲尼所称。

达及德行,犹奉事殷,论叙其美。齐桓之功,为霸之道。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一匡天下,不以兵车。

正而不谲,其德传称。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

赐与庙胙,命无下拜。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

晋文亦霸,躬奉天王。受赐圭瓒,秬鬯彤弓。

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威服诸侯,师之所尊。

八方闻之,名亚齐桓。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


鹧鸪天

清代刘永济

镜里朱颜别有春,莫教明月翳纤云。

蛾眉招嫉何缘画,犀角通灵自辟尘。

寻絮影,认萍根,春泥春水总愁痕。

何如十二楼中住,放下珠帘了不闻。


有感

唐代李商隐

非关宋玉有微辞,却是襄王梦觉迟。

一自高唐赋成后,楚天云雨尽堪疑。


贺新郎·读史

近现代毛泽东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蹻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


减字木兰花·偶检丛纸中

清代龚自珍

偶检丛纸中,得花瓣一包,纸背细书辛幼安“更能消几番风雨”一阕,乃是京师悯忠寺海棠花,戊辰暮春所戏为也,泫然得句。

人天无据,被侬留得香魂住。如梦如烟,枝上花开又十年!

十年千里,风痕雨点斓斑里。莫怪怜他,身世依然是落花。


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

宋代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隋宫

唐代李商隐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蜀先主庙

唐代刘禹锡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