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香膜拜的成语故事
拼音fén xiāng mó bài
基本解释见“焚香礼拜”。
出处明·归有光《唐孺人墓志铭》:“兆多疾,每疾作,孺人辄不食饮,焚香膜拜,以祈福祐。”
暂未找到成语焚香膜拜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焚香膜拜)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瓣心香 | 宋 王十朋《行可生日》诗:“祝公寿共诗书久,一瓣心香已敬焚。” |
一脉香烟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六回:“正因为姐姐你在黑风岗能仁寺救了他儿子性命,保了他安家一脉香烟,因此我公婆以德报德,也想续你何家一脉香烟。” |
世代书香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林家虽贫到没饭吃,也是世代书香人家,断不肯将他家的人丢给亲戚,落的耻笑。” |
个人崇拜 | 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逐渐不正常,一言堂、个人决定重大问题、个人崇拜、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一类家长制现象,不断滋长。” |
书香世家 | 高云览《小城春秋》第十三章:“刘眉尽管把鼻子都气歪了,也还是保持着书香世家的风度。” |
书香人家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六回:“原来是个仕宦书香人家,怪不的他得夫人那样明理。” |
书香铜臭 | 清·孔尚任《桃花扇·逮社》:“何物充栋汗车牛,混了书香铜臭。贾儒商秀,怕遇着秦皇大搜。” |
书香门户 | 沙汀《祖父的故事·老太婆》:“[丈夫]是个所谓书香门户子弟。” |
书香门第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40回:“如今眼看书香门第是接下去了,衣饭生涯是靠得住了,他那个儿子只按部就班的也就作到公卿。” |
五内如焚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7回:“而且年来多病,日见衰颓,每念主上,不觉五内如焚。” |
仆仆亟拜 | 语出《孟子·万章下》:“子思以为鼎肉使己仆仆尔亟拜也,非养君子之道也。” |
倚玉偎香 | 宋·柳永《法曲献仙音》词:“念倚玉偎香,前事顿轻掷。” |
偎香倚玉 | 元·徐琰《青楼十咏·初见》:“一笑情通,傍柳随花,偎香倚玉,弄月抟风。” |
偷香窃玉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虽不能够窃玉偷香,且将盼行云眼睛儿打当。” |
八拜为交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0卷:“我有个八拜为交的故人,乃青州刺史刘元普。” |
八拜之交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与小生同郡同学,当初为八拜之交。” |
兰艾同焚 | 《晋书 孔坦传》:“兰艾同焚,贤愚所叹。” |
兵犹火也,不戢自焚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四年》:“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 |
分香卖履 | 晋 陆机《吊魏武帝文》序:“余香可分与诸夫人。诸舍中无为,学作履组卖也。” |
刳胎焚夭 | 《尸子·明堂》:“夫士不可妄致也,覆巢破卵,则凤凰不至焉;刳胎焚夭,则麒麟不往矣。” |
十步香草 | 汉·刘向《说苑·谈丛》:“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
十步香车 | |
升堂拜母 |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
卖履分香 | 汉·曹操《遗令》:“余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 |
口齿生香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6回:“前者捧读诸位姐姐佳作,真令人口齿生香。” |
古色古香 | 宋 陆游《小室》:“窗几穷幽致,图书发古香。” |
古香古色 |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卷:“邓秀梅走进大门,步步留心地察看着这座古香古色的、气派宏伟的殿宇。” |
国色天香 | 唐 李濬《松窗杂录》:“臣尝闻公卿间多吟赏中书舍人李正封诗曰: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