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武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武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jīng wén wěi wǔ经文纬武治理国家的本领,文的武的都具备。唐 许敬宗《定宗庙乐议》:“虽复圣迹神功,不可得而窥测,经文纬武,敢有寄于名言。”
shéng jué zǔ wǔ绳厥祖武绳:继续;武:足迹。踏着祖先的足迹继续前进。比喻继承祖业。《诗经 大雅 下武》:“昭兹来许,绳其祖武。”
jiào wǔ lùn wén较武论文较:比较,评论。评论武艺,谈论文章。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四十七回:“此书讲道学,筹经济谈天测地,较武论文,无不原原本本,穷极要妙,此其本领之大也。”
wén zhì wǔ gōng文治武功政绩和战功。指治理国家和对外用兵都功绩显著。旧时多用为对帝王或重臣的赞誉之词。西汉 戴圣《礼记 祭法》:“汤以宽治民而除甚虐,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灾,此皆有功烈于民者也。”
wén chí wǔ wán文弛武玩文武官员玩忽职守。清·夏燮《中西纪事·剿抚异同》:“成庙暮年,深见承平日久,文弛武玩,禁烟之令稍以操切治之,辄启边衅。”
xīng wén yǎn wǔ兴文匽武崇尚文治,偃息兵戎。东汉·班固《汉书·礼乐志》:“清和六合,制数以五。海内安宁,兴文匽武。”
yī yuán dà wǔ一元大武指古时祭祀用的牛。《礼记·曲礼下》:“凡祭宗庙之礼,牛曰一元大武。”
wēi wǔ xióng zhuàng威武雄壮威力强大,壮盛有气势。毛泽东《论持久战》:“然而他们凭借这个舞台,却可以导演出许多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戏剧来。”
yī shí bā bān wǔ yì一十八般武艺泛指各种武术技艺。元 白朴《梧桐雨》楔子:“臣左右开弓,一十八般武艺,无有不会。”
sān wǔ cuò zōng参武错综错综:交错综合。形容交互错杂《周易·系辞上》:“参武以变,错综其数。”
yáng wēi yào wǔ扬威耀武见“扬威曜武”。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五回:“扬威耀武显神通,走石飞沙弄本事。”
héng qiǎng wǔ duó横抢武夺见“横抢硬夺”。郭沫若《羽书集·我们失掉的只是奴隶的镣铐》:“敌人看到我们的觉醒,因而发生了恐慌。假面具剥掉了,露出了它们的狰狞的面孔来横抢武夺。”
wǔ yǎn wén xiū武偃文修文治已实行,武备已停止。形容天下太平。亦作“文修武偃”。明汤显祖《还魂记 榜下》:“正此引奏,前日先生看定状元试卷,蒙圣旨武偃文修,今其时矣!”
zǔ wǔ zōng wén祖武宗文祖袭武王,尊崇文王。指尊崇祖先。南朝梁王中《头陀寺碑文》:“惟齐继五帝洪名,纽三王绝业,祖武宗文之德,昭升严配;格天光表之功,弘启兴复。”
wén wǔ jiān jì文武兼济兼:并。文才与武艺兼具于一身,能文能武。明·无名氏《桃园结义》第一折:“平生正直刚强,文武兼济,喜看《春秋左传》。”
zhǐ gē wéi wǔ止戈为武意思是武字是止戈两字合成的,所以要能止战,才是真正的武功。后也指不用武力而使对方屈服,才是真正的武功。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非尔所知也。夫文,止戈为武。”
shàn wén néng wǔ善文能武既有文才,又通武艺。现常指既能动笔又有实际工作能力。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楔子:“则为那善文能武人千里。”
wén wǔ shuāng quán文武双全文:文才;武:武艺。能文能武,文才和武艺都很出众。《旧唐书·李光弼传》:“蕴孙、吴之略、有文武之才。”
wēi wǔ bù qū威武不屈强暴的压力不能使之屈服;表示坚贞顽强。威武:权势;武力。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yǎn wǔ xī gē偃武息戈停息武备,不事战争。《后汉书·公孙述传》:“嚣(隗嚣)不及此时推危乘胜,以争天命,而退欲为西伯之事,尊章句,宾友处士,偃武息戈,卑辞事汉,喟然自以文王复出也。”
kǒng wǔ yǒu lì孔武有力形容人很有力气。《诗经 郑风 羔裘》:“羔裘豹饰,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
nǎi wén nǎi wǔ乃文乃武赞美人文、武兼备。见乃武乃文。唐 王勃《九成宫颂》:“一阴一阳,神道也。乃文乃武,圣图也。”
nǎi wǔ nǎi wén乃武乃文本用以赞誉天子之德,指其文经天地,武定祸乱。后多指人既有武功又有文德。亦作乃文乃武。语出《书经 大禹谟》:“帝德广运,乃圣乃神,乃武乃文。”
shí bā bān wǔ yì十八般武艺①使用十八般兵器的本领。亦泛指多种武艺。②比喻多种技能。元 杨梓《敬德不伏老》第一折:“凭着俺十八般武艺,定下了六十四处征尘。”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史进每日求王教头点拨十八般武艺,一一从头指教。那十八般武艺?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挝,斧钺并戈戟,牌棒与枪叉。”
zhěng jūn chì wǔ整军饬武整顿军队,治理武备。章裕昆《武昌首义纪实》:“清廷鉴于甲午之败,认为非整军饬武,不足以图存,乃于光绪乙未(1895年),命温台处道袁世凯督练新军。”
yǎn wǔ qióng bīng偃武櫜兵见“偃武息戈”。《北史·高允传》:“偃武櫜兵,唯文是恤。”
hàn wǔ tuō gū汉武托孤汉武:汉武帝;孤:遗孤。汉武帝把8岁的儿子托霍光辅佐。
wǒ wǔ wéi yáng我武惟扬形容威武凌厉,奋发向上的样子。《尚书·泰誓中》:“今朕必往,我武惟扬,侵于之疆,取彼凶残,我伐用张,于汤有光。”
wǔ jué wǔ rèn武爵武任依据战功的大小给以爵位和官职。《商君书 去强》:“兴兵而伐,则武爵武任,必胜。”
yǎn wǔ xíng wén偃武行文同“偃武修文”。《史记·留侯世家》:“今陛下能偃武行文,不复用兵乎?”
qióng bīng dú wǔ穷兵黩武穷:用尽;竭尽。黩:任意;轻率。出动全部兵力;任意发动战争。形容极端好战。三国 曹丕《车驾临江还诏三公》:“三世为将,道家所忌;穷兵黩武,古有所戒。”
fù guì bù yín,wēi wǔ bù qū富贵不淫,威武不屈富:有钱;贵:地位高;淫:惑乱;威武:武力。指不因有钱有势而惑乱,不因武力或权势而胁迫屈服。清·方亨咸《邵村杂记·武风子传》:“其有道者欤?不然,何富贵不淫,威武不屈耶?”
bǐng wén jiān wǔ秉文兼武犹言能文能武。唐 牛肃《纪闻 吴保安》:“李将军秉文兼武,受命专征。”
yào wǔ yáng wēi耀武扬威耀:炫耀;夸耀;武:武力;扬威:显示威风。炫耀武力;显示威风;也作“扬威耀武”。元 郑光祖《老君堂》第二折:“俺这唐兵人强马壮,耀武扬威,真个是将勇兵骁也。”
cái jiān wén wǔ才兼文武指人具有文武两方面的才能。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卢植传》:“熹平四年,九江蛮反,四府选植才兼文武,拜九江太守,蛮寇宾服。”
wén dí wǔ nì文觌武匿艺文兴而武道隐。谓尚文之风大盛。语本《国语·周语中》:“武不可觌,文不可匿。”语出《国语·周语中》:“武不可觌,文不可匿。”
wǔ duàn zhuān héng武断专横武断:只凭主观想象作判断。专横:专制强横。形容凭借权势独断专行,蛮横跋扈。
wú yòng wǔ zhī dì无用武之地没有使用武力的地方。比喻无法施展才能。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近又新破荆州,威震海内,纵有英雄,无用武之地。”
sū wǔ mù yáng苏武牧羊苏武:汉朝时人。苏武宁死不屈情愿牧羊也不投降匈奴。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8回:“他取笔就画了一幅苏武牧羊,画了又要我题。”
néng wén shàn wǔ能文善武能:能够,信任。指人文武双全。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四折:“凭着我能文善武才人敌,俺父亲将我来许。”
bǐng wén jīng wǔ秉文经武执掌文事,经营武备。南朝 梁 沈约《王亮等封侯诏》:“秉文经武,任惟腹心。”
wán bīng dú wǔ玩兵黩武轻率无度地使用武力。宋·司马光《进五规状·保业》:“骄者玩兵黩武,穷泰极侈。”
wén wǔ jiān zī文武兼资兼:并。文才与武艺兼具于一身,能文能武。唐·韩愈《举马楤自代状》:“前件官文武兼资,宽猛得所,累更方镇皆有功,若以代臣实为至当。”
jí wǔ qióng bīng极武穷兵黩武。滥用武力。《周书·韦孝宽传》:“且君辅翼幼主,位重望隆,理宜调阴阳,抚百姓,焉用极武穷兵,构怨连祸。”
zhǐ gē zhī wǔ止戈之武戈:兵器。能平息战乱,停止使用武器,才是真正的武功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退功臣而进文吏,戢弓矢而散马牛……斯亦止戈之武焉。”
jīng wǔ wěi wén经武纬文经:丝织品的直线;武:武功;纬:丝织品的横线;文:文治。以武功和文德治理国家。南朝·梁·沈约《棋品序》:“若夫入神造极之灵,经武纬文之德,故可与和乐等妙。”
lǚ wǔ cāo mǎng吕武操莽吕雉、武则天、曹操、王莽的合称。旧时都被认为是以阴谋手段篡夺君位的野心家。因以之指窃取政权的国贼。梁启超《复金山中华会馆书》:“即不爱皇,即不爱国,亦当爱身家,其忍听吕武操莽为我写卖奴契也?”
wén tāo wǔ tāo文韬武韬韬:古代兵书《六韬》,即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指文武两方面的谋略。唐·杨炯《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上略中略,奏山石之奇谋;文韬武韬,奉川璜之秘诀。”
wén lán wǔ xī文婪武嬉谓文武官员习于安逸,贪婪成性。清·魏源《圣武记》第八卷:“黄殿、李勇、吴外等,因民弗忍,又窥台吏文婪武嬉,遂谋变也。”
zuǒ wén yòu wǔ左文右武指文武并用。唐·李咸用《远公亭特丹》诗:“左文右武怜君荣,白铜碮上惭清明。”
wēi wǔ bù néng qū,pín jiàn bù néng yí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威武:武力;贱:地位低。不屈从于威势的镇慑之下,不因贫贱而改变节操。鲁迅《记苏联版画展览会》:“而且证明了我们中国,确有许多‘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必说真话的人们。”
zhǒng wǔ xiāng jiē踵武相接同“踵趾相接”。宋·陈亮《跋焦伯强帖》:“诸公巨人踵武相接,天下毫发丝粟之才,皆得以牵连成就,况且伯强之卓然能自见者乎!”
wǔ duàn xiāng qū武断乡曲指凭借势力在民间横行霸道。《史记 平准书》:“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wēi wǔ bù néng qū威武不能屈威武:武力。不屈从于威势的镇慑之下。形容不畏强暴。战国·邹·孟轲《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wén wǔ jiān bèi文武兼备同时具有文才和武才,文武双全。亦作“文武兼济”、“文武兼全”。汉·荀悦《汉纪·宣帝纪》:“文武兼备,惟所施设。”
wǔ chāng shèng zhú武昌剩竹比喻尚可备用的材料。《晋书 陶侃传》:“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以。后正会,积雪始晴,听事前作雪犹湿,于是以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钉)装船。其综微密,皆此类也。”
jià jiān jiē wǔ驾肩接武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多。《旧唐书·尹思贞李杰等传论》:“有唐之兴,绵历年所,骨鲠清廉之士,怀忠抱义之臣,台省之间,驾肩接武。”
wén wǔ zhī dào,yī zhāng yī chí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礼记·杂记下》:“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yáng wēi yào wǔ扬威曜武炫耀武力,显示威风。《魏书·蠕蠕匈奴宇文莫槐等传论》:“是故魏氏祖宗扬威曜武,驱其畜产,收其部落。”
wǔ bù shàn zuò武不善作意思是既动武就不能讲斯文。《西游记》第六三回:“常言道:‘武不善作’,但只怕起手处不得留情,一时间伤了你的性命。”
wén tāo wǔ lüè文韬武略文有计谋;武有策略。指智勇双全。韬、略:《六韬》、《三略》是古代的兵书;后来称用兵的计谋策略叫韬略。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7回:“你便有文韬武略,怎逃出地网天罗?”
yòng wǔ zhī dì用武之地形容地形险要;利于作战的地方。比喻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地方或机会。《晋书 姚襄载记》:“洛阳虽小,山河四塞,亦是用武之地。”
wén dé wǔ gōng文德武功治理国家和对外用兵卓有成就。唐·杨炯《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示之以文德,陈之以武功。所以夜户不扃,所以重门罢柝。”
dú wǔ qióng bīng黩武穷兵滥用兵力,任意征讨。《周书 武帝纪论》:“若使翌日之瘳无爽,经营之志获申,黩武穷兵,虽见讥于良吏。”
xiū wén yǎn wǔ修文偃武提倡文教,停息武备。唐·薛逢《九日曲池游眺》:“正当海晏河清日,便是修文偃武时。”
rù wén chū wǔ入文出武称人兼备文武之才,入朝为文臣,出朝为将帅。唐·张说《河西节度副大使都督安公碑》:“总军挟郡,入文出武。三十年间,式遏戎虏。”
shèng shén wén wǔ圣神文武称颂帝王或杰出人物之词。《书 大禹谟》:“帝德广运,乃圣乃神,乃武乃文。”
zhū què xuán wǔ朱雀玄武朱雀:南方七星宿的总称。玄武:北方七星宿的总称。形容阵容整齐。西汉·戴圣《礼记·曲礼》:“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
wǔ yì chāo qún武艺超群武艺:武术上的本领。也指军事、战斗的本领。形容武艺高强,超出一般人。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9回:“据这柴大官人,名闻寰海,声播天下的人,教头若非武艺超群,他如何肯荐上山?”
tōng wén diào wǔ通文调武谓卖弄文才和武艺。明·无名氏《精忠记·严刑》:“我这里是甚麽衙门?谁许你通文调武,可恶!”
shén wǔ guà guàn神武挂冠南朝梁陶弘景“家贫,求宰县不遂。永明十年,脱朝服挂神武门,上表辞禄”。见《南史 隐逸传下 陶弘景》。后以“神武挂冠”指辞官隐居。南朝梁陶弘景“家贫,求宰县不遂。永明十年,脱朝服挂神武门,上表辞禄”。见《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
qín huáng hàn wǔ秦皇汉武秦始皇和汉武帝宋·孔平仲《续世说·直谏》:“此秦皇汉武之所行,非二帝三王之事业也。”
wén wǔ chà shì文武差事喻明劫暗偷。《冷眼观》第12回:“倘若瞒着他,走一趟私盐,或是打一趟文武差事,轻则剜眼睛,重则废命。”
wén jīng wǔ lüè文经武略经世的文才和军事谋略。《隋书·高帝纪》:“文经武略,久播朝野。”
shéng qí zǔ wǔ绳其祖武绳:继续;武:足迹。踏着祖先的足迹继续前进。比喻继承祖业。《诗经 大雅 下武》:“昭兹来许,绳其祖武。”
wén tián wǔ xī文恬武嬉文官武将都耽于安乐;不以国事为务。文:文官;武:武将。唐 韩愈《进撰平淮西碑文表》:“相臣将臣,文恬武嬉,习熟见闻,以为当然。”
fèn wǔ yáng wēi奋武扬威振奋勇气,施展威风。《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姜维]奋武扬威,杀入魏军之中,左冲右突,魏兵大乱。”
kuí wén fèn wǔ揆文奋武施行文教,振奋武事。语本《书·禹贡》:“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孔传:“揆,度也。度王者文教而行之。”语出《书·禹贡》:“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孔传:“揆,度也。度王者文教而行之。”
wén zhāo wǔ mù文昭武穆古代宗法制度,宗庙位次,始祖庙居中,以下父子递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祭祀时,子孙也按昭穆,左右排列行礼。周文王于周为穆,文王之子武王则为昭,而武王之子成王又为穆。“文昭武穆”原指文王的子孙众多,后则泛称子孙繁衍。古代宗法制度,宗庙位次,始祖庙居中,以下父子递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祭祀时,子孙也按昭穆,左右排列行礼。周文王于周为穆,文王之子武王则为昭,而武王之子成王又为穆。
yīng xióng wú yòng wǔ zhī dì英雄无用武之地比喻有才能却没地方或机会施展。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
xié shǒu jiē wǔ携手接武携:牵引;武:脚步。手牵手,跟紧脚步。比喻跟别人亦步亦趋地学。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回仙》:“为人若反是,虽携手接武,终不成道。”
wén zhì wǔ lì文治武力以文治国的盛绩与以武禁暴的伟力。西汉·戴圣《礼记·祭法》:“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灾。”
wǔ rén bù xī sǐ武人不惜死惜:吝惜。指武官不怕死。《宋史·岳飞传》:“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平矣。’”
tāo gē yǎn wǔ韬戈偃武收藏兵器,停止武备。谓息兵修文。《隋书·炀帝纪》:“译靡绝时,书无虚目,韬戈偃武,天下晏如。”
zǔ shù yáo shùn,xiàn zhāng wén wǔ祖述尧舜,宪章文武遵循尧舜之道,效法周文王、周武王之制。《礼记 中庸》:“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yǎn wǔ xīng wén偃武兴文同“偃武修文”。《汉书·循吏传·黄霸》:“太尉官罢久矣,丞相兼之,所以偃武兴文也。”
yáng wǔ yào wēi扬武耀威见“扬威曜武”。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臣已有退诸葛亮之计。不用魏军扬武耀威,蜀兵自然走矣。”
yǔn wén yǔn wǔ允文允武形容能文能武。《诗经 鲁颂 泮水》:“允文允武,昭假烈祖。”
xiū wén yǎn wǔ修文演武演:演习。操演兵马,修明文教。指文武并重。清·钱彩《说岳全传》第15回:“终日修文演武,讲论兵机战法。”
wén dōng wǔ xī文东武西汉初叔孙通定的朝仪,文官位东,武官位西。指文武官员的排列位次。西汉·司马迁《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列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
zhěng jūn jīng wǔ整军经武经:治理。整顿军队,经营武备。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兼弱攻昧,武之善经也。子姑整军而经武乎!”
yǎn wǔ xiū bīng偃武休兵见“偃武息戈”。宋·岳飞《乞解军务第三札子》:“今讲好已定,两宫天眷,不日可还;偃武休兵,可期岁月。”
qín bīng dú wǔ勤兵黩武黩:轻率。滥用武力,肆意发动战争。形容极端好战。凌力《少年天子》第一章:“他终于采纳范文程和汤若望的政见,放弃了徒恃军威的‘勤兵黩武’,采取了招降弭乱的‘文德绥怀’。”
bù wén bù wǔ不文不武既不能文,又不能武。唐 韩愈《泷吏》诗:“不知官在朝,有益国家不?得无虱其间,不文亦不武。”
nòng wén qīng wǔ弄文轻武弄:戏弄,玩弄。耍弄文士的策略,轻视运用武力。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5回:“绍怒曰:‘汝等弄文轻武使我失大义!’”
yǎn wǔ chóng wén偃武崇文停息武备,崇尚文教。《魏书·咸阳王禧传》:“国朝偃武崇文,偏舍来久,州镇兵人,或有雄勇,不闲武艺。”
yǎn wǔ dí wén偃武觌文同“偃武修文”。清·李振裕《祠阙里雅》:“偃武觌文,风行四国。”
xuān wēi yào wǔ宣威耀武耀:炫耀;武:武力。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jì zhǒng jiē wǔ继踵接武踵:脚后跟;武:足迹。脚后跟接脚后跟,足迹挨足迹。形容人数众多而拥挤不堪或接连不断。明·归有光《送张子忠之任南昌序》:“士大夫登朝著与其居于乡者,继踵接武。”
wén jīng wǔ wěi文经武纬①谓文事武功都很出色。②菊花的一种。见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九花山子》。唐·颜真卿《郭公庙碑铭》:“文经武纬,训徒陟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