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百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bǎi gǎn jiāo jí百感交集 | 百:形容多;感:感想;情感;交集:指不同的感情同时发生。形容许多感情交织在一起。 | 宋 陈亮《龙川集 祭喻夏卿文》:“泪涕横腮,非以邂逅。百感交集,微我有咎。” |
bǎi mì yī shū百密一疏 | 在极周密的考虑中偶然出现了一点疏忽。 | 清 魏源《庸易通义》:“至道问学之有知无行,分温故为存心,知新为致知,而敦厚为存心,崇礼为致知,此皆百密一疏。” |
bǎi fèi jù xīng百废俱兴 | 俱:全;都。一切被废置的事情都兴办起来。形容各项事情方兴未艾。也作“百废俱举”。 |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 |
yī zhì bǎi lǜ一致百虑 | 一致:趋向相同;百虑:各种考虑。趋向虽然相同,却有各种考虑。儒家指虑虽种种,理归于一。 | 《周易 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
bǎi chéng zhī fù百城之富 | 形容藏书极多,似拥有许多城市那样富有。 | 语出《魏书 李谧传》:“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 |
bǎi suì zhī hòu百岁之后 | 死的讳称。 | 《诗 唐风 葛生》:“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史记 李不韦列传》:“夫百岁之后,所子者为王,终不失势。” |
yǐ yī jǐng bǎi以一儆百 | 见“以一警百”。 | 萧复兴《贴深蓝色海绵的球拍》:“连队的指导员是个复员军人,本想以一儆百,好好批评她一通。” |
yī yán wéi zhòng,bǎi jīn wéi qīng一言为重,百金为轻 | 金:古代货币单位。严守自己诺言比百两黄金还珍重。指信守诺言可贵。 | 宋·王安石《商鞅》:“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
bǎi chǐ wú zhī百尺无枝 | 比喻罕见的大而有用之材。 | 汉 枚乘《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 |
bǎi nián bú yù百年不遇 | 上百年也碰不到。 | 老舍《龙须沟》第三幕:“不是要开大会吗?百年不遇的事,我歇半天工,好开会去。” |
bǎi zhé bù náo百折不挠 | 折:挫折。挠:弯曲;引伸为屈服。无论遭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缩;不屈服。 | 汉 蔡邕《太尉乔玄碑》:“其性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
yī fèi bǎi shēng一吠百声 | 即一犬吠形,百犬吠声。 | 明·何景明《上杨邃庵书》:“群猜共怒,一吠百声,持辩风起,发言雷同矣。” |
bǎi bù chuān yáng百步穿杨 | 百步:一百步以外;杨:指杨树的叶子。在百步之外射穿一片选定的杨树叶子。形容射箭技巧娴熟。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周本纪》:“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左右观者数千人,皆曰善射。” |
qiān xíng yī mào,bǎi huì yī shēng千形一貌,百喙一声 | 喙:鸟嘴。形容众口一辞或文章模式划一 | 黄人《<清文汇>序》:“引绳墨,立橅型,如村塾之训蒙,如琐院之课士,俾千形一貌,百喙一声。” |
dú shū bǎi biàn,qí yì zì xiàn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 见:显现。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王肃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
bǎi lóng zhī zhì百龙之智 | 龙:公孙龙,战国时期名家代表,著有《公孙龙子》;智:智慧,聪明。100个公孙龙的智慧。形容非常聪明。 | 《孔丛子·公孙龙》:“虽百龙之智,固不能当其前也。” |
bǎi bài bù zhé百败不折 | 折:屈服。即使失败100次也绝不屈服。形容意志坚强。 | 宋·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二书》:“百败而不折者,诚有以合于天人之心也。” |
sān bǎi wèng jī三百瓮齑 | 指长期以咸菜度日,生活清贫。齑,咸菜。三百瓮,极言其多,一时吃不完。 | 宋·赵与颜《娱书堂诗话》上卷:“旧传一贫士死,见阴更,为言‘当年生,汝有三百瓮齑禄未尽。’” |
bǎi zú zhī chóng,zhì duàn bù jiāng百足之虫,至断不僵 | 百足:虫名,马陆,多足虫;僵:倒。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 | 三国·魏·曹冏《六代论》:“百足之虫,至死不僵,以扶之者众也。” |
bǎi cí mò biàn百辞莫辩 | 用任何话语都无法辩白。 | 鲁迅《准风月谈·后记》:“被责难者处于时势潮流之下,百辞莫辩,辩则反动更为证实。” |
jiāo yī shí bǎi教一识百 | 形容具有特殊的才能、智慧。 | 汉·刘向《列女传·母仪》:“文王生而明圣,太任教之,以一而识百。” |
shí nián shù mù,bǎi nián shù rén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 树:培植,培养。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 先秦 管仲《管子 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
hǎi nà bǎi chuān海纳百川 | 纳:容纳,包容。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比喻包容的东西非常广泛,而且数量很大。 | 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 |
qiān ér bā bǎi千儿八百 | 一千左右。 | 胡天培《山村新人》:“一春天,保管能赚他个千儿八百的。” |
bǎi líng méi shòu百龄眉寿 | 眉寿:长寿。祝人高寿的颂辞。 | 唐 虞世南《琵琶赋》:“愿百龄兮眉寿,重千金之巧笑。” |
chún yī bǎi jié鹑衣百结 | 鹑衣:像鹌鹑鸟尾巴那样的衣服;百结:补丁摞补丁的衣服。身上穿的衣服补丁多;连缀起来就像鹌鹑鸟的秃尾巴。形容衣服破烂不堪。 | 宋 李昉《太平广记》:“时有一人,鹑衣百结,颜貌憔悴,亦往庙所。” |
bǎi fèi xián jǔ百废咸举 | 指一切废置的事都兴办起来。同“百废俱兴”。 | 明 刘基《杭州路重修府治记》:“公受命来杭未及期月,威惠大行,百废咸举。吏民顺令,如臂使指。” |
cún shí yī yú qiān bǎi存十一于千百 | 指亡多而存少。 | 语出晋 陆机《叹逝赋》:“顾旧要于遗存,得十一于千百。” |
dǒu jiǔ bǎi piān斗酒百篇 | 饮一斗酒作百篇诗。形容能饮酒善做诗;才情豪放锐敏。斗:古代盛酒器皿。 | 唐 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
bǎi duàn qiān liàn百锻千炼 | 锻、炼:比喻文章的反复推敲。比喻文章字句再三推敲,力求精练。 | 唐·皮日休《刘枣强碑》:“牢奇笼怪,百锻为字,千炼成句,虽不在镯太白,也后来之佳作也。” |
qiān bǔ bǎi nà千补百衲 | 形容衣服很破,补了又补。 | 元·无名氏《醉太平·叹子弟》:“戴一顶十花九裂遮尘帽,穿一件千补百衲藏形袄。” |
zhì niǎo lèi bǎi,bù rú yī è鸷鸟累百,不如一鹗 | 犹言诸侯百人不如天子一人。 | 《汉书 邹阳传》:“臣闻鸷鸟累百,不如一鹗。”颜师古注引如淳曰:“鸷鸟比诸侯,鹗比天子。”《文选 孔融〈荐祢衡表〉》:“鸷鸟累百,不如一鹗,使衡立朝,必有可观。”李善注:“《史记》赵简子曰:鸷鸟累百,不如一鹗。” |
bǎi jiā zhēng míng百家争鸣 | 百家:原指先秦时代各种思想流派;后指各种政治、学术思想;鸣:指发表意见。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道、法、墨、阴阳、名、纵横、杂、农等名家称为诸子百家。他们各自著书立说;在政治上、学术上展开争论呈现出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今指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 东汉 班固《汉书 艺文志》:“凡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联合诸侯。” |
bǎi zhé bù qū百折不屈 | 受到无数挫折都不屈服、动摇。形容意志坚强。 | 清 恽敬《〈卓忠毅公遗稿〉书后》:“一旦竟成其名,史书及府县志纪录则有之,必不能千百年之后,人人变色动容,有一百折不屈之人,如在其心,如出其口,如忠毅、方学士、铁尚书者也。” |
róu cháng bǎi jié柔肠百结 | 柔和的心肠打了无数的结;形容心中郁结着许多愁苦。 | 元 谷子敬《城南柳》第三折:“柳呵!你便柔肠百结,巧计千般,浑身是眼,寻不见花枝儿般美少年。” |
jīng jīn bǎi liàn精金百炼 | 比喻德才修养锻炼十分到家。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精金成炼,在割能断。功则治人,职思靖乱。” |
bǎi nián zhī yuē百年之约 | 即婚约。 | 清 李渔《蜃中楼 双订》:“小生不揣,要与小姐订百年之约,不知可肯俯从。” |
bǎi nián xié lǎo百年谐老 | 指夫妻共同生活到老。 | 《全元散曲 集贤宾 皂罗袍》:“美满恩深情厚,原百年谐老,共守白头。” |
bǎi wú suǒ jì百无所忌 | 百:一切;忌:忌讳。什么都不忌讳。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75卷:“药成之后,百无所忌。” |
yáng jiǔ bǎi liù阳九百六 | 阳九:古代以4617年为一元,初入元的106年中有九个灾难。道家以3300年为小百六。阳九有天灾,百六有地灾。指灾厄之年。 | 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予遭阳九之厄,百六之会,枯旱霜蝗,饥馑荐臻。” |
shā yī lì bǎi杀一砺百 | 犹言杀一儆百。 | 《周书·苏绰传》:“若有深奸巨猾,伤化败俗,悖乱人伦,不忠不孝,故为背道者,杀一砺百,以清王化。” |
bǎi huì yī cí百喙一词 | 犹言众口一辞。同“百喙如一”。 | 清 龚自珍《大誓答问第一》:“儒者百喙一词,言伏生《尚书》二十八篇。” |
sì tǐ bǎi hái四体百骸 | 见“四肢百骸”。 |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73回:“胎一成,则四体百骸气随欲至,如珠滚荷盘,如烟含柳缕,无不可到之处也。” |
bǎi liàn chéng gāng百炼成刚 | 刚通钢。铁经过反复锤炼便成为坚韧的钢。比喻人经过多次磨炼而成为有用之才。 | 郭小川《保卫我们的党》诗:“点起斗争的烈火,使人在烈火中百炼成刚。” |
bǎi shé zhī shēng百舌之声 | 比喻唠叨、多嘴。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说山训》:“人有多言者,犹百舌之声;人有少言者,犹不脂之户也。” |
bǎi yī bǎi suí百衣百随 | 什么都依从。形容一切都顺从别人。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三卷:“做爷娘的百依百顺,没一事违拗了他。” |
bǎi sī bù dé qí gù百思不得其故 | 百:多次;思:考虑,思考;故:原因。指经过百般思索仍旧不能找到其原因。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鸡不代伏,又何以传种至今也。此真百思不得其故矣。” |
rén bǎi qí shēn人百其身 | 百其身:自身死一百次。别人愿意死一百次来换取死者的复生。表示对死者极沉痛的悼念。 | 《诗·秦风·黄鸟》:“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
qiān liǎo bǎi dàng千了百当 | 了:完了,结束;当:恰当。比喻妥帖、有着落。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34卷:“圣人发愤便忘食,乐便忘忧,直是一刀两断,千了百当。” |
bǎi liàn zhī gāng百炼之钢 | 炼:用加热的方法提纯。指久经烤炼、坚强不屈的人。 | 汉·陈琳《武军赋》:“铠则东胡阙巩,百炼精刚。” |
bǎi zòng qiān suí百纵千随 | 什么都顺从。形容一切都顺从别人。 |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怎不记旧日夫妻情意,也曾有百纵千随。“ |
rén wú yǒu qiān rì hǎo,huā wú yǒu bǎi rì hóng人无有千日好,花无有百日红 | 指人的青春短暂。比喻好景不长或友情难以持久。 | 元·史九敬先《庄周梦》第一折:“想人生百岁翁,似花飞一阵风,人无有千日好,花无有百日红。” |
tān shū yōng bǎi chéng摊书拥百城 | 比喻藏书之富或嗜书之深。同“摊书傲百城”。 | |
yī shù bǎi huò一树百获 | 树:种植。种一次收获一百次。比喻培植人才能长期获益。 | 先秦 管仲《管子 权修》:“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 |
bǎi huā zhēng yán百花争妍 | 妍:美;艳。各种各样的花儿争奇斗艳。形容繁花盛开;生气勃勃的景象。 | 冯德英《苦菜花》第六章:“尽管外面是冰天雪地,屋内却是百花争妍,春光灿烂。” |
bǎi duān jiāo jí百端交集 | 无数感想交互汇集,形容感慨万千。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卫洗马初欲渡江,形神惨悴,语左右云:‘见此芒芒,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 |
yī xiè bǎi lǐ一泻百里 | 见“一泻千里”。 | 唐·韩愈《贞女峡》诗:“悬流轰轰射水府,一泻百里翻云涛。” |
qiān fēng bǎi zhàng千峰百嶂 | 形容山峦重迭。 | 宋·陆游《晚泊》:“身游万死一生地,路入千峰百嶂中。” |
yī quǎn fèi xíng,bǎi quǎn fèi shēng一犬吠形,百犬吠声 | 比喻随声附和,没有主见,凑热闹。 | 汉 王符《潜夫论 贤难》:“一犬吠形,万犬吠声;一人传虚,百人传实。” |
yī quǎn fèi yǐng,bǎi quǎn fèi shēng一犬吠影,百犬吠声 | 吠:狗叫。比喻随声附和,没有主见,凑热闹。 | 梁启超《新民说》第九节:“谚曰:‘一犬吠影,百犬吠声’,悲哉!” |
bǎi bù yī cún百不一存 | 一百个里面没有留下一个。表示丧失殆尽。 | 北周 宇文逌《<庾信集>序》:“昔在阳都,有集十四卷,值太清罹乱,百不一存。” |
chóu cháng bǎi jié愁肠百结 | 忧愁缠结在肠内。 | 《敦煌变文集 王昭君变文》:“日月无明照覆盆,愁肠百结虚成着。” |
bǎi bù shī yī百不失一 | 失:过失,错误。万无一失。形容做事有充分把握,绝不会失误。 | 东汉 王充《论衡 须颂》:“从门应庭,听堂室之言,什而失九;如升堂窥室,百不失一。” |
bǎi wú shī yī百无失一 | 百:很多;失:差错。指非常有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 |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成败在于决断,以此参之,万不失一。” |
bǎi nián xié lǎo百年偕老 | 偕:共同。指夫妻共同白头到老。 | 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七卷:“上梢里只唤做百年偕老,谁指望是他没下梢。” |
zhèng jīng bā bǎi正经八百 | ①正经的,严肃认真的。②犹名副其实。 | 张天民《创业》第二章:“秦发愤却当了真,正经八百地说:‘抗美援朝的时候起的。’” |
yōng shū bǎi chéng拥书百城 | 比喻藏书极其丰富或嗜书之深。 | 《魏书 逸士传 李谧》:“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 |
yú ròu bǎi xìng鱼肉百姓 | 鱼肉:指受宰割者。后比喻用暴力欺凌,任意残害无辜的人们。 | 《后汉书 仲长统传》:“于是骄逸自恣,志意无厌,鱼肉百姓,以盈其欲。” |
bǎi zhàn wú qián百战无前 | 所向无敌,形容人英勇善战。 | 南朝·陈·徐陵《陈公九锡文》:“故使三军勇锐,百战无前。” |
yī yǐ dāng bǎi一以当百 | 一人抵过百人。极言勇猛。 | 清·李渔《比目鱼》第十四回:“楚玉也自领全军杀将前去。及至两不相对,真个人强马壮,一以当百。杀得那些山贼,抱头而窜。” |
qiān chuāng bǎi yí千疮百痍 | 犹千疮百孔。 | 刘先煌《飞翔吧,上海机床厂》:“‘中农公司’留下的是千疮百痍的烂摊子。” |
bǎi yè xiāo tiáo百业萧条 | 萧条:冷落、凋敝。指各行各业都很冷落、不兴旺。形容社会的衰败。 | 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在一切蒋介石统治区域,贪污遍地,特务横行,捐税繁重,物价高涨,经济破产,百业萧条,征兵征粮,怨声载道。” |
fú shī bǎi wàn,liú xuè qiān lǐ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 伏尸:横尸在地。形容杀人众多。 | 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
bǎi zhàng gān tóu百丈竿头 | 佛教语,百丈高的竿子,比喻道行达到很高境界。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景岑禅师》:“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
bǎi sī bù dé qí jiě百思不得其解 | 百:多次;思:考虑,思考;解:理解。指经过百般思索仍旧不能理解。 | 清 梁启超《论宗教与哲学家之长短得失》:“若此者皆不诚之人所百思不得其解也。” |
bǎi zú bù jiāng百足不僵 | 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 | 章炳麟《政闻社社员大会破坏状》:“即观今日缅甸,已并于英,而本邦土司,以弹丸黑子之地,犹足自保,非人自为首、百足不僵之势耶!” |
rén wú qiān rì hǎo,huā wú bǎi rì hóng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 指人的青春短暂。比喻好景不长或友情难以持久。 | 元·杨文奎《儿女团圆》楔子:“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早时不计算,过后一场空。” |
qiān qí bǎi guài千奇百怪 | 许许多多奇特怪异的事物。 | 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如人在州县住,或闻或见,千奇百怪,他总将作寻常。” |
cǐ dì wú yín sān bǎi liǎng此地无银三百两 | 比喻想要隐瞒、掩盖真相;因手法拙劣;反而彻底暴露。 | 民间故事:有人把银子埋藏地下,上面留字写道:“此地无银三百两”。邻人阿二偷走了银子,也留字写道:“隔壁阿二不曾偷”。 |
wǔ shí bù xiào bǎi bù五十步笑百步 | 败逃五十步的人讥笑败逃一百步的人。比喻缺点或错误性质相同,只有情节或重或轻的区别。 |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
qiān chuí bǎi liàn千锤百炼 | 锤:用锤子敲打;炼:用火烧炼。比喻经历多次艰苦斗争的锻炼和考验。也指对文章和作品进行多次精心的修改。 | 唐 皮日休《刘枣强碑》:“百锻为字,千炼为句,虽不迫躅太白,亦后来之佳作业。” |
bǎi huì hán yīng百卉含英 | 卉:草的总称;英:花。指各种鲜花同时盛开,万紫千红。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衍传》:“开岁发春兮,百卉含英。” |
bǎi kǒu nán fēn百口难分 | 即使有一百张嘴也难分辩清楚。犹百口莫辩。 | 清 魏秀仁《花月痕》第三回:“这‘薄幸’两字,我也百口难分了!” |
lòu dòng bǎi chū漏洞百出 | 漏洞:不周密的地方;百出:形容出现次数很多。破漏的地方非常多。比喻说话、写文章或做事破绽很多。 | 姚雪垠《<歧路灯>序》:“我们从《歧路灯》中感到亲切的部分往往不是道貌岸然的人物,而是各种世俗人物,同时也看出来封建礼教和制度的漏洞百出。” |
bǎi huā shēng rì百花生日 | 旧指阴历二月十二日,即花朝。 | 清·秦味芸《月令粹编》卷五:“《陶朱公书》:‘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无雨,百花熟。’” |
yī chàng bǎi hé一唱百和 | 形容附和的人极多。 | 曾朴《孽海花》第35回:“那也是承了乾、嘉极盛之后,不得不另辟蹊径,一唱百和,自然地成了一时风气了。” |
yī chǐ shuǐ fān téng zuò bǎi zhàng bō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 比喻说话夸大之极。同“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 元 王晔《桃花女》第二折:“你将那半句话搬调做十分事,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
yī yè fū qī bǎi rì ēn一夜夫妻百日恩 | 一旦结为夫妻,就会产生深厚的感情。 | 许地山《春桃》:“咱们到底还是两口子,常言道,一夜夫妻百日恩——” |
běn zhī bǎi shì本支百世 | 指子孙昌盛,百代不衰。 | 《诗 大雅 文王》:“文王孙子,本支百世。”毛传:“本,本宗也;支,支子也。”郑玄笺:“其子孙适为天子,庶为诸侯,皆百世。” |
biàn tài běi chū变态百出 | 形容事物形态变化之多。 | 《新唐书 艺文志一》:“历代盛衰,文章与时高下。然其变态百出,不可穷极,何其多也。” |
bǎi lǜ yī zhì百虑一致 | 指使各种不同的思想归于一致。 | 语出《易 系辞下》:“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 |
qiān suí bǎi shùn千随百顺 | 随:追随;顺:顺从。形容完全顺随别人,别人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 元 杨景贤《刘行首》第一折:“欲要见五祖七真,先受些千随百顺。” |
bǎi bān fǔ wèi百般抚慰 | 用各种方式进行安慰。抚慰:安慰。 | 《中国通史》(第九册)第十一章第三节:“代宗对于河北安史降将虽然一味姑息,百般抚慰,但他们并未感恩戴德,反而视为软弱可欺。” |
jiān yī jǐng bǎi歼一警百 | 杀一个人来敬告一批人。 | 清 夏燮《<中西纪事>后序》:“歼一警百,消其观望。” |
bǎi zǐ qiān hóng百紫千红 | 形容繁花似锦,色彩繁多。 | 宋 王安石《越人以幕养花因游其下》诗之一:“幕天无日地无尘,百紫千红占得春。”宋 辛弃疾《定风波 赋杜鹃花》词:“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堪闻。” |
bǎi chǐ gān tóu,gèng jìn yī bù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 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 宋 朱熹《答陈同甫书》:“但鄙意更欲贤者百丈竿头进取一步,将来不作三代以下人物。” |
píng tóu bǎi xìng平头百姓 | 平头:古人不做官的人。指普通百姓。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若是家门口这些做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 |
bǎi huī jù jǔ百堕俱举 | 堕:荒废;废弃。指一切废置的事都兴办起来。同“百废俱兴”。 | 钱基博《吴禄贞传》:“在边三年,百堕俱举,而刊有《延吉边务报告》四册,则其客江阴章钟祚搜辑禄贞在边之书牍也。” |
bǎi zhàn bǎi bài百战百败 | 指每战必败。 | 《汉书 萧何传》:“汉王曰:‘何为乃死也?’何曰:‘今众弗如,百战百败,不死何为?’” |
bǎi bān zhé mó百般折磨 | 用各种方式使人在肉体上、精神上遭受痛苦。 | 宋 李昉《太平广记 精察二 孟简》:“土豪又叫村里的二十多个妇女……然后揪着她的头发把头往地上碰,百般折磨污辱,包君的妻子本来就瘦弱多病,并且怀有身孕,回到船上就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