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以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以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yǐ yá huán yá以牙还牙用牙咬来对付牙咬。比喻针锋相对地进行回击。《旧约全书 申命记》:“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
yǐ shǎo shèng duō以少胜多用少数的力量战胜多数的力量;以弱小战胜强大。清·魏秀仁《花月痕》第22回:“这回用兵,以少胜多,极有布置。”
yì yǐ dài láo逸以待劳犹以逸待劳。宋陈师道《拟御试武举策》:“逸以待劳,久以待变,亡费而有备,可谓善矣。”
nán yǐ qǐ chǐ难以启齿启齿:开口。话很难说出口。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卷:“所恨者新丧未久,况且女求于男,难以启齿。”
jī zhì yǐ méi赍志以没见“赍志而殁”。南朝·梁·江淹《恨赋》:“赍志没地,长怀无已。”
yǐ lì fú rén以力服人服:制服。用强力使人服从。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yǐ jǐng xiào yóu以儆效尤儆:告诫;警戒;效尤:效仿过错;学人家做坏事。用对某些坏人坏事的惩罚来警戒那些学着做坏事的人。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二十一年》:“郑伯效尤,其亦将有咎!”
yòu wǔ yòu yǐ jí rén zhī yòu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幼:爱护。爱护我家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yǐ shuǐ tóu shí以水投石比喻意见相左,不能为对方所接受。三国·魏·李康《运命论》:“其言也。如以水投石,莫之受也。”
yǐ xíng zhì xíng以刑致刑谓对重罪施以轻刑,则罪犯无所畏惧,其结果将导致不断用刑。《商君书·靳令》:“罪重刑轻,刑至事生,此谓以刑致刑,其国必削。”又《去强》:“以刑致刑,国治。”《韩非子·饬令》:“罪重而刑轻,刑轻而则事生,此谓以刑致刑,其国必削。”
yǐ hēi wéi bái以黑为白谓颠倒是非。《吕氏春秋·应同》:“父虽亲,以黑为白,子不能从。”
yǐ guǎn kuī bào以管窥豹用竹管看豹,只能见其身上的一斑。比喻目光狭隘,见识短浅。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yǐ yē fèi guāng以噎废飡由于吃饭打噎,便不敢再进食。比喻因偶然受到挫折,就停止应做的事情。
yǐ xuè cháng xuè以血偿血用仇敌的血来洗雪血仇。指杀敌报仇。鲁迅《忽然想到》:“倘有敌人,我们就早该抽刃而起,要求‘以血偿血’了。”
yǒu suǒ bù wéi,ér hòu kě yǐ yǒu wéi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为:做,干。有些事情不做,把它放弃掉,然后才能在另外的事情上有所作为。指要获得成功,必须有所舍弃,有所选择。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下》:“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yǐ dé bào yuàn以德报怨拿恩惠报答仇恨。形容对人宽容;不仅不记仇;反而给以好处。《论语 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yǐ dé zhuī huò以德追祸指上对下施恩不当,适以招来祸患。《韩非子 用人》:“故明主除人臣之所苦而立人主之所乐,上下之利莫长于此。不察私门之内,轻虑重事,厚诛薄罪,久怨细过,长侮偷快,数以德追祸,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
shī zhī háo lí,chà yǐ qiān lǐ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指细微的失误,可导致巨大的差错。《陈书 虞荔传》:“夫安危之兆,祸福之机,匪独天时,亦由人事。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是以明智之士,据重位而不倾,执大节而不失,岂惑于浮辞哉?”
yǐ qiáng qī ruò以强欺弱以:凭借。凭借自己强大去欺负弱小群体。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4回:“贤弟,我等忠义自守,以强欺弱,非所愿也。”
wú yǐ zì róng无以自容容:容纳。没有什么可以藏身。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第12卷:“五更酒醒,觉衣衫拘绊,索烛览镜,羞愧无以自容。”
zì kuài yǐ xià自刽以下刽:西周时的诸侯国名。从刽以下的乐曲就不加评论。比喻从某某以下就不值得一提。《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为之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自刽以下无讥焉。”
yǐ gǔ qù yǐ以骨去蚁见“以肉去蚁”。南朝·梁元帝《金楼子·立言下》:“以骨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
yǐ wéi kǒu shí以为口实口实:话柄。作为谈话的资料。指作为指责、攻击或嘲笑的话柄。春秋·鲁·左丘明《国语·楚语下》:“使无以寡君为口实。”
yǐ huǒ zhǐ fèi以火止沸见“以汤止沸”。汉·桓宽《盐铁论·错币》:“汉初乘弊而不改易,畜利变币,欲以反本,是犹以煎止燔,以火止沸也。”
zhěn gē yǐ dài枕戈以待同“枕戈待旦”。明·张煌言《上行在陈南北机宜疏》:“臣虽驽钝,亦当枕戈以待。”
yǐ gǔ wéi jìng以古为镜见“以古为鉴”。《旧唐书·魏徵传》:“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qiáo shǒu yǐ dài翘首以待翘首:抬起头。形容殷切盼望。王朔《无人喝彩》:“李缅宁赶到公共汽车站,车已停稳,开了前后车门上下客。他挤在人堆里翘首以待。”
yǐ ròu dàn hǔ以肉啖虎见“以肉餧虎”。明·李贽《史纲评要·周纪·赧王》:“以揽权要秦王,正如以肉啖虎耳。”
záo huài yǐ dùn凿坏以遁谓隐居不仕。语本《淮南子·齐俗训》:“颜阖,鲁君欲相之而不肎,使人以币先焉,凿培而遁之。”《淮南子·齐俗训》:“颜阖,鲁君欲相之而不肎,使人以币先焉,凿培而遁之。”
yǐ shí tóu shuǐ以石投水象石头投入水里就沉没。比喻互相合得来。三国 魏 李康《运命论》:“及其遭汉祖,其言也,如以石投水,莫之逆也。”
yǐ yī chí wàn以一持万持:把握。形容抓住关键,可以控制全局。先秦 荀况《荀子 儒效》:“法先王,统礼义,一制度,以浅持博,以古持今,以一持万。”
yǐ luǎn tóu shí以卵投石卵:蛋;拿着鸡蛋去碰石头。比喻不自量力。自取灭亡。也作“以卵击石。”先秦 墨翟《墨子 贵义》:“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犹以卵投石也,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不可毁也。”
yǐ gē chōng shǔ以戈舂黍用戈去舂黍米。比喻达不到目的。《荀子·劝学》:“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
xiāng xǔ yǐ shī相呴以湿彼此以呼出的气湿润对方。《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成玄英疏:“呴气相湿。”后以喻在困难时以微小的力量,竭力互相帮助。《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成玄英疏:“呴气相湿。”
xué yǐ zhì yòng学以致用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致:使达到;用:实际应用。李新《为有源头活水来》:“要结合实际工作和革命斗争的需要来学,学以致用,并且勤学苦学。”
duàn shì yǐ lǐ断事以理断:判断;理:道理。根据道理来判断事情的是非曲直。春秋·齐·管仲《管子·版法解》:“陈义设法,断事以理。”
yǐ dà è xì以大恶细用大的罪名来责备人微小的过失。
yǐ xiǎo rén zhī xīn,duó jūn zǐ zhī f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用卑劣的心意去猜测品行高尚的人。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八年》:“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
yǐ wén huì yǒu以文会友通过文字结交朋友。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yǐ diǎn dài miàn以点带面用一个单位或地方的成功经验来带动许多单位或成片地区的工作。竺可桢《一年来的综合考察》:“考虑全面布局,因此是点面结合,以点带面。”
jìn kě yǐ gōng,tuì kě yǐ shǒu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进:前进;退:退却;守:防守,固守。前进可以攻击,后退可以固守。比喻进攻和防守都有主动权。明·归有光《菎山县倭寇始末书》:“凡此数事,果能断自乃心,豫有成算,则用足兵强,形势险固,人心坚励,进可以攻,退可以守。”
xī hái yǐ cuàn析骸以爨指被围日久,粮尽柴绝的困境。亦以形容战乱或灾荒时期百姓的悲惨生活。《左传 宣公十五年》载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
yǐ huá zhì huá以华制华华:中国人;制:控制。用中国人控制中国人。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它将更厉害地进行其‘以华制华’的政治进攻和‘以战养战’的经济侵略。”
yǐ zhàn qù zhàn以战去战用战争消灭战争。先秦 商鞅《商君书 画策》:“故以战去战,虽战可也。”
yǐ guǎn kuī tiān以管窥天窥:从小孔或缝隙里看。从管子里看天。比喻见识非常狭隘;对事物的观察;了解很肤浅;很片面。先秦 庄周《庄子 秋水》:“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
yǐ shēng liáng dàn以升量石升、石: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比喻以肤浅的理解力推测深奥的道理。西汉 刘安《淮南子 缪称训》:“使尧度舜则可,使桀度尧,是犹以升量石也。”
yǐ shuǐ jiù shuǐ以水救水引水来救水灾,水势越盛。比喻不仅不加以制止,相反更助长其势。《庄子 人世间》:“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guā dì yǐ qù刮地以去刮:搜刮。形容贪官污吏大肆搜刮民财。《新唐书·程铧传》:“军中怒曰:‘马瘠士饥死,刺史不弃毫发恤吾急,今刮地以去,吾等何望?’”
yǐ jiāo tóu qī以胶投漆比喻相合而密不可分。唐·孔颖达《〈春秋正义〉序》:“晋世杜元凯又为《左氏集解》,专取丘明之传以释孔氏之经,所谓子应乎母,以胶投漆,虽欲勿合,其可离乎!”
shí xí yǐ cáng什袭以藏什:形容多;袭:重迭。一层又一层把东西包裹起来。形容十分珍重地收藏好物品。同“什袭而藏”。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九十五回:“人家竞相传钞,什袭以藏。”
yǐ qiú yī chěng以求一逞逞:如愿;称心如意。企图一下达到罪恶的目的。
yǐ zhuī hào zǐ以锥飡壸用锥子到壶里取东西吃。比喻达不到目的。
shì mù yǐ sì拭目以俟见“拭目以待”。宋·杨万里《答普州李知府》:“伏惟财幸笔櫜之除,方且拭目以俟。”
xìn yǐ wéi shí信以为实信:相信。指把虚无的当作真实存在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5卷:“况且窝盗为事,声名扬开去不好听,别人不管好歹,信以为实,就怕来缠帐。”
é yǐ chuán é讹以传讹把本来就是错误的东西妄加传播,越传越错。明·郎瑛《七修类稿·辩证上·爱妾换马》:“不然,长髯紫衣,怪诞幽显之说,何其骇异哉?后人又不考而吟咏焉,讹以传讹也。”
wù yǐ xī wéi guì物以稀为贵事物因稀少而觉得珍贵。唐 白居易《小岁日喜谈氏外孙女孩满月》诗:“物以稀为贵,情因老更慈。”
yǐ gǔ wéi jiàn以古为鉴亦作“以古为镜”。借历史上的成败得失作为鉴戒。《新唐书·魏徵传》:“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按《旧唐书·魏徵传》“鉴”作“镜”。
kě yǐ yì huì,bù kě yán chuán可以意会,不可言传会:领会,理解。只能心领神会,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清·刘大魁《论文偶记》:“凡行文多寡短长,抑扬高下,无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
jì rì yǐ sì计日以俟数着日子等待。极言盼望之殷切。明·方孝孺《与邵真斋书》之六:“前者村仆还,承书约在月末相过,计日以俟,未遂一见,岂以雨故愆期邪?”
yǐ guān bǔ lǚ以冠补履冠:帽子;履:鞋子。用帽子补鞋。比喻以贵重物品配贱物。《汉书·贾谊论》:“履虽鲜不如于枕,冠虽敝不以苴履。”
yī yǐ guàn zhī一以贯之用一种学说贯穿一切事物;也有自始至终贯彻到底的意思。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xí yǐ chéng xìng习以成性习:习惯。习惯了就养成了性格《晋书·王导传》:“习以成性,迁善远罪而不自知,行成德立。”
nán yǐ zhì xìn难以置信不容易相信。马克·吐温《竞选州长》:“当真把我的名字牵连到这个不名誉的嫌疑上面,一时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yǐ jiǎn yù fán以简驭繁用简捷了当的方法来处理复杂纷繁的事物。南朝·梁·沈约《宋书·江秉之传》:“复出为山阴令,民户三万,政事烦扰,讼诉殷积,阶庭常数百人,秉之御繁以简,常得无事。”
yǐ qiáng líng ruò,yǐ zhòng bào guǎ以强凌弱,以众暴寡凌:侵犯,欺侮;暴:欺侮;寡:少。仗着自己强大就欺侮弱者,仗着人多去侵犯人少的对方。战国·宋·庄周《庄子·盗跖》:“自是之后,以强凌弱,以众暴寡,汤武以来,皆乱人之徒也。”
yǐ zhèng shì tīng以正视听为保证事实的正确理解。徐贵祥《历史的天空》第九章:“同日军进行几场影响较大的战斗,为舆论宣传提供依据,以正视听。”
yǐ dú gōng dú以毒攻毒攻:治。用毒药治病毒。喻指用对方使用的厉害手段制服对方。宋 罗泌《路史 有巢氏》:“而劫痼改积,巴菽殂葛犹不得而后之以毒攻毒,有至仁焉。”
xiāng rú yǐ mò相濡以沫濡:沾湿;沫:唾沫。水干了;鱼互相以吐沫沾湿;以维持生命。现比喻在困境中以微薄的力量相互救助。先秦 庄周《庄子 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mǔ yǐ zǐ guì母以子贵母亲因儿子的显贵而显贵。《公羊传 隐公元年》:“桓何以贵?母贵也。母贵则子何以贵?子以母贵,母以子贵。”
xiāng jiàn yǐ chéng相见以诚以真心诚意相对待。郭沫若《相见以诚》:“但今天是应该相见以诚的时候了。”
yǐ lí zhì shǔ以狸至鼠见“以狸饵鼠”。
yǐ wěi luàn zhēn以伪乱真把假的混在真的里面,使真假不分。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汉书·王莽赞》云:‘紫色蛙声,馀分闰位。’谓以伪乱真耳!”
zuì yǐ gōng chú罪以功除所犯的罪行可以用功劳来抵除。指将功折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臣闻《春秋》之义,罪以功除;圣王之祀,臣有五义。”
yǐ gǔ zhì jīn以古制今按照古代的成规来处理当今的事务。《战国策·赵策二》:“谚曰:‘以书为御者,不尽于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达于事之变。’”
yǐn yǐ wéi jiè引以为戒引来作为教训;警戒自己。常指用自己或别人过去的失败和错误来警戒自己;避免重犯。清 钱大昕《士驾斋新录》:“为古之士,当引以为戒。”
yī yán yǐ bì一言以蔽蔽:掩覆,引申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唐·刘子玄《论史上萧至忠书》:“凡此不可,其流实多,一言以蔽,三隅自反。”
yǐ zhòng bào guǎ,yǐ qiáng líng ruò以众暴寡,以强凌弱凌:侵犯,欺侮;暴:欺侮;寡:少。仗着自己强大就欺侮弱者,仗着人多去侵犯人少的对方。康有为《大同书》甲部:“于是一乡自为一国,一姓自为一群,以众暴寡,以强凌弱。”
yǐ shēn xùn guó以身殉国忠于自己的国家而献出生命。南朝 梁 沈约《宋书 沈文秀传》:“伯宗曰:\'丈夫当死战场,以身殉国,安能归死儿女手中乎?\'”
mó lì yǐ xū摩厉以需见“摩厉以须”。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朱佩茞》:“媳妇有妖胎,会将摩厉以需,毋复聒之使不安静也。”
yǐ tāng wò fèi以汤沃沸见“以汤止沸”。《淮南子·原道训》:“若以汤沃沸,乱乃逾甚。是故鞭噬狗,策蹄马,而欲教之,虽伊尹、造父弗能化。”
bù yǐ wéi chǐ不以为耻不认为是可耻。指不知羞耻。《邓析子 转辞》:“今挂劓不以为耻,斯队之所以乱多治少也。”
yǐ shā qù shā以杀去杀用严峻的法律禁止人犯法。先秦 商鞅《商君书 画策》:“以杀去杀,虽杀可也。以刑去刑,虽重刑可也。”
yǐ táo dài lǐ以桃代李比喻以自身去顶替别人。《再生缘》第三二回:“咳,且慢些笑他的失节,或者刘燕玉也是以桃代李的机关,亦未可定。”
yǐ gōng bǔ guò以功补过用功劳来弥补过错。《云笈七签》卷九十三:“追悔既往,洗心自新。虽失之于壮齿,冀收之于晚节。以功补过,过落而功全;以正易邪,邪忘而正在。”
yán yǐ lǜ jǐ,kuān yǐ dài rén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对自己要求严格,待别人则很宽厚。清·罗泽南《与蒋瀛海书》:“取古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之道,鞭策自己身心,以调和其血气。”
mín yǐ shí wéi běn民以食为本民众以粮食为根本。明·无名氏《拔宅飞升》第一折:“常言道大富由天,小富由勤,民以食为本。”
yǐ sǐ jì zhī以死济之不惜一死来把某事继续下去。形容决心很大,不可动摇。章炳麟《电湘救赵》:“炎公受省宪付托之重,更当以死济之。”
gè yǐ suǒ cháng,xiāng qīng suǒ duǎn各以所长,相轻所短轻:轻视。各人以自己的长处去轻视别人的不足。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xiāng xǔ yǐ mò相喣以沫喣:吐口水。彼此吐口水来湿润对方。比喻在困境中以微薄的力量竭力互相帮助。晋·葛洪《抱朴子·诘鲍》:“俭以率物,以为美谈,所谓盗跖分财,取少为让,陆处之鱼,相喣以沫也。”
mèi sǐ yǐ wén昧死以闻昧:冒。闻:使听到。冒着死罪来禀告您。表示谨慎惶恐。《史记 赵世家》:“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昧死以闻!”
yǐ mò xiāng rú以沫相濡沫:唾沫;口水;濡:沾湿;润泽。用唾沫互相湿润。比喻在困境中以微力互相救助。先秦 庄周《庄子 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
yǐ zǐ luàn zhū以紫乱朱比喻将奸佞小人当作廉洁公正的君子。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yǐ yì gē ēn以义割恩义:道义。用大义割断私恩。指秉公办事,不殉私情。《汉书·孝成赵皇后传》:“夫小不忍乱大谋,恩之所不能已者义之所割也。”
yǐ cí qǔ rén以辞取人见“以言取人”。《孔子家语·子路初见》:“宰我有文雅之辞,而智不充其辩。孔子曰:‘ ……以辞取人,则失之宰予。’”
yǐ jiǎn yù fán以简御繁御:治理,统治。以简便的办法去对付复杂繁多的事情。南朝·梁·沈约《宋书·江秉之传》:“复出为山阴令,民户三万,政事烦扰,讼诉殷积,阶庭常数百人,秉之御繁以简,常得无事。”
xí yǐ chéng fēng习以成风风:风气。习惯了,就形成了风气。宋·朱熹《谏诤》:“今聚天下之不敢言是非者在朝廷,又择其不敢言之甚者为台谏,习以成风,如何做得事。”
méng yǐ yǎng zhèng蒙以养正指从童年开始,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易·蒙》:“蒙以养正,圣功也。”
jūn zǐ ài rén yǐ dé君子爱人以德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爱:爱护;德:道德。按照道德标准去爱护和帮助他人。指对人不偏私,不姑息。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上》:“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yǐ yī dāng bǎi以一当百当:抵得上。一个人抵挡百个人。形容军队英勇善战。明·李腾芳《山居杂著·文字法35则》:“大约古人用字,如将用兵,无不以一当百。”
yǐ dé bào dé以德报德德:恩惠。用恩惠报答恩惠。《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