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头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头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tóu hūn nǎo zhàng头昏脑胀头脑发昏。形容人的繁忙或事物毫无头绪;使人厌烦。叶圣陶《友谊》:“\'她又不是发烧发得头昏脑胀的\'。一个说,\'只是那条腿不能走\'。”
mēng tóu zhuàn xiàng蒙头转向蒙:迷糊;昏迷;转向:迷失方向。形容头脑昏迷;不清晰。老舍《神拳》第一幕第二场:“刚一动手的时候,我有点蒙头转向的。”
tóu tòng yī tóu,jiǎo tòng yī jiǎo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比喻被动应付,对问题不作根本彻底的解决。茅盾《清明前后》第一幕:“徒劳而无功,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兄弟一向是坚决反对的!”
gāng tóu zé dǐ岗头泽底唐代极重视世族,崔、卢、李、郑为甲门四姓,称卢氏为岗头卢,李氏为泽底李。泛称豪门世族。唐 元稹《去杭州》:“骏骨凤毛真可贵,岗头泽底何足论。”
pěng tóu shǔ cuàn捧头鼠窜抱着脑袋,象老鼠似地逃窜。形容仓皇逃跑的狼狈相。《汉书 蒯通传》:“常山王奉(捧)头鼠窜,以归汉王。”
gòu miàn péng tóu垢面蓬头面目肮脏,头发零乱。明 孙仁孺《东郭记 蚤起》:“如云鬓发粗粗卷展,蛾眉低偃,也只索垢面蓬头,净洗朱铅。”
tóu tòng nǎo rè头痛脑热见“头疼脑热”。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2回:“若果有此事,前日大棍打时,也该有些头痛脑热。”
chǔ wěi wú tóu楚尾吴头古豫章一带位于楚地下游,吴地上游,如首尾相衔接,故称“楚尾吴头”。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地方。宋·朱熹《铅山立春》诗:“雪拥山腰洞口,春回楚尾吴头。”
gān tóu yī bù竿头一步比喻更进一步。梁启超《南海康先生传》:“勇猛精进,竿头一步。”
dī tóu xià xīn低头下心下心:屈服于人。形容屈服顺从。郑振铎《风波》:“他连忙低头下心的劝道:‘不要着急,不要着急,我说着玩玩的!房里冷,快来睡!’”
zhuàng tóu kē nǎo撞头磕脑比喻碰壁,行不通。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49卷:“政如义理。只理会得二三分,便道只恁地得了,却不知前面撞头磕脑。”
kē tóu lǐ bài磕头礼拜磕头:旧时礼节,跪在地上头碰地。礼拜:向尊敬的人或神行礼。恭敬地跪在地上叩头行礼。元·无名氏《小张屠》第三折:“你只望着大安州磕头礼拜。”
yíng tóu wō jiǎo蝇头蜗角苍蝇头,蜗牛角。比喻微小的名利。宋 赵师侠《水调歌头》:“蝇头蜗角微利,争较一毫芒。”宋 刘清夫《玉楼春》词:“蝇头蜗角都休竞。万古豪华同一尽。”
tóu zhòng jiǎo qīng gēn dǐ qiǎn头重脚轻根底浅头比脚重没有基础。比喻根基不扎实。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有一副对子,是替这种人画像的。那对子说: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pǐn tóu tí zú品头题足亦作“品头论足”。①指无聊的人随意议论妇女的容貌体态。②现亦比喻在小节上一味挑剔。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宝》:“[生]遥见有女子憩树下,恶少年环如墙堵。众曰:‘此必阿宝也。’趋之,果宝也。审谛之,娟丽无双。少倾人益稠。女起遽去。众情颠倒,品头题足,纷纷若狂。
nà tóu biàn bài纳头便拜纳头;低头。一见面就低头行下拜礼。形容人谦虚有礼貌。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50回:“进了大门,二层厅上立定,万中书纳头便拜。”
tóu jiǎo zhēng róng头角峥嵘头角:比喻青年人显露出来的才华;峥嵘:特出的样子。形容年轻有为,才华出众。元 鲜于必仁《折桂令 蓟门飞雨》曲:“到处通津,头角峥嵘,溥渥殊恩。”
léng tóu léng nǎo楞头楞脑①形容鲁莽冒失或傻呵呵的样子。②形容发楞发呆的样子。曹禺《原野》第二幕:“干妈,虎子傻,说话楞头楞脑,没分寸。”
quán tóu shàng lì dé rén,gē bó shàng zǒu dé lù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路比喻为人清白,作风正派,过得硬。
fó tóu zhuó fèn佛头着粪往佛像的头上拉粪。比喻使神圣美好的东西受玷污;即亵渎美好事物的意思。有时也表示谦虚的意思。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七:“崔相公入寺,见鸟雀于佛头上放粪,乃问师曰:‘鸟雀还有佛性也无?’师曰:‘有。’崔曰:‘为什么向佛头上放粪?’师曰:‘是伊为什么不向鹞子头上放?’”
zǒu tóu méi lù走头没路无路可走,已到绝境。比喻处境极困难,找不到出路。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18卷:“火器一齐发作,杀得他走头没路,大败亏输。”
yìng gǔ tóu硬骨头坚强不屈,毫不让步的人。李晓明《平原枪声》:“马英从他爹那里继承下来唯一的财产,就是这一身硬骨头,根本不吃这一套。”
diān tóu diān nǎo癫头癫脑癫:神经错乱。疯疯癫癫。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你在这里癫头癫脑的,看你这样子,就猜得到你干了什么事回来。”
kē tóu rú dǎo磕头如捣磕头:跪在地上头碰地。捣:捶打。磕头快得像捶打东西一样。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14回:“可汗磕头如捣蒜的说道:‘我等肉眼凡夫,不知天使系何等神佛。’”
yín yàng là qiāng tóu银样蜡枪头样子像银子实际是焊锡做的枪头。比喻外表很好看,实际上不中用。吴晗《神仙会和百家争鸣》:“反对那种强不知以为知,专业知识贫乏而自封专家、权威的银样蜡枪头。”
yín yàng là qiāng tóu银样镴枪头样子象银子实际是焊锡做的枪头。比喻外表很好看,实际上不中用。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你原来‘苗而不秀’,呸,一个银样镴枪头。”
cóng tóu dào wěi从头到尾见“从头至尾”。《朱子全书·孟子三》:“是金声底,从头到尾只是金声;是玉声底,从头到尾只是玉声;是丝竹之声,从头到尾只是丝竹之声。”
shǎo tóu méi wěi少头没尾比喻事物残缺不全或办事不周到。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6回:“这是王贤弟你办的事,少头没尾的。”
dà tóu xiǎo wěi大头小尾犹“虎头蛇尾”。比喻做事前紧后松,有始无终。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3回:“这是中国官场办事一向大头小尾惯的,并不是做书的人先详后略,有始无终也。”
dǐng tóu shàng sī顶头上司本人或本单位的直接领导人或部门。邹韬奋《抗战以来·“诸葛亮”和“阿斗”搏斗》:“对于我们的‘顶头上司’,也以极诚恳的态度,商量挽救这一个文化堡垒的办法。”
chū lù tóu jiǎo初露头角比喻刚刚显示出能力或才干。周得京《花城洛阳赏牡丹》:“相传洛阳牡丹在隋前还是默默无闻的,到唐朝初露头角。”
yóu tóu huá liǎn油头滑脸形容人狡猾轻浮。《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正看之间,有小和尚疾忙进报。随有中年和尚油头滑脸,摆将出来。”
diǎn tóu chēng shì点头称是道:说;是:对。表示赞同。曾朴《孽海花》第25回:“高中堂点头称是。”
qiān tóu wàn xù千头万绪形容事情头绪很多;复杂纷繁。宋 朱熹《朱子类语》:“人只是此仁义礼智四种心,如春夏秋冬,千头万绪,只是此四种心发出来。”
xiǎo lù chù xīn tóu小鹿触心头形容因为害怕而心脏急剧地跳动。清·翟灏《通俗编·兽畜》:“为帝迫困于斯,见之汗湿衣襟,若小鹿之触吾心头。”
tóu zhuàng nán qiáng头撞南墙撞:撞击。指认死理。陆天明《省委书记》:“今天我们要眼睁睁地让马扬走了,总有一天会头撞南墙满世界去找后悔药吃。”
kōng tóu zhī piào空头支票空头:有名无实的;支票:向银行取款或拨款的票据。指有名无实的支票;不能兑现。现多比喻不能实现的诺言或保证。邹韬奋《三十年前的民主运动》:“他们以为放出一个‘九年预备’的空头支票,可以缓和空气。”
pò tí ér tóu yī zāo破题儿头一遭破题:八股文的第一股;遭:次。比喻第一次做某件事或事情开头。王浚卿《冷眼观》:“一个堂堂督抚的女公子,跟着戏子逃跑,要首县办供给,已是破题儿头一遭。”
qiā tóu qù wěi掐头去尾指事物只剩下中间的一部分;或指没头没尾;看不清脉络。也指去掉没有用的或不重要的部分。蒋子龙《拜年》:“一个月赶上俩节日,掐头去尾,一个月连半个月的活也干不上了!”
tóu hūn nǎo xuàn头昏脑眩见“头昏脑胀”。鲁迅《呐喊·社戏》:“其中有一篇,大意仿佛说,中国戏是大敲,大叫,大跳,使看客头昏脑眩,很不适于剧场。”
bái tóu ér xīn白头而新指相交虽久而并不知己,像新知一样。同“白头如新”。明 杨慎《白头而新》:“《汉书》:‘白头如新,倾盖如故。’《说苑》作‘白头而新,倾盖而故’。‘而’、‘如’,古字通用。白头而新,虽至老而交犹新。”
yáo tóu tàn xī摇头叹息形容感慨或难过的表情。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24章:“他们睁着眼睛不看责任制带来的好处,只管继续摇头叹息:‘社会主义已经不成体统了’。”
xiǎo tóu xiǎo nǎo小头小脑没有见识。向春《煤城激浪》:“你他妈的属家雀的,小头小脑料不了大事。”
lóng tóu shé wěi龙头蛇尾比喻开头盛大,结尾衰减。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30卷:“如在欧公文集序,先说得许多天来底大,恁地好了,到结束处,却只如此,盖不止龙头蛇尾矣。”
jì shàng xīn tóu计上心头见“计上心来”。元·张氏《青衲袄·偷期》:“计上心头,暗令家童私问候。”
guà yáng tóu mài gǒu ròu挂羊头卖狗肉比喻以好的名义做幌子,实际上名不副实或做坏事。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第31卷:“悬羊头,卖狗肉,知它有甚凭据。”
jiāo tóu làn é焦头烂额头部和额部被烧焦、灼烂。比喻受到严重打击而惨败。也形容忙得不知如何是好;非常狼狈窘迫。东汉 班固《汉书 霍光传》:“令论功而清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
suō tóu suō nǎo缩头缩脑形容害怕不敢向前,或胆小不敢出头负责。鲁迅《华盖集 “碰壁”之后》:“但是我也说明了几句我所以来校的理由,并要求学校当局今天缩头缩脑办法的解答。”
yī shēn liǎng tóu一身两头一个人同时有两个主张。比喻无所适从。汉 焦延寿《易林》卷八:“一身两头,近适二家,乱不可治。”
chuí tóu tā chì垂头塌翅见“垂头搨翼”。《新唐书·萧遘传》:“君臣报国极矣,战力殚矣,尚能垂头塌翅求生于黄门哉!”
chī rén bù tǔ gǔ tóu吃人不吐骨头比喻又残暴,又贪婪。端木蕻良《曹雪芹》第27章:“但此人一肚子坏水儿,吃人不吐骨头,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只能拉拢,不能得罪。”
yàn é hǔ tóu燕额虎头同“燕颔虎头”。
tóu shàng zhe tóu头上着头犹言头上安头。
yóu tóu huá miàn油头滑面见“油头滑脸”。老舍《四世同堂》六三:“招弟的那一群油头滑面的小鬼听到这消息,也准备拚命给若霞喊倒好儿,作为抵抗。”
kē tóu tǎn tǐ科头袒体科头:不戴帽子;袒:裸露。不戴帽子,袒露身体。形容傲慢不羁的神态。晋·葛洪《抱朴子·刺骄》:“若夫贵门子孙及在位之士,不惜典刑,而皆科头袒体,踞见宾客。”
yī kuài shí tou luò le dì一块石头落了地比喻放下了心。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九回:“次后忽然宝玉去了,他两个又是那个光景儿,母子二人心中更明白了,越发一块石头落了地,而且是意外之想,彼此放心,再无别意了。”
bǎi wěi yáo tóu摆尾摇头摆动头尾,形容喜悦或悠然自得的样子。《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上卷:“只见麒麟迅速,狮子峥嵘,摆尾摇头,山林迎接。”
wēi jí guān tóu危急关头不可预见的紧急关头或困境,要求立即采取行动以避免造成灾难。王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我对她也很好,一方面是感激她在危急关头毫不犹豫地站在我一边。”
chū tóu zhī rì出头之日出头:摆脱困境等。指从困厄、冤屈、压抑的处境中摆脱出来的日子。元·无名氏《庞娟夜走马陵道》第三折:“如今佯推风疾举发,白日里与儿童作戏,到晚间共羊犬同眠。不知几时才得个出头之日。”
sān tóu bā bì三头八臂见“三头六臂”。《法苑珠林》卷九:“[修罗道者]体貌粗鄙,每怀瞋毒,棱层可畏,拥耸惊人,并出三头,重安八臂,跨山蹋海,把日擎云。”
chuí tóu dá yì垂头搨翼亦作“垂头塌翅”。形容受挫后萎靡不振的样子。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文》:“方畿之内,简练之臣,皆垂头搨翼,莫所凭持。”
chuí tóu shā yǔ垂头铩羽亦作“垂头搨翼”。《冷眼观》第五回:“正值宪太太发放那起不中用的家人出来,犹如斗败公鸡,一个个垂头铩羽,打从签押房门外经过。”
qiè yào guān tóu切要关头关头:关口。比喻有关事情成败的关键或时机。清·林则徐《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源片》:“睹此切要利害关头,窃恐筑室通谋,一纵即不可复挽,不揣冒昧,谨再沥忱附片密陈。”
tóu gāo tóu dī头高头低形容用秤称东西时,秤杆的一端高一点或低一点,难免稍有出入。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既不像低级说客那样赤裸裸地进行交易,更不像小商贩那样为头高头低去煞费苦心地拨弄秤砣。”
huī tóu tǔ liǎn灰头土脸谓面容污秽。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14回:“晁大舍送了珍哥到监,自己讨了保,灰头土脸,瘸狼渴疾,走到家中。”
hūn tóu yūn nǎo昏头晕脑见“昏头昏脑”。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回:“每日骑着这个驴上县下乡,跑得昏头晕脑。”
diǎn tóu chēng shàn点头称善道:说;善:好。表示赞同。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06回:“陈雚以下众人,都点头称善。”
dōng hōng tóu nǎo冬烘头脑冬烘:迂腐,浅陋。指头脑糊涂、愚腐,不明事理的人。亦作“头脑冬烘”。
láng chī fú tóu狼吃幞头狼衔去人的幞头,吞不下又吐不出。比喻有苦难言,强自忍耐。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一折:“你便骂我一千场,便拷我三十顿,我则索狼吃幞头,心儿自忍。”
lǎo hǔ tóu shàng dǎ cāng yíng老虎头上打苍蝇比喻胆大妄为,自己找死。清·刘鹗《老残游记》第20回:“问他有脑袋没有?谁敢在老虎头上打苍蝇。”
zéi tóu gǒu nǎo贼头狗脑同“贼头鼠脑”。《再生缘》第一回:“今天楼上家中老少和一班女眷都在看,刘奎璧对着楼上贼头狗脑,以致第三箭失手。”
tóu tóng chǐ huò头童齿豁童:原指山无草木,比喻人秃顶;豁:缺口。头顶秃了,牙齿稀了。形容人衰老的状态。唐 韩愈《进学解》:“头童齿豁,竟死何裨?”
tóu pò xuè chū头破血出同“头破血流”。清·李绿园《歧路灯》第44回:“一日,走到城隍庙门首,只见两个人打得头破血出,手扯手要上庙中赌咒。”
tóu fà hú zǐ yī bǎ zhuā头发胡子一把抓比喻做事不细致,对于不同的问题不能区别对待而是笼统处理。艾芜《南行记》:“头发胡子一把抓,全不分青红皂白。”
chuí tóu sāi ěr垂头塞耳谓不问不闻,装聋作哑。《后汉书·殇帝纪》:“刺史垂头塞耳,阿私下比,‘不畏于天,不愧于人’。”
bān qǐ shí tóu dǎ zì jǐ de jiǎo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搬:移动。比喻本来想害别人,结果害了自己。自食其果。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我在1938年十月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曾经说过:‘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这就是张伯伦政策的必然结果。’”
gān tóu rí shàng竿头日上竿头:竹竿尖头;上:上升。比喻学业进步很快。《秉烛谈》:“招贤大师赠一偈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人未为真。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wàn xù qiān tóu万绪千头绪:丝头。比喻事情的开端,头绪非常多。也形容事情复杂纷乱。三国 魏 曹植《自诫令》:“机等吹毛求疵,千端万绪,然终无可言者。”
péng tóu chì jiǎo蓬头赤脚头发蓬乱,光着脚丫。形容未经修饰很不整齐的样子。明 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一回:“被人打得蓬头赤脚,衣裳粉碎。”
yǒu tóu yǒu liǎn有头有脸有面子;头面人物。浩然《艳阳天》第29章:“村里有头有脸的人全都敬着他,支书跟他更是亲近。”
chū rén tóu dì出人头地原意是让这个人高出一头。后形容超过一般人或高人一等。宋 欧阳修《与梅圣俞书》:“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gàng tóu gàng nǎo戆头戆脑楞头楞脑,傻头傻脑。
tóu xuàn yǎn huā头眩眼花头脑眩昏,眼睛昏花。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三卷:“半晌方上床,头眩眼花,倒在床上,四肢倦怠,百骨酸疼。”
jī tóu yú cì鸡头鱼刺比喻轻微而不被重视的的事物。
yuán tóu huó shuǐ源头活水原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现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宋·朱熹《观书有感》诗:“问渠哪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
dī tóu hā yāo低头哈腰指谦卑恭顺的样子。陆文夫《荣誉》:“‘请说吧,请说吧。’检验员低头哈腰的,‘别说一件,就是十件我也不推辞。’”
dú zhàn áo tóu独占鳌头鳌:传说中的大海龟、海鳖。旧时皇宫的殿门前台阶中间刻有飞龙及巨鳌的浮雕;皇帝在殿前召见新考中的状元、榜眼等人。状元跪在前面;正好是飞龙巨鳌浮雕的头部。原指科举考试中了状元。现泛指占首位或第一名。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楔子:“殿前曾献升平策,独占鳌头第一名。”
sān tiān liǎng tóu三天两头隔一天,或几乎每天。形容经常、频繁。老舍《我这一辈子》:“我三天两头的到这里来巡逻。”
jī dàn lǐ zhǎo gǔ tóu鸡蛋里找骨头比喻故意挑剔。老舍《老舍自传》第一章第三节:“姑母常闹脾气。她单在鸡蛋里找骨头。她是我家中的阎王。直到我入了中学,她才死去,我可是没有看见母亲反抗过。”
hóng tóu wén jiàn红头文件党、政机关下发的文件,刊头的名称常印成红字。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四章:“这是中央的‘红头文件’,还是田专员的信口开河?”
méi tóu bù shēn眉头不伸形容忧愁烦闷的样子。
kē tóu shāo xiāng磕头烧香比喻求人说好话。
tóu yūn mù xuàn头晕目眩头发昏,眼发花。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满屋里的东西都是耀眼争光,使人头晕目眩。”
lǒng tóu yīn xìn陇头音信指寄往或来自远方的书信。元 高明《琵琶记 伯喈行路》:“叹路途千里,日日思亲。青梅如豆,难寄陇头音信。”
shēn tóu tàn nǎo伸头探脑不断伸着脑袋张望。形容迟疑观望,或心中有鬼。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四回:“他在那锅门前,更无心烧火,不时的伸头探脑,出来观看。”
niú bù hē shuǐ qiǎng àn tóu牛不喝水强按头比喻用强迫手段使就范。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6回:“家生女儿怎么样?‘牛不喝水强按头’吗?我不愿意,难道杀我老子娘不成!”
péng tóu lì chǐ蓬头历齿头发蓬乱,牙齿稀疏。形容人衰老的容貌。战国 楚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其妻蓬头挛耳,齞唇历齿。”
bǐ tóu shēng huā笔头生花形容诗文写得绚丽多采,非常漂亮。亦作“笔底生花”、“笔下生花”。唐·冯贽《云仙杂记》卷十:“李太白少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sāo tóu mō ěr搔头摸耳抓抓头皮,摸摸耳朵。形容一时无法可想的焦急神态。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十三回:“两个人搔头摸耳,没有法想。”
nù cóng xīn tóu qǐ,è xiàng dǎn biān shēng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也泛指恼怒到极点。《五代史平话》:“朱温未听得万事俱休,才听得后,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