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履足差肩履足差肩的故事

履足差肩的成语故事


拼音lǚ zú chà jiān

基本解释足与足,肩与肩相接近,形容极亲近。

出处南朝·梁·王道孺《与何炯书》:“岂复得与二三士友,抱接膝之欢,履足差肩,摛绮糓之清文,谈希微之道德。”


暂未找到成语履足差肩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履足差肩)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夔已足《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不也,夔非一足也,……一而足也。”《吕氏春秋·察传》:“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楚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
一失足成千古恨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9回:“这件事本来是我错在前头,此刻悔也来不及了。古人说的:‘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身。’”
一字不差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17回:“春香把香盒送与了他,把楚楚吩咐言语一字不差传与老孔。”
一差两讹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卷:“如若不听我言语,逼迫女儿一差两讹,与你干休不得!”
一差二悮
一差二误《京本通俗小说·快嘴李翠莲记》:“罢,罢,我两口也老了,管你不得,只怕有些一差二误,被人耻笑。”
一差二错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17回:“孩子也大了,倘或你父亲有个一差二错,又耽搁住了,或者有个门当户对的来说亲。”
一差半错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七十二回:“就是桂姐有些一差半错,不干小的事。”
一念之差宋 苏轼《次韵致政张朝奉仍招晚饮》:“我本三生人,畴昔一念差。”
一手一足西汉 戴圣《礼记 表记》:“后稷天下之为烈也,岂一手一足哉!”
一毫不差明·吴承恩《西游记》第71回:“纵然是一个模子铸的,好道打磨不到,也有多个瘢儿,少个蒂儿,却怎么这等一毫不差。”
七足八手沙汀《替身》:“这时候,那个可怜的盐客,已经在七足八手下打扮好了。”
万别千差《大唐善导和尚集 证集序》:“说一切诸法,千差万别,如来观音,历历了然。”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万别千差无觅处,得来元在鼻尖头。”
三分鼎足《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三千珠履西汉·司马迁《春申君列传》:“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蹑珠履以见赵使,赵使大惭。”
三差两错魏巍《东方》第四部第七章:“你要出了三差两错,叫小堆八在前方知道了,我们可怎么对得起他!”
三差五错清 曾朴《孽海花》第22回:“要有什么三差五错,那事情就难说了!”
三足鼎立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窦融传》:“欲三分鼎,连衡合从,也宜以时定。”
上方不足,下比有余《晋书 王湛传》:“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下比魏舒有余。”
不一而足《公羊传 文公九年》:“始有大夫,则何以不氏?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也。”
不壹而足《汉书·陈汤传》:“御使大夫财禹、博士匡衡以为《春秋》之义‘许夷狄者,不壹而足’,今郅支单于乡化未醇,所在绝远,宜令使者送其子至塞而还。”颜师古注:“言节制之,不皆称其所求也。”
不差上下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0回:“一般是鲜花嫩柳,与众姊妹不差上下。”
不差毫厘宋 李昉《太平广记》第158卷引《玉堂闲话 许生》:“显晦之事,不差毫厘矣。”
不差毫发唐 张说《进浑仪表》:“令仪半在地上,半在地下,晦朔弦望,不差毫发。”
不差累黍东汉 班固《汉书 律历志上》:“度长短者不失毫厘,量多少者不失圭撮,权轻重者不失黍累。”
不衫不履前蜀 杜光庭《虬髯客传》:“既而太宗至,不衫不履,裼裘而来,神气扬扬,貌与常异。”
不足与谋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不足为凭宋 刘安世《尽言集 论蔡确作诗讥讪事第六》:“开具乃委曲苟免之词,不足为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