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摩顶至踵摩顶至踵的故事

摩顶至踵的成语故事


拼音mó dǐng zhì zhǒng

基本解释犹摩顶放踵。

出处南朝·陈·沈炯《为陈武帝与王僧辩盟文》:“僧辩等荷相国湘东王泣血衔冤之寄,摩顶至踵之恩,能不沥肝抽肠,共诛奸逆。”


暂未找到成语摩顶至踵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摩顶至踵)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片至诚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圣人望下一看,见他正是服官从政的年纪,脸上一团正气,胸中自然是一片至诚。”
一秉至公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十回:“然而平中丞却不以此为轻重,委差委缺,仍旧是一秉至公。”
一至于斯南朝·梁·任昉《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表》:“家国之事,一至于斯。非臣之尤,谁任其咎!”
一至于此南朝·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笔札无情,任其摇礕。甚矣哉!文之横流,一至于此!”
丁宁周至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论者或怪亮文采不艳,而过于丁宁周至。”
不旋踵柳残阳《阎王梭》十七:“先是有开门声,不旋踵间,茅屋门被人拍的‘嘭嘭’响……”。
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举踵思慕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举踵思慕,若怙旱之望雨。”
举踵思望汉·荀悦《汉纪·武帝纪》:“盖闻中国至仁,德洋恩普……举踵思望,如怙旱之望雨。”
义无旋踵《晋书·温峤传》:“今之事势,义无旋踵,骑猛兽安可中下哉。”
乌云压顶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清 吴璿《飞龙全传》第二十九回:“看官们有所未知,从来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五雷轰顶老舍《龙须沟》:“要是我从中赚一个钱,天上现在有云影,教我五雷轰顶。”
亡不旋踵宋·苏辙《<元佑会计录>序》:“晋武帝削平吴蜀,任贤使能,容受直言,有明主之风,然而亡不旋踵。”
人迹罕至汉 荀悦《汉纪 孝武纪二》:“而夷狄殊俗之国,辽绝异党之地,舟车不通,人迹罕至。”
仁至义尽西汉 戴圣《礼记 郊特牲》:“蜡之祭,仁之至,义之尽也。”
从头至尾宋 朱熹《答吕伯恭(其三三)》:“不免索性说了,从头彻尾,只是此一个病根也。”
以狸至鼠
以貍至鼠
任重至远《易·击辞下》:“服牛乘马,引重致远。”
企踵可待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符传》:“则萧、曹、周、韩之伦,何足不致,吴、邓、梁、窦之属,企踵可待。”
何所不至
何至于此《旧唐书·李密传》:“请斩之以谢众,方可安辑。玄感曰:‘何至于此?’”
充类至尽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下》:“夫谓非其有而取之者,盗也。充类至义之尽也。”
关怀备至刘白羽《海天集 伟大创业者》:“总理对人总是关怀备至,体贴入微。”
冒名顶替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25回:“你走了便也罢,却怎么绑些柳树在此,冒名顶替?”
击毂摩肩《战国策 齐策一》:“临淄之涂,车毂击,人肩摩。”
刎颈至交清·遯庐《童子军·卖友》:“倘若将他首发,岂不是把那刎颈至交,做成一个负心贼子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