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二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bié wú èr zhì别无二致 | 别:分出。指区分不出两者的差别。 | 郭沫若《海涛集 徐家埠》:“江西境内的风物,太平淡无奇了。这儿和长江沿岸所见到的别无二致。” |
liǎng miàn èr shé两面二舌 | 比喻在两方面挑拔。 | 宋 司马光《涑水家仪》:“凡女仆两面二舌、虚饰迭谗者逐之。” |
èr sān qí cāo二三其操 | 二三:指不专一。三心二意,没有一定的操守。形容心意不专,反复无常。 | 南朝 梁 任昉《求为刘献立馆启》:“贫不陨获其心,穷不二三其操。” |
shǔ bǐ èr sēng蜀鄙二僧 | 蜀:四川;鄙:边境;僧:和尚。比喻穷与富不是事业成功的关键条件。 | 《白鹤堂时文集》:“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
yī bù èr shí sì shǐ,bù zhī cóng hé shuō qǐ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 | 二十四史:清乾隆时刻《史记》等24部史书。比喻情况复杂,头绪繁多,不知从哪里说起才好。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序:“觉世间变幻之态,无有过于中国官场者……尝苦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处说起。” |
èr tóng yī mǎ二童一马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殷侯既废,桓公语诸人曰:‘少时与渊源共骑竹马,我弃去,己辄取之,故当出我下。’”后用以指少年时代的好友。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殷侯既废,桓公语诸人曰:‘少时与渊源共骑竹马,我弃去,己辄取之,故当出我下。’” |
yī hěn èr hěn一狠二狠 | 犹言索性,干脆。多指下极大的决心。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二十六回:“你既要干这营生,不如一狠二狠,把奴才结果了。” |
gōng yī měi èr功一美二 | 功:功绩。做一方面的事情而取得两方面的美名。 | |
zhī qí yī wèi dǔ qí èr知其一未睹其二 | 只了解事物的一方面,而不了解其他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 | 汉·扬雄《长扬斌》:“若客所谓知其一未睹其二,见其外不识其内也。” |
zhǐ zhī qí shān,bù zhī qí èr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 只知道事物的一方面,而不知道它的另一方面。 | 先秦 庄周《庄子 天地》:“识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内,而不治其外。” |
bǎi èr shān chuān百二山川 | 比喻山河险固之地。同“百二山河”。 | 《全元散曲 新水令》:“随人愿、照百二山川,照百二山川,一点金星瑞云里现。” |
yī qīng èr chǔ一清二楚 | 十分明白、清楚。 | 老舍《四世同堂》:“小顺儿样样事情都要闹个一清二楚,不然怎幺能当好妈妈的保镖呢。” |
èr wǔ ǒu二五耦 | 耦:两人耕地,比喻朋比为奸。比喻狼狈为奸。 | 春秋 鲁 左丘明《左传 庄公二十八年》:“二五耦。” |
yī ér èr,èr ér sān一而二,二而三 | 由一至二,由二至三。指由此及彼联想开去。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因此一而二,二而三,反复推求了去,真不知此时此际,欲为何等蠢物,杳无所知,逃大造,出尘网,便可解释这段悲伤。” |
kǒu bù èr jià口不二价 | 谓卖物者不说两种价钱。 | 《后汉书·逸民传·韩康》:“常采药名山,卖于长安市,口不二价,三十余年。” |
zhì sǐ bù èr至死不二 | 至:到。到死不改变。 | 明·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盖内臣性贪苟得,至死不二,遂传为笑柄。” |
èr bā nǚ láng二八女郎 | 二八:指十六岁。十五六岁的美女。指年轻貌美的女子。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瞳人语》:“见车幔洞开,内坐二八女郎,红妆艳丽。” |
zhǐ zhī qí yī,bù zhī qí èr止知其一,不知其二 | ||
zhī èr wǔ ér bù zhī shí知二五而不知十 | 形容只知道某一方面,而不知道综合全面地看。 | 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且王之所求者,斗晋、楚也;晋、楚不斗,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 |
sān zhān cóng èr三占从二 | 三个人一同算卦,听从其中两个人的意见。比喻听从多数人的意见。 | 《尚书 洪范》:“三人占,从二人之言。” |
yī chà èr wù一差二误 | 指意外的差错和失误。 | 《京本通俗小说·快嘴李翠莲记》:“罢,罢,我两口也老了,管你不得,只怕有些一差二误,被人耻笑。” |
zhī qí yī bù zhī qí èr知其一不知其二 | 只了解事物的一方面,而不了解其它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 | 宋 苏轼《上文侍中论强盗赏钱书》:“比来士大夫好轻议旧法,皆未习事之人,知其一不知其二也。” |
shí èr wǔ ér bù zhī shí识二五而不知十 | 只知道一个方面,而不懂得全面地观察问题。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且王之所求者,斗晋楚也;晋楚不斗,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 |
shū tōng èr yǒu书通二酉 | 比喻读书甚多,学识丰富精湛。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据说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之。见《太平御览》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后因以此为喻。 | 语出《太平御览》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之。” |
èr gān zǐ二杆子 | 指人的脾气莽撞、火爆。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五章:“这些各村集中起来的‘二杆子’后生,在公社武装专干的带领下,在集市上没收农民的猪肉、粮食和一切当时禁卖的东西。” |
èr cì sān fān二次三番 | 蕃:遍数。不止一次,反复的。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40回:“他二次三番的邀我去逛逛。” |
yǒu sǐ wú èr有死无二 | 表示意志坚定,虽死不变。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十五年》:“必报德,有死无二。” |
dí yī què èr的一确二 | 形容明明白白,确确实实。 | 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一折:“怕不待的一确二,早招承死罪无辞。” |
èr táo shā sān shì二桃杀三士 | 将两个桃子赐给三个壮士,三壮士因相争而死。比喻借刀杀人。 | 三国 蜀 诸葛亮《梁甫吟》:“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
bǎi èr guān hé百二关河 | 比喻山河险固之地。同“百二山河”。 | 金 元好问《岐阳》诗之二:“百二关河草不横,十年戎马暗秦京。” |
lián èr bìng sān连二并三 | 同“连三接二”。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只见两边铺面排山也似价开着,大小客店也是连二并三。” |
yǒu yī wú èr有一无二 | 指事物独特,极难得。 | 明 姚子翼《遍地锦 劝主》:“似这等才调,也算得有一无二的了。” |
bù èr mén不二门 | 指平等而无差异之至道或独一无二的门径、方法。 | 姚合《寄不疑上人》:“是法修行遍,方栖不二门。” |
èr dào fàn zǐ二道贩子 | 指非法地买进卖出商品以获利的商贩。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13章:“人民币魔力无边,只要肯出高价,二道贩子手里有的是软卧票。” |
yī qióng èr bái一穷二白 | 穷:物质基础差;经济水平低。白:文化、科学落后。形容经济、文化科学水平低;不发达。 |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我曾经说过,我们一为\'穷\',二为\'白\'。\'穷\'就是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白\'就是一张白纸,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 |
zhàng èr hé shàng丈二和尚 | 指十分迷惑。 | 冯志《敌后武工队》第二章:“敌人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
shí bù èr wèi食不二味 | 吃饭不用两道菜肴。谓饮食节俭。 | 《左传·哀公元年》:“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器不彤镂,宫室不观,舟车不饰,衣服财用,择不取费。”《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食不二味,坐不重席。” |
èr huì jìng shuǎng二惠竞爽 | 比喻两兄弟都是好样的。 | 左丘明《左传 昭公三年》:“二惠竞爽犹可,又弱一个焉,姜其危哉。” |
liè nǚ bù gēng èr fū烈女不更二夫 | 烈女:刚正有节操的女子。贞烈的妇女不嫁第二个丈夫。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夫人怒欲悔亲,依旧要将莺莺与郑恒,焉有此理?道不得个‘烈女不更二夫’。” |
shuō yī bù èr说一不二 | 指说话算数;说了就不更改。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40回:“褚一官平日在他泰山眼前还有个东闪西挪,到了在他娘子跟前却是从来说一不二。” |
èr hǔ xiāng dòu,bì yǒu yī shāng二虎相斗,必有一伤 | 两只凶恶的老虎争斗起来,其中必有一只受伤。比喻敌对双方实力都很强,激烈斗争的结果,必有一方吃亏。 | 明·烟霞散人《斩鬼传》第四回:“这叫做二虎相斗,必有一伤,待他伤了一个,便容易了。” |
tiān wú èr rì,tǔ wú èr wáng天无二日,土无二王 | 日:太阳;土:国土。天上没有两个太阳,一国不能同时有两个国王。 | 西汉·戴圣《礼记·坊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 |
gǎ dài èr tiān感戴二天 | 形容那些把人从危险、艰难、疾病当中挽救出来的人。 | |
xīn wú èr xiǎng心无二想 | 一个人的心思一时只能专注于一件事上。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37卷:“既心无二想,故曰一志焉,盖上士所行也。” |
tiān wú èr rì,mín wú èr zhǔ天无二日,民无二主 | 日:太阳。天上没有两个太阳,一国不能同时有两个国王。 | 《元史·太祖本纪》:“吾闻东方有称帝者,天无二日,民岂有二主耶?” |
jiē èr lián sān接二连三 | 一个接着一个;连续不断。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9回:“家中事情接二连三,也无暇及此。” |
èr fēn míng yuè二分明月 | 古人认为天下明月共三分,扬州独占二分。原用于形容扬州繁华昌盛的景象。今用以比喻当地的月色格外明朗。 | 唐 徐凝《忆扬州》诗:“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
zhī yī ér bù zhī èr知一而不知二 | 只了解事物的一方面,而不了解其它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 | |
sān píng èr mǎn三平二满 | 比喻生活过得去,很满足。 | 宋 黄庭坚《四休居士诗序》:“粗茶淡饭饱即休,被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 |
guǎ èr shǎo shuāng寡二少双 | 寡:少。很少有第二个。形容极其突出。 | 东汉 班固《汉书 吾丘寿王传》:“子在朕前之时,知略辐凑,以为天下少双,海内寡二。” |
yī fó chū shì,èr fó shēng tiān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 死去活来之意。出世,生;生天,死。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八卷:“[李清]直等到一佛出世,二佛升天,方才有个青衣童子开门出来。” |
jiā wú èr zhǔ家无二主 | 指一家之内,不可以有两个主人,否则会发生争吵,不得安静。 | 西汉 戴圣《礼记 坊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 |
hēng hā èr jiàng哼哈二将 | 佛教守护庙门的两个金刚力士。比喻有权势者手下的干将。 | 曾朴《孽海花》第32回:“曹梦兰三字,比四金刚还要响亮,和琴楼梦的女主人花翠琴齐名,当时号称‘哼哈二将’。” |
jūn mìng wú èr君命无二 | 指君主的命令不可更改。形容君命有绝对的权威性。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君命无二,古之制也。” |
shí èr dào jīn pái十二道金牌 | 金牌:宋代传递赦书及军事上最紧急的命令用的金牌。比喻紧急的命令。 | 《宋史·岳飞传》:“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飞愤惋泣下。” |
qī shí èr biàn七十二变 | 变化多端的策略、手法和方法。 | 毛泽东《矛盾论》:“神话中的许多变化,例如《山海经》中所说的‘夸父追日’,《淮南子》中所说的‘羿射九日’,《西游记》中所说的孙悟空七十二变……” |
jīn chāi shí èr金钗十二 | 原形容妇女头上首饰多。后指人姬妾多。 | 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
jiǔ niú èr hǔ zhī lì九牛二虎之力 | 九头牛和两只老虎的力气。比喻非常大的力气。 | 元 郑光祖《三战吕布》第三折:“兄弟,你不知他靴尖点地,有九牛二虎之力,休要放他小歇。” |
bù guǎn sān qī èr shí yī不管三七二十一 | 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左手交银,右手交人,若三日没有来时,老身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公子不公子,一顿孤拐打那光棍出去。” |
yī qí èr zhěng一齐二整 | 齐齐整整。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03回:“作速走,不必一齐二整。” |
háo wú èr zhì毫无二致 | 二致:两样。丝毫没有什么两样。指完全一样。 | 郭沫若《断断集 屈原时代》:“那时候的文体的变革和近代的文学革命,由文言文改为白话文的,实在是毫无二致。” |
yī fó shēng tiān,èr fó chū shì一佛升天,二佛出世 | 升天:死亡;出世:生。佛出生又死去。指活过来又死去。 | 《慈禧太后演义》第六回:“那拉懿嫔回忆旧日慈眷,格外悲戚,哭得一佛升天,二佛出世,几乎有痛不欲生的形状。” |
sān hǎo èr qiè三好二怯 | 同“三好两歹”。 |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风月相思》:“娘子与冯官人相见之后,至今三好二怯。” |
yán bù èr jià言不二价 | 见“言无二价”。 | 艾芜《人生哲学的一课》:“货在商人店里,贵得如同宝贝,真是言不二价的。” |
shì wú èr chéng事无二成 | 谓公事和私事不能两全。 | 《左传·成公八年》:“礼无加货,事无二成。”杜预注:“公私不两成。” |
èr zhě bì jū qí yī二者必居其一 | 居:占。只能在两者中选择其中的一种。 |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前日之不受是,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居一于此矣。” |
zhī qí yī wèi zhī qí èr知其一未知其二 | 只了解事物的一方面,而不了解其他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 | 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
èr xiān chuán dào二仙传道 | 两位神仙共同传授道法。比喻两人秘密地配合做某件事情。 |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56回:“貂鼠皮道:‘二仙传道去罢!’珍珠串瞅了一眼,笑的去讫。” |
tiān wú èr rì天无二日 | 日:太阳,比喻君王。天上没有两个太阳。旧喻一国不能同时有两个国君。比喻凡事应统于一,不能两大并存。 | 西汉 戴圣《礼记 坊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 |
sān xīn èr yì三心二意 | 又想这样又想那样;犹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专一。 | 元 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争奈是匪妓,都三心二意。” |
èr sān qí dé二三其德 | 二三:不专一。形容三心二意。 | 《诗经 卫风 氓》:“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
èr lóng xì zhū二龙戏珠 | 两条龙相对,戏玩着一颗宝珠。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戏珠金抹额。” |
èr xún jiǔ shí二旬九食 | 旬:十天。二十天中只吃九顿饭。形容生活极端困苦。 | 西汉 刘向《说苑 立节》:“子思居于卫,缊袍无表,二旬而九食。” |
èr xīn liǎng yì二心两意 | 形容意志不专一、不坚定。 | 汉 王充《论衡 閑时》:“夫天地之神,用心等也。人民无状,加罪行罚,非有二心两意,前后相反也。” |
èr táo sān shì二桃三士 | 士:武士。春秋时齐景公将两个桃子赐给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论功而食,三人弃桃自杀。比喻借刀杀人。 | 三国 蜀 诸葛亮《梁甫吟》:“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
yán wú èr jià言无二价 | 原指卖商品时价格没有虚头;不讨价还价。后也泛指说出话来;不再改变。也作“口不二价”。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逸民传 韩康》:“常采药名山,卖于长安市,口不二价,三十余年。” |
huà yī bù èr划一不二 | 指按照定价卖出,不打折扣。形容做事刻板。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九回:“新嫂嫂连忙改口道:‘魏老格人倒是划一不二格。’” |
shǔ yī shǔ èr数一数二 | 不数第一;也数第二。形容突出。 | 元 戴善夫《风光好》第三折:“学士,此乃金陵数一数二的歌者,与学士递一杯。” |
èr táo shā sān shì二桃殺三士 | ||
hú bù èr xióng狐不二雄 | 喻两雄不可并存。 | 《淮南子·说林训》:“日月不并出,狐不二雄,神友不匹,锰库不群,鸷鸟不双。” |
sān tóu èr miàn三头二面 | 面:脸。比喻奉承拍马,玩弄两面手法。 | 唐·李商隐《杂纂》:“三头两面趋奉人。” |
èr zuì jù fá二罪俱罚 | 罚:处罚。前后两桩罪过一并处罚。 | 元 无名氏《飞刀对箭》第二折:“赢了将功折过,输了二罪俱罚。” |
bǎi èr guān shān百二关山 | 百二:以二敌百。指边防稳固的国家。 | 唐·温庭筠《老君庙》:“百二关山扶玉座,五千文字闭瑶缄。” |
xīn wú èr yòng心无二用 | 心思不能同时用在两件事上。指做事必须专心;注意力不能分散。 | 北齐 刘昼《新论 专学》:“使左手画方,右手画圆,令一时具成,虽执规矩之心,回剟劂之手,而不能成者,由心不两用,则手不并运也。” |
hé èr wéi yī合二为一 | 指将两者合为一个整体。 | 清 袁枚《新齐谐 佟觭角》:“一人劈面来,急走如飞,势甚猛,傅不及避,两胸相撞,竟与己身合二为一。” |
shí èr jīn pái十二金牌 | 金牌:宋代敕书及紧急军命,用金字牌,由内侍省派人速送。比喻紧急的命令。 | 《宋史 岳飞传》:“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飞愤惋泣下。” |
yī shēn ér èr rèn一身而二任 | 一个人承担两种任务。 | 东汉 班固《汉书 王吉传》:“诸侯骨肉,莫亲大王,大王于属则子也,于位则臣也,一身而二任之责加焉。” |
liè nǚ bù jià èr fū烈女不嫁二夫 | 烈女:刚正有节操的女子。贞烈的妇女不嫁第二个丈夫。 | 元·关汉卿《五侯宴》楔子:“便好道一马不背双鞍,双轮岂碾四辙,烈女不嫁二夫,我怎肯嫁侍于人。” |
èr mǎn sān píng二满三平 | 同“三平二满”。 | 宋·陈亮《三部乐·七月送丘宗卿使虏》词:“小屈穹庐,胆二满三平,共劳均佚。” |
yì shí èr niǎo一石二鸟 | 一块石头投出去;打中两只鸟;比喻一举两得。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24章:“这是个一石二鸟的好办法。” |
èr sān jūn zǐ二三君子 | 犹二三子。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汉书·楚元王传》:“故下明诏,试《左氏》可立不,遣近臣奉指衔命,将以辅弱扶微,与二三君子比意同力,冀得废遗。” |
guì jiàn wú èr贵贱无二 | 对高贵和卑贱的人态度一样。 | 周·吕尚《金匮》:“敬遇宾客,贵贱无二。” |
bǎi èr jīn ōu百二金瓯 | 比喻山河险固之地。同“百二山河”。 | 宁调元《壬子感事》诗之三:“五千貂锦张旗鼓,百二金瓯资栋梁。” |
dú yī wú èr独一无二 | 只有这一个;而没有别的可与其相比。形容非常突出。 | 宋 延寿《宗镜录》第31卷:“独一无二,即真解脱。” |
yī qīng èr bái一清二白 |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也指非常清白;没有污点。 | 清 李绿园《歧路灯》:“贾李魁道:‘王紫泥,张绳祖他俩个,现在二门外看审官司哩。老爷只叫这二个到案,便一清二白。” |
yī tuī liù èr wǔ一推六二五 | 原是珠算斤两法口诀。比喻推卸干净 | 浩然《艳阳天》第127章:“你想一推六二五地混过关去,办不到!” |
èr fǒu zhōng huò二缶钟惑 | 二:疑,不明确;缶、钟:指古代量器。弄不清缶与钟的容量。比喻弄不清普通的是非道理。 | 战国 宋 庄周《庄子 天地》:“以二缶钟惑,而所适不得矣。” |
zhōng chén bù shì èr jūn,zhēn nǚ bù gēng èr fū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 | 事:侍奉,服侍。忠义之臣,不奉事两个朝代的君主;贞节的妇女,不再嫁第二个丈夫。指忠诚不二。 | 西汉·司马迁《史记·田单列传》:“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齐王不听吾谏,故退而耕子野。” |
yī mó èr yàng一模二样 | 犹言一模一样。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又或有将金银珠宝首饰来解的,他看得金子有十分成数,便一模二样,暗地里打造来换了。” |
èr sān qí yì二三其意 | 即三心二意。指心意不专一,反复无常。 | 《三国志·袁绍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是时外为御难,内实乞罪,既不见赦,而屠各二三其心,临阵叛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