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分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分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fēn yān xī shēng分烟析生见“分烟析产”。宋·苏轼《乞增修弓箭社条约状》之一:“如本地分内人户分烟析生,即各据户眼定差,或外来人户典买到本社田地,亦许收入差充弓箭社户。”
duàn xiù fēn táo断袖分桃断:截断;分:分出。借指男宠。东汉·班固《汉书·董贤传》:“上欲起,贤未觉,不欲动贤,乃断袖而起。”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说难》:“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
zhēng fēn duó miǎo争分夺秒不放过一分一秒;形容对时间抓得很紧。也作“分秒必争”。《晋书 陶侃传》:“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fēn máo liè tǔ分茅裂土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元 高文秀《渑池会》第四折:“官封极品禄千钟,分茅裂土人堪羡。腰金衣紫作朝臣,箫韶乐奏排筵宴。”
xià huí fēn jiě下回分解章回小说于每回之末所用的套语。现多用以喻事件发展的结果。
bù fēn zào bái不分皂白皂:黑色。不分黑白。比喻不分是非曲直;不问情由。《诗经 大雅 桑柔》:“匪言不能,胡斯畏忌。”汉 郑玄笺:“胡之言何也,贤者见此事之是非,非不能分别皂白言之于王也。”
bò liǎng fēn xīng擘两分星指很小的重量都分辨得清清楚楚。比喻准确清楚。两,较小的重量单位;星,秤杆上标记斤两的小点子。元 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三折:“只我问他个擘两分星,说一段从头的至尾。”
fēn gān tóng kǔ分甘同苦见“分甘共苦”。《北齐书·慕容俨传》:“俨犹申令将士,信赏必罚,分甘同苦,生死以之。”
qiū sè píng fēn秋色平分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楚辞·九辩》:“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廪秋。”宋·李朴《中秋》诗:“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zhī fēn zú jiě支分族解见“支分节解”。清·刘大櫆《乌程闵君墓志铭》:“又善于诱掖,其言批豁畅朗,支分族解,騃童钝夫闻之,咸如梦寐惊觉。”
sān fēn tiān xià yǒu qí èr三分天下有其二泛指势力强大。春秋·鲁·孔丘《论语·泰伯》:“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
jīng wèi zì fēn泾渭自分见“泾渭分明”。唐·李德裕《刘公神道碑铭》:“遇物而泾渭自分,立诚而风雨如晦。”
nán gē nán fēn难割难分形容关系密切,感情融洽,难以取舍。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2回:“次日,探春将要起身,又来辞宝玉。宝玉自然难割难分。”
fēn xīng bò liǎng分星擘两详细分说;清楚,明白。《刘知远诸宫调·知远走慕家庄沙佗村入舍》:“便分星百(擘)两,道俺不姓慕容。”
yī fēn yī háo一分一毫形容很少的数量。朱自清《给亡妇》:“那里有一分一毫想着你自己。”
sān fēn dǐng lì三分鼎立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同“三分鼎足”。《魏书 匈奴刘聪等传序》:“论土不出江汉,语地仅接褒斜,而谓握皇符,乘帝籍,三分鼎立,比踪王者。”
fēn xīng pī liǎng分星劈两详细分说。元·孟汉卿《魔合罗》第四折:“不要你狂言诈语,花唇巧舌,信口支持;则要你依头缕当,分星劈两,责状招实。”
bù fēn shèng bài不分胜败指双方势均力敌,分不出高低。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9回:“两个在战场上斗到五十余合,不分胜败。”
dòu pōu guā fēn豆剖瓜分豆出荚;瓜切开。比喻被分割;被侵占。南朝 宋 鲍照《芜城赋》:“出入三代,五百余载,竟瓜剖而豆分。”
hán shòu fēn xiāng韩寿分香见“韩寿偷香”。后蜀·欧阳炯《春光好》词:“虽似安仁掷果,未闻韩寿分香。”
fèn qiǎn yuán qiān分浅缘悭分:情分,缘分;悭:欠缺。指缘分浅薄。明·崔时佩《西厢记·回春柬药》:“张君瑞,想是你分浅缘悭,雨打梨花深闭门。”
dǐng zú sān fēn鼎足三分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ān fèn zhī zú安分知足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宋·洪迈《容斋随笔·三笔·人当知足》:“其安分知足之意终身不渝。”
zhǐ cǐ yī jiā,bié wú fēn diàn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原是一些店铺招揽生意的用语,向顾客表明他没分店,只能在他这一家店里买到某种商品。泛指某种事物只有他那儿有,别处都没有。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群众所接受,所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自作聪明,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那种贵族式的所谓‘政治家’。”
fēn wén bù shòu分文不受分:指银子计量的最小单位;文:指制钱的最小单位。一个钱也不接受。比喻不计报酬。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3回:“供了素斋,又具白银一两为谢。三藏分文不受。”
fēn tíng kàng lǐ分庭抗礼庭:庭院;抗:对等;相当;抗礼:行平等的礼。古时宾客和主人相见;分别站在庭院两边相对行礼;以平等地位相待。后比喻对方以平等或对等的关系相处;不分上下。有时比喻互相对立或搞分裂、闹独立。庄周《庄子 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
zēng ài fēn míng憎爱分明憎:恨。恨什么,爱什么,界限清楚,态度鲜明。周恩来《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fēn jiǔ bì hé,hé jiǔ bì fēn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指人或事物变化无常,分合无定。《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zuò dì fēn zhàng坐地分账盗贼就地瓜分赃物。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6卷:“还有独自无力,四五个合做伙计,一人出名做官,其余坐地分账。”
zào bái bù fēn皂白不分不分黑白,不分是非。清 林则徐《札澳门同知传谕义律准驳条款》:“不得混入驱逐奸夷之内,纷纷回澳,致令皂白不分,自取玷辱。”
zhī fēn yè sàn枝分叶散比喻后裔支派分布甚广。同“枝布叶分”。唐杨炯《为薛令祭刘少监文》:“惟此陶唐,有此冀方。上天祚汉,人神攸赞。开国承家,枝分叶散。三貂赫赫于台省,驷马谖谖于里闬。”
fēn háo bù shuǎng分毫不爽比喻没有丝毫差错。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0卷:“那阴报事也尽多,却是在幽冥地府之中,虽是分毫不爽,无人看见。”
bù kě fēn gē不可分割割:分割,划分。不容许割裂周恩来《对国民党召开“国大”的严正声明》:“政协各项决议,是各党派的临时大宪章,是一个整体而不可分割的。”
yáng biāo fēn lù扬镳分路镳:马嚼子;扬镳:驱马向前。分路而行。指独树一帜,各行其是。《隋书·高祖记》:“已诏使人,所在赈恤,扬镳分路,将遍四海,必令为朕耳目。”
nán shě nán fēn难舍难分形容关系密切,感情融洽,难以取舍。老舍《老张的哲学》:“这样难舍难分的洒泪而别。”
guā pōu dòu fēn瓜剖豆分象瓜被剖开,豆从荚里裂出一样。比喻国土被人分割。南朝 宋 鲍照《芜城赋》:“出入三代,五百余载,竟瓜剖而豆分。”
chóu rén xiāng jiàn,fèn wài yǎn zhēng仇人相见,分外眼睁指当敌对的双方相逢时,彼此对对方都格外警觉和敏感。《醒世恒言 蔡瑞虹忍辱报仇》:“相公所见极是明理;只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睁,这几日何如好过!”
chóu rén xiāng jiàn,fèn wài yǎn hóng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眼红:激怒的样子。仇敌碰在一起,彼此更加激怒。谢扶民《壮族人民优秀的儿子韦拔群》:“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于是双方的随员就对打起来了。”
yī fēn gēng yún,yī fēn shōu huò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一份劳力就得一分收益。
shì fēi fēn míng是非分明正确和错误非常分明。东汉 班固《汉书 刘向传》:“故贤圣之君,博观始终,穷极事情,而是非分明。”
dài shí shǒu fèn待时守分待:等待;时:时机;分:本分。为了等待好的时机而暂时安分守己。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一折:“想咱人不得志呵,当以待时守分,何日是我那发迹的时节也呵!”
dǐng fēn sān zú鼎分三足见“鼎足三分”。《水浒传》第二十回:“今番克敌制胜,谁人及得先生良法。正是鼎分三足,缺一不可。先生不必推却。”
fēn huā fú liǔ分花拂柳见“分花约柳”。
féng rén zhǐ shuō sān fēn huà逢人只说三分话逢:遇见。指人与人互相欺瞒,不把实际情况或心里话说出来。宋·朱熹《朱子语类》第21卷:“如今俗语云,逢人只说三分话,只此便是不忠。”
fēn xīn láo shén分心劳神劳:费。分散心力和耗费精神。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27回:“展爷在家一天,倒觉的分心劳神。定于次日起身上杭州。”
bù fēn gāo xià不分高下指分不出高低胜负。
rù mù sān fēn入木三分本指书法笔力苍劲有力。后比喻见解透彻;议论深刻。唐 张怀瓘《书断 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fēn miǎo bì zhēng分秒必争一分一秒的时间都要争夺过来。形容做事的时间抓得很紧。柯岩《奇异的书简 船长》:“我们现在要搞四化,分秒必争哩!”
dì fēn shěn bù谛分审布仔细察看分布状况。宋 秦观《奇兵》:“奕者之斗棋也,谛分审布,失其守者逐而攻之。”
fēn xīng bō liǎng分星拨两犹言斤斤计较。明·无名氏《十样锦》第三折:“我两个跟着你们背后接坐碗儿吃也罢,你怎么这般分星拨两的。”
bù fēn qīng béi不分青白指不分黑白,不辨是非。见“不分皂白”。
ēn rén xiāng jiàn,fèn wài yǎn qīng恩人相见,分外眼青分外:格外;眼青:亲热。形容恩人见面,格外亲热。明 天然痴叟《石点头 侯官县烈女歼仇》:“尝言恩人相见,分外眼青。姚氏一见知心人,回瞋作喜。”
wǔ gǔ bù fēn五谷不分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先秦 孔子《论语 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bái hēi fēn míng白黑分明比喻是非分得清楚。东汉 班固《汉书 薛宣传》:“所贬退称进,白黑分明,由是知名。”
jué shǎo fēn gān绝少分甘好吃的东西让给人家,不多的东西与人共享。形容自己刻苦,待人优厚。《孝经援神契》:“母之于子也,鞠养殷勤,推燥央湿,绝少分甘。”
bù fēn shàng xià不分上下不管上级和下级或指分不出高低胜负曾朴《孽海花》第14回:“一天到晚,粘股糖似的,不分上下,搅在一块儿坐马车、看夜戏、游花园。”
fēn wén bù zhí分文不直直:同“值”。一分钱一文钱也不值。形容没有任何价值。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八:“有人赞叹此事,如虎带角;有人轻毁此事,一文不值,一等是恁么事,因什么毁赞不是。”
qù jiù zhī fēn去就之分去就;进退或取舍。分:分寸。引申为应持的态度。比喻进取、取舍的分寸。亦作“去就之际”。西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
lián zhī fēn yè连枝分叶同根所生的枝叶。常喻兄弟之间的密切关系。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永宁寺》:“朕之于卿,兄弟非远,连枝分叶,兴灭相依。”
lèi jù qún fēn类聚群分各种方术因种类相同而聚合,各种事物因类别不同而区分。宋·陈亮《回答·上》:“方天地设位之初,类聚群分,以戴其尤能者为之长君。”
fēn háo bù qǔ分毫不取见“分文不取”。
fēn wén bù qǔ分文不取一个钱也不要。比喻不计报酬。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9卷:“懒龙分文不取,也不问多少,尽数与了贫儿。”
zhū liǎng fēn cùn铢两分寸指极少的数量。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不使有铢两分寸之加焉。”
fāng yǐ lèi jù,wù yǐ qún fēn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方:方术,治道的方法;物:事物。原指各种方术因种类相同聚在一起,各种事物因种类不同而区分开。后指人或事物按其性质分门别类。《周易·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fēn wén bù míng分文不名名:占有。一分钱一个铜板也没有。比喻非常贫困。曹禺《我们尊敬的老舍先生》:“他自己穷得分文不名,还要支持那两三间破烂的会址,招待许多左派文人。”
nán fēn nán shě难分难舍舍:放下;分:分离、分别。形容感情很好;不忍分离。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难舍难分,所以一直就在船上打了‘水公馆’。”
bīng jiě rǎng fēn冰解壤分冰冻消融,土壤分解。比喻障碍消除。章炳麟《正名杂义》:“高邮王氏,以其绝学释姬汉古书,冰解壤分,无所凝滞,信哉千五百年未有其人也。”
bù yóu fēn shuō不由分说由:让;顺 随;分:辩别。不容许辩争。元 武汉臣《生金阁》第三折:“怎么不由分说,便将我飞拳走踢只是打?”
lái qù fēn míng来去分明形容手续清楚或为人在财物方面不含糊。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那时叫世人知我冰清玉洁,来去分明。”
fēn xíng lián qì分形连气见“分形同气”。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兄弟》:“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
guā qū dòu fēn瓜区豆分犹言区分有序。清 王韬《地球图跋》:“各国疆域,瓜区豆分,界画犁然。”
chóu rén xiāng jiàn,fèn wài yǎn míng仇人相见,分外眼明指当敌对的双方相逢时,彼此对对方都格外警觉和敏感。明 施耐庵《水浒传》六十八回:“燕青牵了那匹千里龙驹,径到大寨。宋江看了大喜,仇人相见,分外眼明。”
láo yàn fēn fēi劳燕分飞劳:伯劳;鸟名。伯劳和燕子分飞东西;比喻亲人或朋友别离。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chóu rén xiāng jiàn,fèn wài míng bai仇人相见,分外明白指当敌对的双方相逢时,彼此对对方都格外警觉和敏感。元 李致远《还牢末》第四折:“可不道仇人相见,分外明白。”
yú guāng fēn rén余光分人比喻顺便帮助别人不必有任何花费。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二》:“妾以无烛,故常先至,扫室布席,何爱余明之照四壁者?幸以赐妾,何妨于处女?”
yī fēn wéi èr一分为二哲学用语,指事物作为矛盾的统一体,都包含着相互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通常指全面看待人或事物,看到积极方面,也看到消极方面。宋·邵雍《皇极经世绪言》第七卷:“是故一分为二,二分为四。”
yuán bó fèn qiǎn缘薄分浅缘:缘分,机缘。缺少缘分。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无名氏<点绛唇·相思>》:“想的人心似刀割,肉似锤剜,也是我缘薄分浅,不能勾永久团圆。”
fēn jìn hé jī分进合击军队从几个方向前进,协同围击同一目标。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第六节:“将敌军对我军的战略上的分进合击,改为我军对敌军的战役或战斗上的分进合击。”
xiāo fēn fèi qǐn宵分废寝宵分:夜半。半夜还没有就寝。形容学习和工作勤奋。《魏书·崔楷传》:“日昃忘餐,宵分废寝。”
bù fēn yù shí不分玉石指无有区别,同归于尽。参见“玉石俱焚”。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二:“向非君侯来,合郡士民当不分玉石矣。”
fēi fèn zhī niàn非分之念分:本分;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指超出本分的想法念头。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五章:“手上戴有两副赤金镯子,因此触动了一部分士兵的非分之念。”
shēn wú fēn wén身无分文形容非常贫穷。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一章:“他现在是身无分文,靠那好心肠的女店主借钱度日。”
fēn máo xī tǔ分茅锡土见“分茅赐土”。清·李渔《玉搔头飞舸》:“只要你忙上紧赶得那人近至尊,便是分茅锡土也非吾吝。”
liè tǔ fēn máo裂土分茅古代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的泥土授予被封的人,象征授予土地和权力。《尚书 禹贡》:“厥贡惟土五色。”孔颖达疏:“王者封五色土以为社,若封建诸侯则各割其方色土与之,使归国立社……四方各依其方色皆以黄土覆之,其割土与之时,苴以白茅,用白茅裹土与之。
lián lǐ fēn zhī连理分枝喻夫妻分离。宋·孙光宪《清平乐》词:“愁肠欲断,正是青春半,连理分枝鸾失伴,又是一场离散。”
fēn zhāng xī jù分章析句谓雕琢推敲文章。宋·陆游《谢参政启》:“至拙无能,下愚不肖,分章析句于蓬枢瓮牖之下。”
fēn jīn jiào liǎng分斤较两比喻为人小气,过分计较。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5回:“不是我说句分斤较两的话咧,舅爷有什么高亲贵友该请到他华府上去?”
céng cì fēn míng层次分明层次:事物的次序。事物的次序界限清楚。孙世恺《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两层挑台像两弯新月,围拱着主席台,使大礼堂成为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整体。”
shí èr wàn fēn十二万分形容程度极深。王朔《我是你爸爸》:“我要向你道歉,我要十二万分诚恳向你道歉,请你原谅。”
zhī fēn jié jiě支分节解亦作“支分族解”。把肢体与关节一一分开。节,关节。族,骨节交错盘结之处。比喻剖析义理,详尽中肯。宋·朱熹《〈中庸章句〉序》:“然后此书之旨支分节解,脉络贯通,详略相因,巨细毕举。”
huà tǔ fēn jiāng画土分疆指划分疆域而治。清 鲁一同《正统论》:“高光崛起,李赵彷徨,魏晋盗窃,秦隋强梁,偏安割据,画土分疆,无所拘滞,安所纷扰哉。”
luán fèng fēn fēi鸾凤分飞比喻夫妻或情侣离散。唐 房千里《寄妾赵氏》诗:“鸾凤分飞海树秋,忍听钟鼓越王楼。”
fēn háo xī lí分毫析厘毫、厘:都是细小的单位名称;析:剖析。分析一毫一厘。形容分析细微。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定势》:“世之作者,或好烦文博採,深沉其旨者;或好离言辨白,分毫析厘者。”
wǔ mǎ fēn shī五马分尸古代的一种酷刑,用五匹马分裂人的头和四肢。比喻硬把完整的东西分割得非常零碎。王西彦《老太婆伯伯》:“汪精卫私通外国却饶放不得,抓到时应该千刀万剐,五马分尸。”
fēn wén bù zhí分文不值形容毫无价值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漳州保福院从展禅师》:“有人赞叹此事如虎戴角;有人轻毁此事分文不值。”
fēn mén bié hù分门别户分、别:分辨、区别;门:一般事物的分类;户:门户。指在学术上根据各自的格调或见解划清派别,各立门户。金、元·尹志平《巫山一段云·劝世》:“不认忘名默悟,只解分门别户一朝合眼见前程,悔恨不圆成。”
fēn shǒu yào jīn分守要津要:重要;津:渡口。分别把守交通要道。明·何良臣《阵纪·战机》:“以寡击众,务于隘塞,必于暮夜,伏于丛茂,要于险阴;以众击寡,务于广漫,利于旦辰,分守要津,绝彼运道。”
fēn wǒ bēi gēng分我杯羹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shǒu fēn ān cháng守分安常信守本分,安于故常。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你可好生用心习学,再如不守分安常,你可仔细!”
sān fēn dǐng zú三分鼎足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