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下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下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zhēn xià qǐ yuán贞下起元用以表示天道人事的循环往复,周流不息。《易 干》:“元亨利贞。”尚秉和注:“元亨利贞,即春夏秋冬,即东南西北,震元离亨兑利坎贞,往来循环,不忒不穷。”
xià lín wú dì下临无地临:居高处朝向低处。从高往下看,望不见底。形容地势极其陡峭。唐·王勃《滕王阁序》:“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qī shàng bā xià七上八下形容心神不安的惊惶样子。宋 宗杲说《大慧普觉禅师语录》第21卷:“方寸里七上八下,如咬生铁橛,没滋味时,切莫退志。”
wú dí tiān xià无敌天下天下都没有对手。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则无敌于天下。”
xià bǐ chéng zhāng下笔成章章:文章。形容富有才华;思路敏捷。一动笔就能写成文章。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陈思王植传》:“言出为论,下笔成章。”
tóu jǐng xià shí投阱下石比喻乘人之危加以陷害。语出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语出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chuàng rán lèi xià怆然泪下怆然:伤感的样子。伤感地流泪不止。形容非常悲痛。《中国现在记》楔子:“你我今生之时,处今之世,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立苍茫,怆然泪下。”
tiān xià dì yī天下第一形容没有人能比得上。西汉 司马迁《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治平为天下第一。”
guā tián lǐ xià瓜田李下经过瓜田时不要弯腰提鞋跟;走过李子树下不要举手整理帽子;免得有偷瓜、偷李子的嫌疑。比喻容易发生嫌疑的地方。晋 干宝《搜神记》第15卷:“惧获瓜田李下之讥。”
shàng wú piàn wǎ,xià wú lì zhuī上无片瓦,下无立锥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丰化和尚》:“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yuè xià lǎo rén月下老人神话传说中主管人间婚姻的神。后来指媒人的代称。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若是月下老人不用红线拴的,再不能到一处。”
xié tiān zǐ yǐ lìng tiān xià挟天子以令天下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同“挟天子以令诸侯”。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从。”
shàng xià fú dòng上下浮动短促而反复地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地移动。
ní shā jù xià泥沙俱下俱:都、一起。泥土和沙石跟着水一起流了下来。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一同显现出来。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一卷:“人称才大者,如万里黄河,与泥沙俱下。余以为:此粗才,非大才也。”
yī gǔ ér xià一鼓而下一次击鼓发动进攻就把敌人打跨了。指趁有利形势一举打垮敌人。明·沈采《千金记·定谋》:“昨日令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迳截赵魏,掩其不备,一鼓而下。”
lǐ xián xià shì礼贤下士礼:以礼相待;对待有礼貌;贤:指贤士;有美德、有才能的人;下:谦居于别人之下;以示对人尊敬;士:旧指有知识学问的人。对贤者以礼相待;对学者非常尊敬。旧时形容封建君主或官员尊敬和  重视人才。《新唐书 李勉传》:“其在朝廷,鲠亮谦介,为宗臣表,礼贤下士有终始,尝引李巡、张参在幕府。”
zhòng shǎng zhī xià,bì yǒu yǒng fū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指用重金悬赏,就会有勇于出来干事的人。元 王实甫《西厢记》:“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赏罚若明,其计必成。”
jūn lín chéng xià军临城下敌军已来到自己的城墙下面。比喻情势十分危急。《战国策 齐策二》:“齐必举兵伐梁,梁、齐之兵连于城下不能去,王以其间伐韩。”
shàng wú piàn wǎ,xià wú lì zhuī zhī dì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tā xià kū lóng塌下窟窿比喻欠下了债。阮章竞《赤叶河》:“今年你娶了媳妇,塌下十块钱窟窿。”
xià bù le tái下不了台指在人前受窘。张恨水《夜深沉》第15回:“她要是不睬你,你恼她,她下不了台。”
shàng shàng xià xià上上下下上面下面,往上往下,上级和下级,泛指单位的整体。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3回:“今夜又该我们两个捕猎,和十数个乡夫在此,上上下下,放了窝弓药箭等他。”
zhù rén xià shí助人下石帮助别人去作害人的事。鲁迅《三闲集·通信》:“对于他们,攻击的人又正多,我何必再来助人下石呢。”
wū xià jià wū屋下架屋比喻机构或文章结构重叠。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不得尔,此是屋下架屋耳。”
xià qiáo rù yōu下乔入幽原指鸟儿从高树上下来,钻进幽深的山谷。比喻弃明从暗,或从良好的处境转入恶劣的处境。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上》:“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入幽谷者。”
jiē xià qiú阶下囚指在公堂台阶下受审的犯人;泛指在押的囚犯或俘虏。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9回:“布告玄德曰:‘公为坐上客,布为阶下囚,何不发一言而相宽乎?’”
shàng xià dǎ liàng上下打量对某人估量,揣度。
méi xià tiān méi眉下添眉在眉毛下面再画一道眉。比喻多余重复。明·李贽《四书评·大学》:“则第一章释‘明明德’,第二章释‘新民’,是本来已释过了,何必又释‘本末’?无乃眉下添眉耶?”
shān jiān lín xià山间林下指隐士所居住的地方。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志愿禅师》:“山间林下颇称道人家风。”
xià xué shàng dá下学上达指学习人情事理,进而认识自然的法则。《论语 宪问》:“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shàng fāng bù zú,xià bǐ yǒu yú上方不足,下比有余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晋书 王湛传》:“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下比魏舒有余。”
tiān xià wéi lóng天下为笼笼:牢笼。旧时比喻为世事所束缚。《庄子·庚桑楚》:“以天下为之笼,则雀无所逃。是故汤以胞人笼伊尹,秦穆公以五羊之皮笼百里奚。是故非以其所好笼之而可得者,无有也。”
gān bài xià fēng甘败下风甘:情愿,乐意;下风:风向的下方。对人自认不如,真心佩服。《左传·僖公十五年》:“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风。”
tiān shàng tiān xià,wéi wǒ dú zūn天上天下,惟我独尊惟:只有;尊:地位或辈分高。形容人妄自尊大,目空一切。《敦煌变文集·太子成道经》第一卷:“天上天下,惟我独尊。”
tiān xià wū yā yī bān hēi天下乌鸦一般黑比喻不管哪个地方的剥削者压迫者都是一样的坏。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天下乌鸦一般黑,这儿黑暗、龌龊,别处还不是一样。”
xià mǎ zuò wēi下马作威指官吏到任故意用严法处理下属树立威风。泛指先给对方一点厉害。东汉·班固《汉书·叙传》:“定襄闻伯素贵,年少,自请治郡,畏其下马作威,吏民竦息。”
xī yáng xī xià夕阳西下指傍晚落日的景象。也比喻人迟暮之年或事物走向衰落。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zú shàn tiān xià卒擅天下卒:终于;擅:独揽,据有。指终于得到天下。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故文王果收功于吕尚,卒擅天下,而身立为帝王。”
shé jiǎo bù xià舌挢不下挢:翘起。翘起舌头,久久不能放下。形容惊讶或害怕时的神态。《史记·扁鹊苍公列传》:“中庶子闻扁鹊言,目眩然而不瞚,舌挢然而不下。”
ān yíng xià zhài安营下寨安:安置;营:营房;寨:防守用的栅栏。指军队驻扎下来。比喻建立临时的住宿或基地。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回:“众诸侯亦陆续皆至,各自安营下寨,连接二百余里。”
tiān xià xiōng xiōng天下恟恟形容局势动荡不安,群情喧扰。《旧唐书·任瑰传》:“后主残酷无道,征役不息,天下恟恟,思闻拯乱。”
tiān xià xīng wáng,pǐ fū yǒu zé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的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清 顾炎武《日知录 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guī lǎo lín xià归老林下指回到幽雅处所,度过晚年。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翩翩》:“大业已归老林下,意侄已死,忽携佳孙美妇归,喜如获宝。”
bù jiàn guān cái bù xià lèi不见棺材不下泪比喻不到走投无路的境地不肯死心。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98回:“常言说得好,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咱如今将理和他说,不见棺材不下泪,他必然不妥。”
chǎn shàng jiāo xià谄上骄下谄:讨好、奉承。对上谄媚;对下骄横。汉 扬雄《法言》:“上交不谄,下交不骄,则可以有为矣。”
wēi zhèn tiān xià威震天下威:威势或威望。震:震动。威势或威望震动天下。亦作“威振天下”。汉·桓宽《盐铁论·非鞅》:“蒙恬却胡千里,非无功也,威震天下,非不强也。”
míng xià wú xū名下无虚原意是名气大的人一定有真才实学。后比喻名不虚传。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第三卷:“俨如江西景德镇所烧窑器,瑰玮可观,可谓名下无虚矣。”
nǎn yán hàn xià赧颜汗下赧:因羞愧而脸红。颜:面容。形容羞愧到极点。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七回:“公子誉之过情,令人赧颜汗下。”
xià zhú kè lìng下逐客令秦始皇曾下过逐客令,要驱逐从各国来的客卿。泛指主人赶走不受欢迎的客人。清·许奉恩《里乘》第五卷:“大姊净丝,便下逐客令。”
jiǔ quán zhī xià九泉之下九泉:地下最深的地方。人死后埋葬尸体的地方。《魏书 旧平王传》:“若为死鬼,永旷天颜,九洋之下,实深重恨。”
qiān niú xià jǐng牵牛下井比喻事情棘手,很难办到。清 彭养鸥《黑籍冤魂》第15回:“至如负贩经商,登山涉水,吃烟人更是牵牛下井。”
shàng bù zháo tiān,xià bù zháo dì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比喻两头没有着落。先秦 韩非《韩非子 解老》:“上不属天,而下不著地,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
tiān xià xiōng xiōng天下汹汹汹汹:喧扰。形容局势动荡,群情喧扰。《史记·项羽本纪》:“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也。”
zhǐ tīng lóu tī xiǎng,bù jiàn rén xià lái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比喻只是口头说说,没有实际行动。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三章:“一去就是好些年,说要回来,总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chéng huān xī xià承欢膝下承欢:旧指侍奉父母;膝下:子女幼时依于父母膝下,故表示幼年。旧指侍奉父母。《孝经·圣治》:“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曰严。”
sān fēn tiān xià yǒu qí èr三分天下有其二泛指势力强大。春秋·鲁·孔丘《论语·泰伯》:“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
shàng xià yī xīn上下一心上上下下一条心。先秦 荀况《荀子 富国》:“上下一心,三军同力,与之远举极战,则不可。”
jù gāo lín xià据高临下凭借高处俯控低处,指凭仗优势地位足以控制别人。清 郑观应《盛世危言 边防一》:“盖有土垒,则据高临下,敌必不克骤攻。”
lín wēi xià shí临危下石在人家处于危急时向他扔石头。比喻乘人之危,加以打击。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59回:“夸谈经济者,少甚么看风使舵、临危下石之人。”
tiān xià yī jiā天下一家视天下人为一家,和睦相处。也指全国统一。《礼记·礼运》:“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
guān shàng lǚ xià冠上履下比喻上下分明,尊卑有别。《史记·儒林列传》:“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
tiān gāo tīng xià天高听下谓天子圣明,虽居朝廷之上而能洞察下情。《南齐书·王融传》:“皇鉴烛幽,天高听下,赏片言之或善,矜一物之失时。”
shàng xià tiān guāng上下天光上空与水中碧光一色。形容水中倒影使天水连成一片。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shēng gāo zì xià升高自下升:上升,提高。比喻事情循序进行由浅入深。《尚书·太甲》:“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
lèi rú yǔ xià泪如雨下眼泪像下雨似地淌了下来。形容非常悲痛。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回:“林冲见说,泪如雨下,便道:‘上下,我与你二位往日无仇,近日无冤,你二位如何救得小人,生死不忘。’”
shí nián chuāng xià十年窗下科举时代,读书人要取得功名,终年埋头在书本里。形容十年时间闭门苦读。元·刘祁《归潜志》第七卷:“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dì xià xiū wén地下修文旧指有才文人早死。《太平御览》卷八八引王隐《晋书》:“韶言天上及地下事,亦不能悉知也。颜渊、卜商今见在为修文郎。”
táo lǐ bù yán,xià zì chéng xī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西汉 司马迁《史记 李将军列传论》:“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shǐ rú yǔ xià矢如雨下矢:箭。箭像雨一样射下。汉·班固《汉书·李陵传》:“陵在谷中,虏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
zì xià ér shàng自下而上从下到上。邓小平《党与抗日民主政权》:“有的可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有的可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总以能教育群众、纠正错误、保证党的领导为原则。”
xià bǐ chéng wén下笔成文一下笔就很快写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才华横溢。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一回:“舍甥女不但诗才高美,且无书不读,下笔成文,千言立就。”
měng hǔ xià shān猛虎下山形容勇猛而迅速清·吴趼人《九命奇冤》第26回:“大有转身作一个‘猛虎下山’之势,劈面扑来,要想杨福一闪,他好乘势翻个跟斗,到杨福后面去。”
jiāng liú rì xià江流日下见“江河日下”。孙中山《建国方略·知行总论》:“既经非常之破坏,而无非常之建设以继之,此所以祸乱相寻,江流日下。”
bù chǐ xià wèn不耻下问不耻:不以为耻辱;下问:降低身份请教别人。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求教。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何晏集解:“下问,谓凡在己下者。”
yī kuāng tiān xià一匡天下匡:纠正;天下:原指周天子统治所及的地方,即整个中国。纠正混乱局势,使天下安定下来。《论语·宪问》:“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祍矣。”
xià jǐng tóu shí下井投石见人掉进井里,不但不搭救,反而向井里仍石头。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他一见宪眷比从前差了许多,晓得其中一定有人下井投石,说他的坏话。”
gāo xià rèn xīn高下任心见“高下在心”。《晋书·王敦传》:“进人退士,高下任心,奸狡饕餮,未有隗(刘隗)比。”
xiè hé tiān xià燮和天下燮和:协调,和顺。使国家协调和平。《尚书·顾命》:“燮和天下,用答扬文武之光训。”
lín xià fēng fàn林下风范林下:幽僻之境;风范:风度。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清 刘鄂《老残游记》第八回:“这女子何以如此大方?岂古人所谓有林下风范的,就是这样吗?”
tiān xià wú dí天下无敌普天之下,没有敌手。形容战无不胜,没有对手。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上》:“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
tiān shàng shǎo yǒu,dì xià nán xún天上少有,地下难寻形容极其稀少。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八回:“上通天文,下察地理,这样先生,天上少有,地下难寻。”
yì shàng sǔn xià益上损下有益上层的人,损害下层的人。《清史稿·世祖本纪》:“厚己薄人,益上损下,是朕之罪一也。”
chéng qīng tiān xià澄清天下指整肃政治,清楚奸佞,使天下复归太平。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shàng hǎo xià shèn上好下甚上面的喜爱什么,下面的人就会对此爱好的更加利害。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上》:“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kuài xià wú jī郐下无讥《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来聘……为之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自《郐》以下无讥焉。”杜预注:“《郐》第十三,《曹》第十四。言季子闻此二国歌,不复讥论之,以其微也。”后以“郐下无讥”言其微不足道。《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来聘……为之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自《郐》以下无讥焉。”杜预注:“《郐》第十三,《曹》第十四。言季子闻此二国歌,不复讥论之,以其微也。”
shàng qíng xià dá上情下达下面的情况或意见能够通达于上。《管子·明法》:“下情不上通,谓之塞。”
shàng wú piàn wǎ,xià wú zhuō zhuī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无立足之地。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丰化和尚》:“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fàng xià tú dāo,lì dì chéng fó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30卷:“只不迁不贰,是甚力量,便见工夫,佛家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kùn miǎn xià xué困勉下学指克服困难才能求得知识。清·郑燮《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
jū gāo lín xià居高临下居:处在;临:面对。处于高处;俯视下方。形容处于有利的地势、地位。也比喻高高在上。北齐 魏收《魏书 财安王》:“缴山立栅,分为数处,居高临下,隔水为营。”
qiān qiān xià shì谦谦下士下:屈己尊人。指谦虚恭敬地对待地位比自己低的人。明·叶宪祖《鸾鎞记·挫权》:“纵是当朝元宰,也须要谦谦下士为嘉。”
luò jǐng xià shí落阱下石比喻乘人有危难时加以陷害。同“落井下石”。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xīn shàng xīn xià心上心下形容心神不安。巴金《家》二三:“觉新连忙到房里去把信写好,叫袁成送去。但是这也还不能使众人安心。众人还是心上心下的,害怕送信的袁成还没有回来,一连兵就开进来了。”
jiǔ yuán zhī xià九原之下九原:山名,春秋时晋国大夫的墓地,泛指墓地。死后埋葬尸体的地方,即在阴间。苏雪林《玉溪诗谜·引论》:“我们既不能起义山于九原之下而问之,只好付之缺疑了。”
tì sì jiāo xià涕泗交下眼泪鼻涕一起流下。形容痛哭的样子。同“涕泗交流”。唐 孙棨《北里志 天水仙哥》:“全贪其重赂,径入(南)曲追天水入兜舆中,相与至宴所,至则蓬头垢面,涕泗交下。”
shì xià rú shāng视下如伤见“视民如伤”。《北史·魏纪·孝文帝纪论》:“加以雄才大略,爱奇好士、视下如伤,役己制物,亦无得而称之。”
wéi kǒng tiān xià bù luàn唯恐天下不乱恐:恐怕。指希望天下大乱以达到自身的目的。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这种混乱状况确实给一些唯恐天下不乱的人的活动,提供了一方面的有利条件。”
shǎng gāo fá xià赏高罚下见“赏功罚罪”。战国·卫·商鞅《商君书·禁使》:“夫赏高罚下,而上无必知,其道也与无道同也。”
měi kuàng yù xià每况愈下每:每一次;逐一;况:状况;愈:更加。比喻情况的发展越来越不好。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 东坡一》:“非尽如此,后山乃比之教坊司雷大使舞,是何每况愈下,盖其谬耳!”
zhèng guàn lǐ xià正冠李下《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七·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谓在李树下不整帽子,以避免偷李的嫌疑。后以“正冠李下”比喻做容易引起怀疑的事。《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七·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