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行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qīng báo wú xíng轻薄无行 | 谓轻佻浮薄,品行不好。 | 《晋书·华表传》:“恒为州大中正,乡人任让轻薄无行,为恒所黜。” |
yè xíng bèi xiù夜行被绣 | 谓身穿锦绣衣服在黑夜行走。比喻显贵不为人所知。语本《史记·项羽本纪》“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 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
xíng xiōng sā pō行凶撒泼 | 撒泼:耍无赖。待人凶恶蛮横,不讲道理。 |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浪荡乾坤,怎敢行凶撒泼,擅自勒死平民。” |
kǎn zhǐ liú xíng坎止流行 | 遇坎而止,乘流则行。比喻依据环境的逆顺确定进退行止。语本《汉书·贾谊传》:“寥廓忽荒,与道翱翔。乘流则逝,得坎则止。”颜师古注:“孟康曰:‘《易》坎为险,遇险难而止也。’张晏曰:‘谓夷易则仕,险难则隐也。’” | 语出《汉书·贾谊传》:“寥廓忽荒,与道翱翔。乘流则逝,得坎则止。”颜师古注:“孟康曰:‘《易》坎为险,遇险难而止也。’张晏曰:‘谓夷易则仕,险难则隐也。’” |
mò jié xì xíng末节细行 | 谓无关大体的细小行为。 | 宋·陆九渊《与曾宅之书》:“古之所谓小人儒者,亦不过依据末节细行以自律。” |
gōng xíng shí jiàn躬行实践 | 亲身实行或体验。 | 明·张居正《请申归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疏》:“躬行实践,以需他日之用。” |
wēi fú sī xíng微服私行 | 微服:平民服装。私行:秘密出行。旧指皇帝或官吏穿上平民服装秘密到民间探访民情或疑难重案。 | 明·无名氏《鸣凤记·鄢赵争宠》:“只是此行敛些光彩,不可喝道而去,只得微服私行罢了。” |
xíng mài mǐ mǐ,zhōng xīn yáo yáo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 行迈:走路;靡靡:行步迟缓;摇摇:心神不安。走路慢吞吞,心中摇荡荡。形容心情沉重惶惑。 | 《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
zào cì xíng shì造次行事 | 匆忙做事。 | |
zūn wén xíng zhī尊闻行知 | 尊:尊重。重视听到的意见,实行已懂的道理。 | 东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曾子曰:‘尊其所闻,则高明矣;行其所知,则光大矣。’” |
fēng xíng yǔ sàn风行雨散 | 同“风流云散”。 | 南朝·陈徐陵《与杨仆射书》:“又闻本朝王公,都人士女,风行雨散,东播西流。” |
qián dé yǐn xíng潜德隐行 | 谓不为人知的德行。 | 宋·欧阳修《右班殿直赠右羽林军将军唐君墓志铭》:“士之为善者,虽潜德隐行,必有时而发。” |
héng xíng bù fǎ横行不法 | 指不守法纪,放肆妄为。 | 《辛亥革命》:“福建漳浦县天主教民,平日横行不法,县令又极意袒护,故平民衔恨次骨。” |
fēng xíng cǎo cóng风行草从 | 见“风行草偃”。 | 《后汉书·郎顗传》:“故《周南》之德,《关雎》政本。本立道生,风行草从,澄其源者流清,溷其本者末浊。” |
jí shí xíng lè及时行乐 | 及时:抓紧时机。抓紧时机寻欢作乐。 | 《新刊大宋宣和遗事》:“人生如白驹过隙,倘不及时行乐,则老大徒伤悲也。” |
páng xíng xié shàng旁行斜上 | 原指《史记》中的《三代世表》、《十二诸侯年表》等。后泛指用表格行式排列的系表、谱牒等。 | 清 李斗《扬州画舫录 草河录上》:“卷轶不广,条目悉具,编年纪月以经之,旁行斜上以纬之。” |
bīng mǎ bù dòng,liáng cǎo xiān xíng兵马不动,粮草先行 | 作战时兵马还没出动,军用粮草的运输要先行一步。后泛指行动前须作好准备工作。 | 《南皮县志 风土志下 歌谣》:“兵马不动,粮草先行。年年防歉,夜夜防贼。” |
jì shí xíng dào济时行道 | 济:救助。拯救时世,推行王道仁教。 | 明·杨澄《陈伯玉先生文集后序》:“岂足以知先生之术济时行道,忠忧之心进进不已哉。” |
yuán róng qǐ xíng元戎启行 | 谓大军出发。语本《诗·小雅·六月》:“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 语本《诗·小雅·六月》:“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
chá yán guān xíng察言观行 | 指考察其言行以知人。 | 晋 袁宏《后汉纪 献帝纪五》:“古者察言观行,而善恶彰焉。” |
xíng zuò bù ān行坐不安 | 行:走。走也不是,坐也不是。形容心情焦躁不宁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5回:“瑜闻大惊,行坐不安。” |
gāo shì zhī xíng高世之行 | 高世:超出世人;行:行为。超出世俗的行为。 | 西汉·司马迁《史记·袁盖晁错列传》:“且陛下有高世之行者三。” |
xiān yán wǎng xíng先言往行 | 行:行为。指前代圣贤的言行。 | 南朝·梁·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先言往行,人物雅俗,甘泉遗仪,南宫故事,画地成图,抵掌可述。” |
gāo shān jǐng xíng高山景行 | 高山:比喻道德崇高;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指值得效法的崇高德行。 | 《诗经 小雅 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yí xíng wú chéng疑行无成 | 疑:怀疑,犹豫。行动犹豫疑虑,就不能成功。 | 《商君书·更法》:“臣闻之,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
lóng xíng hǔ biàn龙行虎变 | 《易·干》:“飞龙在天……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又《革》:“大人虎变。”孔颖达疏:“损益前王,创制立法,有文章之美,焕然可观,有似虎变,其文彪炳。”后遂以“龙行虎变”喻帝王革故鼎新,创制建业。 | 《易·干》:“飞龙在天……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又《革》:“大人虎变。”孔颖达疏:“损益前王,创制立法,有文章之美,焕然可观,有似虎变,其文彪炳。” |
rì yuè jīng tiān,jiāng hé xíng dì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 太阳和月亮每天经过天空,江河永远流经大地。比喻人或事物的永恒、伟大。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冯衍传上》:“其事昭昭,日月经天,河海带地,不足以比。” |
xíng jūn dòng zhòng行军动众 | 众:大队人马。旧指大规模出兵。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朗传》:“且雨水方盛,非行军动众之时。” |
xíng zhī yǒu xiào行之有效 | 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 | 西晋 张华《博物志 方士》:“皇甫隆遇青牛道士,姓封名君达,其论养性法则可施用,大略云……武帝行之有效。” |
gōng chéng xíng mǎn功成行满 | 功:世界各地;行:善行。封建迷信指功德成就,道行圆满。 | 元·岳伯川《铁拐李》楔子:“等他功成行满,贫道再去点化他。” |
zhī nán xíng yì知难行易 | 易:容易。懂得事情的道理难,而实行却比较容易。 | 孙中山《民族主义》第五讲:“诸君要知道知难行易的道理,可以参考我的学说。” |
ròu tǎn xī xíng肉袒膝行 | 肉袒:光着身子;膝行:双腿跪着向前挪动。脱衣裸体,双腿跪着向前挪动,以示顺从降服或认罪。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79回:“宁王大喜,依了他计,相约次日早朝,肉袒膝行,请罪道:‘蒙皇上赐宴,力不胜酒,失错触了妃履,臣出无心,罪该万死。’” |
xíng yuǎn zì ěr行远自迩 | 走远路必须从最近的一步走起。比喻做事情都得由浅入深;一步步前进。迩:近。 |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
xíng zhī wéi jiān行之惟艰 | 惟:是。知道它并不难,去做它就难了。 | 《尚书·说命中》:“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
lì shēn xíng dào立身行道 | 道:政治主张和思想。指修养自身,奉行道义。 | 南朝·梁·萧统《与晋安王纲令》:“明公儒学稽古,淳厚笃诚,立身行道,始终如一。” |
dú xíng jǔ jǔ独行踽踽 | 孤零零地一个人走路。 | 《诗唐·风杕杜》:“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毛传:“踽踽,无所亲也。” |
yún xíng yǔ shī云行雨施 | 施:施布。比喻广泛施行恩泽。 | 《周易 干》:“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
cǎo shuài xíng shì草率行事 | 草率:粗枝大叶,敷衍了事。形容办事不认真 | 毛泽东《镇压反革命必须打得稳,打得准,打得狠》:“务必纠正一切草率行事的偏向。” |
yè sù xiǎo xíng夜宿晓行 | 天黑就住下,天亮就赶路。形容长途赶路的辛苦。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4卷:“孙九领书,夜宿晓行,直至吴江延陵桥下。” |
yán xíng xiāng gù言行相顾 | 谓言行不互相矛盾。 | 《北齐书·魏收传》:“言行相顾,慎终犹始。” |
cái mào xíng wěi材茂行絜 | 才智丰茂,行为廉洁。 | |
gǎi è xíng shàn改恶行善 | 不再做恶,转做好事。 | 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第九十一卷:“夫欲修学,熟寻此文,改恶行善,速登神仙。” |
yī xíng zuò lì一行作吏 | 一经做了官。 | 三国 魏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一行作吏,此事便废。” |
xíng xíng chóng xíng xíng行行重行行 | 行行:走着不停;重:又。走了一程又一程。形容道路遥远,走个不停。 | 南朝·梁·萧统《文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
shī shī ér xíng施施而行 | 形容走路缓慢。彼留子嗟,将其来施施。 | 《诗经 王风 丘中有麻》 |
huì dé gòu xíng秽德垢行 | 指自污浊其德行以避祸患。 | 宋 叶适《辩兵部郎官朱元晦状》:“中材解体,销声灭影,秽德垢行,以避此名。” |
kàn fēng xíng chuán看风行船 | 看:观察。比喻做事随机应变。 | 清·孔尚任《桃花扇》:“俺看这位皇帝不像享福之器,况北兵过江,人人投顺,元帅也要看风行船才好。” |
bù sè xià liú,bù zhǐ bù xíng不塞下流,不止不行 | 指对佛教、道教如不阻塞,儒家学说就不能推行。现比喻不破除旧的、坏的东西,新的、好的东西就建立不起来。 | 唐·韩愈《原道》:“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
biàn yí xíng shì便宜行事 | 便宜:方便合适;行事:处理事情。指根据实际情况或临时变化;不必请示自行处理的事情。 | 宋 叶适《奏议 纪纲四》:“始委张浚以川、陕,而宣抚、处置之名立焉,便宜行事之命出焉。” |
zhèng dào zhí xíng正道直行 | 按照正道行事。 | |
zhí qíng jìng xíng直情径行 | 径:直;行:从事。凭着自己的意思径直地去做。比喻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 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有直情而径行者,戎狄之道也。” |
xíng hào wò qì行号卧泣 | 行走或躺卧时都在号呼哭泣。形容悲痛之极。 | 南朝·陈·徐陵《为贞阳侯答王太尉书》:“自皇家祸乱,亟积寒暄,九州万国之人,蟠本流沙之地,莫不行号卧泣,想望休平。” |
gū lǚ wēi xíng孤履危行 | 谓行为孤高独特。 | 明·李东阳《冰玉斋记》:“若明仲者,雄谈博辩而人不以为狂,志高远虑而人不以为迂,孤履危行而人不以为异。” |
yī zhāo quán rù shǒu,kàn qǔ lìng xíng shí一朝权入手,看取令行时 | 一朝:一旦。一旦掌了权,就发号施令,指手画脚,作威作福。 | 唐·高武仲《中兴间气集》:“一朝权入手,看取令行时。” |
jié jiǎn gōng xíng节俭躬行 | 节俭:节省,节约;躬:亲自。生活俭朴,以身作则。 | 清·顾炎武《骊山行》诗:“贤妇助内咏《鸡鸣》,节俭躬行迈往古。” |
xíng bīng liè zhèn行兵列阵 | 行:调动;列:排列。调动军队,排布阵势。泛指军事指挥艺术。 | 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一卷:“此人天文地理,六韬三略,无不精通,行兵列阵,玄妙莫测,乃智勇兼全之士。” |
fēng xíng cǎo mí风行草靡 | 比喻强大的势力能制服一切。 | 《南齐书·高帝纪上》:“麾旆所临,风行草靡,神算所指,龙举云属。” |
xíng chéng gōng mǎn行成功满 | 行:道行;功:功德。指功德修炼已成,道行圆满。 | 金·王喆《夜行船》词:“一炷名香经十卷,三千日行成功满。” |
yín yán wǎng xíng淫言诐行 | 谓不正当的言行。 | 宋·王安石《虔州学记》:“淫言诐行诡怪之术,不足以辅世,则无所容乎其时。” |
hǔ bù lóng xíng虎步龙行 | 原形容帝王的仪态不同一般。后也形容将军的英武姿态。 | 《宋书 武帝纪上》:“刘裕龙行虎步,视瞻不凡,恐不为人下,宜早为其所。” |
shēn wú zé xíng身无择行 | 谓一身行为遵循法则而无其它选择。 | 《孝经·卿大夫》:“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 |
wén xíng chū chǔ文行出处 | 文:学问;行:品行;出:作官;处:隐居。旧指文人的学问、品行和对待出仕隐退的态度。 | 《周易·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论语·述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
yán xíng yī zhì言行一致 | 说的和做的一样。形容人表里如一。 | 宋 赵善璙《自警篇 诚实》:“自此言行一致,表里相应,遇事坦然,常有余裕。” |
bīng mǎ wèi dòng,liáng cǎo xiān xíng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 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 林占财《森林中的远征》:“是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自古以来用兵的老规矩,你们没有粮食怎么走这么远的路!” |
xìn bù ér xíng信步而行 | 信:随意。无目的地随意行走。 | 宋 陆游《龟堂杂兴》诗:“曳杖东冈信步行,夕阳偏向竹间明。” |
xiàng jī ér xíng相机而行 | 相机:观察当时情况。看当时的具体情况而决定自己的行动。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9回:“某当与主公同往,相机而行,自有良策。” |
ér xíng qiān lǐ mǔ dān yōu儿行千里母担忧 | 儿女出门在外,母亲总是不放心。形容母爱真挚。 | 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4回:“你这个冤家,在何处饮酒,这早晚方回,全不知儿行千里母担忧。” |
jiān tóng guǐ yù,xíng ruò hú shǔ奸同鬼蜮,行若狐鼠 | 奸诈象鬼蜮,狡猾象狐鼠。比喻人恶劣到极点。 | |
suǒ yǐn xíng guài索隐行怪 | 索:探索;隐:隐暗的事;行:从事;怪:怪事。求索隐暗的事情,而行怪迂之道。意指身居隐逸的地方,行为怪异,以求名声。 | 《汉书 艺文志》:“孔子曰:\'索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不为之矣。” |
xiǎo xíng yè sù晓行夜宿 | 天亮启程;入夜歇宿。形容旅途辛苦。晓行:天明上路;夜宿:傍晚歇宿。 | 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一折:“但愿你晓行夜宿无辞惮。” |
kè jǐ shèn xíng克己慎行 | 克己:克制自己;慎:谨慎。约束自己,小心做事。 | 唐·韩愈《送齐皞下第序》:“故上之人行志择谊,坦乎其无忧于下也;下之人克己慎行,确乎其无惑于上也。” |
yuǎn xíng wú jí bù远行无急步 | 长途跋涉不能用急速的步子。比喻完成重大任务,不能急躁 | 《后西游记》第十回:“远行无急步。此去灵山,路程遥远,老师忙也不在一时。” |
zhì zhí míng xíng擿埴冥行 | 擿埴:敲地。指盲人用杖点地探求道路。比喻暗中摸索,事不易成。 | 章炳麟《论汉字统一会》:“岂日本语通儒其材力必不汉人若?正由素未识字,故擿埴冥行如此也。” |
cāi méi xíng lìng猜枚行令 | 猜枚:一种酒令,原指手中握若干小物件供人猜测单双、数目等。现亦指划拳。行令:行酒令。喝酒时行酒令。 | 元 无名氏《射柳捶丸》第三折:“某已来了也,有酒拿来我先打三钟,然后猜枚行令耍子。” |
fù shí xíng shuǐ赋食行水 | 赋:给予;行:奉。指送饭送水。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梁纪》:“或亲为众僧赋食行水,世颇以为失宰相礼。” |
xíng kuī míng quē行亏名缺 | 行:行为,德行。德行亏损,名声低下。 | 明·高则诚《琵琶记·丞相发怒》:“自小攻读,从来知礼,忍使行亏名缺。” |
dǐ xíng lì míng砥行立名 | 磨砺德行,建树功名。 | 《史记·伯夷列传》:“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 |
yán tīng jì xíng言听计行 | 同“言听计从”。 | 《新唐书·魏知古卢怀慎传赞》:“观玄宗开元时,厉精求治,元老魁旧,动所尊惮,故姚元崇、宋璟言听计行,力不难而功已成。” |
biàn fú guǐ xíng变服诡行 | 变:更换;服:服装;诡:诡秘。更换服装,秘密赶路。 | 唐·韩愈《清边郡王杨燕奇碑文》:“变服诡行,日倍百里。” |
bèi rì bìng xíng倍日并行 | 日夜赶路。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
yán cóng jì xíng言从计行 | 见“言行计从”。 | 《新唐书·李德裕传》:“武宗知而能任之,言从计行。” |
nì xíng dǎo shī逆行倒施 | 犹言倒行逆施。 | 南朝·宋·无名氏《移答魏安南平南府》:“强者为雄,斯则弃德任力,逆行倒施,有一于此。” |
yì jǐn zhòu xíng衣锦昼行 | 穿了锦绣衣裳在白天出行。旧时形容在本乡做官,或在外地做官告老回乡,荣耀异常。同“衣绣昼行”。 | 宋 叶適《朝请大夫主管冲佑观焕章侍郎陈公墓志铭》:“大父康伯,相高宗,值逆亮送死,竭臣子力,赖累圣威灵,幸而破虏。临内禅,特诏定第,自请退休,得守乡社。都人称赞曰:‘所谓衣锦昼行者也。’” |
jiǔ háng bā yè九行八业 | 指各种行业。 | 顾笑言《你在想什么》:“矿山是除了神话中的仙境之外,最令人神往的去处,而三教九流,九行八业之中,矿工是最崇高的职业。” |
bàn lù xiū xíng半路修行 | 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行,从事另一工作。 | 参见“半路出家”。 |
yí xíng wú chéng,yí shì wú gōng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 疑:疑虑。行动有疑虑就不会成功,做事有疑虑就没有效果。 | 战国·卫·商鞅《商君书·更法》:“臣闻之: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
bù xiàn xíng zhēn步线行针 | 比喻周密布置。 | 元 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二折:“那怕你指天画地能瞒鬼,步线行针待哄谁?又不是不精细,又不是不伶俐。” |
zhǔ tuō bù xíng属托不行 | 属:通“嘱”,托付。请托为其谋利,行不通。形容为官清正,大公无私。 | 西汉·刘向《说苑·政理》:“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 |
yī mù shù xíng一目数行 | 犹一目十行。 | 清·钮琇《觚剩续编·英豪举动》:“熊公廷弼当督学江南时,试卷皆亲自批阅。阅则连长几于中堂,鳞摊诸卷于上,左右置酒一坛,剑一口,手操不律,一目数行。” |
àn pèi xú xíng按辔徐行 | 辔:马缰绳。轻轻按着缰绳,让马慢慢地走。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绛侯周勃世家》:“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
wō xíng niú bù蜗行牛步 | 蜗牛爬行,老牛慢走。比喻行动或进展极慢。 | |
é xíng yā bù鹅行鸭步 | 步:走。象鹅和鸭子那样的走路。比喻步行缓慢。 | 元 杨暹《西游记》第四本第13出:“见一人光纱帽,黑布衫,鹰头雀脑将身探,狼心狗行潜宗阚,鹅行鸭步怀愚滥。” |
gǎi yù gǎi xíng改玉改行 | 见“改步改玉”。 | 《国语·周语中》:“晋文公既定襄王于郏,王劳之以地,辞,请隧焉。王不许,曰:‘……先民有言曰:“改玉改行。”’” |
léi lì fēng xíng雷励风行 | 像雷那样猛烈,像风那样快。比喻声势猛烈,行动迅速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3回:“今天调卷,明天提人,颇觉雷励风行。” |
yán xíng bù yī言行不一 | 说的和做的不一致。 | 《逸周书 官人》:“言行不类相似,始终相悖。” |
bù jīn xì xíng不矜细行 | 指不注重小事小节。 | 语出《书 旅獒》:“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
yú guàn yàn xíng鱼贯雁行 | 比喻连续而进,犹如鱼群相接,雁阵行进。 | 清 马建忠《上李伯相复议何学士如璋奏设水师书》:“所隶之舰即可成队合操,水师之鱼贯雁行,即陆军之步伐止齐。” |
cùn bù nán xíng寸步难行 | 寸步:寸步之路;形容距离非常短。①形容走路十分艰难;连很短的路都不容易走。②亦形容陷入窘境;无力摆脱。也作“寸步难移”、“寸步不移”。 | 元 白仁甫《东墙记》:“听了他凄凉惨切,好教我寸步难行。” |
xíng ruò wú shì行若无事 | 指人在紧急关头;态度镇静;毫不慌乱。有时也指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满不在乎。若:好像。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万太尊说罢,行若无事。” |
xié xíng héng zhèn斜行横阵 | 指飞行的雁阵。大雁飞行时或为“人”字形,或为“一”字形,故称。 | 宋·苏轼《水龙吟》词:“万重云外,斜行横阵,才疏又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