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瘁事国的成语故事
拼音jìn cuì shì guó
基本解释瘁:劳累;尽瘁:竭尽劳苦;事:服务,效力。比喻用尽心思和精力为国家效力。
出处《诗经·小雅·北山》:“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
暂未找到成语尽瘁事国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尽瘁事国)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事不知 | 《南史·隐逸传·陶弘景》:“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 |
一事无成 | 唐 白居易《除夜寄微之》:“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 |
一人做事一人当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12回:“常言道:‘一人做事一人当。’岂敢连累父母?” |
一口吸尽西江水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居士庞蕴》:“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
一国三公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五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
一坐尽倾 |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加。相如不得已,强往,一坐尽倾。”按,《汉书》本传颜师古注:“皆倾慕其风采也。” |
一坐尽惊 | 《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
一座尽倾 | 西汉·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相如不得已,强住,一座尽倾。” |
一座尽惊 | 汉·荀悦《汉纪·武帝纪》:“少君及言与人大夫游猎处,老人为儿时识其家处,一座尽惊。” |
一笑了事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六回:“抚台听了,先还摸不着头脑,还以为某人办事不诚实,所以钦差才加了他这个考语;后来别位司、道说起,晓得是为带着表,方才付之一笑了事。” |
一网尽扫 | |
一网打尽 | 宋 魏泰《东轩笔录》第四卷:“聊为相公一网打尽。” |
一览而尽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江左地促,不如中国,若使阡陌条畅,则一览而尽,故纡余委曲,若不可测。” |
一言难尽 | 《京本通俗小说 志诚张主管》:“张主管道:‘小夫人如何在这里?’夫人道:‘一言难尽’。” |
一身作事一身当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2回:“我恨他为什么这样胆小,一身作事一身当,为什么要逃。就是他一辈子不来了,我也一辈子不嫁人的。” |
一身做事一身当 | 清·吴璿《飞龙全传》第24回:“我一身做事一身当,既有本事打了这强徒,那里等得他去调兵?” |
一饮而尽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鸨儿只道他敬客,却自家一饮而尽。” |
七事八事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1回:“家中正七事八事,听见薛嫂来说此话,唬得慌了手脚。” |
万事不求人 | 老舍《英国人》:“多数的英国人愿当鲁滨孙,万事不求人。” |
万事亨通 | 清 李绿园《歧路灯》:“那孔方兄运出万事亨通的本领,先治了关格之症。” |
万事俱休 | 元·无名氏《九世同居》第二折:“昨日春今日秋,过中年万事俱休,空枉了堆金北斗。” |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9回:“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
万事大吉 | 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 明州大梅祖镜地英禅师》:“岁朝把笔,万事大吉,急急如律令。” |
万事如意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5回:“不过都是在那里邀福,以为我做了好事,便可以望上天默佑,万事如意的。” |
万事皆休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4回:“宋江兵若不来,万事皆休。若是那伙蛮子来时,小将自出去与他相敌。” |
万国来朝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2回:“太平年万国来朝,雍熙世八仙庆寿。” |
三徙成国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贵因》:“舜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国。” |
三杯和万事 | 元·武汉臣《生金阁》第三折:“可不道‘三杯和万事,一醉解千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