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国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国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yōu guó fèng gōng忧国奉公心怀国家,努力做好工作。《后汉书·祭遵传》:“安得忧国奉公之臣如祭征虏者乎。”
wù guó tiǎn mín误国殄民殄:灭绝。让国家受害,人民遭殃。宋·周密《齐东野语·洪君畴》:“贪缪之柏,误国殄民,逐之已晚。”
ài guó yī jiā爱国一家热爱祖国,像一家人。《人民日报》1958.10.11:“都本着‘爱国一家’的原则,采取既往不咎的态度。”
yōu guó wàng sī忧国忘私忧:忧虑。忧虑国事,忘记了私事。《古文苑·楚相孙叔敖碑》:“其忧国忘私,乘马三年,不别牝牡。”
dìng guó ān bāng定国安邦邦:国家。治理和保卫国家,使国家安定稳固。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三折:“枉了你扬威耀武,尽忠歆节,定国安邦,偏容他鸱鸮弄舌,乌鸦展翅,强配鸾凤。”
qiè gōu zhě zhū,qiè guó zhě hóu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偷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先秦 庄周《庄子 胠箧》:“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guó mài mín mìng国脉民命脉:命脉。国家和人民的命脉。比喻国家和人民赖以生存的根基。毛泽东《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当此国难深重之秋,若犹不思变计,则日汪肆扰于外,奸徒破坏于内,国脉民命,岌岌可危矣。”
guó chóu jiā hèn国仇家恨国家被侵略之仇,家园被破坏之恨。陈荫荣《兴唐传·闹花灯》第九回:“孩子,想当初你姑爹……也是为了报国仇家恨呀!”
yǐn rán dí guó隐然敌国见“隐若敌国”。宋·阳枋《谢交割启》:“隐然敌国,咸称细柳之真;贤若长城,岂类棘门之戏。”
yāng guó huò jiā殃国祸家殃:造祸为害。使国家家庭受到祸害。南朝·梁·萧衍《净业赋》:“前轮折轴,后车覆轨,殃国祸家,亡身绝祀。”
guó shì wú shuāng国士无双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指国中独一无二的人才。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guó wú èr jūn国无二君一个国家不能有两个皇帝。《礼记·丧服四制》:“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国无二君,家无二尊。”
guó lì mín fú国利民福利:利益。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幸福。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5回:“如车有辙,如舟有舵,无旁挠,无中阻,以专趋国利民福之一途。”
yōu guó xù mín忧国恤民恤:体恤。忧虑国事,体恤百姓。汉·徐幹《中论·谴交》:“文书委于官曹,系囚积于囹圄,而不遑省也。详察其为也,非欲忧国恤民,谋道讲德也。”
guó zhī jiāng wáng,bì yǒu yāo niè国之将亡,必有妖孽妖孽:妖魔鬼怪。国家将要灭亡必定有某种征兆。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qiè gōu dào guó窃钩盗国偷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成为诸侯。讽刺小盗被杀、大盗窃国的反常现象。廖仲恺《有感》:“窃钩盗国将谁咎?扃鐍缄滕只自欺。”
dú lì wáng guó独立王国指主权完整的国家。比喻不受上级或制度约束,自行其是的地区、部门或单位。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78章:“所谓政治分会与北洋军阀的巡阅使毫没有区别,目的在于割据一方,形成独立王国。”
fù guó yù mín富国裕民使国家和人民富裕。刘大白《龟——为任君茂梧题画》诗:“你大肚彭亨,好像个财神。但身没半文,说什么富国裕民!”
fǔ guó fú jiā黼国黻家谓国家文教之治,美如锦绣。
xùn guó wàng shēn徇国忘身指为国尽忠而将个人得失、安危置之度外。徇:为国献身。唐 白居易《赠裴垍官制》:“故太子宾客裴垍,忠正恭慎,佐予为理,事君尽礼,徇国忘身。”
bāng guó tiǎn cuì邦国殄瘁邦国:国家;殄:尽,绝;瘁:病。形容国家病困,陷于绝境。《诗经 大雅 瞻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
yōu guó wàng shēn忧国忘身忧:忧虑。一心忧虑国事,忘了自身安危。《晋书·淮南忠壮王允传》:“故淮南王允忠考笃诚,忧国忘身,讨乱奋发,几于克捷。”
cù guó bǎi lǐ蹙国百里蹙:缩;国:国土。指丧失国土或边疆。《诗经·大雅·召旻》:“昔先王受命,有如召公,日辟国百里,今也日蹙国百里。”
kuāng guó jì shí匡国济时匡正国家,挽救时局。《隋书·帝纪第一·高祖上》:“匡国济时,除凶拨乱。”唐·李翱《卓异记·三十二年居相位》:“玄龄初与杜如晦为友,属隋室丧乱,未尝不慨然相顾,有匡国济时之心。”
lǐ ràng wéi guó礼让为国治理。以礼所提倡的谦让精神治理国家。春秋·鲁·孔丘《论语·里仁》:“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qīng guó qīng chéng倾国倾城倾:倾覆;城:国。原指因女色而亡国。后多形容妇女容貌极美。东汉 班固《汉书 外戚传下 孝武李夫人》:“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jīng bāng wěi guó经邦纬国经、纬:本指丝织物的纵线和横线,引申为治理、规划。邦:国家。指治理国家。唐·李世民《授长孙无忌司徒诏》:“是以经邦纬国必俟萧曹之勋,燮理阴阳允归锺华之望。”
bìng mín gǔ guó病民蛊国病:损坏,祸害;蛊:相传为人工培养的毒虫,引伸为毒害。害人民、害国家。明·天然痴叟《石点头·贪婪汉六院卖风流》:“昔刘晏桑弘羊,利尽缁铢,而未尝病国病民,后世犹说其聚敛。”
zhōu zhōng dí guó舟中敌国同船的人都成的敌人。比喻大家反对,十分孤立。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bài guó sàng jiā败国丧家败:衰败,沦亡;丧:丧失。使国家沦亡,家庭败落。《晋书 列女传 刘聪妻刘氏》:“自古败国丧家,未始不由妇人者也。”
sān xǐ chéng guó三徙成国见“三徙成都”。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贵因》:“舜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国。”
jiǎo guó gé sú矫国革俗匡正国事,改革敝俗。《战国策 齐策六》:“矫国革俗于天下,功名可立也。”司马贞索隐:“矫正国事,改更弊俗也。”
guó ér wàng jiā国而忘家谓为国事而忘其家。《儒林外史》第六回:“但自古道:‘公而忘私,国而忘家。’我们科场是朝廷大典,你我为朝廷办事,就是不顾私亲,也还觉得于心无愧。”
dù guó hài mín蠹国害民蠹:损害。危害国家,残害人民。《京本通俗小说 拗相公》:“阴司以儿父久居高位,不思行善,专一任性执拗,行青苗等新法,蠹国害民,怨气腾天。”
guó ěr wàng jiā,gōng ěr wàng sī国尔忘家,公尔忘私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国。鲁迅《两地书》:“而当时改革的人,个个似乎有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一种国尔忘家,公尔忘私的气概。”
bìng guó yāng mín病国殃民使国家受害,人民遭受苦难。明·桑绍良《独乐园》楔子:“只因误用了王安石,创立新法,招呼党类,病国殃民,天下骚然。”亦作“祸国殃民”。郭沫若《不读书好求甚解》:“你们的动机不怕就出于利国福民,然而你们的结果必弄到病国殃民。”《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只为李林甫、杨国忠相继为相,妒贤妒能,病国殃民,屈在下僚,不能施展其才。”
qiú róng mài guó求荣卖国荣:荣华富贵。出卖国家的权益,谋求个人的名利权势。清·钱彩《说岳全传》第26回:“康王用的俱是奸臣,求荣卖国之辈,如何保守得江山?”
fù kě dí guó富可敌国敌:匹敌。私人拥有的财富可与国家的资财相匹敌。形容极为富有。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8卷:“母银越多,丹头越精。若炼得半合许丹头,富可敌国矣。”
ān bāng zhì guó安邦治国使国家安定太平。明 无名氏《伐晋兴齐》:“荐贤举善是吾心,安邦治国访知音。”
yú jiā wéi guó于家为国为国家为人民。元·孔文卿《东窗事犯》第二折:“知你结勾他邦,可甚于家为国。”
wáng guó pò jiā亡国破家国家覆灭、家庭毁灭。汉 桓宽《盐铁论 相刺》:“屈原行吟泽畔,曰:‘安得皋陶而察之!’夫人君莫不欲求贤以自辅,任能以治国,然牵于流说,惑于道谀,是以贤圣蔽掩,而谗佞用事,以此亡国破家,而贤士饥于岩穴也。”
yù dí yú guó mén zhī wài御敌于国门之外御:抵挡;国门:京都城门,边界线。将敌人阻挡在境外。战国·邹·孟轲《孟子·万章》:“今有御人国门之外者。”
guó zhī sì wéi国之四维四维:指礼义廉耻。指治国的纲纪。春秋·齐·管仲《管子·牧民》:“国之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
zhōng jūn ài guó忠君爱国对君主忠贞,对国家挚爱。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4回:“此人虽则商贾之流,倒也有些忠君爱国之心、排患解纷之略。”
fù guó ān mín富国安民使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后汉书·方术许杨传》:“明府今兴立废业,富国安民,谣童之言,将有征于此,诚愿以死效力。”
guó zhī cún wáng,pǐ fū yǒu zé国之存亡,匹夫有责匹夫:平民男子。指国家兴亡大事,每个平民都有责任。
rù guó wèn sú入国问俗国:原指都城,后多指国家。到别的国家或地方去,先要了解它的风俗习惯。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wáng guó bài jiā亡国败家指国家覆灭、家人离散。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安其危而利其葘,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
dù guó cán mín蠹国残民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宋 苏轼《张诚一责授左武卫将军制》:“乃者奸言诐行,蠹国残民之状,论者纷然,方议其罪,而悖德隐恶,达于朕听,考实其状,至不忍言。”
xiāng rěn wèi guó相忍为国忍:容忍。为了国家的利益而作一定的让步。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元年》:“鲁以相忍为国也,忍其外不忍其内,焉用之?”
yì guó lì mín益国利民对国家、对人民都有利。《周书·文帝纪下》:“参考变通,可以益国利民便时适治者,为二十四新制。”
bài guó wáng jiā败国亡家使国家沦亡,家庭败落。参见“败国丧家”。
qǐ guó zhī yōu杞国之忧同“杞人忧天”。宋·岳珂《桯史·岁星之祥》:“士大夫皆有杞国之忧。”
guó jiā dòng liáng国家栋梁栋梁:支撑房架的大梁。这里比喻责任或作用大。肩负国家重任的人。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三折:“真乃国家栋梁。”
guó fù bīng qiáng国富兵强国家富裕,军队强盛。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四》:“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
huò guó yāng mín祸国殃民祸、殃:带来灾难;使受损害。危害国家;残害人民。章炳麟《正学报缘起 例言》:“如去岁兖州之变,西报指斥疆臣,谓其祸国殃民,肉不足以啖狗彘。”
yǐ shēng xǔ guó以身许国许:预先答应给与。把身体献给国家。指尽忠报国;临难不苟。《南史 羊侃传》:“久以淡为死,犹复在邪?吾以身许国,誓死行阵,终不以尔而生进退。”
mín kùn guó pín民困国贫人民困苦,国家贫穷。《宋史·河渠志》:“当此天灾岁旱,民困国贫之际,不量人力,不顺天时,知其有大不可者五。”
shě shēn wéi guó舍身为国为国家牺牲自己的生命。
qí jiā zhì guó齐家治国整治家庭和治理国家。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jīng guó dà yè经国大业经国:治理国家;大业:伟大的事业。极言文章有重要作用。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qī jūn wù guó欺君误国欺骗君主,祸害国家。明 陆采《明珠记 奸谋》:“刘震这厮索强,前日弹我欺君误国,要将枭首示众。”
dí guó tōng zhōu敌国通舟同船的人都成了敌人。比喻众叛亲离。清·黄遵宪《由轮舟抵天津作》诗:“敌国通舟今日事,太仓稊米自家身。”
wáng guó zhī shè亡国之社已亡国家的祠社。古代天子将其作为亡国的象征,以自儆戒。《谷梁传·哀公四年》:“亡国之社,以为庙屏,戒也。”
tǐ guó ān mín体国安民体:划分;国:国家。治理国家,安定民众。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唐德宗》:“柳考当日户口虚盈之数,而晏体国安民之心,不可没矣。”
zhuān quán wù guó专权误国专权:独断行事。指坏人独揽大权,贻误国家。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40卷:“此指严嵩、严世蕃父子二人也。朕久闻其专权误国……朕当即为处分,卿不可外泄于人。”
hǔ láng zhī guó虎狼之国像虎和狼一样凶猛的国家。比喻侵略成性的国家。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shàng yī yī guó上医医国上医:高明的医生,比喻高贤;医国:指为国家除患祛弊。高贤能治理好国家。《国语·晋语八》:“文子曰:‘医及国家乎?’对曰:‘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
guó jiā jiāng wáng,bì yǒu yāo niè国家将亡,必有妖孽妖孽:妖魔鬼怪。国家将要灭亡必定有某种征兆。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wáng guó zhī shēng亡国之声指淫靡的音乐。《韩非子·十过》:“此亡国之声,不可遂也。”
shā shēn bào guó杀身报国不惜牺牲生命来报答国家。亦作“杀身救国”。唐·杨炯《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臣又多幸天皇任之以股肱,誓期杀身报国,致一人于尧舜。”
guó fù mín fēng国富民丰国家富有,民众富裕。三国·魏·曹植《七启》:“散乐移风,国富民康。”
guó bù duō jiān国步多艰国步:国家的命运。国家处于危难的境地。唐·郑谷《读前集》:“风骚如线不胜悲,国步多艰即此时。”
tiān zī guó sè天姿国色天姿:天生的姿色;国色:女子美色冠绝全国。旧时形容女子容貌极美。《公羊传 昭公三十一年》:“颜夫人者,妪盈女也,国色也。《汉武帝内传》:“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
fù guó jiāng bīng富国彊兵使国家富裕,军力强盛。亦作“富国强兵”。
hù guó yòu mín护国佑民捍卫国家,保护人民。《孤本元明杂剧 双林坐化》第二折:“扫荡妖魔神鬼怕,护国佑民万万纪。”
guó fù mín qiáng国富民强国家富足;人民强健。汉 赵晔《吴越春秋》:“民富国强,众安道泰。”
ān guó níng jiā安国宁家指治理国家。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大丈夫将终,不问安国宁家之术,乃作儿女子相问。”
guó yǐ mín wéi běn,mín yǐ shí wéi tiān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本:事物的根源或根基;天:指生存的首要条件。国家以人民为根本,人民以食物为头等大事。孙中山《上李鸿章书》:“夫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不足食胡以养民?”
shā shēn jiù guó杀身救国不惜牺牲生命以报答国家。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4回:“夫料事能中,智也;尽心谋国,忠也;临难不避,勇也;杀身救国,仁也。”
guó sè tiān xiāng国色天香原指牡丹花色香俱佳;后又指女子容貌出众。唐 李濬《松窗杂录》:“臣尝闻公卿间多吟赏中书舍人李正封诗曰: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
lì guó ān bāng立国安邦建立国家,安定天下。亦作“立业安邦”。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一折:“你看我立国安邦为相宰,那其间日转千阶,喜笑迎腮,挂印悬牌。”元·宫大用《七里滩》第一折:“自开基起运,立国安邦,坐筹帷幄,竭力疆场。”
xùn guó wàng jǐ徇国忘己徇:为国献身。为国献身,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宋书·谢晦传》:“逮营阳失德,自绝宗庙,朝野岌岌,忧及祸难,忠谋协契,徇国忘己,援登圣朝,惟新皇祚。”
huò guó wù mín祸国误民祸:祸害;误:误导,耽误。指危害国家,误导人民。邓小平《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精神污染的危害很大,足以祸国误民。”
xīng guó ān bāng兴国安邦兴:兴盛;邦:国家。国家兴盛安定。《林海》:“我不晓得当初为什么管它叫做兴安岭,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了。”
guó zhōng zhī guó国中之国指一个国家内不受中央政权统辖的政权或地方。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六章:“上海市民也因租界形成‘国中之国’,中国人民不能在自己的领土上举行爱国运动,无不恨恨不已。”
liǎng guó xiāng zhàn,bù zhǎn lái shǐ两国相战,不斩来使指作战双方不能杀来往的使者。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9回:“自古‘两国相战,不斩来使’。于礼不当。”
guó jiāng bù guó国将不国国家将无法维持下去了。指国家的局势很坏,有亡国的危险。清 曾朴《孽海花》第32回:“国将不国,这才是糊涂到底呢!”
guó zhī gān chéng国之干城干城:批御敌的武器和工具,这里比喻捍卫者。国家主权的捍卫者。《诗经·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孔颖达疏:“言以武夫自固,为捍蔽如盾,为防守如城然。”
yī guó sān gōng一国三公公:古代诸侯国君的通称。一个国家有三个主持政事的人。比喻事权不统一,使人不知道听谁的话好。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五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wàn guó lái cháo万国来朝万:概数,多;朝:朝贡,朝拜。很多国家来朝拜。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2回:“太平年万国来朝,雍熙世八仙庆寿。”
guó hèn jiā chóu国恨家仇恨:怨恨。国家被侵略和家园被破坏之仇恨。《二度梅》第四场:“我良玉幸而留下残生……诛灭卢贼,以雪国恨家仇。”
zhǔ shǎo guó yí主少国疑君主年幼初立,人心疑惧不安。《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
quán guó yī pán qí全国一盘棋指全国各部门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全面安排,互相协作。邓小平《前十年为后十年做好准备》:“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
kāi guó gōng chén开国功臣指为建立新的国家或朝代立下汗马功劳的人。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十回:“他见单雄信好客,是一个做得开国功臣的,因此借寓东岳庙中,图与交往。”
gōng ěr wàng sī,guó ěr wàng jiā公耳忘私,国耳忘家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国。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生。”
mài guó qiú lì卖国求利见“卖国求荣”。宋·洪迈《容斋续笔·朱温三事》:“苏循及其子楷,自谓有功于梁,当不擢用。全忠薄其为人,以其为唐鸱枭,卖国求利,勒循致仕,斥楷归田里。”
guó ěr wàng jiā,gōng ěr wàng s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国。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生。”
yǐ shēn xùn guó以身殉国忠于自己的国家而献出生命。南朝 梁 沈约《宋书 沈文秀传》:“伯宗曰:\'丈夫当死战场,以身殉国,安能归死儿女手中乎?\'”
yí guó dòng zhòng移国动众动摇国基及民心。《管子 五辅》:“若民有淫行邪性,树为淫辞,作为淫巧,以上谄君上,而下惑百姓,移国动众,以害民务者,其刑死流。”